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塘湖盆地的发展演化受不同时期板块构造背景的制约,形成碰撞前陆盆地、周缘前陆盆地及类周缘前陆盆地等原型盆地,相互叠加和改造,形成多种含油气系统。基于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和烃源岩、储集岩和盖层特征,划分出三类含油气系统,即C2+3-P1(*)含油气系统、P2-P2(*)含油气系统、J1+2-J2+3(!)含油气系统,并分析了每类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2.
三塘湖盆地二叠纪构造层划分及其构造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二叠纪构造层的划分及其构造特点。方法依据三塘湖盆地二叠纪地层与上覆地层的区域性不整合关系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其不同构造层的构造变形差异性,划分出二叠纪构造层,并对其构造格局和残留构造特点进行研究。结果二叠纪沉积盖层形成后,遭受晚海西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导致中央拗陷带残余二叠纪地层中宽缓褶皱和冲断构造组合的发育;在遭受多期构造叠加改造后,残余的二叠纪构造层在盆地中表现为西南部残余厚度大,东北部残余厚度小的现今构造格局。结论二叠纪构造层具有残留盆地的特征,主要含油层分布在条湖凹陷的西南缘和马郎凹陷。  相似文献   

3.
新疆三塘湖盆地构造-热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以新疆三塘湖盆地为例,探讨复杂叠合盆地的盆地构造.热演化历程。方法多种热指标相互印证,采用Easy舶%模型进行热史反演。结果三塘湖盆地自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海西、燕山、喜马拉雅期等多期不同构造运动的改造;盆地热演化相应划分为二叠纪的急速升温阶段, 三叠纪-早白垩世的缓慢降温阶段,第三纪至现今的基本稳定阶段;早-中二叠世地温梯度高达 4.4-5.2℃/hm,三叠纪一侏罗纪地温梯度3.12-3.93℃/hm,白垩纪以后地温梯度与现今地温梯度相差不大,2.2-2.8℃/hm。结论构造运动的发生期是盆地热体制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此时盆地地温场发生变化,并影响到盆地有机质的演化。  相似文献   

4.
沁水盆地东部煤层气勘探潜力巨大,构造演化特征相对独特。依据野外地质踏勘资料,对沁水盆地东部的构造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利用平衡剖面回剥方法,定量分析典型剖面的运动学参数。在研究区构造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分析基础上,基于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再现了沁水盆地东部的构造演化过程,从而对研究区构造演化取得了新的认识。研究表明,沁水盆地东部依次经历了弱挤压-强挤压-弱伸展-强伸展的演化过程,可将其构造演化划分为板块拼合盖层沉积(J_1前)、陆内强烈挤压变形(J_2~J_3)、微弱伸展活化(K-E)和陆内伸展裂谷(N-Q)4个阶段。此构造演化对沁水盆地东部煤层气的聚集与勘探开发具有重要影响,其动力来源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重大转变。早侏罗世以前,板块碰撞拼合及印支运动的辐射将沁水盆地东部置于NNW-SSE向挤压应力场;中-晚侏罗世,研究区开始出现重要构造分异与转折,整体转向NW-SE向强挤压应力场,逆冲断裂雏形在此阶段形成;白垩纪-古近纪,区域应力场由NW-SE向挤压应力场转变为NW-SE向伸展应力场,研究区构造体制发生重大转折;21世纪以来,研究区进入陆内伸展改造,构造格局至此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准噶尔盆地构造特征、地层分布和地层不整合等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盆地内经历了裂陷盆地、碰撞前陆盆地、陆内坳陷盆地和陆内俯冲前陆盆地等 4个演化阶段。裂陷盆地控制了石炭系烃源岩 ,使其沿裂陷槽分布 ;碰撞前陆盆地将二叠系烃源岩局限于玛湖、昌吉、克拉美丽山等山前坳陷内 ;陆内坳陷期从三叠纪一直持续到古近纪末 ,盆地内泥岩和煤岩广泛分布 ;陆内俯冲前陆盆地发育在南缘西部。因而 ,古、新近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安集海呼图壁一带。烃源岩演化和油源对比表明 ,盆地内有 3次成藏期 ,分别为印支期 (T3 )、燕山期 (J3 )和喜山期(E2 ) ,形成了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和古近系 4个复合含油气系统。根据构造特征和成藏条件的差异性 ,在盆地内可划分出西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腹部 5个油气聚集区带。准噶尔盆地的成藏模式主要有逆冲断阶不整合单向充注、压扭背斜双向充注、断隆带双向充注、披覆背斜单向充注、逆冲背斜带单向充注和斜坡带单向充注 6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新疆三塘湖盆地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三塘湖盆地主要有三套烃源岩:中生界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古生界上二叠统湖相低熟烃源岩和古生界下二叠统和石炭系湖相成熟烃源岩.烃源岩在马朗凹陷、条湖凹陷和汉水泉凹陷均有分布,岩性主要为暗色泥岩、煤和碳质泥岩.最有利的烃源岩为马朗凹陷中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油气生成量大且碳酸盐岩含量高的上二叠统芦草沟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7.
新疆三塘湖盆地沉积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中国西部叠合型含油气盆地的储集岩类型及其成岩作用特点。方法针对三塘湖盆地不同程度的叠加改造特点,开展盆地尺度上储层成岩作用的整体分析。结果二叠纪裂谷盆地的成岩强度大,以机械压实作用为主,原生孔隙丧失多且早,晚期成岩作用较重要,裂缝是油气运聚的通道和空阀,可出现次生孔隙发育带;三叠纪-古近纪拗陷盆地的成岩作用表现为机械压实和化学压实作用并重,原生孔隙多被保留;晚海西、印支、燕山运动等表生成岩阶段对该区的成岩演化和油气运聚起到重要作用;二叠系中特征的泥云岩和藻云岩可能是在有淡水注入的较高盐度湖泊中经混合作用而形成的。结论三塘湖盆地二叠纪-古近纪的成岩作用特点可作为中国西部叠合型含油气盆地的储集岩成岩作用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吴斌  贺强  李万军 《科技信息》2010,(12):358-358
沉积演化及聚煤规律是煤田预普查的研究重点,本文通过对三塘湖盆地中生代古地理环境和聚煤演化的研究,基本确定了其中生代地层层序,大致圈定了含煤范围及富煤中心,为下一步勘查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和什托洛盖盆地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什托洛盖盆地为准噶尔西北缘大型逆冲褶皱带的一个早中生代盆地。印支期的挤压推覆作用,使盆地雏形形成;燕山早期的区域伸展作用,使盆地沉积了巨厚的下、中侏罗统,边陡中拗的整体格局基本形成;在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盆地南部边界向准噶尔盆地发生较大逆冲,形成完整的边界,且与准噶尔盆地完全隔离开来。由于盆地勘探程度较低,油气成藏条件缺乏系统研究,以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分析了烃源岩条件、储盖条件、圈闭条件及运移条件等油气成藏的基本要素,认为和什托洛盖盆地拥有较好的生烃条件,发育多套储盖组合、不同类型圈闭和复合输导体系,具备形成油气藏的基本地质条件,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0.
吐鲁番盆地沉降特点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砂岩成分不是盆地沉降曲线均明显吐鲁番盆地经受了多期次的构造叠加改造作用。盆地发育初期为弧后盆地,形成于晚古生代本工岩浆活动之后,在最初热沉降作用中即在晚二叠世和早三叠世,发生了了快速下降作用,从中三叠世到第三纪,盆地发生了多次找曲沉降。引入注目的加速找曲沉降时期主要集中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晚侏罗世,侏罗纪末/白垩纪初以及白垩纪末/早第三纪,分别代表了羌塘地块、冈底斯地块及印度板块与欧亚板相继  相似文献   

11.
下古生界碎屑岩成藏组合是阿曼盆地最重要的天然气成藏组合,寒武系—志留系Haima群储层及上覆泥岩层构成了基本的储盖组合,Huqf群烃源岩为最主要的供烃源岩。在系统解剖油气成藏要素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次盆油气成藏作用与过程,并分析了其勘探潜力与风险。在Ghaba次盆主体部位,Huqf群烃源岩现今以生气为主,深埋升温裂解而成的焦沥青多充填了早期圈闭孔隙空间,应关注白垩纪之后形成的新圈闭;受中央古隆起阻隔,Ghaba次盆东翼圈闭充注有效性差。南阿曼次盆中部,厚层Ara盐岩阻隔油气垂向运移至浅层Haima群中,圈闭有效性偏差。南阿曼次盆东翼,Ara盐层被持续溶解后,释放出盐内和盐下圈闭中先期聚集的原油,可重新聚集成藏,原油勘探的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2.
滨里海盆地是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最为丰富、油气资源储量巨大的沉积盆地.本文以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对滨里海盆地东部地区的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滨里海盆地东部地区的烃源岩条件较好,盐下层系是其油气生成的主要来源;储层发育良好,主力储层为石炭系的KT-Ⅰ层和KT-Ⅱ层;盖层条件较好,下二叠统盐岩层和下石炭统泥岩为主要区域盖层,其中下二叠统盐层对盐下油气藏起到了很好的封盖效果;圈闭发育,存在不整合面、断层和孔、洞、缝等油气运聚通道,组成复杂的油气疏导体系.  相似文献   

13.
马剑  欧光习  黄志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6):15904-15912
凝灰岩致密油藏作为一种特殊的油藏类型,已受到高度关注,但前人对埋藏成岩阶段形成的凝灰岩致密油藏研究很少。本文通过对三塘湖盆地石炭系哈尔加乌组埋藏溶蚀型凝灰岩致密油成藏条件的研究,明确了成藏主控因素,并建立了成藏模式。研究表明:哈尔加乌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较好,并处于成熟演化阶段,油源对比表明埋藏溶蚀型凝灰岩油藏中原油来自哈尔加乌组内部烃源岩;埋藏溶蚀型凝灰岩物性较好,溶蚀孔隙为上部烃源岩在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机酸对储层的溶蚀作用而形成;埋藏溶蚀型凝灰岩油藏的形成主要受哈尔加乌组成熟烃源岩分布、卡拉岗组大套烃源岩下部物性较好的凝灰岩储层及圈闭条件的控制,形成“下部成熟烃源岩供烃、上部有机酸溶蚀形成物性较好凝灰岩储层及有效圈闭存储”多项成藏条件有利配置下的成藏模式。本文研究将对其他地区埋藏溶蚀型凝灰岩油藏的分布与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延长组沉积特征及储集岩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油气运聚成藏特点及受控因素,指出镇泾地区中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基本具备,在本区特低渗储层发育的整体背景下,寻找孔渗性相对好的油气富集带是本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运用流体势理论分析了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及周围地区主要储层中的油气运聚条件,指出封闭或半封闭的低势区因具多方汇油条件最有利于油气聚集;做出了奥陶系、石炭系及三叠系储集层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油势的低势区分布图。据此,结合油源、储层分布等特点,分析了油气运移和聚集条件,并指出了有利聚集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央拗陷带南缘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的关系。方法对野外调研、地震勘探、钻探及解释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中央拗陷带南缘自北西向南东依次发育对冲、叠瓦和构造楔 ,其中的石板墩与黑墩构造带中二叠统烃源岩叠置,构造裂缝十分发育,油气成藏条件较为优越。结论中央拗陷带南缘构造带呈现自北西向南东渐趋复杂的构造面貌,且石板墩与黑墩构造带是下一步勘探的最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7.
南美亚诺斯盆地是南美甚至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富油气盆地,通过对亚诺斯盆地油气成藏条件的分析,并结合盆地内构造演化、沉积作用影响,揭示了亚诺斯盆地内油气成藏特征,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亚诺斯盆地经历了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中生代弧后裂谷、新生代前陆盆地3个构造演化期,发育多套烃源岩及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多样,油气分布复杂,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盆地油气成藏具有远距运移,混源充注,断砂立体,持续输导,阶梯式捕集成藏的特点;主力产层渐新统卡沃内拉组表现为近灶优先捕集形成中深层大中型构造油气田,远灶接替捕集形成浅层小型复合型油气田的油气分布规律。取得的认识对亚诺斯盆地进一步的油气发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还原沁水盆地中东部热演化史,以某页岩气井山西组及太原组26件海陆过渡相泥页岩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Petro Mod软件进行了热演化史模拟,依据模拟结果对油气生成及成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以Ⅲ型为主,有机质演化成熟度高,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热演化史与构造演化史存在耦合作用,受印支运动及燕山运动影响,地层温度经历了缓慢上升-缓慢冷却-异常高温-快速冷却四个阶段;太原组及山西组烃源岩有机质演化过程中镜质组反射率(Ro)值发生一次跃变,最终演化至2. 0%左右,于早白垩世烃源岩发生二次生烃作用进入产气阶段,加之上覆致密的盖层形成了良好的煤系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