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维胃方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治疗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乙酸致大鼠胃溃疡模型,研究维胃方防治慢性胃溃疡机理。方法:制备乙酸致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维胃方对该模型治疗后胃大体标本和胃溃疡周围胃液pH值、溃疡面积、病理组织切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的胃泌素。结果:服用雷尼替丁和维胃方后,从胃黏膜大体观察及切片观察,实验性溃疡大鼠胃黏膜愈合情况良好,用药组溃疡面积明显小于自愈组(P<0.05),说明药物能够有效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其中维胃方中剂量组溃疡面积小于雷尼替丁(P<0.05)。维胃方各剂量组的pH值呈剂量依赖的正相关趋势。与自愈组及模型组比较,维胃方各组血清GAS含量呈升高的趋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血清GAS刺激胃肠黏膜和胰腺组织的蛋白质、RNA和DNA的合成增加的营养作用,减少黏膜攻击因子和增强胃黏膜保护治疗胃溃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应激性胃溃疡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水浸 束缚应激造成大鼠急性胃溃疡模型 ,观察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对其治疗作用及其对P物质(SP)的影响 ,为半夏泻心汤配伍规律的探讨提供科学实验研究的参照。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 ,模型组SP的表达明显增强。半夏泻心汤全方及各拆方组可以通过下调SP的表达体现出治疗作用 ,其中甘补药组下调作用最为明显 ,苦降药组其次 ,辛开药组作用最弱 ,两两配合后的作用表现出复杂性 ,虽然下调作用减弱 ,但综合治疗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乙酸诱发大鼠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对乙酸诱发大鼠胃溃疡愈合质量(QOUH)的影响。方法用冰乙酸制备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尼替丁组、针刺+雷尼替丁组和针刺组,各组大鼠依设计进行相应处理,对各组大鼠愈合性胃溃疡外观表现、病理组织学进行定量观察测定,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动物血清中EGF含量。结果各治疗组溃疡愈合状况明显优于模型组;与雷尼替丁组比较,针刺组溃疡面积及炎细胞浸润数量明显减少,再生黏膜厚度及EGF含量显著升高;针刺+雷尼替丁组与针刺组比较溃疡面积及炎细胞浸润数量减少,再生黏膜厚度增加,EGF含量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针刺可减少溃疡面积,增加黏膜厚度,减少固有层炎细胞浸润数量,减轻胃黏膜损伤程度,升高血清EGF含量,这可能是促进胃溃疡愈合速度、提高胃溃疡愈合质量、减少溃疡复发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半夏泻心汤抗大鼠醋酸性胃溃疡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醋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半夏泻心汤溃疡作用及对病灶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显示,半夏泻心汤治疗级溃疡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溃疡病灶组织病理检查,与模型组比较,显示溃疡部坏死及炎性渗出物较少,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内浸润的白细胞,尤其中性白细胞减少,且瘢痕层较厚,溃疡周粒膜支与胃壁肌 粘连愈着现象,浆膜层上、胰等组织连愈着现象明显减轻。病灶组织的网状纤维染色、VG染色、DNA染色、弹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康复新液对乙酸烧灼型慢性胃溃疡模型进行干预,旨在探索康复新液促进胃溃疡愈合的作用。方法:采用乙酸烧灼型慢性胃溃疡模型,测定溃疡指数,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结果:大鼠胃浆膜下注射10%乙酸后,可使胃壁组织受损,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凹陷,四周微隆起。镜下可见胃溃疡模型胃组织溃疡部位既有炎性细胞浸润期(P〈0.001),又有肉芽组织增生及纤维化(P〈0.001),还有黏膜再生(P〈0.001)。给药治疗后,康复新液组的溃疡、炎细胞浸润、肉芽组织情况比其他给药组明显轻,粘膜修复程度情况比其他给药组明显好。结论:康复新液有促进粘膜再生及纤维化和缩短溃疡修复时间的作用,且作用明显强于雷尼替丁、奥美拉唑、达喜和康复新液合用西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拆方对胃电节律失常大鼠的影响,探讨该方“消痞散结”的作用机制及其组方配伍规律。方法制备胃电节律失常大鼠模型,检测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电慢波频率变异系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所测胃电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辛苦组(半夏、干姜、黄芩、黄连)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药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纠正胃电节律失常作用,其中辛苦组的作用最强,为进一步认识本方苦降辛开,调畅气机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胃和冲剂Ⅰ、Ⅱ号对乙酸法大鼠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及其大鼠血浆PGE2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胃和冲剂Ⅰ、Ⅱ号组和雷尼替丁组。造模后连续给药治疗12d,将大鼠处死,观察溃疡愈合情况,检测大鼠血浆PGE2含量的血样采集分三期,即造模之前正常大鼠,造模后第5天溃疡完全严重期和治疗12d后的血样,然后进行比较,结果:胃和冲剂Ⅰ、Ⅱ号对乙酸法大鼠胃溃疡有显著治疗作用,愈合率分别为50.20%,61.64%,且可显著提高大鼠血浆PGE2含量,与生理盐水和雷尼替尼丁组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胃和冲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制,主要通过促进胃,十二指肠黏膜合成,分泌,释放PGE2增强黏膜防御作用实现,同时可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和肉芽组织生长,有利于黏膜修复,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痛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机理。方法 用冰醋酸制备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观察胃痛宁治疗胃溃疡的愈合质量,再生黏膜厚度,溃疡瘢痕周围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及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胃痛宁组再生黏膜厚度,胃溃疡瘢痕周围组织EGF及NO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 胃痛宁能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提高溃疡瘢痕周围组织EGF及NO含量可能是胃痛宁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拆方对胃溃疡大鼠模型胃黏膜修复因子EGF、VEGF表达的影响,分析该方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探讨该方中寒凉、温热、补益不同属性药物在治疗胃溃疡中的配伍意义,揭示本方中寒热并用、补泻同施的配伍方法的优势和作用靶点。方法:SD大鼠,雌雄各半,造模各组采用大承气汤结合辣椒/乙醇混合液灌胃及乙酸注射法建立胃溃疡寒热错杂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胃溃疡手术24h后给予半夏泻心汤及拆方各组药物灌胃,28d后处死大鼠,采集胃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胃黏膜修复因子EGF、VEGF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EGF、VEGF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寒热并用组、补益组、温补组、寒补组及阳性组EGF、VEGF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0.01),温热组升高(P0.05),而寒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全方组比较,寒热并用组、补益组、温补组、寒补组及阳性组大鼠胃黏膜EGF、VEGF平均光密度值无差异(P0.05),而寒凉组和温热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方中不同属性药物主要通过提高胃黏膜修复因子EGF、VEGF的表达从而对胃溃疡发挥治疗作用。寒热并用配伍能消除单用寒凉或温热药的局限和不足,在治疗方面产生了协同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方及其配伍(辛开、苦降、辛开苦降、甘补、辛甘、苦甘)对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病理组织结构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结合致癌物的综合造模方法复制了胃癌前病变的动物模型,将造模大鼠分组后分别给予半夏泻心汤全方及拆方的制备药液、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维甲酸悬浊液阳性对照灌胃12周,制作组织病理蜡块,比较治疗后各组大鼠胃黏膜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发生情况.结论:半夏泻心方及拆方各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断、逆转实验大鼠胃癌前病变的发展.结果: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对实验性大鼠胃癌前病变病理的影响存在有差异性,在逆转胃癌前病变的发展方面,辛开组、苦降组、辛苦组的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普胃丸(Puwei Pill,PWP)对慢性胃溃疡(chronic gastric ulcer,CGU)大鼠胃组织中促增生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PWP组和奥美拉唑肠浴片(OMLZ)组,用醋酸烧灼法建立大鼠CGU模型,通过灌注给药,于16 d后处死大鼠,然后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PWP对胃组织中EGF和EGFR蛋白表达的影响,考察PWP抗CGU的促黏膜增生机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WP与OMLZ组EGF和EGFR的平均阳性密度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EGF和EGFR蛋白表达均显著提高(P<0.01或P<0.05),PWP可明显增加胃组织中EGF和EGFR的蛋白表达。结论:PWP通过促进胃组织中EGF和EGFR的蛋白表达来发挥抗CGU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螺旋藻多糖(PSP) 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及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乙酸烧灼法制备实验性胃溃疡大鼠模型,给予高、低两个剂量的PSP干预治疗15 d后取材,HE染色观察胃黏膜厚度、黏膜肌层缺损度变化;免疫组化观察胃溃疡大鼠胃黏膜EGF及EGFR表达情况。结果: PSP对胃溃疡黏膜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可使溃疡细胞破损减少,胃黏膜厚度、黏膜肌层缺损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免疫组化可见PSP使胃溃疡大鼠胃黏膜EGF及EGFR表达上调。结论: PSP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EGF及EGFR蛋白表达上调促进溃疡愈合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对乙酸诱发大鼠胃溃疡愈合速度和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方法:用冰乙酸制备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尼替丁组、针刺 雷尼替丁组和针刺组,共5组,各组大鼠依设计进行相应处理,对各组大鼠愈合性胃溃疡外观表现、黏膜损伤指数进行定量观察测定,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动物血清中EGF含量,做统计学处理。结果:各治疗组溃疡愈合状况明显优于模型组(P<0.01),与雷尼替丁组比较,针刺组的黏膜损伤指数明显减少(P<0.05),EGF含量显著升高(P<0.01),针刺 雷尼替丁组与针刺组比较黏膜损伤指数减少(P<0.05),EGF含量升高但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减轻胃黏膜损伤程度,升高血清EGF含量,这可能是促进胃溃疡愈合速度,提高血清中EGF的含量从而减少溃疡复发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腹水草水提液抗大鼠乙醇型胃溃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雷尼替丁组,以及腹水草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雷尼替丁组给予0.18%雷尼替丁混悬液[0.027 g/(kg·d)]灌胃;腹水草各剂量组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腹水草水提液[2.8、1.4、0.7 g/(kg·d)]灌胃,每天1次,连续14天。于最后1次灌胃后,采用无水乙醇灌胃造模。比较各组大鼠胃溃疡指数及溃疡抑制率,检测血清及胃黏膜组织丙二醛(MDA)、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含量。结果 腹水草各剂量组及雷尼替丁组溃疡指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小(P<0.01),且腹水草各剂量组呈剂量依赖性(P<0.01);腹水草高剂量组的溃疡抑制率最高(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和组织MDA、NO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以及组织EGF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腹水草各剂量组及雷尼替丁组血清和组织MDA含量降低,血清NO含量升高,组织NO下降,血清SOD活性升高,组织EGF含量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腹水草水提液具有抗大鼠乙醇型胃溃疡的作用。减少自由基生成、促进氧自由基清除及抗脂质过氧化反应,调控机体中NO和EGF含量,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胃肠舒胶囊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肠舒胶囊抗SD大鼠胃溃疡及抗胃粘膜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幽门结扎法、水浸拘束法、皮下注射消炎痛等方法致大鼠胃溃疡,盐酸-乙醇致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观察胃肠舒胶囊抗胃溃疡和胃粘膜保护实验.结果胃肠舒胶囊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消炎痛性胃溃疡和盐酸-乙醇所致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胃肠舒胶囊还有抑制大鼠胃液分泌和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作用.结论胃肠舒胶囊具有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Yinqi ointment on wound morphology and growth factor in treating diabetic foot ulcer(DFU).Methods: From December 2016 to December 2017, 92 cases of DFU with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syndrom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Yinqi ointment,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upirocin ointment.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the ulcer healing effect, ulcer area, granulation tissue, epithelial tissue coverage,pain score,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epidermis growth factor(EGF), and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 in local granulation tissue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8.37%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74.42%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wound reduction rate, epithelial tissue coverage rate, granulation tissue growth rate, and local pain relief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 Through the local granulation detectio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ve increased VEGF, EGF, and bFGF, but the treatment group increased the role of growth facto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Yinqi ointment can promote the healing of DFU, and its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increase of the content of growth factor in granulation tissue.  相似文献   

17.
胃粘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胃溃疡愈合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人胃溃疡愈合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正常胃粘膜(8例)、胃溃疡活动期(GA组10例)、愈合期(GH组10)例)、瘢痕期(GS组10例)组织的EGFR的表达进行定位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GA组胃粘膜GEFR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时增加,GH及GS组更加明显。结论 在人胃溃疡愈合过程中,胃粘膜EGFR的表达由弱到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干预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组织中黏蛋白5AC(Mucin5AC,MUC5AC)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抗溃疡复发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Okabe改良法制做大鼠胃溃疡模型,应用Watanabe法复制胃溃疡复发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胃黏膜组织MUC5AC mRNA的表达.结果:(1)在灌胃后第10天健胃愈疡组、正常组、假手术组、雷尼替丁组、中西药结合组MUC5AC mRNA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2)在第92天诱发溃疡复发,健胃愈疡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未复发组、雷尼替丁组、中西药结合组MUC5AC mRNA表达显著高于模型复发组(P<0.05或P<0.01),健胃愈疡组、中西药结合组MUC5AC mRNA表达显著高于雷尼替丁组(P<0.01);(3)健胃愈疡组溃疡复发率、溃疡指数均显著低于模型复发组(P<0.01).结论:健胃愈疡颗粒可显著提高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组织中MUC5AC mRNA的表达水平,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参与胃溃疡的修复及抗溃疡复发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平溃散对急性胃溃疡及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长征  曹永孝  李长顺  刘静 《中成药》2004,26(2):128-130
目的:研究平溃散(绞股蓝,沙棘等)对抗急性溃疡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胺和消炎痛法建立大鼠实验模型,测量溃疡面积和胃黏液的量.结果:平溃散对组胺引起的急性溃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消炎痛引起的胃黏膜分泌的减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平溃散具有抗溃疡、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健脾化瘀中药对大鼠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健脾化瘀中药对大鼠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进而阐明其抗胃溃疡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乙酸注射至大鼠胃浆膜下形成胃渍疡模型,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灌服生理盐水)、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雷尼替丁组(灌服雷尼替丁)、中药组(灌服健脾化瘀中药)。用HE染色法对大鼠愈合性胃溃疡再生黏膜进行定量观察,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检测血清及胃黏膜的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结果 中药组再生黏膜厚度高于模型组及雷尼替丁组(P<0.05或P<0.01),中药组及雷尼替丁组胃黏膜组织的EGF的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中药组胃黏膜EGFR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增加(P<0.05)。结论 健脾化瘀中药可能是通过EGFR介导来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增生,抑制胃酸,改善胃黏膜微循环,从而提高胃溃疡愈合质量,发挥抗溃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