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检测的前处理方法以及检测方法进行综述。目前,重金属前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干法灰化、湿法消解、微波消解、液液萃取等,其中干法消解、湿法消解作为常用的前处理方法,耗时较长且容易造成损失,而微波消解具有方便、快速、干扰小等特点,逐渐得到认同与推广。重金属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快速显色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检测法等,后者以其较好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追捧。  相似文献   

2.
对近十年来食用植物油重金属分析中样品预处理技术及仪器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目前,植物油中所含重金属分析的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干法灰化、湿法消解、微波消解、液液微萃取等。其中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是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液液微萃取法是近年来重金属萃取方面的一种预处理新方法。重金属仪器分析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共振光散射法、电化学分析法等,其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具有多元素同时分析特点,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前食品中重金属的仪器分析方法大部分时间耗费在前处理步骤上。为提高检测效率,快速前处理技术被不断发展并应用到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食品中重金属常见的快速前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溶剂提取、微波辅助样品前处理技术、无需前处理的直接进样技术以及其他技术。其中溶剂提取法主要利用酸、碱或有机溶剂选择提取样品中的待测元素;微波技术利用微波电磁能转变为热能,加速样品萃取过程或引燃样品;直接进样技术无需消解处理,可固体直接进样或以悬浮液方式进样。本文对食品中重金属的快速前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展望了食品中重金属快速前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为今后快速前处理方法的开发和标准化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微波消解技术在粮油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粮食重金属含量检测原子吸收及原子荧光法中,利用微波消解技术快速分解粮食样品,比较常规的干法消解和湿法消解方法消解粮食样品,具有快速、安全、节省试剂、减少污染且准确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污染主要指由汞、镉、铅、铬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引起的污染,随食品进入人体后会导致多种疾病。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食品中重金属污染问题受到更多的关注,各类食品中重金属含量和形态的检测需求日益增加,发展便捷高效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十分必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受到广泛应用的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及样品前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检测技术中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方法原理、应用实例和优缺点。同时,对样品前处理方法中常用的消解技术和重金属富集技术进行了概述,并对目前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各类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肉制品中挥发性N-亚硝胺化合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挥发性N-亚硝胺化合物在肉制品中痕量存在,其分离、分析十分困难。本文综述肉制品中挥发性亚硝胺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主要介绍5 种前处理技术包括水蒸气蒸馏法、固相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微波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法和分散固相萃取法,并概述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对多种挥发性亚硝胺定性定量分析的应用进展。最后指出肉制品中挥发性亚硝胺检测技术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毒死蜱是我国最主要的有机磷类杀虫剂,具有广谱、低毒、高效等优点,但对人类的健康存在潜在威胁。因此,发展快速、简易、准确测定食品中毒死蜱残留量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食品中毒死蜱残留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前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液液微萃取法、固相萃取法、Qu ECh ERS法,检测方法主要有免疫分析法、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最后本文对食品中毒死蜱残留量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加剧。为有效开展土壤重金属检测工作,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本文对几种前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土壤重金属成分标准物质的回收率和标准偏差,分析微波消解法、高压罐消解法、电热板法和王水水浴消解法各自的应用优点。实验证明,不同的消解方法产生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不同重金属元素采用不同消解方法所测得的标准物质存在一定标准偏差,与样品前处理技术密切相关。由于每种前处理技术都有其自身优点,在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到前处理技术的便捷性、准确性、稳定性等因素,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的摄入可使人体的蛋白发生不可逆转的变性而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食品中具有生物毒性的重金属含量越发受到关注,但重金属的总量往往很难表示其污染特性及危害。食品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决定其生物可利用率、毒性和迁移,是食品安全检测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样品前处理、分析检测、联用技术等方面综述了食品中重金属的元素形态分析方法,包括固相萃取等前处理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等分析检测技术及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等联用技术,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原理、优点及不足。最后,探究了其研究发展方向。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发展将推动重金属形态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的进步,而联用技术将成为未来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的摄入可使人体的蛋白发生不可逆转的变性而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 食品中具有生物毒性的重金属含量越发受到关注, 但重金属的总量往往很难表示其污染特性及危害。食品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决定其生物可利用率、毒性和迁移, 是食品安全检测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样品前处理、分析检测、联用技术等方面综述了食品中重金属的元素形态分析方法, 包括固相萃取等前处理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等分析检测技术及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等联用技术, 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原理、优点及不足。最后, 探究了其研究发展方向。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发展将推动重金属形态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的进步, 而联用技术将成为未来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在水产品中浓集能力强,可多种途径进入体内,当人体摄入的重金属超过一定量时,将会对机体产生各种危害,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水产品中重金属的含量逐渐成为限制水产品食用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水产品中富集的重金属含量比较低,对其快速准确地测定有一定的难度.该文主要综述了水产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及样品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食品重金属污染事件常见报道,重金属在人体内积累后,可通过干扰人体蛋白质和酶的运输而产生生理毒性。因此,重金属的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生物传感检测技术因其方法构建灵活、特异性强、检测效率高和易于便携化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药物分析、环境检测和食品安全领域。尤其在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检测中,生物传感方法可提供灵活多变的检测策略,且易于实现现场快速检测。本文总结了食品重金属污染的传统检测方法和新型检测方法,重点介绍了荧光、表面增强拉曼(SERS)、电化学、场效应晶体管(FET)等生物传感器的优缺点,为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检测和控制提供参考,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检测新技术的发展,为规范食品安全和提高食品质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的有效性是进行重金属污染研究的关键内容,也是进行危险性评估的重要基础。对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性进行风险评估是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由于重金属有效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有效态重金属的转化机理十分复杂,因此其分析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且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研究意义。本文详细论述和总结了各种重金属有效性评估方法 :包括总量法、化学提取法、淋洗法等物理化学评估法,植物指示法、微生物指示法等生物学评价法,以及陆地生物配体模型等模型综合评价法。同时,介绍了各种评估方法在重金属有效性评估中的应用,评述各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并比较了其各自在有效性评估中的优缺点,探讨了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不同加工工艺的蜂胶加工品对去除原胶中有害重金属的效果。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两种蜂胶加工品中的4种有害重金属(铅、镉、总汞、总砷)含量并测定3个浓度的加标回收率。结果 4种元素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加标回收率乙醇萃取法在83.8%~114.2%,超临界萃取法在72.6%~108.5%之间,采用超临界萃取法加工蜂胶中铅、镉、总砷含量明显低于采用乙醇萃取法加工蜂胶,总汞含量在两种加工工艺中均未检出。结论在有害重金属含量的食品安全性上超临界萃取法的加工工艺优于乙醇萃取法。  相似文献   

15.
贝类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宇  刘东红 《食品科学》2011,32(13):336
介绍当前贝类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归纳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贝类中重金属的检测以及脱除方法的研究进展。其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阳极溶出伏安法(ASV)等,脱除方法主要是采取超临界萃取、超声波辅助萃取等新技术,以及降解重金属毒性等方法。  相似文献   

16.
食品重金属污染问题屡见不鲜,重金属在人体内积累后,会严重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肝肾功能。如何去除食品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一个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开发食品中重金属脱除技术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常见食品中重金属脱除技术根据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浸提法、微生物法和吸附法等。近年来,食品中重金属脱除技术发展较快,尤其是在吸附法中出现了很多高效、绿色和选择性高的吸附材料。本文总结了食品中各类重金属脱除技术,重点介绍各种技术的研究新进展以及其优缺点,为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脱除提供基础参考,同时有助于促进脱除技术的新发展,并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高灵敏度及特异性的检测方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基于适配体的功能化纳米探针为食品危害因子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的分析手段。本文基于适配体的4类纳米传感器:光学、磁弛豫、电化学和其他类型的检测原理,重点论述了适配体的功能化纳米探针在食品安全因子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包括农药、兽药及其残留物,致病微生物,真菌毒素,真金毒素,重金属,生物酶等,并对该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开发简便、易携带的生物传感器,在纳米粒子上修饰多种适配体以实现对多种危害因子的同时检测,以及开发快速、有效、简单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有效避免背景干扰,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和降低检测限,是未来的快速检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