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般认为,文学翻译中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可分为两种: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前者即“异化”,后者即“归化”。异化论与归化论似乎不可调和,而实际上,翻译中没有绝对的异化,也不会有绝对的归化。文化的异质性和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决定了翻译中文化杂合的必然,文化杂合具有抵抗强势文化的积极意义。异质文化在林语堂译《浮生六记》时的兼容与杂合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实例,说明了除异化与归化之外,文化杂合也是文学翻译中处理文化问题的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2.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策略,归化翻译方法的原则主要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而异化翻译方法的原则主要是以原语文化为归宿。归化与异化两种方法在实践中应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3.
从韦努蒂提出的翻译法中,可以对应地引出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常规方法,即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翻译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翻译。尽管两者各有各的存在价值,但归化扭曲了被翻译文本的文化身份,而异化对于保存文化中的“异质因素”尤为重要,且利于彰显多元文化,从而确立翻译中的文化认同。在文化融合背景下的今天,异化翻译已成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4.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实践中译者需要选择和采取的两种翻译策略。与直译意译不同的是,归化和异化是以翻译过程中文化的取向来定义的。归化通常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而异化则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本文通过归纳归化和异化的意义以及分析归化和异化的代表人物,论述归化和异化策略的运用和译者所采取的文化姿态,并通过翻译实践说明归化和异化对译本的表达和读者的感受所带来的不同效果,进而总结出通达顺畅的泽本需要译者要把握好支撑点,努力在归化和异化之间寻求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5.
归化、异化是翻译的两种不同归宿 ,源于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显著差异 ,并主要由目的语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所决定。归化、异化是有阶段性的 ,此消彼长 ,交替主导翻译的走向。归化、异化翻译对中国新思想输入和汉语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归化、异化翻译不是绝对的 ,只能是部分归化 ,部分异化。在翻译中有意译也有直译 ,既要求同 ,也要存异 ,既要忠实原作 ,又要有创新 ,归化、异化两者对立统一 ,是翻译的归宿。  相似文献   

6.
在涉及到文化因素的翻译中,历来都有归化法和异化法之争,即以原语文化为归宿还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在翻译中采取何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读者类型、文本类型以及文化交流在文本中的重要性等等。考虑到上述诸多可变因素,归化法和异化法均有其存在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翻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语际转换问题。而以目的语为归宿的归化和以源语为归宿的异化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文章从归化与异化的含义出发,介绍了中西方归化与异化的基本观点,并以翻译实践为基础,分析了具体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的处理,最后指出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8.
翻译中的文化特征:异化与归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在翻译过程中 ,对文化特征处理一般有两种方法 :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手段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手段 ,考虑到不同的文化特征 ,译者应结合翻译目的、读者对象和文本类型等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 ,尽可能在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建立起文化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文化转换为视角介绍了英汉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策略产生的背景及内涵。从文本角度和文化角度来看,“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都各有所长。在翻译实践中,该文进一步探讨了异化与归化策略选择的度的处理原则及二者的的动态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0.
翻译种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有两种方法:归化(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和异化(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本文分析的结论是:考虑到不同的文本类型,译语读者的期待以及翻译的目的,两种方法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在翻译中,归化和异化将永远同时并存,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1.
习语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英汉习语在表现语义和文化特征时,可分为三种类型:对应的,部分对应的和非对应的。翻译中,对习语所含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可分为两种方法,即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法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法。文化移植需有多种方式,在习语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相辅相成,均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十多年来 ,归化和异化问题一直是国内翻译界争论的热点。在语言形式的翻译中应采取以归化翻译为主的策略。语言形式的特点为该策略提供了可行性 ,交际原则和接受理论为该策略提供了必要性。同时 ,异化离不开目的语内部规律的制约以及文化的融合促使归化成为两者的最终归宿等事实证明了该策略的正确性。但在翻译实践中 ,归化译法还要注意限度 ,必要的时候 ,还要借助异化法  相似文献   

13.
翻译实质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比较,分析评述了两位译者在传递不同背景的文化信息方面所采取的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及由此对读者所产生的效果和在目的语文化中所起的作用的不同.本文的研究认为异化策略在保存源语文化特色和传播源语文化遗产方面显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从文化中的“稳定因素”和“变革因素”入手对文化发展、异化和归化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并佐以实例 ,得出 :异化并不是促成文化交流的唯一途径 ,归化和异化都在文化交流中相辅相成发挥着各自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异化是以源语文化为认同的翻译策略,而归化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批评家们对跨文化翻译活动中的归化和异化原则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跨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视角,对《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文章认为,两个译本在言语信息的传达上均可谓经典之作,但是在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上,则有很大区别:杨宪益夫妇的译本主要采用异化原则,目的在于向外国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而Hawkes的译本主要采用归化原则,目的是让译本更容易让外国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6.
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法和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法是当今翻译界比较常见的两种翻译方法。具体采用哪种方法与语言环境和译者的目的、意图有关。由于古籍富含各种传统的文化因素,因此,在古籍的翻译中,尤其要谨慎为之。本文从Eugene A.Nida的几个文化特征的角度,通过分析杨宪益和Hawkes的两个《红楼梦》译本的翻译方法来比较归化与异化。归化和异化各有优劣,两者之间应当是矛盾的统一,而非绝对的对立。完全地接受对一种译法或是排斥另一种译法,都是不恰当的。必须将它置于特定的背景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谨慎翻译。  相似文献   

17.
翻译的目的不仅是一种语符间的转换,更是传递源出语信息、文化底蕴的一种文化转换。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讨论了“异化”、“归化”两大翻译策略,提出译者母语与源出语及译出语间的相对关系应是翻译过程中采取“异化”或“归化”处理方式不可或缺的因素,然后讨论了异化、归化的实际使用情景并指出“异化”、“归化”各得其所,无优劣之分。  相似文献   

18.
文化渗透与语言异化需求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语言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问题,指出归化是翻译的必要手段,但过多的归化是对文化的阻隔。文化融合的趋势使异化翻译的需求空前扩大,人们对“新”、“异”东西的渴求不断加强,语言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对外翻译中异化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9.
谈文化翻译中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化”和“异化”是文章翻译中的两种方法,各有其长处。“归化”往往容易被人接受,因为“归化”的文章容易上口,有可读性,是符合本民族习惯的翻译。尽管如此,仍有必要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了“异化”,尤其是在当今世界正变成“地球村”的时代。本文从文化翻译中异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论述了异化确为文章翻译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联想效应因文化传统的不同而迥异。如何使源语传达的文化与联想在翻译中准确地传达给目的语读者,是翻译工作者的重大难题。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可分为两种方法: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法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