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饮食护理对食管重建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影响。方法:按照不同饮食护理方法,将食管重建术后病例分为A、B两组,每组842例,A组采用传统饮食护理,B组采用积极饮食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上消化道炎症发生情况。结果:1吻合口狭窄A组60例,发生率7.13%,B组38例,发生率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A组8例,发生率0.95%,B组10例,发生率1.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切口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上消化道炎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饮食护理能够降低食管重建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负压吸引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应用负压吸引对15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患者进行治疗(A组),记录治疗后患者的体温、血象、住院天数以及腹腔引流液的量,同时与未行负压吸引治疗组9例(B组)比较并分析。结果A组与B组在住院日数、引流液的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临床恢复优于B组。结论负压吸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治疗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降低二次手术率。  相似文献   

3.
吴国聪  李俊  徐威  郭策  许峰铭 《西部医学》2021,33(7):1035-1038
【摘要】目的 察吲哚菁绿显像在预防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吲哚菁绿显像观察吻合口肠段血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围手术期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B级和C级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吲哚菁绿显像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降低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其治疗方法多样,具有广泛的争议。本研究旨在评估食管癌术中吻合口旁预置负压引流管治疗吻合口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68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腔内吻合口瘘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即吻合口旁预置负压引流管组(A组)、内镜下经鼻瘘口置入引流管组(B组)、传统治疗组(C组)。 结果: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胸内吻合1251例,发生吻合口瘘68例(5.4%),死亡14例(20.5%)。A、B组与C组的死亡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重复置管次数对比A、B两组均与C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统计各组置管所需时间发现,A组吻合口旁预置负压引流管时间明显短于B、C两组(P<0.05)。统计各组患者瘘口引流冲洗时间、恢复时间及胃肠减压时间分析,可以发现A、B两组比C组所用时间大大缩短,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通过统计各组患者置管相关并发症可以发现,鼻咽部明显不适感及导管堵塞发生率,A、C两组明显少于B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除死亡患者外,各组吻合口瘘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均正常饮食,安全出院。 结论:吻合口旁预置负压引流管对胸腔吻合口瘘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机械吻合与手工吻合在食管癌手术切除颈部吻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13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手工吻合组(56例)和机械吻合组(57例),比较两种吻合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机械吻合组的吻合时间为(18.5±3.0)min,明显短于手工吻合组的(30.0±5.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吻合组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8%,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1.8%,手工吻合组分别为10.7%和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吻合在食管癌手术切除颈部吻合治疗中疗效更佳,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广泛应用,直肠癌的远期疗效得到极大的改善,然而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却没有明显的降低,本研究旨在探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行直肠前切除的39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发生吻合口漏分为吻合口漏组(38例)和无吻合口漏组(357例)。对可能影响吻合口漏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  结果  纳入研究的行直肠前切除的患者共395例,其中发生吻合口漏的有38例(9.62%),经统计检验发现吻合口漏的发生与性别(P=0.005)、闭合直肠远端订仓个数(P=0.031)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OR=3.145,95% CI:1.344~7.356,P=0.008)和闭合直肠远端订仓超过2个(OR=2.083,95% CI:1.026~4.229,P=0.042)是直肠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9.62%,对于男性和闭合直肠远端订仓超过2个的患者有较高的吻合口漏风险。应尽量减少闭合直肠远端订仓的使用个数,从而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防治结、直肠手术吻合瘘的缝合方法。方法分析2000年2月至2008年9月本院269例行结、直肠切除时各种缝合方法吻合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黏膜层连续内翻缝合123例,吻合口瘘2例;使用吻合器75例,发生吻合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间断全层缝合71例,吻合瘘9例,无吻合121狭窄。结论在结、直肠吻合手术中,黏膜层连续内翻缝合或应用吻合器较间断全层缝合更能减少吻合瘘的发生例数。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6):114-116
目的 研究食管黏膜延长能否预防食管吻合口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0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食管黏膜延长手术的食管癌患者65例为观察组,接受常规手术的1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食管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3.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黏膜延长可以有效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不失为一种食管胃吻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学习曲线中并发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方法:将179例直肠前切除(Dixon) 术患者按手术团队和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初学组63例、开放组55例和腹腔镜成熟组61例,对3组患者术后并发吻合 口瘘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吻合口多次切割对腹腔镜初学组和腹腔镜成熟组的影响,同时分析男性、高龄、肥 胖、营养合并症、吻合口位置5种危险因素对3组的影响。结果:腹腔镜初学组吻合口瘘发生率高于另外2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多次切割显著影响腹腔镜初学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对腹腔镜成熟组没有明显影响;除 肥胖因素外,其他4个因素对腹腔镜初学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都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因素对开 放组、腹腔镜成熟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操作技术缺陷是初学团队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 瘘的主要原因,初学团队应尽量避免选择男性、高龄、肿瘤位置低及有营养合并症的高危患者进行手术,以降低术 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胰肠吻合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分析胰瘘发生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患者500例。根据胰肠吻合方式分为:A组采取单纯套入吻合(45例);B组采取胰管空肠黏膜对端吻合(316例);C组采用套入加捆绑式胰肠吻合(139例),比较各组胰瘘发生率、死亡率与各级别例数。结果 A组患者的胰瘘发生率为26.7%,显著高于B、C组的6.3%和3.6%;A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2.2%,显著高于B、C组的0.94%和0.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17,21.58,51.34,27.76,P〈0.05)。A组有4例B级瘘,8例C级瘘;B组有12例A级瘘,5例B级瘘,2例C级瘘;C组有3例A级瘘,BC级瘘各1例。结论改进胰肠吻合方式与完善、熟练手术技巧可以降低胰瘘发生率,同时加强手术前的综合治理可以进一步防止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戴纪刚  闵家新  王静思  张在永 《重庆医学》2012,41(26):2759-2762
目的探讨带蒂胃大网膜瓣袖套式包埋食管胃吻合口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该院完成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的患者255例,按单纯随机原则分为机械吻合联合大网膜瓣袖套式包埋吻合口组(A组,128例)和单纯机械吻合组(B组,127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情况。结果 255例患者中226例(88.63%)于术后15d出院。在肺部并发症,胸、腹腔感染的发病率和平均住院日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发生例数A组1例(0.78%),B组7例(5.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狭窄发生例数A组8例(6.25%),B组20例(1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带蒂胃大网膜瓣袖套式包埋吻合口,能有效地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同时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吻合口出现良性狭窄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2018年4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74例行预防性回肠造口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吻合口狭窄将患者分为吻合口狭窄组、吻合口正常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狭窄的影响因素,并总结吻合口狭窄的处理方法。结果 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15例,发生率20.3%。与吻合口正常组比较,吻合口狭窄组患者术前放疗、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比例及术后吻合口漏/盆腔感染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放疗、吻合口漏/盆腔感染为吻合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行放疗、新辅助化疗、术后吻合口漏/盆腔感染的结直肠癌患者在还纳回肠造口后需注意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术后吻合口狭窄应根据狭窄的特点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吴俊波  吴宇生  林涛 《中外医疗》2013,(29):20-21,45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31例常规食管癌切除加食管胃吻合手术组(A组)和71例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加纵膈胸膜减张覆盖组(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管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导管引流量均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加纵膈胸膜减张覆盖术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低,是老年食管癌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食管斜形吻合预防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163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86例,采用食管斜形端端吻合;对照组77例,采用传统方法横断面端端吻合,术后随访6个月~2年,对出现吻合口狭窄12例(7.5%)患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例(试验组1例、对照组1例),试验组对出现吻合口狭窄3例(3.5%),而对照组出现吻合口狭窄9例(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斜形吻合可以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食管活瓣成形‐胃食管套接术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预先设计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共394例食管癌患者。该项研究已在中国临床试验中心注册,并获得了注册号:ChiCTR‐T RC‐13003817。有9例(2.3%)患者因未行食管癌根治术被排除,余下的所有患者均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随机分为两组,A组191例,B组194例。A组为试验组,术中接受食管活瓣成形‐胃食管套接吻合,而B组为对照组,术中接受常规器械吻合。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在A组和B组分别为4.1%和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68)。在观察术后吻合口狭窄时有7例患者因术后死亡而失访。在剩下的病例中,观察到A组和B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例数分别为13例(6.9%)和25例(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4)。此外对于术后胃食管返流的监测发现,A组和B组术后返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的例数分别为54例(28.7%)和105例(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活瓣成形‐胃食管套接术能有效预防术后胃食管返流的发生,同时也能降低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手术后吻合口漏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直肠手术后吻合口漏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以来14例结直肠手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贫血、低蛋白血症8例,肠道清洁不良7例,吻合器直肠切割圈不完整2例,直肠壁肥厚1例.吻合口张力大3例。吻合口漏发生于术后1~8d,再次手术3例,保守治疗11例,死亡1例。结论吻合口漏的预防要重视营养支持,严格肠道清洁,正确掌握吻合技术。吻合口漏的治疗应根据临床表现和漏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预防性末段回肠袢式造口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及适应证。方法我院胃肠外科在1999年9月至2009年6月间对482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其中69例患者同时行预防性回肠袢式造口(A组),未行预防性造口者413例(B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吻合口瘘总发生率为1.87%(9/482);A组与B组在年龄、TNM分期、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性别、高中低位直肠癌比、新辅助放化疗、吻合口血运偏差、肠道准备欠佳、双吻合器钉合欠佳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男性比例、低位直肠癌比例、行新辅助放化疗比例、吻合口血运偏差患者比例、肠道准备欠佳患者比例、双吻合器钉合欠佳患者比例较B组高。结论应用末段回肠袢式造口预防高危患者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生物可分解肠吻合环(BAR)在结肠癌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2004年7月至2008年5月收治行肠切除并吻合的110例结肠癌分为2组,吻合环组(BAR组)52例,手工缝合组58例.观察2组术后主要并发症、手术时间及肠功能恢复时间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BAR组无1例发生术后吻合口漏,手工缝合组1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后治愈;BAR组发生不完全性吻合口梗阻3例,手工缝合组发生2例,经保守治疗均治愈.2组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BAR组(66.9±5.1)h,手工缝合组(71.2±6.5)h,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吻合口炎症发生情况:BAR组2例(3.8%),手工缝合组9例(15.5%),2组间吻合口炎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AR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安全、吻合可靠等优点,是可标准化的肠道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孔镜波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66-1168
目的探讨血管吻合方式对动脉化皮瓣成活影响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皮瓣成活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A组放大镜下血管吻合;B组显微镜下血管吻合;C组血管吻合器实施血管吻合。记录3组患者皮瓣长度、缺血再灌注时间、血管吻合时间、坏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A组、B组、C组患者皮瓣长度、皮瓣宽度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缺血再灌注所需时间、总血管吻合时间、动脉血管吻合时间及静脉血管吻合时间均显著少于A组及B组;C组患者皮瓣成活率为100.00%,显著高于A组77.27%、B组81.82%(P〈0.05);A组、B组上述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血管口径等实际情况综合判断,从而选择合适的吻合方式,治疗前后可适当采用中医内服外敷方式促进机体恢复,提高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带蒂大网膜覆盖吻合口预防食管癌吻合口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措施。方法食管癌、贲门癌患者24例,治疗组12例,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并用带蒂大网膜覆盖固定在食管胃吻合口上;对照组12例,应用常规吻合方法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无吻合口瘘及切口感染,发生脓胸及肺部感染各1例,对照组吻合口瘘2例,脓胸2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3例,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优10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1.7%;对照组优3例,良5例,差4例,优良率为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蒂大网膜覆盖吻合口能有效预防食管癌吻合口瘘发生,方法简单,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