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勃起和射精功能的全膀胱切除术对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6年6月膀胱移行细胞癌19例,男性,平均年龄50.9岁,为保留性功能,改善控尿,行改良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保留精囊、输精管、双侧神经血管束及大部分前列腺包膜,随访观察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术后病理报告T2aN0M013例,T2bN0M06例。平均随访39个月(6~78个月),死亡率0,均未发现局部及远处转移;平均手术时间5h,平均出血400ml;白天控尿率100%(19/19),夜间尿失禁10.5%(2/19);全部患者均保留勃起及逆行射精功能,IIEF-5平均22分;新膀胱储尿囊容量350~480ml,充盈压13~25cmH2O,残余尿量10~60ml。结论对有选择的病例采用保留性功能的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可以更好的保留阴茎勃起射精及控尿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勃起和射精功能的改良全膀胱切除术在膀胱良、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18例男性患者,年龄18~38岁,平均30.5岁。结核性挛缩膀胱4例,腺性膀胱炎5例,晚期神经原性膀胱5例,复发的多发性非肌层侵犯膀胱移行细胞癌4例,均需行全膀胱切除术,但患者强烈希望保留勃起和生育功能。行改良单纯性全膀胱切除术,保留输精管、精囊、前列腺和双侧神经血管束,以回肠新膀胱(13例)或回结肠新膀胱(5例)替代。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20ml,7例患者输血。1例发生尿漏,无其他围手术期并发症。拔除导尿管后均能自行排尿,每次尿量300~500ml,剩余尿量25~65ml。2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需间歇自家导尿。白天无尿失禁,3例患者晚上有遗尿。平均随访46个月(18~68个月)。17例(94.4%)患者术后阴茎勃起功能恢复良好,均有遗精(未婚者)或顺行射精。尿路造影上尿路功能和新膀胱形态良好,1例轻度肾积水。肿瘤患者无复发。结论对选择性膀胱良、恶性病变患者行保留勃起和射精功能的改良全膀胱切除和原位膀胱术,安全有效,效果满意。尿动力学检查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改良保留性功能的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位尿流改道术因其符合正常生理排尿,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标准的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勃起和生育功能几乎丧失,使年轻患者难以接受,所以,出现了保留性功能的膀胱全切及在此基础之上的各种改良术式。2006年3月~2007年7月,作者为6例年轻患者实施了改良保留性功能的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膀胱全切术后阴茎勃起障碍调查及西地那非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术后男性患者勃起功能障碍及西地那非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2005年2月53例膀胱全切患者临床资料。年龄35~62岁,平均51岁。32例行原位回肠膀胱术,21例行Bricker回肠膀胱术。保留血管神经束者28例,未保留血管神经束者25例。采用勃起功能国际问卷-5(IIEF-5)评估术前、术后及西地那非治疗前后勃起功能状况。结果随访16~47月,53例膀胱全切患者ED发生率为73.6%,其IIEF-5评分由术前(21.6±3.8)下降至(4.3±5.1)(P<0.05)。保留血管神经束膀胱全切ED发生率为57%,而未保留血管神经束者ED发生率为92%。39例ED患者中,13例应用西地那非治疗,其中9例保留血管神经束者治疗前后IIEF-5评分分别为(5.3±1.2)和(20.6±2.3)(P<0.05);而未保留血管神经束者治疗前后IIEF-5评分分别为(2.0±1.4)和(2.6±1.7)(P>0.05)。结论勃起功能障碍是膀胱全切术后常见并发症。保留血管神经束可保留部分患者的勃起功能,同时也是应用西地那非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保留勃起和射精功能的单纯膀胱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保留勃起和射精功能的单纯膀胱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7例病人平均年龄 2 7岁。其中 ,结核性挛缩膀胱 2例 ,腺性膀胱炎 1例 ,晚期神经源性膀胱 4例 ,均需行全膀胱切除。为保留勃起和射精功能 ,病人做了改良的单纯性膀胱切除 ,保留输精管、精囊、前列腺和双侧神经血管束。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5h 4 5min ,术中出血少 ,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 9~ 6 0个月 ,勃起功能良好 ,均有遗精或顺行射精。新膀胱术者无排尿困难 ,可控性膀胱者插管顺利。尿路造影示上尿路功能良好。病人自我评价生活质量满意。 结论 :对希望保留生育和勃起功能的病人 ,保留输精管、精囊、前列腺和双侧神经血管束的单纯膀胱切除术是一种简单、有效、实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改良膀胱全切新回肠膀胱术治疗男性浸润性膀胱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中保留远端的前列腺包膜及精囊对原位新膀胱功能及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4例男性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施行改良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及原位回肠膀胱术:保留远端的前列腺外科包膜及精囊,新回肠膀胱与残留前列腺包膜连续缝合;对术后新膀胱的储尿、排尿、控尿功能及患者的勃起功能进行随访和比较。结果 术后病理分期:T2aN0M0 5例,T2bN0M0 9例,T3aN0M0 7例,T3bN1M0 3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7月。无瘤生存22例;带瘤生存2例。新膀胱容量(385±68)mL,最大充盈压(24±16)cmH2O。排尿良好,最大尿流率(18±5)mL/s,剩余尿(35±16)mL;完全控尿22例,夜间尿失禁2例;21例术前勃起功能正常者术后2例发生勃起功能障碍。结论 在改良根治性膀胱全切术中保留远端的前列腺外科包膜及精囊,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储尿、排尿、控尿功能和勃起功能,同时可有效防止新膀胱一尿道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是目前治疗浸润性和多发性膀胱肿瘤的标准术式,通常包括膀胱、前列腺、精囊和部分输精管的切除以及局部淋巴结的清扫,然而这种手术不可避免地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包括勃起功能障碍和尿失禁等,文献报道即使在保留神经血管束(neurovascular bundles,NVB)的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勃起功能恢复率也不超过50%,因此为了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众多学者在肿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勃起神经保留性膀胱全切和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后患者阴茎勃起功能、尿控、排尿和肿瘤复发情况。方法:共有18例患者进行了勃起神经保留性膀胱全切和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术,评价肿瘤复发情况和功能性结果(尿控、排尿、勃起功能)。结果:平均随访41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10个月和15个月死于癌症广泛性转移,这2例均为盆腔淋巴结阳性的患者。白天和夜间尿控率均为100%,11例患者有阴茎勃起功能,勃起率达61.1%,2例患者勃起功能受损,5例无勃起功能,手术前后ⅡEF-5评分为(13.72±6.39)、(10.83±8.25)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勃起神经保留性膀胱全切和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后患者阴茎勃起功能和尿控情况良好,肿瘤复发情况尚可接受,但仍需要长时间随访和大样本患者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保留前列腺包膜及射精功能的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行保留前列腺包膜及射精功能的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的男性患者临床资料,共24例,年龄35~72岁,其中19例术前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史。临床病理分期:T2N0M0 15例,T3aN0M0 6例,T3bN0M0 3例。结果本组24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术中出血量200.700ml,平均360ml。手术时间平均380min。随访7个月一2年,3例出现轻度尿失禁,其余尿控好,11例能完成性交及射精功能,远处转移3例,其中己死亡2例。结论保留前列腺包膜及射精功能的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根据我们的早期随访结果疗效满意,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存阴茎勃起神经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月我院对32例男性患者施行了保存勃起神经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年龄38~78岁,病程2d~20年,术前勃起功能正常。术中膀胱全切采用顺行逆行相结合的方法,保留神经血管束。结果:随访6~54个月。术后性功能达到Ⅰ级者3例;Ⅱ级者6例;Ⅲ级者23例,时间为2~14个月,平均4.5个月。结论:保存勃起神经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1.
介绍对男性病例需作根治性膀胱切除可保留勃起与射精功能的一种新技术。1989年2月~1998年2月,对4例24~49岁(中位数26岁)的男性患者因膀胱病变行膀胱切除术,包括膀胱顶部印戒细胞癌、前壁及侧壁的平滑肌肉瘤、经保守及经尿道治疗难以根除的膀胱三角区和后壁的广泛息肉状的腺性膀胱炎。上述4例病人希望保留生育能力和射精功能。作者详细叙述了膀胱切除和前部近侧前列腺切除并保存输精管、精囊、后部前列腺、神经血管束以及原位膀胱重建术的手术技巧。术后平均随访25个月(4~60个月)。所有病例均能完全控制排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分析回肠膀胱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6月~2006年10月,对 7例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回肠膀胱术治疗。其中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27岁(17~56岁)。平均随访15个月(2~30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有无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结果 随访期内,患者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生活质量较术前提高。结论 回肠膀胱术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安全、有效、可接受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否会影响BPH患者的性功能状况,目前还无法得出肯定的结论。现已知TURP可以导致术后逆行射精的发生.但是否对勃起功能有影响仍存在分歧。本研究针对TURP手术患者的射精功能和勃起功能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保留性神经的下半膀胱切除术(附六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膀胱颈部或三角区肿瘤患者行保留性功能的下半膀胱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例男性膀胱三角区或膀胱颈多发浸润性肿瘤患者行下半膀胱切除术,5例术中成功保护神经血管束。残余膀胱整形后与尿道吻合。结果 随访9~36个月,4例术后保留性功能,2例出现勃起功能障碍;1例术后2年时肿瘤复发行膀胱全切除术,1例单侧轻度。肾积水。结论 该术式可最大限度保留生理排尿和性功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采用基于外科包膜间层平面经尿道绿激光推铲式前列腺汽切剜术(GLS-VREP)治疗BPH对低龄患者勃起功能与射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3例低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GLSVREP治疗并使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及男性性健康问卷-射精功能障碍简表(MSHQ-EjD-SF)分别评估勃起功能和射精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治疗前IIEF-5评分为(22.79±0.38)分,术后6个月为(22.86±0.39)分,术后12个月为(22.95±0.3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2);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勃起功能较术前增强分别占32.6%(14/43)、37.2%(14/43);治疗前射精功能评分(12.47±0.27)分,术后6个月为(12.23±0.23)分,术后12个月为(12.19±0.2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术中并未发生包膜穿孔,术后逆行射精发生率仅占2.3%(1/43)。结论:GLS-VREP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对勃起功能与射精功能影响小的腔内治疗新术式,特别适合有生育需求或对性生活要求高的低龄BPH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保留性神经全膀胱切除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12例施行保留性神经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45~65岁,术前均有勃起功能, IIEF-5评分17.0分。手术范围包括膀胱前列腺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注意保留双侧神经血管束,副阴部内动脉和耻骨膀胱复合体。术后推荐患者进行规律PDE5抑制剂药物治疗,并利用IIEF-5量表随访评估其术后性功能。结果: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切缘阴性,术后病理均为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细胞癌或原位癌,其中11例T_2N_0M_0期及以下,1例T_(3a)N_0M_0期肿瘤,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20.7±8.0)个月],无肿瘤复发转移。术后第3、6、12个月进行IIEF-5评分,分别为(10.9±6.9)分、(12.3±6.9)分和(14.1±8.0)分。随访第12个月时,其中有5例(41.7%)患者在药物辅助下可保持足以获得满意性交的勃起功能,3例(25%)有勃起但无法进行满意性交,4例(33.3%)无勃起功能。结论:对于经过严格筛选的渴望保留性功能的膀胱癌患者,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前列腺电汽化术(TUEVP)和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对男性性功能的影响。方法:搜集比较TURP、TUEVP及HoLEP对性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RCT),以Meta分析法系统比较不同术式治疗BPH对性功能的影响。结果:9个RCT研究1 050例患者纳入分析,研究基线具有可比性。TURP与TUEVP相比,对勃起功能影响较小(P=0.04),对射精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HoLEP和TURP在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对勃起和射精功能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结论:TUEVP比TURP更易引起勃起功能障碍,但对射精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别;HoLEP与TURP对勃起和射精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免缝扎阴茎背深静脉复合体(DVC)保留前列腺尖部包膜的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对尿控与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新膀胱术的32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14例行免缝扎DVC保留前列腺尖部包膜的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改良组);18例行常规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常规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新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尿道狭窄率、术后尿控功能、勃起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改良组术后的早期日间尿控率和术后半年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明显高于常规组(均P<0.05),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输血率、漏尿率、新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尿道狭窄率、血肌酐变化值、远期日间尿控率、夜间尿控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免缝扎DVC保留前列腺尖部包膜技术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新膀胱术中是安全可行的, 能显著改善术后早期日间尿控功能与勃起功能, 且不增加术中出血风险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保留生育功能的原位尿流改道术治疗年轻膀胱癌患者的疗效。方法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6例,年龄26~42岁。病理期级T1G31例、T2G25例。排除肿瘤侵及膀胱颈、尿道、前列腺以及合并前列腺癌,行保留神经血管束、精囊、输精管和部分前列腺的膀胱切除,切取肠管缝制成新膀胱,分别与输尿管和前列腺包膜吻合,实现原位尿流改道。结果6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270~420 min,平均310 min。随访24~38个月,6例均存活,无尿道复发,无转移及前列腺癌。术后1.5个月均有自发性阴茎勃起现象。术后6~24个月,5例患者可顺行射精,1例顺行和逆行射精共存。1例已生育。结论保留生育功能的原位尿流改道生活质量好,生殖功能维持,是一种治疗年轻膀胱癌患者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前尿道成形术对男性性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明男性性功能量表(BMSFI)对2010年3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接受前尿道成形术的61例男性前尿道狭窄患者的手术前后性功能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61例患者术后平均勃起功能评分低于术前(P=0.0033),但术后>1年即恢复至术前水平(P=0.0986);术后射精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261);性欲和总体满意度评分在手术前后无统计学差异.年龄≥40岁者术后勃起功能评分较术前下降(P=0.0339),<40岁者术后射精功能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019).外伤性尿道狭窄患者术后勃起功能评分较术前下降(P=0.0313),射精功能评分则明显提高(P=0.03 1 3).患者接受端端吻合术后勃起功能评分较术前下降(P=0.0332),但射精功能评分较术前提高(P=0.0033);接受移植物替代成形术后同样出现射精功能评分提高(P=0.0192);而接受皮瓣转移成形术后各项评分均无明显变化.狭窄部位与长度对性功能影响的多因素分析表明仅部位对勃起功能有影响(P=0.0214).结论前尿道成形术不影响患者的性欲、勃起功能和总体满意度,但可以明显改善射精功能.年龄、狭窄病因、狭窄部位以及手术方式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