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李佳  赵倩 《河北遥感》2006,(4):21-23
城市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热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环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遥感技术以其快速、准确和实时地获取资源环境状况及其变化数据的优越性,成为城市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本文在简单介绍了遥感的概念和特点后,对遥感技术在城市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总结,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1、1995年1月31日颁布了《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保护法》,规定对废弃物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产业资讯     
<正>视点京交会聚焦"智慧城市"在京交会上,中国国际城市智能化技术与服务大会中,智能系统疏解城市拥挤客流、家里空气质量随时监测改善等等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技术勾勒出一幅未来"智能城市"的蓝图。全球每年因交通拥堵会造成千亿欧元的损失,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污染。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沈学军介绍,在伦敦,西门子研发了安装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地球是人类的唯一的家园,如果地球的环境遭受破坏,人类就没有了生活的家园。因此,或许应该寻求在保证不污染环境的条件下发展经济与建设。所以今天要讲的是如何做好"绿色化学",我们应该不断探寻的其方法。通常的化学化工行业的确给当今社会带来了许多便利和舒适,但是同时给我们的生活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所以我们应该不断探寻努力改进化学工业的方法,在最大限度保证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带给人类的生活的带来便利以及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灾害的频繁发生,加上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城市现代化引发的环境和工业、交通事故,社会公共安全,特别是各种应急灾害、事故的防范和处置成为政府和机构的重要任务。危机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然而,由于经济活动的规模加大和城市范围的快速扩张,不仅任何一件事故都会造成比以往更大的影响,还极有可能引发次生灾害以及连锁反应,带来更大和更长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经济生产活动中,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日益频发,尤其是石油化工原料、产成品及有毒有害危险品的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均隐含着不同程度的突发事故因子。环境污染事件正成为危害人民生存健康的重大环境问题,尤其是突发性的重大污染事件,往往不仅对人群安全与生存带来极大危害,而且对生态环境影响极大。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事故预警预测能力,快速提升环境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成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越来越迫切的需求。针对环境应急事件的事前精准防范、事中高效处置和事后的科学评估,研究和建设专业应急环境大数据应用平台,通过构建企业环境风险指数模型、研判区域环境应急风险态势、AI辅助决策和智能生成处置方案、利用水气污染物扩散模型辅助环境应急决策、基于GIS平台等实现环境应急挂图作战等,全面提升各级政府环境风险防范的针对性、预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应急处置决策的科学性,最终实现环境安全管理工作的“无急可应、有急能应”。  相似文献   

7.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多媒体课件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是环境工程学科的一门核心课程,不但概念公式繁多,而且还有大量的实物图例以及工艺流程图。本文以Macromedia Authorware 5.0为开发工具,开发了《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多媒体CAI课件。本文对课件的框架结构作了介绍,着重阐述了概念表述、公式推导、工艺流程等主要教学内容的图象表现方式和动态交互式表现方式,使复杂内容简单化、静态内容动态化,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WebGIS的突发性环境污染应急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沈阳市危险化学品及重大污染隐患进行了调查和评估,确定了重点防范对象,并建立了危险源空间数据库。将大气、水的污染扩散模式整合到地理信息系统中,可预测重大污染事故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并能在地图上直观表现。利用MapInfo作为后台,用Delphi和Java开发了的地图发布服务系统,用ASP.Net开发客户端程序,通过Internet发布污染监测信息。突发性环境污染应急监测系统的成功研发可以防止城市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指导环境监测,建立应急救援机制,为制定城市环境风险管理与城市环境规划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污染环境犯罪作案手段隐蔽,危害后果的浮现具有延迟性,给侦查工作带来极大的阻碍,本文基于污染环境犯罪的特点,结合近几年公安大数据侦查蓬勃发展的现状,提出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污染环境犯罪预警模型的构建设想,论述其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构建预警模型的整个流程,以期能够为污染环境犯罪的有效打击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作为我国的直辖市,作为西南地区大中城市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地理环境,城市中形成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设施。历史文化对城市建设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重庆城市中的公共设施以一种崭新的面貌给城市带来新的活力,给人们带来舒适的生活。公共设施的重要性在现代城市建设当中日益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公共设施的发展,将公共设施作为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结合体展现给大众。  相似文献   

11.
业界     
《电脑迷》2010,(22)
防辐射为未来航嘉御辐王机箱10月28日全球揭幕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生活的飞速变化,但同样也给人类带来危害,如辐射、污染、气候变暖等。为了人类的健康,为了我们的环境,消费者应该选择防辐射的产品。  相似文献   

12.
底洁 《中国信息化》2008,(10):68-69
2008年一场罕见的冰雪灾害袭击了我国21省市,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00亿元,给我国经济、交通、物流、人民生产生活等方面都造成了重大不利影响,也给政府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的能力带来了空前的考验。这次雪灾的发生,也暴露了我国各地政府在预警能力、事件响应、应急处置等应急管理全过程中的诸多不足,应急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还未能在应急处置中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今城市的大拆大建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片陌生的景观,新的视觉形象产生了,体现城市文脉的景观却消失了,给人们带来情感的孤独。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一体作为表现特定地域文化的外显特征,用物化了的形式传递着情感。景观的地域性的表达是用文脉延续的方式在景观设计中塑造环境、体现地域文化,当代景观设计如何运用地域元素为人们提供健康生活所需的空间环境,重新构建人们的精神场所,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输油管道泄漏事故给环境带来污染及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设计了一种输油管道的实时监控系统,该系统使用DCS来搭建整个系统,通过采用了瞬态负压波法对管道进行实时监测,借助网络完成数据的传输,通过对首末站2个站点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处理,实现对输油管道的泄漏报警和漏点定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城市雕塑往往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对于促进城市环境的和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城市雕塑受到广大民众自由参与欣赏和审美。因此,城市雕塑必须与环境和谐统一。忽视了城市雕塑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就会破坏城市环境的和谐,甚至会给城市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所以,把握好城市雕塑与环境元素的和谐统一,按照艺术规律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雕塑设计,是每一位从事环境艺术的研究者所不容小觑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事故日益增多,为了满足环保部门在处理污染事故时的需求,便于污染事故现场处置时快速查阅,特开发出《环境应急电子手册》,它具备了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比较国内主要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含量水平,综述了我国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化学形态、分布特点、生态效应等,并提出了研究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环境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污染监测防治问题,由于垃圾沉积后,渗滤液会渗透到深层土壤形成污染,渗滤液在与地下环境接触中,地下的矿物质和水分子会迅速被破坏,影响进行污染的导电性,使得渗滤液导电率发现明显变化.传统的方法是通过渗滤液的快速导电特征进行污染检测的,一旦渗滤液导电率受到干扰,电流波动会导致检测准确率降低.提出用人工免疫算法的无线传感网络信号优化监测方法.在地下铺设传感网络,运用空间理论获取渗滤液信息源和传感节点变化的关联性,计算导电能量指数,利用人工免疫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求解,获取最优结果,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污染的有效监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算法进行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的污染监测,能够提高监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整个通信行业的年耗电量急剧上升,这不仅给运营商带来了较大的运营成本负担,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因此,针对家庭基站资源浪费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家庭基站网络的基于聚类算法的节能机制。在家庭基站密集部署的环境中,通过对活动家庭基站进行聚类的方法,可以将网络中不必要的家庭基站进行休眠,从而有效地实现网络节能。通过对不同因素下的家庭基站用户(HUE)的服务质量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新的节能机制不仅提高了HUE的吞吐量,而且提高了系统的容量和节省了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20.
人类使用电能之后,对电磁环境的关注度与日俱增。电磁波作为一种资源,广泛地被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伴之而来的电磁干扰无孔不入地渗透到各种系统以及周围的环境,给设备或系统甚至生态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电磁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鉴于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信息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作出了明确规定,如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