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应《中国建筑防水》杂志"我与防水30年"征文约稿,写一篇回忆我的父亲——浙江工业大学项桦太教授的文章。那份才放下的思念、那种生离死别的痛楚和永远的回忆,又被重新勾起。"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父亲对建筑防水行业的热爱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又开始在我脑海中不停地浮现。四年前,我父亲倏然撒手西去,从发现疾病到逝世只有短短三个月,令所有亲朋好友及与父亲熟稔的人都  相似文献   

2.
牛峰是我的小邻居,又是我的学生。春节小聚,牛峰的父亲向我敬酒。我说:“等牛峰回来时让他敬。”“牛峰不回来了。”我说:“今年不回来,等明年。”“明年!牛峰永远也不会回来了……”牛峰的父亲──牛泰平──这个一向坚强乐观的中年汉子哽咽着说。欢乐的气氛顿时凝固,强烈的撞击使我难以自持。穿着军装笑咪咪地向我告别的牛峰就在眼前,往事历历,萦怀难忘。牛峰是我看着长大的孩子。牛峰的祖父一向以古道热情,豪爽厚道著称邻里,是改革开放政策造就的第一批民营企业家之一,因其经营有方,热心于公益事业,深孚众望被推选为区人大…  相似文献   

3.
去年六月应美籍华人朋友的邀请,我陪伴母亲访问了美国。我们有幸参观了我父亲杨廷宝教授于20年代在美留学时参加设计的几项工程。20年代父亲就读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从师于著名的建筑大师保罗·克里特(Paul Ctet),并在他的事务所工作多年。据说,当时我父亲是克里特最得力的助手。照片反映的几座建筑物,都是克里特事务所著名的作品,也是我父亲参加设计的。参观后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几幢建筑的  相似文献   

4.
韦峰  王建国 《规划师》2004,20(11):106-108
记:教授,你是如何成为一个景观建筑师的?拉兹教授:我的父亲是一位建筑师。我的第一个雄心壮志是拥有一个大农场,而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的实际状况,我没法实现这个愿望。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在父母的花园里开始为家人种植蔬菜。在15岁时,我就栽种了数百棵果树,并且开始种植草莓。在后来的几年时间里,我为父母和许多亲戚提供了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相似文献   

5.
他参与了奋斗──怀念万钟英教授曾昭奋现代中国建筑走向成熟与繁荣,需要几代人为之奋斗。重庆建筑大学的万钟英教授就是为之奋斗的一位带头人。九月我在广州,跟广州市设计院钟新权先生商量一个学术会议的筹备工作。我提到请重庆建筑大学万钟英先生参加。我说,目前,在...  相似文献   

6.
父亲像什么     
孩童骑坏的土墙孩童络戏的迷藏父亲像什么父亲是我雨中的一把伞脚手架高悬安全帽在眨眼父亲像什么父亲是我远航的船帆前方的路漫漫既坎坷又斑斓父亲像什么父亲是我心中的风景线父亲像什么@汤兴!北京~~  相似文献   

7.
不安的自省──留学札记(一)刘东洋序七年来的留学生涯在书山艺海中倏然而过。留下的是我对建筑与规划百般思索,f)i惶与不安。日前,与同济大学的陈秉到教授在大洋彼岸不期而遇。陈先生语重心长,敦促学生写写过去这些年来对专业的感受。仓皇间,我又翻开了我的读书...  相似文献   

8.
引言──一位哲学教授的提问在党校学习期间,给我们上哲学课的一位教授听说我是政府官负,搞过设计、教过书又是做过设计院的院长,表现出极人的兴趣。开口便给我提出了一串十分尖锐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设计不出像重庆人民大礼堂那样好的建筑?","重庆的新建筑,现代建筑哪一个是标志性的?","重庆为什么就不能建悉尼歌剧院那样美的建筑?","重庆建筑的特色是什么?"。教授虽然不是学建筑专业的,实话讲,问得相当专业,问得相当深刻。我这个自认为还有点专业训练和工作经验的人竟然顿感语塞。近年,又一位来渝讲学的专家型官员,讲到他…  相似文献   

9.
来电者男青年吴某:我今年21岁,从小就生活在父亲打母亲的氛围中,父亲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工人。在我的记忆里,很少能看到父亲对我和妈妈好好说过话,在家总是霸气冲天,张嘴就骂,动手就打,我和母亲经常是带着伤痕上学、上班。随着企业的改制,父亲下岗了,原本脾气暴躁的他又开始酗酒。更可怕的是在我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发现父亲有了外遇,为了家庭的安宁,这件事我一直瞒着  相似文献   

10.
党旗     
小时候我仰望党旗,心中总有一些神秘。为什么每一个动人的故事里,英雄们总是为你前仆后继?为什么镰刀和铁锤,会驻留在人民的心里?为什么在困难和危险面前,屹立在前方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凝望党旗, 心里渐渐充满了敬意。 你曾经受过生与死的考验, 你曾在血与火中得到洗礼。 代表着劳动者的声音, 你那火红的脸庞, 激扬着劳动者的豪气! 在你的旗帜下, 人们凝聚无穷的力量, 去改天换地! 七月红日照耀大地, 祖国山河充满生机。 我深深地依偎在你的怀里, 感觉到母亲的美丽、父亲的伟力。 感觉到真理──生命的意义──前行的勇气。…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9)
<正>这是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其实,我的父亲现在活得好好的。他老人家八十七岁了,耳不聋,眼不花,粗门大嗓,头发黑白相间,那种精气神,不比小伙子差。几年前,国家刚出台二孩政策时,我跟父亲开玩笑说:如果我是独生子,你都能给我生个小弟弟!父亲听了笑得前仰后合,喘着粗气骂我:你是要气死我,还是要笑死我?父亲性格开朗,从不多愁善感。某天,父亲看了一篇儿子怀念父亲的文章后,却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来信     
《Planning》2018,(6)
<正>那时,我们家的几个兄弟都在念书,家境困窘,父亲每月除了给我寄生活费之外,还会给我写一封信。父亲在信中问及的,永远是我的身体、学习状况,以及我与他人相处的情况。父亲惯用毛笔,他的每一封来信都是用毛笔眷清的,字是繁体字,写得极认真。读父亲的来信,我总能感受到脉脉亲情。后来通了电话,因为在电  相似文献   

13.
我们一行九人(来自北京、河南、四川、陕西、广东和上海)应台湾“中华农业发展基金会”的邀请,于1994年8月25日到达高雄。为了便于专业参观访问交流,分了农业经济与农林国两组。我们这个组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中伦,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王前忠和我三人。陪同我们的有台湾“行政院”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陆之琳及其夫人富(酉辶)康,他们都是我的同班同学,康还是我父亲程世抚在金陵大学农学院园艺系的助教;校友谢荆发教授及其夫人薛玲教授;前台湾省农林厅副厅长赵元桂教授;还有薛璋经理及其夫人张珞珊,他们都是艺术家,共七位。薛玲和薛璋分别驾驶两辆汽车,从南到北,经历了6个市8个县,参观访问考察了32个单位,行程1500多公里。  相似文献   

14.
莫涛 《建筑创作》2006,(12):150-152
父亲是位儒雅的学者,慈祥又多才多艺。记得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看父亲画画。吃过晚饭,父亲刚刚坐到写字台前,我就迅速地爬上他的膝盖,给他戴好老花镜,母亲拿来一块可以画水彩的纸和笔,父亲按照我要画的主题挑选出合适的水彩颜料……我屏住呼吸,兴奋地看着他神奇的笔尖在水、调色盘和画纸上有节奏的轻轻拂过,魔术般地在纸上浮现出各种梦幻般的风景和神奇的房子。此时,全家早已融入了那画意中……父亲很瘦,身体又差,每次我都是坐到他抱不动我才下来。在我熟睡后,父亲才在灯下伏案工作、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是山东省招远市建筑工程公司工人迟捌玖,我之所以与《建筑工人》杂志结下不解之缘,与在家跟父母从小对我的引导和灌输是分不开的。父亲是个老瓦匠,我幼年时跟父亲上坡种地,经常跟父亲用乱石砌地沿。我父亲尽管识字不多,但他平日很喜欢看书,他也会很多的瓦匠技巧,比如砌石、拉线和怎样认石槎,盖房下地基、找平、抹泥灰等。有时下地干活休息时,经常搬几块石头用手指着说:“这块石头砌墙、  相似文献   

16.
为首都的城市发展发光献热──纪念杨树珍教授逝世一周年座谈会纪要叶裕民〖编者按〗已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树珍先生,生前一直一分关注北京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在首都地区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订以及相关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方面都提出过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正洪:您作为泰国最重要的建筑教育家,同时也在泰国艺术大学(Silpakorn University)建筑学系任职全职教授,又作为Research Studio Panin主持建筑师,我很感兴趣您从事建筑的原因(图1、2)。Tonkao:我会读建筑是因为我不知道还有哪些其他专业。事实上,我的母亲是位建筑师同时也在泰国艺术大学任教;而我的父亲则是艺术家,巧合的是他们两人都毕业于泰国艺术大学。在我幼年时期,我受到他们很深的影响,不管是艺术、设计或是相关认知,都逐渐让我走向建筑师这个专业。  相似文献   

18.
温馨留言板     
《Planning》2018,(6)
<正>没有高大魁梧的个头怕什么,我有吃苦耐劳的韧劲;没有钱财怕什么,我有勤劳的双手;没有强大的背景怕什么,我可以靠自己去开拓未来。——福建省云霄第一中学朱志德在我眼中,父亲是变化无常的,时而慈祥,时而严厉,时而幽默,时而刻板。父亲是春日里的一缕暖风,吹开了我的心灵之花;父亲是盛夏里的一汪清泉,时刻滋润着我的心田;父亲是深秋里那硕大的果实,甜蜜的果汁涌进了我的心房;父亲是寒冬里温暖的太阳,照亮了我无知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建筑情缘     
方程华 《建筑》2012,(18):78-78
子承父业是很多人的梦想与追求,我却没有这个想法。我的父亲是一生从事建筑,在我们老家是小有名气的木匠师傅,父亲不但活做得好,而且还会一些"法式",为修房主人驱邪求福,有空常常给我和哥哥讲建筑祖师爷鲁班的故事。但同时,当我看见父亲为了一家生计挥汗如雨、双手磨成厚厚的老茧、满脸深深的皱纹时,我心里就想,长大  相似文献   

20.
韩丽华 《园林》2014,(2):33-36
我爱花园,源自父亲的熏陶及影响。父亲爱花,爱植物,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父亲应该有个花园,但始终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