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截瘫患者家属的情绪障碍及阶梯心理认知护理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调查了解截瘫患者家属情绪障碍的程度 ,采用阶梯心理认知护理 ,减轻其情绪障碍的程度。方法 :将 6 6例截瘫患者家属 (A组 )和 6 6例重症急症患者家属 (B组 )在入院 1周后进行抑郁、焦虑症状自评 ,比较其均分、阳性例数 ,截瘫患者家属按系统抽样分为两组 ,实验组给予阶梯心理认知护理程序 ,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 ,2周后进行测评比较。结果 :A、B两组抑郁焦虑程度、阳性例数及阶梯心理认知护理程序与常规心理护理有效性均有明显不同 (P <0 0 5 )。结论 :情绪障碍程度截瘫患者家属重于重症急症患者家属 ,情绪障碍阳性例数高于重症急症患者家属 ;实施阶梯心理认知护理程序有效 ,能够减轻情绪障碍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所有患者均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等对患者进行评定,分析患者负性情绪的相关因素,并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后,发现影响患者负性情绪产生的主要相关因素包含社会支持、经济条件、睡眠、日常生活能力等;发现观察组患者SDS、ADL、SA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支持及经济条件等是影响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产生的相关因素,在患者康复期间要针对这些因素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降低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何霞 《当代护士》2009,(12):74-76
目的了解低文化层次老年冠心痛患者的心理状况,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此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抽取2007年12月~2008年12月低文化层次老年住院冠心病患者90名,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的综合心理干预。2组患者分别在入院后48h和进行护理干预后14d给予HAMD、HAMA评分,并在出院时作临床疗效评定以及总住院天数的统计。结果低文化层次老年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较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给予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后,其不良情绪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焦虑、抑郁改善程度、临床疗效和住院天数比较,干预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较好地改善低文化层次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经济、社会支持、信息来源等方面的弱势而导致的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其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原发性青光眼手术住院患者不良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我院择期手术住院的68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资料,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采用青光眼生活质量-15量表(GQL15)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焦虑、抑郁情绪与生活质量及一般情况的关系。结果患者术后焦虑、抑郁评分较术前降低(P0. 05);术前焦虑、抑郁情绪与年龄、病程正相关,与经济月收入负相关(P0. 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病程及GQL15生活质量评分均不同程度的影响术前焦虑、抑郁情绪(P0. 05)。结论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可能性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状况,且与患者年龄、病程及生活质量相关,临床上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计划,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肝癌射频治疗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40例,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变化,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结果射频治疗前评定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心理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不良情绪(焦虑13/40,抑郁11/40)较对照组(焦虑24/40,抑郁23/40)明显改善(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肝癌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积极进行心理护理,有效改善患者情绪,有助于顺利度过射频治疗过程,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李锐  金环 《当代护士》2018,(2):137-139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对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脊髓独立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我科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各40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接受常规临床治疗、护理及康复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取得心理咨询师的护士进行心理康复训练。干预前后分别进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及脊髓独立性评定量表Ⅲ的评定。采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干预前焦虑与抑郁评分及脊髓独立性评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干预后,心理状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脊髓独立性评定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对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实施心理康复有助于提高患者脊髓独立性评分,促进患者实现身心全面康复,帮助早日回归家庭与社会。  相似文献   

7.
杨琼莲  周静  何婧 《中国康复》2012,27(4):294-295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住院截瘫患者康复期的疗效。方法:截瘫康复期患者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团体心理干预。干预前后评定焦虑自评量(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S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2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干预组SDS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2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团体心理干预对改善住院截瘫康复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明显疗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有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帕金森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组予以协同护理模式管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于入院时、出院后8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进行分级,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结果出院后8周,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分级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协同护理管理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男性不育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调查并对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 以60例不育症患者为调查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无统计差异(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严重程度无统计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结论 不育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表现,开展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18例住院帕金森病患者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Ⅲ)、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帕金森病患者ADL总分为(40.75±14.63)分,抑郁以及焦虑帕金森病患者ADL评分较非抑郁或非焦虑组患者高(P<0.05),UPDRS-Ⅲ评分与ADL相关(r=0.506,P=0.000)。结论帕金森病患者ADL存在不同程度下降,抑郁、焦虑情绪影响ADL,运动障碍严重程度与ADL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希望感的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7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行基于希望感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的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基于希望感的心理护理可缓解脑梗死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8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治疗组进行个体化心理分析,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计划,进行舒适护理心理疗法、综合康复训练促进心理转化;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护理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自理能力得到明显改善,综合康复能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实施个体化心理干预,采取计划性的护理援助措施,运用舒适护理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可有效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负性情绪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目的 :探讨产妇情绪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 ,进行护理干预 ,减少并发症。方法 :12 0例健康初产妇以汉密顿焦虑量表 (HAS)和抑郁量表 (HDS)评定精神状态 ,按产后出血不同分产后出血组与产后无出血组。对其焦虑与抑郁评分 ,再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 ,对照组实施产科常规护理。结果 :产后出血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高于产后无出血组 (P <0 0 5 )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 2h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焦虑与抑郁是增加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实施心理干预 ,控制和消除不良情绪 ,有助于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亲体肾移植术前供者与受者的心理状态为实施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术前对45例亲体肾移植供者与受者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和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做出心理状况评价。结果:供者产生焦虑抑郁心理9例(20%),受者产生焦虑抑郁心理31例(69%);供者直系亲属与供者为嫡系者发生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有明显差异(P〈0.05);肾移植患者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变量是经济情况和病程长短。结论:肾移植患者及少数供者有焦虑和抑郁心理,术前依据患者心理状态找出影响因素,有效指导患者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手术,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理认知护理对服毒自杀患者情绪障碍的效果。方法 :采用抑郁、焦虑症状自评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评定 5 4例服毒自杀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 :护理前比较 ,患者的情绪障碍程度明显不同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护理后患者的应对方式评分与护理前比较 ,积极应对多于消极应对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实施心理认知护理对服毒自杀患者的情绪障碍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舒适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8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治疗组进行个体化心理分析,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计划,进行舒适护理心理疗法、综合康复训练促进心理转化;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护理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自理能力得到明显改善,综合康复能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 .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实施个体化心理干预,采取计划性的护理援助措施,运用舒适护理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可有效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焦虑抑郁是脊髓损伤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通过对国内外脊髓损伤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进行综述,以了解国内外脊髓损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研究现状,加强护理人员对脊髓损伤患者焦虑抑郁的认识,为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音乐对断指再植术后中期手指功能康复训练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本科2005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行断指再植术后中期手指功能康复训练的55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音乐护理,运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评估和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护理有助于改善断指再植术后中期手指功能康复训练患者的心理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截瘫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截瘫患者家属按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2组家属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出院时干预组家属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可降低截瘫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0.
全程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程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7月的10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原发病和康复训练的同时,实施有针对性的全程心理护理,比较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前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和日常生活能力状况.结果 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得分和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明显优于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