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病人的自然史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性,可将其分为高度危险和低度危险两类。低危者包括短时性缺血发作和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高危者包括对侧颈内动脉(ICA)闭塞,既往有同侧卒中和急性脑缺血。作者对高危CEA病人有无充分的侧支血流以及术中是否需要临时的旁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召集颈动脉疾病领域的专家制定了关于颈动脉疾病有创性治疗的最新指南.根据证据级别对推荐意见进行分级.对于狭窄程度50%的有症状患者,如果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6%,则推荐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ctomy,CEA)(A级推荐),最好在患者最近发作的2周内进行(A级推荐).对于狭窄程度为70%~99%并且年龄在75岁以下的男性无症状患者,如果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3%,也推荐行CEA(A级推荐).女性无症状患者从CEA中获得的益处明显不如男性患者(A级推荐).因此,只有年龄较小的合适的女性患者才考虑行CEA(A级推荐).颈动脉补片血管成形术优于直接缝合(A级推荐).在CEA术前、术中和术后均应给予阿司匹林(75~325 mg/d)和他汀类药物治疗(A级推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stenting,CAS)仅适用于CEA高危患者,并且应在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较低的大型中心或是在随机对照试验中进行(C级推荐).在CAS治疗的同时,应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A级推荐).使用颈动脉保护装置可能有益(C级推荐).  相似文献   

3.
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召集颈动脉疾病领域的专家制定了关于颈动脉疾病有创性治疗的最新指南.根据证据级别对推荐意见进行分级.对于狭窄程度50%的有症状患者,如果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6%,则推荐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ctomy,CEA)(A级推荐),最好在患者最近发作的2周内进行(A级推荐).对于狭窄程度为70%~99%并且年龄在75岁以下的男性无症状患者,如果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3%,也推荐行CEA(A级推荐).女性无症状患者从CEA中获得的益处明显不如男性患者(A级推荐).因此,只有年龄较小的合适的女性患者才考虑行CEA(A级推荐).颈动脉补片血管成形术优于直接缝合(A级推荐).在CEA术前、术中和术后均应给予阿司匹林(75~325 mg/d)和他汀类药物治疗(A级推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stenting,CAS)仅适用于CEA高危患者,并且应在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较低的大型中心或是在随机对照试验中进行(C级推荐).在CAS治疗的同时,应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A级推荐).使用颈动脉保护装置可能有益(C级推荐).  相似文献   

4.
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召集颈动脉疾病领域的专家制定了关于颈动脉疾病有创性治疗的最新指南.根据证据级别对推荐意见进行分级.对于狭窄程度50%的有症状患者,如果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6%,则推荐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ctomy,CEA)(A级推荐),最好在患者最近发作的2周内进行(A级推荐).对于狭窄程度为70%~99%并且年龄在75岁以下的男性无症状患者,如果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3%,也推荐行CEA(A级推荐).女性无症状患者从CEA中获得的益处明显不如男性患者(A级推荐).因此,只有年龄较小的合适的女性患者才考虑行CEA(A级推荐).颈动脉补片血管成形术优于直接缝合(A级推荐).在CEA术前、术中和术后均应给予阿司匹林(75~325 mg/d)和他汀类药物治疗(A级推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stenting,CAS)仅适用于CEA高危患者,并且应在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较低的大型中心或是在随机对照试验中进行(C级推荐).在CAS治疗的同时,应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A级推荐).使用颈动脉保护装置可能有益(C级推荐).  相似文献   

5.
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召集颈动脉疾病领域的专家制定了关于颈动脉疾病有创性治疗的最新指南.根据证据级别对推荐意见进行分级.对于狭窄程度50%的有症状患者,如果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6%,则推荐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ctomy,CEA)(A级推荐),最好在患者最近发作的2周内进行(A级推荐).对于狭窄程度为70%~99%并且年龄在75岁以下的男性无症状患者,如果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3%,也推荐行CEA(A级推荐).女性无症状患者从CEA中获得的益处明显不如男性患者(A级推荐).因此,只有年龄较小的合适的女性患者才考虑行CEA(A级推荐).颈动脉补片血管成形术优于直接缝合(A级推荐).在CEA术前、术中和术后均应给予阿司匹林(75~325 mg/d)和他汀类药物治疗(A级推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stenting,CAS)仅适用于CEA高危患者,并且应在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较低的大型中心或是在随机对照试验中进行(C级推荐).在CAS治疗的同时,应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A级推荐).使用颈动脉保护装置可能有益(C级推荐).  相似文献   

6.
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召集颈动脉疾病领域的专家制定了关于颈动脉疾病有创性治疗的最新指南.根据证据级别对推荐意见进行分级.对于狭窄程度50%的有症状患者,如果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6%,则推荐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ctomy,CEA)(A级推荐),最好在患者最近发作的2周内进行(A级推荐).对于狭窄程度为70%~99%并且年龄在75岁以下的男性无症状患者,如果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3%,也推荐行CEA(A级推荐).女性无症状患者从CEA中获得的益处明显不如男性患者(A级推荐).因此,只有年龄较小的合适的女性患者才考虑行CEA(A级推荐).颈动脉补片血管成形术优于直接缝合(A级推荐).在CEA术前、术中和术后均应给予阿司匹林(75~325 mg/d)和他汀类药物治疗(A级推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stenting,CAS)仅适用于CEA高危患者,并且应在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较低的大型中心或是在随机对照试验中进行(C级推荐).在CAS治疗的同时,应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A级推荐).使用颈动脉保护装置可能有益(C级推荐).  相似文献   

7.
ESVS指南:颈动脉狭窄有创性治疗的适应证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召集颈动脉疾病领域的专家制定了关于颈动脉疾病有创性治疗的最新指南.根据证据级别对推荐意见进行分级.对于狭窄程度50%的有症状患者,如果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6%,则推荐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ctomy,CEA)(A级推荐),最好在患者最近发作的2周内进行(A级推荐).对于狭窄程度为70%~99%并且年龄在75岁以下的男性无症状患者,如果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3%,也推荐行CEA(A级推荐).女性无症状患者从CEA中获得的益处明显不如男性患者(A级推荐).因此,只有年龄较小的合适的女性患者才考虑行CEA(A级推荐).颈动脉补片血管成形术优于直接缝合(A级推荐).在CEA术前、术中和术后均应给予阿司匹林(75~325 mg/d)和他汀类药物治疗(A级推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stenting,CAS)仅适用于CEA高危患者,并且应在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较低的大型中心或是在随机对照试验中进行(C级推荐).在CAS治疗的同时,应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A级推荐).使用颈动脉保护装置可能有益(C级推荐).  相似文献   

8.
ESVS指南:颈动脉狭窄有创性治疗的适应证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召集颈动脉疾病领域的专家制定了关于颈动脉疾病有创性治疗的最新指南.根据证据级别对推荐意见进行分级.对于狭窄程度50%的有症状患者,如果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6%,则推荐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ctomy,CEA)(A级推荐),最好在患者最近发作的2周内进行(A级推荐).对于狭窄程度为70%~99%并且年龄在75岁以下的男性无症状患者,如果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3%,也推荐行CEA(A级推荐).女性无症状患者从CEA中获得的益处明显不如男性患者(A级推荐).因此,只有年龄较小的合适的女性患者才考虑行CEA(A级推荐).颈动脉补片血管成形术优于直接缝合(A级推荐).在CEA术前、术中和术后均应给予阿司匹林(75~325 mg/d)和他汀类药物治疗(A级推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stenting,CAS)仅适用于CEA高危患者,并且应在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较低的大型中心或是在随机对照试验中进行(C级推荐).在CAS治疗的同时,应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A级推荐).使用颈动脉保护装置可能有益(C级推荐).  相似文献   

9.
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召集颈动脉疾病领域的专家制定了关于颈动脉疾病有创性治疗的最新指南.根据证据级别对推荐意见进行分级.对于狭窄程度50%的有症状患者,如果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6%,则推荐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ctomy,CEA)(A级推荐),最好在患者最近发作的2周内进行(A级推荐).对于狭窄程度为70%~99%并且年龄在75岁以下的男性无症状患者,如果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3%,也推荐行CEA(A级推荐).女性无症状患者从CEA中获得的益处明显不如男性患者(A级推荐).因此,只有年龄较小的合适的女性患者才考虑行CEA(A级推荐).颈动脉补片血管成形术优于直接缝合(A级推荐).在CEA术前、术中和术后均应给予阿司匹林(75~325 mg/d)和他汀类药物治疗(A级推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stenting,CAS)仅适用于CEA高危患者,并且应在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较低的大型中心或是在随机对照试验中进行(C级推荐).在CAS治疗的同时,应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A级推荐).使用颈动脉保护装置可能有益(C级推荐).  相似文献   

10.
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召集颈动脉疾病领域的专家制定了关于颈动脉疾病有创性治疗的最新指南.根据证据级别对推荐意见进行分级.对于狭窄程度50%的有症状患者,如果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6%,则推荐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ctomy,CEA)(A级推荐),最好在患者最近发作的2周内进行(A级推荐).对于狭窄程度为70%~99%并且年龄在75岁以下的男性无症状患者,如果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3%,也推荐行CEA(A级推荐).女性无症状患者从CEA中获得的益处明显不如男性患者(A级推荐).因此,只有年龄较小的合适的女性患者才考虑行CEA(A级推荐).颈动脉补片血管成形术优于直接缝合(A级推荐).在CEA术前、术中和术后均应给予阿司匹林(75~325 mg/d)和他汀类药物治疗(A级推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stenting,CAS)仅适用于CEA高危患者,并且应在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较低的大型中心或是在随机对照试验中进行(C级推荐).在CAS治疗的同时,应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A级推荐).使用颈动脉保护装置可能有益(C级推荐).  相似文献   

11.
欧洲血管外科学会召集颈动脉疾病领域的专家制定了关于颈动脉疾病有创性治疗的最新指南.根据证据级别对推荐意见进行分级.对于狭窄程度50%的有症状患者,如果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6%,则推荐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ctomy,CEA)(A级推荐),最好在患者最近发作的2周内进行(A级推荐).对于狭窄程度为70%~99%并且年龄在75岁以下的男性无症状患者,如果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3%,也推荐行CEA(A级推荐).女性无症状患者从CEA中获得的益处明显不如男性患者(A级推荐).因此,只有年龄较小的合适的女性患者才考虑行CEA(A级推荐).颈动脉补片血管成形术优于直接缝合(A级推荐).在CEA术前、术中和术后均应给予阿司匹林(75~325 mg/d)和他汀类药物治疗(A级推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stenting,CAS)仅适用于CEA高危患者,并且应在围手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较低的大型中心或是在随机对照试验中进行(C级推荐).在CAS治疗的同时,应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A级推荐).使用颈动脉保护装置可能有益(C级推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外科手术纠正中度颈内动脉狭窄的益处仅限于有症状患者,而腔隙性卒中与同侧颈内动脉狭窄之间的联系尚未得到证实。因此,颈动脉狭窄同侧腔隙性卒中患者是否能够像大动脉卒中患者那样被认为是有症状性的还有很大争议。意大利学者Silvestrini等进行了一项病例研究以寻找能够鉴  相似文献   

13.
对颈动脉狭窄伴高龄、糖尿病、冠心病和对侧颈内动脉闭塞的患者与不伴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在区域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后进行临床比较。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从 1992年 11月1日~ 1998年 10月 31日连续研究了 (在一位神经外科医生指导下 ) 60 0例区域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手术指征为颈内动脉狭窄 50 %以上的有症状患者和颈内动脉狭窄 60 %以上的无症状患者。潜在危险因素包括高龄 ( >75岁 )、糖尿病、活动性冠心病、对侧颈内动脉闭塞。不良的临床结果为术后 30天内发生卒中、死亡或心脏病。所有患者均被监测…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可有效治疗有症状颈动脉狭窄,但围手术期卒中是CEA最重要的并发症.术中和术后产生的微栓子是造成围手术期卒中的最主要原因.另外,术中夹闭颈动脉所敛的低灌注、术后过度灌注综合征以及术后颈动脉再狭窄或闭塞,都是围手术期卒中的原因.作为一项尤创、实时的临测工具,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可广泛应用于CEA的术中监测,能发现围手术期各种血流变化和微栓子的产生,有效预测围手术期卒中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15.
20 0 4年 5月 13日 ,牛津临床试验服务小组的主要研究者DafyddThomas和AlisonHalliday博士在第 13届欧洲卒中大会上报告了ACST试验的结果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项血管外科试验。他们指出 ,在降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 (ACST)患者的 5年卒中危险性方面 ,即刻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优于延期CEA。这项为期 10年的研究共纳入 312 0例ACST患者 ,除ACST(即同侧颈动脉供血区梗死 ,同时对侧颈动脉闭塞 )外 ,患者还有一些其他的卒中高危征象 ,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和血清胆固醇浓度升高等。大多数病例正在服用某种药物进行卒中预防 ,包…  相似文献   

16.
颈内动脉闭塞可由多种病因导致,患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可无症状或发生严重的卒中事件,其临床表现异质性和复发卒中风险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闭塞特征、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侧支循环。在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多种影像学技术贯穿始终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就颈内动脉闭塞及侧支循环的多种影像学评估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试验状态 :从 2 0 0 4年 6月起 ,已募集 2 2例患者。试验目的 :明确颞浅动脉 -大脑中动脉 (STA MCA)手术吻合加最佳的内科治疗能否使有症状颈内动脉(ICA)闭塞患者的同侧缺血性卒中发生率降低至少 4 0 %。试验设计 :部分盲法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有 930例患者进入PET筛查期 ,372例患者将随机分组进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纳入标准 :血管造影证实单侧ICA闭塞 (对侧狭窄 <5 0 % ) ,且在过去 12 0d内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Barthel指数 (BI)评分在 12~ 2 0分范围内的卒中 ,PET证实闭塞侧大脑半球氧摄取分数 (OEF)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严重颈外动脉狭窄合并同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行颈外动脉支架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连续入选2009-01至2013-06期间在阜外医院接受颈外动脉支架术的17例严重颈外动脉狭窄合并同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支架术后脑缺血和神经认知功能改善情况(采用简易智能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评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5.4±8.0)岁,男性13例(76.5%)。颈外动脉支架术的技术成功率为100%,2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血流动力学抑制,经对症治疗2天内完全恢复。12个月随访时,1例患者发生对侧小卒中,其余16例患者未再出现脑缺血症状。围手术期和12个月随访未见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25.1±1.4)分vs(23.3±1.8)分,P0.01)]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23.9±1.2)分vs(22.2±1.6)分,P0.01]均升高,并且两个量表评分在12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持续升高。结论:颈外动脉支架术可改善严重颈外动脉狭窄并存同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脑缺血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指导下应用血管腔内成形术开通症状性非急性期闭塞颅内大动脉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连续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大动脉亚急性及慢性闭塞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使用HR-MRI对闭塞段管腔和斑块位置进行评估,明确闭塞性质(血栓或管壁实质性闭塞),获取颅内动脉斑块分布以及与穿支动脉开口位置之间的关系。根据评估结果筛选出26例患者,采用血管腔内成形术进行再通治疗,评价手术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临床和影像学的随访效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26例手术患者中,22例闭塞血管成功开通;4例开通失败,其中1例为颈内动脉C6段闭塞,2例为椎动脉颅内段闭塞,1例为基底动脉闭塞,术中均因导丝难以通过闭塞段而终止手术。术中发生并发症2例,均为无症状性末梢栓塞事件,无围手术期出血并发症及死亡患者。22例成功开通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2(3,21)个月,无死亡及失访病例,中位mRS评分为1(1,3),无新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发生无症状性支架再狭窄,无不良反应及不良后果发生。4例手术失败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1(3,18)个月,无死亡及失访患者,中位mRS评分为2(2,3),1例新发卒中,2例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论对于非急性期症状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经过HR-MRI对闭塞段的闭塞长度、病变性质和潜在腔隙等进行评价,结合其他临床情况,筛选合适病例,实施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安全可行,短期内能够改善患者的缺血症状,降低再发卒中率,远期疗效尚需长期随访证实。  相似文献   

20.
背景:颈动脉严重狭窄是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通过手术从颈动脉内切除动脉粥样硬化物质可降低卒中危险性,但同时也要冒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目的:总结随机试验的证据,权衡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成人患者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风险与益处。 检索策略:检索Cochrane卒中组专门试验资料库(最后检索时间为1999年3月),还检索了其他几个电子数据库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