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注射卡介苗素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无、弱应答婴儿血清IL-12和IL-10表达的作用。方法:放免法定量检测按0、1、6方案(每次10腭)标准全程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后婴儿表面抗体(Anti.HBs)的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meantiter,GMT),筛选无或弱应答者(GMT〈100UL)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进行疫苗复种,其中一组同时肌内注射卡介苗素。用ELISA法检测复种前后血清中IL-12、IL-10的浓度。结果:注射卡介苗素能诱导无、弱应答婴儿产生较高水平的IL-12、IL-10,并呈疗程依赖性,卡介苗注射组的抗体应答水平较对照组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介苗素能有效诱导无、弱应答婴儿机体产生细胞因子IL-12、IL-10,为卡介苗素有望作为一种较好的乙肝疫苗佐剂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外周血IL-10和IL-12水平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关系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抽取本院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110对HBsAg阳性母亲与新生儿作为试验对象,使用CLIA以及FQ-PCR的方法来检测母亲与新生儿的HBV DNA与HBV的标志物;对新生婴儿外周血中的IL-12与IL-10含量进行检测时使用ELISA法.为新生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并对其随访1年,检测血清中抗乙肝抗体的水平.结果 乙肝疫苗无或弱的应答率为34.55%.新生婴儿的外周血和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新生婴儿外周血中IL-10的含量在173.06 pg/ml以下更易出现乙肝疫苗免疫的无/弱应答(OR值为8.42,95%置信区间1.91~39.02);发现IL-10的水平越高其乙肝疫苗无或弱的应答率则越低.结论 新生幼儿外周血中IL-10的含量低可能和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的乙肝疫苗免疫无或弱的应答高相关.  相似文献   

3.
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是现阶段控制乙肝和乙肝病毒传播的根本性措施。但在完成三针疫苗接种后,有部分人群不能产生有效的抗-HBs而成为乙型肝炎的乙肝者,这些人被称为无应答或弱应答者。有研究表明,对无、弱应答者进行复种,可以产生较好的应答效果。我们对122例乙型肝炎疫苗无弱应答者进行了复种和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Ⅰb型慢性丙肝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研究对其PBMC IL-10、IL-12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Ⅰb型慢性丙肝患者100例,所有患者血清HCV-RNA检查均为阳性,使用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治疗48周,检查患者的PBMC IL-12、IL-10水平及谷草转氨酶水平(AST)、谷丙转氨酶(ALT)。结果经过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治疗后,检查患者的PBMC IL-12、IL-10及ALT、AS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Ⅰb型慢性丙肝患者,给予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吴双 《中国处方药》2014,(11):93-94
目的 对Ⅰ b 型慢性丙肝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研究对其PBMC IL-10、IL-12 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院2010 年6 月~ 2012 年6月期间收治的Ⅰ b 型慢性丙肝患者100 例,所有患者血清HCV-RNA 检查均为阳性,使用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抗病毒治疗48 周,检查患者的PBMC IL-12、IL-10 水平及谷草转氨酶水平(AST)、谷丙转氨酶(ALT).结果 经过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抗病毒治疗后,检查患者的PBMC IL-12、IL-10 及ALT、AST 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于Ⅰ b 型慢性丙肝患者,给予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我院对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卡介苗接种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湛光辉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292-292,295
目的探究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无(低)应答率及再免效果。方法对我中心接种的1301名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以及应答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有231例新生儿出现低(无)免疫应答,低应答主要与新生儿的体质量以及母亲的感染情况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对新生儿进行疫苗接种后对其进行应答检测,并对低应答新生儿及时进行再免疫,提高其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认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rhIL-12)联合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可增强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并分析其细胞来源,及对IL-12R的影响,探讨hIL-12联合HBsAg作为治疗型乙型肝炎疫苗的应用前景。方法 8名健康人PBMC分别与rhIL-12(1 ng/mL)、rHBsAg(500 ng/mL)和rhIL-12(1ng/mL)+rHBsAg(500 ng/mL)体外孵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IFN-γ(γ-干扰素)+T细胞、CD8+IFN-γ+T细胞及CD56+IFN-γ+NK细胞百分比,并测定表达IL-12Rβ1、IL-12Rβ2的细胞百分比。结果 rhIL-12与rHBsAg联合组CD8+IFN-γ+T细胞及CD56+IFN-γ+NK细胞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联合组CD8+IL-12Rβ1和CD56+IL-12Rβ1与单用rhIL-12或rHBsAg组比较均显著升高。结论提示rhIL-12联合rHBsAg诱生的IFN-γ主要来自CD56+NK细胞、CD8+T细胞,其次是CD4+T细胞;rhIL-12和rHBsAg单独均能上调健康人PBMCs表面IL-12R的表达,rhIL-12与rHBsAg联合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为检测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IL-10和 IFN-γ水平 ,探讨乙型肝炎慢性化的机理 ,用双抗夹心 ELISA法定量检测 2 5例急性乙肝、35例慢性乙肝和 30例正常人血清 IL -10和 IFN-γ水平。结果显示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 IL-10浓度明显高于急性乙肝患者 (P<0 .0 1) ,且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而慢性乙肝组患者血清 IFN-γ浓度明显低于急性乙肝组 (P<0 .0 1) ,两组的血清 IFN-γ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急性乙肝组中 HBe Ag阳性患者血清 IL-10浓度明显高于 HBe Ag阴性患者 (P<0 .0 5 )而 IFN-γ浓度 HBe Ag阳性患者明显低于阴性患者 (P<0 .0 5 )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 IFN-γ浓度与 AL T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陈瑜  张波  陈慧敏 《天津医药》2011,39(8):766-767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控制乙肝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免疫后仍有5%~10%的患者不能产生足够的表面抗体而成为乙肝易感者[1]。本研究对宜昌市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探讨一般人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的免疫应答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羟乙基淀粉类血浆代用品(贺斯6%HAES200/0.5)对正常人体免疫系统白介素-10(IL-10)和白介素-12(IL-12)的影响,以检验其是否抑制正常人体的免疫系统.方法 正常志愿者30名,严格无菌条件下抽取静脉血各20 ml,并以肝素抗凝,在超净台内分离出单个核细胞,计数后将细胞平均分成5组...  相似文献   

13.
何敬远 《中国医药科学》2014,(12):123-125,127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6、IL-12及IL-33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ELISA法检测30例丙型肝炎患者、30例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6、IL-12及IL-33的表达水平。结果相比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及健康对照者,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6、IL-12及IL-33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6、IL-12及IL-33的含量显著高于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P〈0.01);经治疗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6、IL-12及IL-33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IL-6、IL-12及IL-33介导的免疫应答参与了丙型肝炎的发病,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中有-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阻断母婴乙肝病毒垂直传播的最佳免疫方案。方法:对本研究的所有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的孕妇于妊娠晚期每月肌注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200IU,共3次,所有新生儿按预先设计方案给予不同的主动加被动免疫。结果:本研究的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率显著高于以往文献报道的阻断率。但乙肝疫苗皮内注射组与肌肉注射组之间的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妊娠晚期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继之所生婴儿基因乙肝疫苗5μg/次(0、1、6方案)加大剂量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200IU/次(0、1/2、1方案)联合免疫方案可明显提高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高原低氧环境下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的免疫应答。方法 :采用 0— 1— 6月的免疫程序 ,每次注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5 μg 0 5ml,接种藏汉成人“乙肝易感者”2 4 3例 ,并进行了 3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民族间HBsAb阳转率差异无显著性 (x2 值分别为 0 0 19和 0 0 4 4 ,P >0 0 5 ) ,第 1— 3年总保护率分别为 95 9%、95 5 %和92 2 %,第三年开始下降 ,较第 1年降低 3 9%,差异无显著性 (x2 =1 37,P >0 0 5 )。结论 :提示在高原低氧环境下成人“乙肝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的免疫应答良好 ,对降低西藏地区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携带率和乙肝的发病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荧光染色法测定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原液中残留DNA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分析,以了解该方法对本疫苗残留DNA检定的适用性。方法: 参照探针杂交法对乙肝疫苗原液残留DNA的测定结果,对乙肝疫苗原液中可能存在Tween-20、PEG、蛋白等物质对荧光染色法测定残留DNA含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对该方法的线性范围、用于乙肝疫苗原液残留DNA检定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来源DNA标准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荧光法测定酵母乙肝疫苗残留DNA线性范围为2.5 ng.mL-1~80 ng.mL-1;发现Tween-20、PEG等对残留DNA检测影响较小,加标回收率均在80%-120%之间;而蛋白质对检测影响较大,经酚-三氯甲烷抽提后可有效去除蛋白质干扰,回收率达到90%左右,CV小于10%;同时发现不同来源的DNA标准品存在荧光标记效率的差异。 结论: 乙肝疫苗原液经处理去除蛋白干扰后可采用荧光染色法进行残留DNA含量的测定,但应注意使用与疫苗表达系统相同宿主来源的DNA标准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评价重组酵母乙肝疫苗(YDV)接种后的安全性和免疫学效果。方法对某大学两组采用不同免疫剂量的新生(Ⅰ组:0.5μg×3和Ⅱ组:10μg×3),均按0、1、6个月程序作乙肝免疫注射,于第一针免疫注射后第12个月的HBsAb阳性率情况作统计分析。结果两组HBsAb阳转率分别是:Ⅰ组76.33%(329/431),Ⅱ组91.07%(367/403)。χ2=32.74,P<0.01,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在免疫注射后,局部和全身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YDV对成人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采用较大剂量YDV对成人的免疫效果优于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男性54例,女性25例,年龄(32±s10)a,19~43a,,所有病人给予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疗程1a。测定不同应答组治疗后3,6,12mo血清IL-12和IL-4水平。结果:HBeAg的血清转换率是32%(25/79),HBVDNA阴转率是67%(53/79)。对拉米夫定完全应答者25例,部分应答者28例,无应答者26例。完全应答组拉米夫定治疗后IL-12升高,IL-4降低,且治疗后各时间点同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应答组治疗后IL-12升高,IL-4降低,但两者仅治疗后mo3同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应答组治疗后IL-12,IL-4水平同治疗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应答状况与治疗后血清IL-12和IL-4水平变化有关,动态检测IL-12和IL-4水平可以作为拉米夫定用药及疗效判定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成人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YDV)5μg和10μg对成人的安全性和免疫学效果.方法:199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YDV 5μg和10μg,每人每月肌内注射1次,共3次(全程免疫)后1个月,进行免疫效果观察.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体阳转率和乙肝表面抗体平均几何滴度(GMT),并观察2组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对象中未发现中、重度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接种5μg和10μg疫苗组的乙肝表面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9.25%及98.11%;乙肝表面抗体GMT分别为18.88及54.47mIU·mL-1,2组的GMT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YDV成人免疫是安全的,10μg YDV抗乙肝表面抗体的GMT明显高于5μg YD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