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男性青年服用B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后不同血药浓度下静息心电图P波间期离散度(Pd)与用药前比较有无显著性变化,以对卡维地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名健康男青年在服用卡维地洛20mg前及服药后0.5、1、2、3、4、6、8、10、24h分别测血药浓度,并做静息心电图,于十二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间期离散度。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d变化与血药浓度的变化没有明显相关性,且与用药前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卡维地洛对正常健康男性的Pd可能无影响,从反面证实,它主要对有病理情况下的心脏病患者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男性青年服用卡维地洛后不同血药浓度下静息心电图P波间期最大值(Pmax)与用药前比较有无显著性变化,以对卡维地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例健康男青年在服用卡维地洛20 mg前及服药后0.5、1、2、3、4、6、8、10、24 h分别测血药浓度,并做静息心电图,于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间期最大值。结果 Pmax变化与血药浓度的变化没有明显相关性,且与用药前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对正常健康男性的Pmax可能无影响,从反面证实,它主要对有病理情况下的心脏病患者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康男性青年服用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后不同血药浓度下静息坐位血压与用药前比较有无显著性变化,以评价卡维地洛的降压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对20名健康男性青年在服用卡维地洛20mg前及服药后0.5、1、2、3、4、6、8、10、24h分别测血药浓度,并监测各时间点坐位静息血压,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压变化与血药浓度的变化没有明显相关性,与用药前血压比较有显著性降低,即P〈0.01。结论卡维地洛对正常健康男性降压迅速,并可长时间维持降压作用。无明显副反应,受试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50例终末期肾脏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前后体表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并初步探讨MHD患者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50例MHD患者分别于透析前及透析后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计算QTd与QTcd值并观察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HD患者透析后QTd及QTcd均较透析前明显增大(P<0.05);存在室性心律失常的MHD患透析前及透析后QTd、QTcd均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患者(P<0.05)。结论 MHD患者QT间期离散度在透析后明显增加,且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临床医师应重视对QT间期离散度的观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索他洛尔对慢性心房纤颤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的影响,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治疗组52例慢性房颤患者服药前与服药14d后的心电图QT间期、心率校正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以及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的改变,并与健康对照组52例对比。结果治疗组服药14d后,QT、QTc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但QTd和QTcd较服药前缩短(P<0.01)。治疗组和健康对照组服药前后对比,前者QT、QTc、QTd、QTcd均显著延长(P<0.05)。结论索他洛尔使慢性心房纤颤患者QT间期和QTc延长,而使QTd、QTcd适度缩短,这与其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利培酮对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QTd对猝死的预防价值。方法:取齐拉西酮、利培酮两研究组和正常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测心电图QT间期各一次。结果:研究组治疗前的QTd及校正后的QTc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齐拉西酮组治疗前、后QTd、QTcd变化的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利培酮组治疗前、后QTd、QTcd变化的自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齐拉西酮对心电图QTd、QTcd有明显的影响,利培酮对心电图QTd、QTcd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与QT间期离散度(QTd)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对52例VVS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的QTd及HRV进行测量。结果VVS患儿QTd,校正QT间期离散度和最长QT间期较对照组显著增人,具有显著性差异;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组和阴性组间QTd值比较无显著差异性。SDNN、SDANN及RMDNN病例组较对照组减小,且病例组SDNN、RMDNN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HUTT阳性组和阴性组间HRV无显著差异。结论VVS的发病机制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障碍有关。HUTT作为诊断VVS的金标准,其阴性者不能除外VVS。QTd、HRV对VVS患儿发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60 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未服用他汀类药物).观察6个月后所有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QTd、心率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QT间期最大值(QTmax)、QT间期最小值(QTmim)的变化.结果:两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后QTmax和QTd、QTcd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5),辛伐他汀组减少尤其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存在显著QTd增加,辛伐他汀可显著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d,从而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胺碘酮(Am)及其主要活性代谢产物去乙基胺碘酮(DEA)的血药浓度与QT间期、QT间期离散度(QTd)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口服胺碘酮患者40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m及DEA的血清谷浓度(早晨用药前的血药浓度),同时做12导联同步心电图,分析胺碘酮的血药浓度与QT间期、QTd的相关性.结果:平均QT间期(QTmean)用药前为(383±31)ms,用药后为(418±2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Td用药前为(34±12)ms,用药后为(21±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量期血清DEA浓度与QT间期的延长呈正相关(r=0.50,P<0.05),血清Am与DEA浓度之和与QT间期的延长亦呈正相关(r=0.47,P<0.05);负荷量期血清Am浓度、DEA浓度、两者之和、两者之比与QT间期的延长均不相关.负荷量期和维持量期血清Am、DEA浓度、两浓度之和、两浓度之比与QTd的减少值均不相关.有效血药浓度波动范围大,血清Am与DEA浓度之和显效组为(0.86±0.49)μg/ml,有效组为(0.93±0.49)μg/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发生不良反应者的血药浓度较其他无不良反应者无明显升高.结论 胺碘酮的血药浓度与QT离散度的减少不相关,监测血药浓度不能作为判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彭晓云 《安徽医药》2014,(6):1141-1143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室跨壁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病并经过M型超声心动图确定有左室肥厚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予除β受体阻滞剂以外的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加比索洛尔口服治疗,2.5 mg·d-1开始,根据病情每周调整一次服药量,达到最大耐受量10 mg·d-1为止,疗程为8周。通过测量治疗前后心电图V2导联T波峰—末间期(T peak-end interval,Tp-e间期)和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及采用心律失常Lown分级标准评价心室跨壁离散度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Tp-e间期、QTd及室性心律失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Tp-e间期和QTd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治疗组Tp-e间期和QTd明显缩短,室性心律失常减少。结论比索洛尔可降低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心室跨壁离散度,防治恶性心律失常,减少猝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左室功能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诊治的8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卡维地洛口服,治疗组患者接受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口服,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左室功能、血压、心率及QT间期离散度的改变。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左室后壁(PWTD)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QT间期离散度(QTd)及心率校正QT间期(QTcd)显著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可显著改善患者左室功能,缩短QTd及QTc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AMI患者7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试验组40例,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和卡维地洛,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2导联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QTd及HRV的各项指标,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QTd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HRV各参数SDNN、SDNN index、SDANN、rMSSD、PNN50明显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使用卡维地洛后能缩小心肌复极化的离散程度,使心肌复极趋向同步,并可提升HRV,改善失衡的自主神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与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并比较其差异性。方法对8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稳心颗粒组(46例)和通心络胶囊组(42例),分别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服用稳心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和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均治疗4周。所有患者于冠状动脉造影前1d(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心电图检查,测量计算QTd和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并进行分析;同时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治疗前两组间QTd和QTcd无差异性(P>0.05);治疗4周后两组QTd和QTcd较治疗前都缩短,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变化无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QTd和QTcd治疗4周后同时间点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稳心颗粒及通心络胶囊均可以缩短QTd和QTcd,从而预防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二者效应可能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PAF)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83例PAF患者,随机分成4组:卡维地洛实验组21例;参松养心胶囊实验组20例;联合用药组21例;对照组21例。实验组给予药物干预,观察药物对Pd及PAF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3个月后PAF的发生率、P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但是卡维地洛实验组,参松养心胶囊实验组和联合用药组间的Pd无显著差异。结论:单用卡维地洛或参松养心胶囊可以通过降低Pd来减少高血压患者PAF的发作。但是联用这两种药物却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n=33)和美托洛尔组(n=35),分别接受卡维地洛(一日2次,每次6.25~25mg)和美托洛尔(一日2次,每次12.5~50mg)治疗,为期12周。观察治疗前后24小时、日间、夜间平均血压及谷/峰比值、不良反应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24小时、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均有较好的谷/峰比。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均能平稳、有效、安全地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相对于美托洛尔,卡维地洛对心率及糖酯代谢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T波峰末间期(Tp-Te)和缺血性J波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55例,分为急诊PCI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分别测量两组治疗前后24h内的QTd、Tp-Te以及各导联J波的时限和波幅,分析两组治疗前后QTd、Tp-Te以及缺血性J波的发生率和等级的变化。结果单纯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QTd、Tp-Te以及缺血性J波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PCI组术后QTd和rrp-Te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前术后缺血性J波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5,P=0.263);急诊PCI术前小J波、大J波及巨大J波分别为90、31、4个,术后三者分别为92、13、2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07,P〈0.05)。结论急诊PCI对AMI患者缺血性J波的发生率可能无影响,但对QTd、Tp-Te的大小和缺血性J波的等级的变化有较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密度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12例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的CHF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卡维地洛组(12.5mg/d)和高剂量卡维地洛组(50mg/d),每组各56例患者,共治疗12周。治疗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O)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H-双氢阿普洛尔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BAR密度最大值(βmax)。结果卡维地洛治疗结束后共有107例患者入选。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SD显著缩小,LVEF显著增加。与低剂量卡维地洛组相比,高剂量卡维地洛组患者左心室内径缩小更显著(P〈0.05),LVEF增加得更明显(P〈0.01)。心功能Ⅱ~Ⅳ级患者随心功能恶化,Bmax水半逐渐降低(P〈0.01)。低剂量卡维地洛组治疗前后βmax无显著变化(P〉0.05);高剂量卡维地洛组治疗后较治疗前βmax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低剂量卡维地洛相比,高剂量卡维地洛明显改善了CHF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和左心室收缩功能,且不依赖于βAR密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