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系统介绍了整个风光互补储能电站的相关技术,包括风光容量的配比、储能方式的选择、储能容量的选择、储能电站的结构、以及风光互补储能电站能量管理系统,最后给出了风光互补储能电站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风光互补发电并网逆变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系统地分析了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该系统由不可控整流电路、BOOST升压斩波电路、单相全桥并网逆变器及LCL滤波电路组成,并对并网逆变器采用电流闭环控制和电网电压前馈控制。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单相并网逆变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并网后的稳定性,针对其并网逆变器,提出一种分段控制改进型双闭环比例积分控制策略,即根据风光的强弱分段采用风机转速外环-风机电流内环、Boost升压电路直流电压外环-并网电流内环的控制结构,以此来消弱对电网频率和幅值的影响.首先分析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蓄电池的数学模型,然后构建互补发电系统并提出控...  相似文献   

4.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城市利用可再生能源最成熟、最广泛的一种方式。虽然郑州市是太阳能和风能资源都不丰富地区,但根据郑州市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特点,通过对风能和光伏发电系统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后发现,风光互补发电在郑州市仍是有利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对风光互补发电制氢系统的仿真研究进展做以归纳和总结,针对离网型和并网型两种风光互补制氢系统,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其中,考虑到氢气的去向和储能系统的组成特点,离网型制氢系统又细分为直接制氢系统、燃料电池/电解槽复合制氢系统和燃料电池/电解池/超级电容复合制氢系统等多种类型。总结了风光互补发电制氢系统的优化目标及算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风光瓦补系统中风电和光电在能量合成时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研究了双输入DC/DC变换器.分析了主电路工作状态和核心储能元件电感上的电流波动大小,通过静态分析得出输入电压、电流、占空比及输出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交替工作的驱动方法,避免了风电和光伏电池的串联,提高了能量利用率.理论计算表明,相对于同时关断,该...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型并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中,系统最大输出功率大于给定功率时,风力发电子系统和光伏发电子系统功率如何协调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功率协调控制方法。在该方法中,采用分级递阶控制结构,上级决策单元为功率协调控制器,下级决策单元为两个子系统。根据系统并网效益和输出功率平滑性构建目标函数,采用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对风力发电子系统和光伏发电子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多目标优化,协调控制子系统的发电功率。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功率协调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大容量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为未来高渗透率间歇性能源并网发电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发电模式,利用风电和太阳能时间上的互补性,弥补了风电和光伏独立系统在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的缺陷,再配置适当容量的储能设备来平抑波动,通过风光储能量管理系统的统一调度管理,实现对随机性较大的风能与太阳能的存储与释放,使其输出功率波动减小。在传统的以标准差为指标衡量系统波动性基础上,提出基于改进数学熵的衡量指标,在运行周期内优化调度每时刻蓄电池充放电功率,使得输出功率波动性最小。算例表明基于标准差基础上的改进数学熵的衡量指标比单纯的考虑标准  相似文献   

9.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控制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光互补发电利用了2种当前应用较广泛的可再生能源,是一种经济可行的发电方式。完善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需要对各个部分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方能使系统运行在安全、稳定的状态,并提高效率、延长寿命。良好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不但可以解决远离电网地区独立供电的问题,而且将成为微电网研究所关注的重要内容。对现有的独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控制技术进行了归纳和分类,分析各种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特点、实现方法及适用场合,为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小型风光互补并网发电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风光互补并网发电系统的组成、并网和数据监控等,并通过实际数据的测定说明本系统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发电组合,为风光储一体化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应用于纯交流母线型"风光柴"互补发电系统10 kw风电并网逆变器.该并网逆变器具有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工作模式.通过引入卸载电路、Boost电路来扩大风电并网逆变器的输入电压范围、提高了逆变器的稳定性.利用DSP编程产生SPWM控制信号,电路结构得以简化.引入电压前馈控制,提高了逆变器并网模式下的暂态响应性能.通过对样机的实验观测,实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将经典Boost变换器与混合三电平逆变电路相结合,形成一种能分别工作在单级式和两级式的非隔离型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以适用于更宽的光伏阵列输入电压范围。深入研究了PWM升压模式和旁路二极管模式的控制策略,分析了混合三电平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讨论了避免出现两电平的方法。以XE164FM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对额定峰值功率1 kW的样机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电路系统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双闭环跟踪控制方式,结合电网电压前馈控制方案,实现并网电流与电网电压同步。为了削弱市电网中周期性扰动信号对逆变器输出电流的影响,电流环采用重复控制策略,并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具有本地负载无功补偿功能的户用式光伏并网系统对改善配电网系统供电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基于函数变换和低通滤波器相结合的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的提取技术,通过相应的电流分量闭环控制来实现有功能量的传递和单相系统本地负载无功功率补偿.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无功补偿,实现系统的单位功率因数并网运行.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多逆变器并网系统谐振是高比例新能源新型电网必须解决的问题。文中分析了改进型有源阻尼、阻抗重塑和有源阻尼器的优缺点后,认为混合阻尼策略更符合工程经济需求。首先,介绍了单台LCL型逆变器混合阻尼参数设计过程;然后,在分析多逆变器系统谐振机理的基础上,根据混合阻尼的阻尼系数特点,提出先确定有源阻尼参数再确定无源阻尼参数,并采用总谐波率和谐波系数两个指标评价并网电能质量的参数设计方法;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上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设计的混合阻尼参数对系统谐振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并且能较好地适应系统阻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一种实用的组合式光伏并网系统孤岛效应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分析传统的主动频率偏移(AFD)法基础上,提出一种适时施加脉冲式电流幅值干扰的组合式改进方法,重点讨论幅值干扰施加的方式,特别是施加时间的选取.采用该方法,并结合被动检测法中的过/欠压保护、过/欠频保护进行孤岛检测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克服传统AFD法或电流幅值干扰法单独使用时存在的缺点,能快速准确检测出孤岛效应的发生,实现在高速自动重合闸动作之前停止逆变器的并网运行,具有对电网谐波影响小、检测盲区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具有高增益低电压应力的双输入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由2个上下对称的耦合电感Boost变换器组成。具有单输入和双输入2个模式,在单输入状态下只有一个开关管工作;在双输入状态下有2个开关管工作。新型变换器可以通过改变耦合电感的匝比来提升变换器电压增益;输出端采用三电平结构使变换器开关管和二极管电压应力减小。分析了变换器在单输入和双输入模式下的工作模态;给出了变换器主要工作波形;推导了变换器电压增益,开关管和二极管电压应力,分析了漏感对变换器电压增益的影响。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穿透率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将给电网带来的电能质量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并网分布式发电系统的有功功率补偿模型。该模型利用兼具多种储能技术优点的混合储能系统来补偿分布式电源产生的功率波动,具有补偿功率高、储能容量大的性能优势。模型中提出了基于能量预测的动态能量优化算法以提高储能设备的利用效率,利用模糊控制得出储能设备的补偿功率给定值。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在提高补偿性能的同时可观地降低了储能设备的容量需求,从而节约了成本,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可用于改进现有储能系统。  相似文献   

19.
The penet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RESs) in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becomes a challenge for the reliabl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existing power system. The sporadic characteristics of sustainable energy sources along with the random load variations greatly affect the power qual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Hence, it requires storage systems with both high energy and high power handling capacity to coexist in microgrids. An efficient energy management structure is designed in this 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