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2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68例椎管内神经鞘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发现肿瘤73个,手术切除69个。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者62例,占91.2%,部分改善4例,占5.9%,无改善或症状加重2例,占2.9%,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月~5年,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术前进行MR检查,术中根据多个体表标志反复核对后放置标记物进行X线准确定位,微侵袭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外科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予后正中入路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术。结果本组41例,均获显微镜下全切除,其中9例一并切除与瘤体伴行神经。术后症状、体征消失或改善者36例,未变化者5例。未出现与神经功能相关症状体征加重病例,9例切除粘连神经束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仅遗留部分术前症状,均能耐受,2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1例死亡。38例获得随访(3-55个月),末次随访均恢复较好,无复发病例。结论显微手术是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有效治疗措施,术中辅以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提高肿瘤切除率及手术安全性,最大限度地降低神经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2010年收治的38例椎管神经鞘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后28例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8例残余症状,2例无变化。结论 CT及MRI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中是必要的,手术为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臂丛及周围神经鞘瘤显微手术中的作用及意义,提高对臂丛及周围神经鞘瘤的治疗水平。方法36例臂丛及周围神经鞘瘤患者在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神经鞘瘤。结果36例神经鞘瘤均完整切除,其中34例术后神经功能正常,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3个月-5年),尚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神经鞘瘤,能保全正常神经的功能,减少副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显微手术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治疗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何锦华  古金海 《江西医药》2002,37(5):345-346
近5年来我科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126例,其中脊髓神经鞘瘤58例,占同期椎管内肿瘤的46%,术后病人恢复优良,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刚  曹盛生 《江西医药》2011,46(1):42-44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13例椎管内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运动及感觉障碍明显改善9例,1例无变化,4例大小便功能好转。远期随访所有病人均未出现肿瘤复发。结论椎管内肿瘤以髓外-硬膜下多见,神经鞘瘤及脊膜瘤居多,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总结我院自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26例腰椎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前后患者脊髓或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MRI检查显示对病变性质和部位诊断有重要意义;26例患者肿瘤均完整切除、病理证实,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影像学检查对神经鞘瘤有较高的诊断率,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椎管内神经鞘瘤治愈率高,早诊断、早手术、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罗开俭  孙业忠 《贵州医药》2001,25(8):716-717
哑铃型肿瘤约占椎型管内肿瘤的 5 7%~14 2 % ,以神经鞘瘤居多 ,占 90 % ,其次为脊膜瘤、骨软骨瘤等。该类肿瘤手术难度较大 ,尤其是颈段椎管哑铃型肿瘤常需行二期手术方能将其全切除。我院自 1998年 3月至 2 0 0 0年 11月采用L型切口一次切除椎管内哑铃型肿瘤 6例 ,疗效满意 ,术后CT及MRI显示无肿瘤组织残留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采用本手术入路治疗椎管哑铃型肿瘤共 6例 ,男性 4例 ,女性 2例。年龄 4 1~ 57岁 ,平均年龄 4 5岁 ,病程 1~ 8年。其中颈段 4例 ,胸、腰段各一例 ,4例位于硬膜内外 ,2例位于硬膜外。神经鞘瘤 4例 ,脊…  相似文献   

9.
椎管内神经鞘瘤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本清  杨海云  江汉 《天津医药》2005,33(5):289-289
神经鞘瘤是神经源性肿瘤,患者多因脊髓压迫症状就诊,手术治疗效果好。笔者就本院1995年2月-2003年10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4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6,(10):166-168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显微外科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2月间28例经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均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其中肿瘤位于颈段13例,胸段10例,腰骶段5例。28例病例中行半椎板切除术20例,全椎板切除8例,所有病例肿瘤均完全切除,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28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改善。随访6~12个月,无影像学复发。8例全椎板切除术患者进行椎管内固定,内固定稳定。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见椎体滑脱、失稳征象。结论后路椎板切除入路能充分暴露肿瘤,有利于手术全切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可避免脊髓及神经损伤,提高手术疗效。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具有创伤性小,有利于脊柱稳定,所以对肿瘤较小且位于脊髓一侧时应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巧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肿瘤患者中,13例肿瘤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术中及术后无患者死亡。术后症状及体症明显改善者14例,2例改善不明显。2例症状加重,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6个月随访肿瘤无复发,且KPS评分均有所提高。部分患者术后配合放射治疗,控制良好。手术后并发症以后组颅神经症状为主,经随访大部分患者可恢复。结论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临床表现多样,手术治疗是首选,术后积极控制并发症,部分肿瘤残留者配合放疗,大部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椎管内肿瘤33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我院神经外科及骨科收治33例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8例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神经鞘瘤15例,脊膜瘤10例,髓内胶质瘤3例,脂肪瘤2例,转移性肿瘤1例,室管膜瘤2例。2例髓内胶质瘤术后不全瘫,其余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均恢复。结论椎管内肿瘤良性居多,手术效果较好。早期确诊、及时手术治疗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在Ⅰ型神经纤维瘤伴椎管内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共收集了12例Ⅰ型神经纤维瘤伴椎管内肿瘤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对其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术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获得肿瘤全部切除,9例确诊为良性,恢复很好,肿瘤无复发;1例为恶性神经鞘瘤,术后进行正规的放射治疗,随访的1年中肿瘤无复发;2例因肿瘤巨大,术中出血较多实行姑息性减瘤术,随访期间肿瘤有缓慢的长大。结论Ⅰ型神经纤维瘤伴椎管内肿瘤的病变较小、病灶局限的患者尽量行全切除手术,肿瘤巨大而不能进行全切除者,手术的原则主要以改善美观、缓解功能障碍为主,并做到定期随访,一旦出现异常进行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过去 12a来我科对 83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疗效结果。结果 :本组椎管内肿瘤神经鞘瘤 36例 ,其中 1例恶变 ,占 4 3.4 % ;脊膜瘤 16例 ,占 19.3% ;先天性肿瘤 (皮样囊肿、上皮样囊肿、畸胎瘤 ) 13例 ,占 15 .7% ;脂肪瘤 10例 ,其中 6例合并脊柱裂和脊膜膨出 ,占 12 .0 % ;胶质瘤 5例 ,占 6 .0% ;其他有 :硬脊膜外滑膜囊肿 1例 ,肠源性囊肿 1例 ,囊虫病 1例。肿瘤位于髓外硬脊膜下 6 1例 ,占 73.3% ;硬脊膜外肿瘤 15例 ,占 18.4 % ;脊髓内肿瘤 7例 ,占 8.3%。肿瘤位于胸段者 4 1例 ,占 4 9.4 % ;腰骶段者 2 3例 ,占 2 7.8% ;颈段者 19例 ,占 2 2 .9%。 8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显微外科手术 2 9例 ,肿瘤全切 4 8例 ,次全切 16例 ,大部分切除 19例 ,术后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 6 9例 ,轻度好转 12例 ,2例术后肢体瘫痪加重。结论 :椎管内肿瘤以良性居多 ,手术效果好 ,显微外科手术的应用尤其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36例椎管内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2002年7月~2008年8月收治的36例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位置:肿瘤位于颈段18例,胸段10例,腰段5例,骶段3例;术后病理表明:室管膜瘤、畸胎瘤、蛛网膜囊肿各1例,脊膜瘤3例,神经纤维瘤11例,神经鞘瘤19例。肿瘤全切22例,次全切8例,大部分切除6例,术后症状和体征与术前相比明显好转25例,轻度好转10例,1例术后症状加重。结论:椎管内肿瘤大多为良性,手术效果比较好,宜早期诊断,早期手术,MRI检查和显微外科手术的应用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椎管内肿瘤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管内肿瘤(尤其是腰骶段)的临床表现不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易被误诊,本文报告的8例即是如此,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984年2月~1995年4月,我院共施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257例,椎管内肿瘤摘除术17例。其中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者8例,占47%,2例错误地作了髓核摘除术,术后原症状加重,经椎管造影后才发现上腰段椎管内有肿瘤,分别于25天后和10个月后再行手术摘除肿瘤。 8例误诊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38~56岁。肿瘤位于T_(10)者2例,T_(12)者2例,T_(12)L_1者1例,L_1者3例。肿瘤性质:神经鞘膜瘤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是指脊髓、神经根、硬脊膜及其血管、淋巴组织、脂肪及特殊组织来源的肿瘤,不包括转移瘤、椎旁组织及脊椎之肿瘤。原发性椎管内肿瘤虽较少见,然易误诊或漏诊,患者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治疗而出现截瘫,甚至死亡。我科于1991年7月至1997年6月经手术证实17例,本文就其资料较完整的14例作一分析,并对诊疗加以讨论。1临床资料本组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18-62岁,平均46.2岁。病史最长3年,最短3个月,平均16个月。按部位及组织学分:颈段2例,胸段8例,腰骶段及马尾4例。硬脊膜内髓外9例(64.3%),其中神经鞘瘤8例…  相似文献   

18.
神经鞘瘤为椎管内肿瘤最常见的一种,一般多发于髓外硬膜内,病程较为缓慢,随着肿瘤逐渐增大产生的压迫症状愈发严重.MRI对术前肿瘤的定性、定位及制定手术方案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性分析了60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平扫、增强特征及临床症状特点,探讨MRI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1 一般资料 患者,男,52岁,因椎管内神经鞘瘤入院,全身情况良好,无手术禁忌证,按常规行手术前准备,并于98-03-27上午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腰_1椎板开窗、硬膜囊内神经鞘瘤摘除术。手术顺利,术后按常规法治疗与护理。当日18:00患者进食韭菜饼两个。患者因切口疼痛难忍,手术当日与术后第一天分别使用杜冷丁、强痛定、去痛片等。次日23:00主诉腹胀,腹部阵发性绞痛,口服薄荷水10 ml,症状不缓解。查体发现腹部膨  相似文献   

20.
椎管内肿瘤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较为常见,以神经鞘瘤、脊膜瘤、神经纤维瘤居多.我科2003年12月~2009年2月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20例,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