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比较双腔PICC与CVC导管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不同效果。方法将收治的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组研究,对照组实施CVC(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研究组实施PICC置管,将两组置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置管安全性、留置时间以及一次置管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同CVC静脉导管方式相比,PICC导管置管相对安全、留置时间较长,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多次静脉置管的痛苦,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余丽娟 《西南军医》2010,12(6):1272-1273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PICC的置管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2010年1月34例PICC置管患者病历资料,探讨肿瘤患者PICC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结果 34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1.2% 静脉炎发生率5.9% 经贵要静脉PICC置管,静脉炎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PICC是肿瘤患者理想的输液治疗通道,经贵要静脉置管成功率高,导致的静脉炎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脑损伤昏迷患者术后置管输液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行PICC及63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输液治疗的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导管置入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94.9%(75/79),锁骨下静脉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4.5%(4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堵管高于锁骨下静脉组(P<0.05),而导管脱落、非计划性拔管的机率小于锁骨下静脉组(P<0.05),两组在导管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脑损伤昏迷患者术后输流治疗中有简单易行、护理方便,留置时长等优点,相比较而言,PICC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乳腺肿瘤内科共收治乳腺癌患者3822例,静脉置管913例,均为女性,年龄29~69岁(中位年龄46岁),其中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430例,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置管368例,经股静脉置管105例,输液港10例。  相似文献   

5.
骆春林 《西南军医》2016,(2):192-19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中的价值。方法160例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0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n=80例)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疾病类型、置管静脉、置管次数、置管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性及CRBSI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疾病类型、置管静脉、置管次数及置管时间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CRBSI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1.25%)(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明显降低肿瘤患者CR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预防性给予喜疗妥预防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明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312-2312
目的:观察预防性给予喜疗妥预防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情况.方法:112例行PIC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预防性给予喜疗妥治疗组患者59例;未预防治疗组患者53例,观察两组PICC置管后10 d内静脉炎发生的情况、静脉炎程度、静脉炎发生的时间.结果:PICC置管后10 d内对照组发生静脉炎13例,观察组发生静脉炎4例;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及发生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两组静脉炎发生程度比较有统计数意义.(P值<0.05).结论:预防性给予喜疗妥可良好的预防PICC置管后静脉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凝状态肿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前后,采取中西医结合抗凝治疗防治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及导管维护的血液高凝状态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在PICC置管及维护期间行同步中西医结合抗凝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防治静脉血栓。结果:观察组置管后1个月,其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发生静脉血栓1例(3.33%),为穿刺的上肢浅静脉栓塞;对照组发生静脉血栓8例(26.7%),其中上肢浅静脉3例,锁骨下静脉4例,颈静脉1例。结论:对高凝状态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前后采取中西医同步抗凝治疗可有效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维持导管通畅,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8.
骆春林 《西南军医》2015,(3):335-337
目的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287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意愿分为两组,PICC组(n=140例)经PICC化疗治疗,VAP组(n=147例)经VAP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导管留置率、意外拔管率、留置时间、生活质量及导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VAP组患者置管后第6、12个月导管置管率及留置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PICC组(P<0.05),而意外拔管率明显低于PICC组(P<0.05);VAP组患者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ICC组(P<0.05)。结论 VAP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留置时间长、对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小等优点,可作为化疗理想的深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9.
PICC即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它不受年龄、性别及病种的限制,留置时间长,感染并发症低,可以为需要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物)的患者提供长期静脉通道,减轻患者频繁穿刺的痛苦,降低患者对频繁穿刺的心理恐惧感,满足了间歇性治疗的需要,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极大地减轻护理工作量。据相关资料,常规方法行PICC的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0%以上.我科PICC置管成功率为97.9%,成功率明显提高。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ICC置管肠外营养并发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 以126例PICC置管行肠外营养患者为观察对象,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穿刺部位、合并症、输液成分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并对静脉炎患者实施个体化预防性护理干预.结果 年龄≥60岁者静脉炎发生率(21.9%)显著高于年龄<60岁者(8.1%)(P<0.05).左侧静脉穿刺者静脉炎发生率为28.6%(8/28),右侧为11.2%(11/98),左侧显著高于右侧(P<0.05),其中右侧贵要静脉发生率最低(2.0%).输注脂肪乳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21.2%)显著高于未输注脂肪乳患者(8.3%)(P<0.05).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静脉炎(30.8%)显著高于无糖尿病患者(11.0%)(P<0.05),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静脉炎发生率(26.7%)显著高于无高脂血症患者(11.5%)(P<0.05),而是否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龄、输注脂肪乳、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增加了PICC置管行肠外营养时静脉炎的发生率;右侧贵要静脉为PICC首选.对该类患者应实施个体化预防性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连续护理方法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实施连续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2012-03-2013-02住院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16例为观察组,以2011-01-2012-02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02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由连续护理小组实施连续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对护士满意度及导管留置时间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实施连续护理方法,有利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理解,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晶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258-1260
目的:探讨PICC在肺癌化疗患者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以50肺癌患者PICC置管化疗的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对另外50例PICC置管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概念和实施步骤加以具体指导,制定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循证护理的干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循证护理改变了临床护士以往经验和感觉为主的习惯,解决了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提高护理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肿瘤患者PICC置管常见问题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IIy InsertedcentraI catheter,PICC)由于使用安全方便,并发症相对其他置管发生率低而被患者接受。肿瘤患者化疗周期长、副作用大,由于化疗过程中各种并发症的相继出现,常常给静脉输液带来很大困难。PICC置管完全解决了这一护理难题。现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PICC置管在不同年龄段发生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将本院2010~2012年行PICC置管的6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其并发症情况和舒适度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ICC置管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舒适度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PICC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出现PICC置管并发症概率且增加其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DP治疗仪加喜疗妥对于预防PICC置管静脉炎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科行PICC置管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置管后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TDP治疗仪联合喜疗妥乳膏,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ICC置管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TDP治疗仪联合喜辽妥乳膏可以有效降低PICC置管的发生率,减轻了静脉炎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部CT检查预测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长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肺癌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PICC置管长度采用体表测量公式计算,观察组PICC置管长度采用胸部CT上腔静脉定位得出。比较2组PICC置管长度调整率,PICC置管精确率,患者满意度及置管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PICC置管长度调整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CC置管精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部CT上腔静脉在肿瘤患者PICC置入长度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PICC置管精确率,降低置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穿刺联合腔内心电图(intracavitary electrocardiogram, IECG)定位技术应用于PICC置管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行B超引导穿刺联合腔内心电图定位的PICC置管患者127例作为观察组,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行超声引导穿刺的PICC置管患者11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PICC导管头端处于正确位置的首次成功率、置管2周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180 d内PICC导管累积技术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PICC导管头端处于正确位置的首次成功率为96.85%,对照组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ICC置管术后2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60%,对照组为2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观察组180 d内PICC导管累积技术生存率达到90.4%,对照组为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成年肿瘤PICC置管患者中,经B超引导穿刺联合IECG定位技术操作简单,可提高置管的导管头端处于正确位置首次成功率,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风险,且180 d累积技术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的临床使用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分别采用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患者留置深静脉导管于上腔静脉进行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结果分别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外周静脉置管患者为6、9、26例,所有患者均成功置管,三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24.00±2.95)d、(27.17±5.42)d、(145.45±14.45)d,颈内静脉组发生1例置管感染,无一例发生药物渗漏性血管损伤、皮肤损伤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经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留置时间短,平均费用低,长期使用需定期换管,适用于外周静脉插管困难患者,PICC置管保留时间长,通常一次置管可完成乳腺癌术后6次辅助化疗,定期导管护理可减少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携管出院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2019年0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8例PICC携管出院患者分为人数均等的研究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采用院内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之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研究组PICC有关并发症出现比对照组更少(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有所提高,且研究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减少PICC携管出院患者有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对降低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发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行PICC置管的患者,超声组和对照组各72例。超声组术前超声检查静脉情况,选择穿刺血管,术中实时引导,并确认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内;对照组常规穿刺置管。分析2组所致血栓形成率。结果:超声组血栓形成率为1.4%,对照组血栓形成率为2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监控可以有效地降低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