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Lamb-Jenkinson大气环流分型法对渤海海峡1979—2013年逐日海平面气压场进行大气环流客观分型,分析了渤海海峡大风天气与大气环流型的关系;以长岛气象站在渤海海峡大风天气中的指示作用为基础,分析了主要环流型下大风天气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渤海海峡大风天气以平直环流型为主,偏北型明显多于偏南型;春(夏)季是发生大风天气最多(少)的季节,以西南(SW)型出现频率最高,秋、冬季大风天气的环流型频率分布基本相同,均以偏北型为主;不同环流型下出现大风天气的概率及大风天气的气候特征也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
羊角沟位于平缓浅滩的莱州湾南岸,该地形利于风暴潮的形成。每年的秋、春季节,黄河下游及江淮流域经常出观气旋活动,在其发展东移过程中常伴有黄海偏东大风。在风的摩擦作用下,使海水经渤海海峡涌入渤海、整个渤海海域持续增水。当气旋入海后,其后部的冷空气南下,常伴有偏北大风。在偏北大风的作用下,使已经持续增水的渤海海域在其南岸的莱州湾出现向岸海流,莱州湾沿海区潮位剧增形成风暴潮。  相似文献   

3.
利用WRF模式和地形有无的2种试验方案,对2010年11月26—27日由东移发展的蒙古气旋引发的黄、渤海偏南大风转偏北大风天气过程中,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地形对大风强度和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1) 辽东半岛地形对渤海偏南大风和黄海北部偏北大风、山东半岛地形对渤海海峡和黄海北部的偏南、偏北大风均有增幅作用。其中,渤海东北部偏南大风及山东半岛东北部海域偏北大风增幅最大达4 m/s,而山东半岛东北部海域偏南大风和辽东半岛东部海域偏北大风增幅都为2 m/s。(2) 地形作用加大了海岸线附近的垂直运动和温度梯度,有利于黄、渤海中尺度强风区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在辽东半岛东部和山东半岛东北部造成了强风中的极大阵风。(3) 地形的强迫作用局部改变了黄、渤海沿岸强风区的分布。地形强迫产生与环境风场同向的扰动时,风力局部增大;反之,风力局部减弱。   相似文献   

4.
熊新明 《气象》1981,7(4):5-5
冬半年(9—4月)是冷空气影响渤海频繁,偏北大风出现最多的时期。尤其渤海南部和渤海海峡的偏北大风,渔民常说是“恶风”,“风多大,浪多大”,严重时可造成风暴潮,引起海水倒灌,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很大威胁。本文对冬半年偏北大风的短期预报作一些介绍。 一、资料与概况 普查1978年9月—1979年4月(8个月)的历史天气图发现,由于冷空气影响使渤海出现偏北大风的,共44次天气过程,其中从西北路径下来的有26次,占总数的59%。在这类冷空气的前期,高空图上在新地岛附近有不稳定短波槽东移并逐步发展,在小槽西南方即东欧平原到黑海一带有暖平流向乌拉尔山  相似文献   

5.
1968年2月1日北部湾海面受一次极锋南下影响,涠洲岛出现6—7级阵风8级的偏北大风,一天后减弱到5—6级,时强时弱,一直持续长达十天之久。10日会商时一致认为“高空500mb西风环流平直,无新的波动东传;地面受变性冷高压脊控制,强风过程基本结束”。11日降下强风信号第一号风球。就在刚刚降下风球的第三天(13日)下午两点钟海面突然又刮起7级阵风9级的偏北大风,6级以上大风持续了26小时。幸时值春节,渔民收帆返港度假,否则会酿成一次海上事故。  相似文献   

6.
淄博市冬季偏北大风的分县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传花  田秀芬 《气象》1998,24(6):29-31
在分析淄博市冬季偏北大风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首先用PP法建立了大风的初步筛选预报方程,尔后选用不同的预报判据进行冬季偏北大风的分县预报。经试用,对大风分县指导预报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959~1991年的历史资料统计,了解了北部湾海面冬季偏北大风的主要气候特征,经分析还找出了预报北部湾海面冬季偏北大风的起报场条件(起报条件),及预报因子,发现850hPa较强冷高压对冷空气南下有预示的作用,而西太平洋副高偏弱,位置偏东是预报偏北大风的很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北部湾海面冬季(11~1月)偏北大风的气候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澄梅 《广西气象》1996,17(4):32-33,30
通过对1959 ̄1991年的历史资料统计,了解了北部湾海面冬季偏北大风的主要气候特征,经分析还找出了预报北部湾海面冬季偏北大风的起报场条件(起报条件),及预报因子,发现850hPa较强冷高压对冷空气南下有预示的作用,而西太平洋副高偏弱,位置偏东是预报偏北大风的很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利用泰山气象站1971—2010年近40a逐日风向风速观测资料,统计分析泰山大风天气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40a泰山平均风速为7.0m/s,冬季风速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小;近40a最大风速为37.7m/s,出现在1977年;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60.3d,月平均大风日数最多为4月,9月最少,从季节分布看,春季最多,冬季次之,夏季最少,春冬季为大风多发季节。近40a泰山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年平均大风日数均呈逐年减少趋势。泰山最多风向为西南,除冬季外,春、夏、秋三季均以西南风向最多。泰山大风主要有冷锋后偏北大风、中小尺度系统造成的短时大风、气旋大风等,其中以冷锋后偏北大风和夏半年气旋造成的雷雨大风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非汛期(1—4月与10—12月)大风预报技巧,降低大风灾害影响,文中以重庆市永川区大风天气为例,采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2006—2017年非汛期永川区大风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环流形势和大风类型,并总结大风天气的预报方法。结果表明:1)大风主要集中在永川区中部偏北一带,城区最多;除2012年外均有发生;1月未出现,4月发生次数最多;一天中以后半夜为大风高发期。2)主要环流类型为冷锋后偏北大风型、热低压大风型、高低压系统间梯度风型,其中冷锋后偏北大风型占主导。3)各类型地面系统差别较大,冷锋后偏北大风型冷高压强度在1 022.5 hPa以上,热低压大风型低压强度在1 002.5 hPa以下,高低压系统间梯度风型气压差强度在10 hPa以上。4)各类型前期气温大多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冷锋后偏北大风型与强降温关系最紧密,冷空气主要以西北路径影响四川和重庆地区,通过预报强降温天气及降温强度来预报永川区大风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最后总结的大风预报方法和流程,在2018年的2例大风过程预报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