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磁铁矿和黄铁矿都是碳酸盐岩中的常见矿物。前者具强磁性(铁磁性),常来自陆源母岩和火山喷发活动,或直接由磁细菌生成,含量不定,其所携带的剩磁,主体上应与岩石沉积时的地磁场方向一致;后者则显弱磁性(顺磁性),为有机物在还原条件下分解而成的自生成岩矿物,十分常见。二者之间的相互转换,无疑对古地磁学研究有重要意义。华北地台古生代碳酸盐岩样品的古地磁和岩石磁学研究表明,其热退磁结果往往能分离出一个与近代和(或)现代地磁场方向一致的剩磁成分,推测其应是新生代以来的重磁化成分.其等温剩磁获得曲线、剩磁强度衰减曲线和三轴饱和等温剩磁的热退磁曲线,都一致地反映出其载磁矿物组合中明显含有磁铁矿,有的甚至以磁铁矿为  相似文献   

2.
测量并分离出岩芯中的沉积剩磁,依据其在层面坐标系中的平均方向与岩石形成时的地磁场方向一致的原则,参照已发表的块体古地磁极移曲线(APWP)来计算赋存岩芯的隐伏地层产状,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相似文献   

3.
测量并分离出岩芯中的沉积剩磁,依据其在层面坐标系中的平均方向与岩石形成的地磁场方向一致的原则,参照已发表的块体古地磁极移曲线(APWP)来计算赋存岩芯的隐伏地层产状,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相似文献   

4.
安徽大巩山—荣渡地区金矿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大巩山—荣渡地区金矿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孟宪刚,陈洪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金矿,大巩山—荣渡地区安徽五河县大巩山—荣渡地区位于郯庐断裂带与阜阳—蚌埠断裂带交汇部位,并夹持于郯庐断裂带中的朱顶...  相似文献   

5.
报道拉萨地块西段三叠纪古地磁研究的初步结果。古地磁样品来自措勤县敌布错北缘新发现的海相三叠纪地层,共采集6个采点67块独立定向样品。岩石磁学实验表明,样品中含有大量中低矫顽力中等阻挡温度的磁性矿物和一定量的磁铁矿。于4个采点的47块样品中分离出现代地磁场的低温粘滞剩磁(分量A),在6个采点66块样品中获得白垩纪的次生剩磁分量(分量B),5个采点28块样品获得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分量C)。分量C仅可在少数以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的样品高温区间(525~585℃)获得,可通过标准褶皱检验,为岩石形成时期的原生剩磁信息。计算得出拉萨地块三叠纪的古地磁极位置:φρ=17.4°N、λρ=205.9°E、(dp=6.7,dm=3.7),该结果表明拉萨地块三叠纪处于南纬中低纬度地区。结合羌塘古地磁结果推测,羌北地块与拉萨地块之间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所代表的特提斯洋盆可能在早三叠世打开,早三叠世—晚三叠世期间快速扩张并推动羌北地块快速北移,促使了羌北地块与欧亚大陆南缘的拼合。  相似文献   

6.
岩石的磁性     
众所周知,能准确地测定地磁三要素的历史,距今尚不足150年.因而,从观测到的地磁场资料来研究周期大于100年的地磁现象是根本不可能的.然而,利用古地磁学却能对以100年或更长时间为周期的地磁现象进行解析,这是因为古地磁学可利用岩石具有天然剩磁(NRM)——磁场“化石”这一性质.显然,为确保“化石”的纯洁性,所利用的NRM资料必须不为漫长岁月中的各种外界干扰(例如:变质、风化及雷击等)所混淆,这就促进了以研究岩石剩磁的性质及稳定性为主的地学分支——岩石磁学在蓬勃发展.显然,岩石磁学就是古地磁学的基础.本文仅就其中最基本的研究成果,分岩石中的铁磁性矿物、铁磁性矿物的氧化过程、热剩磁、化学剩磁和沉积剩磁以及剩磁的稳定性和退磁方法等五部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西段三叠纪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鑫  周亚楠  郭强  侯宝宁  吴汉宁 《地质通报》2015,34(203):306-317
报道拉萨地块西段三叠纪古地磁研究的初步结果。古地磁样品来自措勤县敌布错北缘新发现的海相三叠纪地层,共采集6个采点67块独立定向样品。岩石磁学实验表明,样品中含有大量中低矫顽力中等阻挡温度的磁性矿物和一定量的磁铁矿。于4个采点的47块样品中分离出现代地磁场的低温粘滞剩磁(分量A),在6个采点66块样品中获得白垩纪的次生剩磁分量(分量B),5个采点28块样品获得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分量C)。分量C仅可在少数以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的样品高温区间(525~585℃)获得,可通过标准褶皱检验,为岩石形成时期的原生剩磁信息。计算得出拉萨地块三叠纪的古地磁极位置:φρ=17.4°N、λρ=205.9°E、(dp=6.7,dm=3.7),该结果表明拉萨地块三叠纪处于南纬中低纬度地区。结合羌塘古地磁结果推测,羌北地块与拉萨地块之间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所代表的特提斯洋盆可能在早三叠世打开,早三叠世—晚三叠世期间快速扩张并推动羌北地块快速北移,促使了羌北地块与欧亚大陆南缘的拼合。  相似文献   

8.
为了约束龙门山南段的构造运动特征,文章对龙门山南段大川镇附近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淡紫灰色泥岩、粉砂岩和宝兴地区的二叠系灰岩开展了古地磁研究。古地磁样品取自10个采样点,其中3个采点为二叠系灰岩;7个采点为飞仙关组淡紫灰色泥岩、粉砂岩。对样品开展了逐步热退磁、岩石磁学(等温剩磁获得曲线和三轴等温剩磁热退磁)及扫描电镜实验。80个样品进行的逐步热退磁实验结果显示,二叠系灰岩样品未分离出稳定的特征剩磁;飞仙关组样品分离出了稳定的特征剩磁,并通过了广义褶皱检验,其特征剩磁的平均方向为:Ds=36.9°,Is=16.5°,α95=5.9°,K=33.8,N=18,对应的古地磁极投在了华南视极移曲线的早三叠世段附近。岩石磁学实验结果表明飞仙关组样品的载磁矿物为磁铁矿,扫描电镜观察展示其为碎屑状的铁氧化物,且无明显成岩后自生特征。结合退磁曲线特征,扫描电镜微观特征,特征剩磁的古地磁极位置和岩石磁学结果,飞仙关组样品的特征剩磁很可能为原生剩磁。该结果表明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与四川盆地的没有明显地相对构造旋转运动,自晚三叠世以来,其与龙门山北段以及四川盆地在动力学上是统一的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9.
帕米尔-西昆仑地区新生代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帕米尔-西昆仑地区新生代地层51个采点古地磁样品系统的古地磁测试,获得了研究区新生代较可靠的古地磁数据。尽管上述研究剖面因为单斜地层无法对所获得的古地磁结果进行褶皱检验,但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其地理坐标下平均的高温特征剩磁方向远离现代地磁场方向,且和田朗如乡古近纪、策勒恰恰古近纪、叶城柯克亚乡新近纪剖面所获得的古地磁结果具有正、反2种极性,由此,我们认为以上剖面的高温特征剩磁很可能代表了岩石形成时的原生剩磁方向。结合研究区已有的古地磁数据,认为在新生代印度板块向北挤压作用下,塔里木地块西缘地区(帕米尔高原东北缘)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始相对欧亚大陆在古地磁误差范围内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构造旋转作用(1°~1.6°),而始新世以来相对欧亚大陆则发生了明显的逆时针旋转(22°~38°),该地区的逆时针旋转作用可能与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新生代以来的右旋走滑作用有关,而在帕米尔高原以东则主要以沿大型走滑断裂的走滑作用为主,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旋转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近年来国际上新兴起的利用沉积剩磁与非磁滞剩磁以及饱和等温剩磁的比值推求古地磁场相对强度的基本原理以及该方法应用于石灰岩洞穴二次沉积物磁性分析上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并使用我国广西石笋样品求出了中国6000年以来的古地磁场相对强度的变化规律。该规律具有三个特点:1.若干个以1000年为短周期的运动,复合于一长周期运动之内;2.存在五个极大值及五个极小值;3.目前地磁场相对强度近于极小值区。  相似文献   

11.
对黑龙江省84个砂金样品及7个岩金样品,用等离子质谱仪分析了它们的稀土元素含量,岩金以稀土总量低,轻重稀土分离程度小为特征,不同类型岩金矿床的自然金,其稀土配分曲线有明显差异,砂金样品则以较富集轻稀土为特征,稀土元素含量继承了岩金的部分特点,自然金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为U,Th矿物的微细包体,其分配特点可用来讨论岩金矿床的分类以及砂金的原生来源。  相似文献   

12.
红色粘土型金矿成因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红色粘土型金矿是表生湿热气候条件下含金基岩经不彻底的红土化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新类型金矿床。以云南上芒岗、贵州老万场和湖北蛇屋山金矿为例 ,对红色粘土型金矿的成因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表生成因的高岭石 +伊利石 +针铁矿 +自然金组合可作为该类型金矿的标型矿物组合 ;高岭石的 ( 0 0 1 ) X射线衍射峰半高宽可作为标型特征反映介质的酸性程度和硅、铝的饱和程度 ,进而指示金的富集部位 ;针铁矿中的铝置换率可反映红土化程度和粘土中的含水量 ,进而指示古潜水面的位置 ;金的粒度、形态和赋存状态可反映金的迁移富集程度和富集机制。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总结了我国金矿成矿与分布的若干特征,即中国三个巨型深断裂体系控制金矿的总体分布格局;金矿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均衡性;赋存金矿主岩的“偏集性”,合缘与基底构造层隆起区对金成矿带(区)的主要控制作用;断裂构造对金矿成矿的分级控制规律和花岗岩特别是燕山期花岗岩对金矿成矿的重要意义。我国金矿大致分为五个成矿期,即晚太古—早元古代、中晚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成矿期。  相似文献   

14.
广西大王顶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质勘查工作和综合研究,发现大王顶金矿床金矿体主要产于花岗斑岩体内、或是斑岩体顶、底部外接触带中;有构造破碎蚀变(花岗斑岩)岩型(产出黄铁绢英岩型矿石)及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矿石)两类矿体。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热液金矿床大类中的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金成矿多样性与矿床谱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成矿多样性在成矿地质环境、成矿时代和矿化类型上非常明显,这种多样性具有规律性变化,并在成矿时间、空间及矿床成因等方面构成了矿床谱系.进一步研究金成矿多样性和矿床谱系对阐明金成矿规律、指导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太古宙绿岩建造中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动力变质热液金矿床(排山楼式),早-中元古代变质碎屑岩建造中的浊积岩金矿床(猎岭式或白云式)和与显生宙交代-深熔花岗岩类有关的钾质蚀变岩型金矿床(东坪-后沟式)是华北地台北缘近几年发现和探明的具有巨大资源潜力的新类型金矿床。区域潜在含金性和适宜的活化营力是这些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通过矿源层(岩)中成矿物质的二次活化再成矿是它们的主要成矿机制。稳定同位素研究成果可为此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7.
在划分和确认金矿化集中区时需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集中区的范围和界限.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确定金矿化集中区的范围和边界应当以已知金矿床(点)的分布范围作为直观标志,以金的地球化学块体和各类含金建造的空间分布作为划分的基础,以控制各类含金建造和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的构造-岩浆活动等成矿要素的区域构造带或构造界面作为金矿化集中区的边界.利用上述准则确认了北山金矿化集中区.  相似文献   

18.
矿化地质异常的演化趋势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友鱼 《地球科学》1991,16(3):295-302
  相似文献   

19.
辽宁王家崴子金矿床矿石特征与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家崴子金矿主要的矿石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矿石中富含黄铁矿,作为主要的载金矿物,与金矿化具有密切的时空及成因联系,是金矿化的重要指示矿物.矿石呈不等粒粒状、交代溶蚀结构,块状、致密块状、细脉浸染状构造.金矿物以形态复杂的中、细粒状银金矿、金银矿为主,赋存形式有裂隙金、晶隙金、包裹体金.载金矿物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石英等.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具有变质热液型金矿床的特点,多源性的中温-中低温热液为主要成矿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甘肃北山南带西段金成矿带控矿因素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洲  安国堡 《新疆地质》2007,25(3):307-312
概述了北山南带西段金矿的成矿环境和控制因素,讨论了矿床的成矿时代和空间分布规律.区内金成矿主要受地层岩性、岩体和构造控制.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富金的火山-沉积岩为金矿的矿源层,晚加里东—海西期花岗岩侵入体与金矿密切相关,深断裂和区域性大断裂控制了矿带部位.这些矿带由一系列不同成因和类型的金矿床组成,金矿床是在矿源层、矿源岩的基础上,经过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的改造和富集而形成.依据找矿信息及化探异常、重砂异常的分布范围,归纳出16处具有较大金资源潜力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