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文测报的技术水平关系到防汛抗洪报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在防汛抗洪中应用的若干水文测报技术.  相似文献   

2.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当雷电产生雷击时对人与自然的破坏力是巨大的;在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恶劣环境中,为了防汛报汛的需要,必须进行水文测报工作.为防止雷击对水文测报仪器设备的毁坏,采用规范的防雷避雷措施必不可少.长江委水文局于2005年7月1日成功实现了118个中央报汛站的自动报汛,为减少雷电对水文自动测报工作的影响,建立较为完善的防雷避雷系统,减少了雷击造成的损失,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水文资料自动采集、整编、传输、实时预报系统浙江省水文总站周五一,张文尧系统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通讯技术于水文测报,是水文数据采集、模块现场存贮与无线电遥测相结合,集水文资料采集、电算整编和水文自动测报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一、系统体制系统采...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黄河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设计、运行质量、可靠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评价,为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管理实践提供了颇有价值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在水文遥测自动测报系统中,采集的水文数据常常应用超短波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数字传输,因此存在着进行二进制数据的调制和解调工作。本文对于目前国内水文遥测自动测报系统中常用的调制解调技术方法的实现进行了概要介绍与部分电路分析。  相似文献   

6.
水文遥测设备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运行,对于水文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全面性以及时效性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水文测报中心应高度重视设备管理维护工作。本文结合商丘水文测报中心自身情况,对目前在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采取了有效的改进措施,从制度完善以及加强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水文遥测设备管理维护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水文遥测端机传输带宽有限的条件下,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功能扩展到视频传输应用。研究了嵌入式处理器硬件技术及软件功能的扩展方法,进行水文遥测设备的图像视频信息采集、传输及接受系统的技术设计,并应用到水文图像视频检测的实际。  相似文献   

8.
用C语言编制自动测报系统中心站主机软件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过琦华引言本文围绕如何用C语言编制自动测报系统中心站主机软件展开。第一部分概述C语言,便于不熟悉C语言的读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针对自动测报系统中心站主机软件的特点,给出用C语言如何...  相似文献   

9.
河口村水库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共布设中心站1处,区域集成传输站2处,遥测站54处。系统设计为自报式和查询~应答相结合的工作体制。自动测报系统遥测站和区域集成传输站采用卫星和GSM信道通信,双信道互为备份。在GSM不通遥测站采用卫星和PSTN信道通信,双信道互为备份。系统采用星型网络与带状网络相结合的复合网络结构的组网方式。本文介绍了河口村水库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站网布设、系统总体结构、通信组网方式和洪水预报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中国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现代的系统通信方式、遍及全国的联机实时水文预报系统模型,并通过历史实例阐述了这些系统在洪水预报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World Pumps》2018,2018(10):18-19
  相似文献   

12.
《World Pumps》2011,2011(6):16-17
  相似文献   

13.
14.
15.
李虎  张康  刘浩  杨传良 《机械》2021,48(7):66-72
设计了地铁出入口垂直式防淹门,该防淹门主要由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防淹门机械系统由闸门、液压启闭设备、锁定装置及密封系统组成,控制系统由水位监视系统、主控制箱、控制手柄、触摸屏、可编程控制器(PLC)以及传感器等控制元件组成.通过仿真软件对防淹门进行了受淹工况下的强度仿真分析,并通过试验验证防淹门的制造质量和技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垂直式地铁出入口防淹门的结构强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防淹门机械性能良好、控制性能可靠.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三门峡库区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共设中心站两处,遥测站49处.系统设计为自报式和查询~应答相结合的工作体制.本系统拟采用超短波通信和GSM短信息通信的星型网结构的组网方式.本文介绍了陕西三门峡洪水预报系统的站网布设、系统总体结构、通信组网方式和洪水预报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17.
18.
19.
解决城市暴雨问题,过去一味强调疏与排,这样做的结果是大量雨水从城市排水系统流走了.雨洪过后,城市依然喊渴.现在人们逐渐发现,城市其实非常需要雨水,城市暴雨洪水完全可以收集和利用,这是解决城市排水和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