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火焰喷涂法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涂层和LDPE/纳米二氧化硅(n-SiO2)复合涂层。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涂层的非等温结晶行为进行研究,并用Jeziorny法和Mo法进行处理。结果表明,Jeziorny法和Mo法处理涂层的非等温结晶过程比较合理;Jeziorny法得到的结晶速率常数和Avrami指数均随冷却速率的增加而增加,且n-SiO2的加入使复合涂层的结晶速率常数和Avrami指数略有升高、半结晶时间降低,结晶速率增大,表明n-SiO2相似文献   

2.
MCPA6/纳米TiO2原位复合材料的熔融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铸型尼龙6(MCPA6)及其纳米TiO2原位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与非等温结晶晶体的熔融行为。结果表明:MCPA6/纳米TiO2原位复合材料等温结晶晶体的熔融行为呈现三重熔融峰,非等温结晶晶体的熔融行为呈现二重熔融峰;其高温熔融峰温随等温结晶温度或降温速率的变化基本不变,而低温熔融峰温则随等温结晶温度的升高或降温速率的减小而提高;纳米TiO2的加入对MCPA6有一定的成核作用,使其熔点提高。  相似文献   

3.
陈婉吟  林志勇  钱浩  杨俊  黄丽丹 《塑料工业》2005,33(Z1):142-145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阴离子原位聚合法制备的铸型尼龙6(MC尼龙6)/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行为,并应用Avrami方程分析了MC尼龙6的等温结晶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纳米TiO2对MC尼龙6基体具有异相成核作用,使其原位纳米复合材料结晶速率常数变大,半结晶时间变小.Hoffman成核结晶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原位纳米复合材料的Kg(与结晶温度无关而与成核方式有关的参数)大于MC尼龙6且随着纳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纳米TiO2阻碍了MC尼龙6分子链的运动,同时尼龙6由晶核生长占主导地位逐渐向成核机制占主导地位转变.  相似文献   

4.
崔强  王标兵  胡国胜 《中国塑料》2009,23(12):10-15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酰胺11(PA11)及PA11/白炭黑纳米复合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PA11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过程,用经Jeziorny修正的Avrami方程、Mo法对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计算并得到了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Avrami方程和Mo法都适用于处理PA11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在其非等温结晶过程中,PA11及其纳米复合材料都包括初期结晶和二次结晶两个阶段;Mo法表明,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比PA11的小。此外,用Huffman-Lauritzen理论计算了PA11及其纳米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的结晶活化能,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活化能的绝对值小于PA11。  相似文献   

5.
PA11/白炭黑纳米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酰胺(PA)11/白炭黑纳米复合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PA11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过程,用经Jeziorny修正的Avrami方程、Mo法对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得到了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Avrami方程、Mo法都适用于处理PA11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在非等温结晶过程中,PA11及其纳米复合材料都包括初期结晶和二次结晶两个阶段;Avrami方程和Mo法表明,白炭黑含量较低时可提高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含量过高时则阻碍晶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LLDPE/LDPE/纳米TiO2复合薄膜的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熔融共混方式在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体系中添加纳米TiO2制成LLDPE/LDPE/纳米TiO2复合薄膜。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紫外一可见光吸收光谱,研究了纳米TiO2填充LLDPE/LDPE复合薄膜的力学和光学性能。结果表明,纳米TiO2在薄膜中呈现出理想的分散水平,平均粒径在100nm以下。纳米TiO2在LLDPE/LDPE复合体系的结晶过程中,可起到明显的诱导成核作用,使球晶尺寸细化且数量增多,但复合体系的结晶度无明显变化。该薄膜的透光性仅轻微下降,可满足透明薄膜的使用要求,同时,表现出良好的紫外线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7.
刘玲 《塑料技术》2002,22(1):59-63
借助HAAKE RHEOCORD90流变仪分别在140℃、160℃和180℃三个温度下.研究了LDPE/EVA和LDPE/EVA/Mg(OH)2阻燃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LDPE/EVA/Mg(OH)2阻燃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行为同LDPE/EVA一样.仍属于非牛顿型假塑性流体流动行为。不同剪切速率下,LDPE/EVA/Mg(OH)2阻燃复合材料与LDPE/EVA粘流活化能相差很小.说明LOPE/EVA/Mg(OH)2阻燃复合材料与LOPE/EVA一样.其熔点粘度对温度不十分敏感。相同温度下,LDPE/EVA/Mg(OH)2阻燃复合材料的挤出膨胀比低于LDPE/EVA,这一特性说明LDPE/EVA/Mg(OH)2阻燃复合材料制品尺寸稳定性较LOPE/EVA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阴离子开环聚合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SiO2)/MC尼龙6原位复合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MC尼龙6及其原位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并利用修正Avrami方程的Jeziomy和Liu法进一步处理原位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在纳米SiO2/MC尼龙6原位复合材料中,纳米SiO2对基体MC尼龙6的结晶有一定的成核作用,并提高了其结晶速率。  相似文献   

9.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考察了氧化镧(La2O3)/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通过Jeziorny法、Ozawa法及莫志深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在添加La2O3后,LDPE成核速率降低,结晶度下降,晶体粒径分布变宽。在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分析中,Jeziorny法lg[-ln(1-Xt)]~lgt关系曲线在结晶前期和中期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结晶后期产生较大偏离;Ozawa法并不适用;而莫志深法适用于该体系的研究,表明La2O3的加入使LDPE结晶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尼龙(PA)11/SiC复合材料在不同结晶温度的等温结晶及熔融行为,采用Avrami方程研究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用Hoffman-Weeks理论研究复合材料的平衡熔点。结果表明,Avrami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PA11/SiC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在复合材料中,SiC起到了异相成核作用,提高了等温结晶速率,随着结晶温度的升高,结晶速率逐渐降低;PA11/SiC复合材料等温结晶后的熔融曲线均为双重熔融峰,当结晶温度足够高时,晶体趋于完美,只存在一个熔融峰;与纯PA11相比,PA11/SiC复合材料有较低的平衡熔点。  相似文献   

11.
在温度(40±2)℃,相对湿度93%条件下,研究了湿热老化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与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共混物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湿热老化时间的延长,纯LDPE的拉伸强度以及POE用量分别为30%和70%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稍有增加。湿热老化对共混物的结晶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且结晶行为的变化主要在老化前期完成。在老化中,POE的熔融峰和LDPE的低温熔融峰向高温方向漂移,并提高了共混物中LDPE在高温位置结晶的完善性和均一性。纯LDPE在老化过程中,小尺寸的晶体逐渐长大,结晶度逐渐增大,提高了LDPE结晶的完善性,且主要对LDPE(110)晶面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表面接枝和聚合改性的方法,分别以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基硅烷(GPS)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对纳米二氧化钛(TiO_2)进行表面修饰,通过熔融共混制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GPS- TiO_2和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TiO_2纳米复合材料,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其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利用不同动力学模型对其结晶过程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未处理的纳米TiO_2提高了PET的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而经表面接枝的GPS-TiO_2和PMMA-TiO_2对PET的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不同表面特性的纳米TiO_2降低了PET的结晶度,但经表面接枝后的纳米TiO_2其影响程度减弱;用Jezi- omy法和莫志深法处理PET/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过程比较理想,PET,PET/PMMA-TiO_2,PET/ TiO_2,PET/GPS-TiO_2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依次减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2种国产电缆绝缘专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2220H(分别记作LDPE A,LDPE B)的分子链段结构、动态流变性能、熔融结晶性能、体积电阻率和直流击穿强度.结果表明:LDPE A的相对分子质量和长支链含量高于LDPE B,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相近;结晶度和熔融温度较高的LDPE A在较高温度条件下的体积电阻率高...  相似文献   

14.
Polypropylene/calcium carbonate (PP/CaCO3)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melt compounding (C-1) and novel compounding process (C-2), respectively.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SEM) results illustrated that CaCO3 nanoparticles were well dispersed at nanoscale in C-2, whereas the nanoparticles were mostly aggregate in C-1.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measurements indicated the onset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was increased by 11.4°C and the supercooling wasdecreased by 13.68°C in C-2. A faster crystallization rate, a higher melting point, and a higher degree of crystallization in C-2 were also detected. Polarization light microscope (PLM) photographs showed the spherulites sizes of C-2 were 60 mm, whereas common spherulites with an average size of about 200 mm were observed in both pure PP and C-1. These phenomena demonstrated that the well-dispersed CaCO3 nanoparticles could result in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effect on PP even at quite low loading Q2 (1.5% wt.).  相似文献   

15.
郑丽娜  郝春成 《塑料制造》2011,(12):67-68,71
通过微波法化学镀镍对纳米碳纤维(CNFs)进行表面改性,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CNFs/低密度聚乙烯(LDPE)纳米复合材料,在模压硫化过程中施加磁场,实现表面镀镍CNFs在LDPE基体中的取向,研究了CNFs的掺杂对CNFs/LDPE纳米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察刻蚀后样品中CNFs分散、取向情况和球晶形貌,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纳米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研究发现,在LDPE基体中CNFs的掺杂对纳米复合材料结晶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掺杂CNFs使LDPE的结晶度下降,且掺杂样品需较长时间的刻蚀才能看到清晰的球晶结构,LDPE的球晶结构较明显,其直径约6μm,CNTs的取向使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增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物性分析对电缆绝缘料LDPE 2210H进行质量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及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的分子链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和熔融结晶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测定结果,调整树脂生产工艺参数,使LDPE 2210H电缆料的分子量稳定在8.9×104~10.3×104,分子量分布控制在4.7~5.6,短链支化度为16.1%~18.9%;其交联性能得到了改善,耐热性得到了提高。通过微观结构分析和质量跟踪监控,对LDPE 2210H树脂的质量优化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毛细管动态挤出物进行测试分析,探讨了振动力场对聚合物挤出物熔融结晶行为的影响.发现在LDPE熔体流动过程中叠加适当的振动力场后,LDPE挤出物的熔融始态发生明显变化,结晶度不变的同时,晶粒大小有较大降低,并认为这是振动力场对聚合物内部结构产生影响的结果.研究结果对聚合物动态成型加工新技术的深入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小娟  宫瑾  余勇  褚艳红  王经武 《塑料工业》2006,34(Z1):215-217
用差热分析法研究了PET/EN-MFMB增韧体系逐渐升温和逐渐降温的结晶行为以及逐渐升温的熔融行为。结果表明:PET/EN-MFMB增韧体系中PET冷、热结晶开始结晶温度均比原料PET的有所降低,热结晶成核速率均比原料PET的有明显提高。HDPE的结晶过程受到了PET的阻隔、约束作用。PET结晶开始熔融温度一般都比原料PET 有所提高;HDPE结晶熔融峰顶温度比原料HDPE以及EN-MFMB中的HDPE的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硅烷接枝交联LDPE、LLDPE及其共混物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热延伸试验、差示扫描量热法、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及其共混物的乙烯基硅烷接枝及交联产物的分子结构、熔融行为和形态。结果表明:硅烷接枝后,LDPE、LLDPE的重均摩尔质量小幅增加;硅烷接枝交联能力为:LLDPE〉LDPE/LLDPE共混物〉LDPE;接枝和交联使LDPE、LLDPE及其共混物的结晶度降低,晶粒变得不均匀;硅烷接枝和交联能增加LDPE/LLDPE共混物的相容性;交联结构提高了LDPE、LLDPE及其共混物的抗冲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