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临床实验室是诊断患者疾病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临床实验室要为患者提供精确、快捷、检测范围更广的检验项目,帮助医生作出准确的诊断,以利于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2.
实验诊断是运用实验室技术和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以获得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的客观资料。并以此与其它临床资料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协助临床明确疾病的诊断、观察病情、制定防治措施、判断预后等[1]。检验医学技术发展迅速,其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手工"三大常规"检验。检验报告单的"诊断"作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组建自助取检验报告单系统,实现门、急诊24 h自助取单。 方法:用条形码扫描器、打印机等组建报告单打印输出装置,将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人工条形码取单模块改造为自助取单模块。 结果:患者将取单凭证上的条形码贴到扫描区域,扫描器自动识别条形码后,电脑屏幕立即显示报告单信息,同时进行语音播报;自助取单模块自动检索已完成检测的报告单信息,将未打印的报告信息提取后发送至打印机打印并从出单口输出给患者;使用该系统后,门、急诊患者满意度逐年上升;由原先每天必须有一人(高峰时两人)为患者打印报告单,至目前不需人值守。 结论:组装的取单系统实现了报告单发放的自助化与不间断化,比商品化取单装置更省钱、更方便。  相似文献   

4.
适用于我国临床实验室的条形码标本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目的 利用条形码技术,研制适合中国国情的条形码检验信息管理流程,杜绝标本采集和数据传递过程中的人为差错。方法 设计与制作不同颜色的条形码检验信息标签,各种标签的条形码号码为流水号且两位前缀代表不同专业组别或项目并与标签颜色相对应。以Windows 2000为服务器平台、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为数据库、Power Builder8.0为前台开发工具,用网卡将仪器联接成网,实现双向通讯,并入检验服务器与全院HIS系统连接。结果 通过连接电脑的条码扫描器读取标本容器上标签的条码号与来自医院信息系统的患者检验项目逐条对应,并共存于系统中。根据标本标签上的颜色将其分发到不同的检验工作站,各检验工作站将根据条码所带的检测信息给仪器发送相应的检测指令,最后将测定结果与该患者的基本信息对应形成检验报告单。结论 通过条形码检验信息标签建立的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自动化仪器的双向控制;过程中无需配备条码打印机和粘贴标签,省时、省力、方便快捷,杜绝了信息采集与传递过程中的差错,提高了检验质量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一种方便快捷的条形码自助取单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检验信息既是临床诊断的客观依据,又是患者隐私的具体资讯。传统的检验报告单管理模式没有考虑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同时还增加了医源性交叉感染的机会。本文以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为基础,利用条形码技术和激光条码阅读设备,设计和开发了医院检验信息自助查询取单系统,经我院检验科近一年来的实际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实验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检测水平的发展,临床检验质量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和患者的利益。由于检验结果差错引起不必要的治疗或者得不到及时诊断,延误患者  相似文献   

7.
心肌梗死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心肌梗死 (AMI)死亡率很高 ,典型诊断并不困难。但有一些不典型的AMI患者 ,不出现胸痛 ,心电图也不出现Q波 ,诊断就有难度。仅在美国 ,每年就有 5 5 0万人因胸痛就诊 ,其中有 30 0万人住入ICU病房 ,但最后仅有 30 %诊断为AMI,因此实验室诊断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如果能早些诊断出这些非AMI病人 ,估计每年可为社会节约 2 0~ 30亿美元 ,同时也减轻了病人的精神及经济压力[1] 。 90年代以来 ,对心肌损伤的诊断研究十分活跃 ,发现了一些新的标志物。在 1998年英国剑桥国际临床酶学委员会上 ,有数位学者就肌红蛋白 (Mb)、肌…  相似文献   

8.
图文并茂的形态学检验报告单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仪器的普遍应用,检验科已从最初的手工报告方式逐步过渡到自动化打印,打印结果以其清晰而规范的字迹很得青睐。但目前可提供自动打印报告的往往仅限于一些造价昂贵的成品软件系统,其它领域如形态学报告仍以手工文字报告方式为主。近年我们尝试自己设计了几种图文并茂的形态学检验报告单,用于日常工作,颇受临床欢迎,兹记述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设备 1.1 微机一台(CPU:P 233及以上;内存:32 MB及以上;硬盘可用空间:150 MB以上)  相似文献   

9.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测定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检测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的前白蛋白(PA),以探讨其在临床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共检测161例健康者及198例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的前白蛋白值。结果A组(肝癌患者)、B组(肝硬化患者)、C组(慢性肝炎患者)和D组(急性肝炎患者)分别与E组(健康者)进行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其中A组、B组和D组较c组差异更有统计学意义(P〈O.005)。结论检测血清前白蛋白对肝脏疾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化学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中,每天都担负着大量标本的测报工作,每一份报告都要经历医生申请检验项目,标本的采集运送、核对编号、检测(包括质控及标本)、记录及打印签发报告等多个过程。经过多人多环节的流水作业共同完成.在这些环节中.经常发生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床号登录、打印及项目漏检等错误现象,其次是超限数据及可疑结果未复查的差错发生。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除了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教育、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外,还需要制定一套严格的、可操作的检验报告审核把关防范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的发生,适应社会及医疗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医学检验正向检验医学的模式转变,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高实验诊断水平是临床检验工作者的主要责任。现就临床实验诊断中的几个问题与大家讨论。(1)流变中的血沉为什么比常规血沉结果偏高?(2)嗜酸性细胞与心脑血管疾病;(3)尿液混合细胞群在肾盂。肾炎诊断中的意义;(4)胸腹水鉴别诊断新进展;(5)渗透量在临床中的应用;(6)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应用中的三个问题;(7)尿酸在临床的诊断价值应受到重视;(8)正常(或低)胆固醇冠心病患者脂蛋白谱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骨髓坏死(BMN)患者原发病、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对7例BM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BMN患者原发疾病均为恶性肿瘤,以骨痛、发热和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均有凝血功能、血清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异常升高;骨髓涂片均呈典型坏死改变。结论 BMN是具有独特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是诊断BMN的重要依据,多部位穿刺结合骨髓病理活检可提高诊断率,确诊BMN患者应积极寻找和治疗原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患者提供有临床价值的检验依据,早诊断,早治疗,特别是基层医院和门诊患者。方法应用魏氏法和倾斜法对患者静脉血标本进行血沉测定,比较分析二者的差异。结果不同患者标本(门诊住院患者共96例)中,超过血沉参考值范围者29例,低值在32mm/h,高值在113mm/h,在参考值范围内67例,低值在2mm/h,高值在18mm/h。异常组及正常组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倾斜法、魏氏法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方法比较,倾斜法缩短了检验时间,满足了患者需求。  相似文献   

14.
医学检验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就是医院的生命“.医院质量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是决定医院生存、发展的战略问题.检验科作为临床的“前哨“科室,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质量管理是检验科管理的核心.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就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要做好质量管理工作,首先应制定质量管理文件并使之顺利实施;其次调动全科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进来;最后要在全过程中进行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8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探讨其变化特点对甲型H1N1流感诊断及评估病情发展变化的价值。 方法 在病程中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其他感染性实验室指标的检测。对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入院初期绝大多数患者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内;43.3%患者白细胞总数下降,有36.1%患者中性粒细胞和16.8%患者淋巴细胞数降低;入院初期绝大多数患者肝、肾功能生化指标正常,部分患者存在电解质紊乱;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下降比较显著,特别是重症患者,并在入院数天后降至极低值,又随病情好转而回升正常。 结论 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血常规检查的淋巴细胞计数,是甲型H1N1流感患者早期鉴别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动态观察其变化对患者的病情发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关于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了检验质量控制的意义,并对如何做好检验质量控制提出建议,包括加强计量认证工作,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有效实现检验质量控制过程及提高检验人员素质三方面。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提高微生物鉴定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由于微生物实验室的客观控制条件受到计量认证执行不严、操作规程执行不彻底、标本采集处理不恰当、检验人员素质等影响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微生物鉴定是一门定性的科学,有时需要人为的解释,不同的控制条件出现不同的结果,形成不同的结论,影响到诊疗的定性,由此影响到诊断的正确性,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可见微生物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黄疸即胆红素异常升高在临床上很常见.目前医院检测胆红素通常测定血中的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而以总胆红素减去直接胆红素得到间接胆红素的数值.直接胆红素主要反映结合胆红素,但二者并不完全等同.与此类似,间接胆红素主要反映非结合胆红素.在临床上,对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直接胆红素(或间接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比例较之胆红素升高的幅度更有意义.通过分析直接或间接胆红素的比例,往往可以对黄疸的原因做出大致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目前各家医院检测胆红素的方法和水平差别较大,不同疾病状态下所测出的直接或间接胆红素的比例也大不相同,给黄疸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很大困惑.建议医院临检部门加强对胆红素检测的质控工作,在严格质控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各种疾病状态下胆红素的比例使之符合临床实际情况,并长期稳定.如此将对黄疸的临床诊断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于医学实验室来说,质量管理日益为大家重视。它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还在不断升华、不断进步中。质量管理是临床实验室管理的核心,是实验室生存发展的前提。提高了实验水平,就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依据,其最终成果主要体现在检测报告上,得到患者和临床的信赖与认可。为了达到实验室规范化、标准化,提出几点临床体验,供同事们讨论。  相似文献   

19.
POCT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POCT)作为临床检验领域新出现的一种检验手段,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POCT是指在患者医疗现场对任何医疗措施所需进行的检验;不在中央实验室,而在患者身边进行的检验,其结果同样可信。由此可见POCT具有快捷、灵敏、不受场地条件等限制.在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临床检验基础》是专科医学检验技术的专业课之一,其内容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手工"三大常规"检验,其技术发展迅速,其中血细胞分析仪、血凝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的应用已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在临床工作的地位也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通过《临床检验基础》课程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必需的岗位工作能力,为今后的实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