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区目的层段储层为粗~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岩屑成分主要以变质岩为主,填隙物主要为高岭石、硅质、水云母;喉道分选较好,属中孔细喉型孔隙结构,属于中孔、中低渗油层类型,结合层内非均质性参数、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的分析及层间隔层分布特征,认为该区储层物性和孔、渗、饱参数分布的非均质性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 3储层的非均质性从四个方面作了系统研究,本区储层储集空间以粒间孔,粒间溶蚀孔为主。孔吼组合以中孔隙,缩颈状、点状喉道为主。层内非均质性强。层内夹层多,层间渗透非均质性较弱,层间隔层分布较为稳定,油田开发中以层内矛盾为主,所以研究层内非均质特征及剩余油分布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2+3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 2 +3储层的非均质性从四个方面作了系统研究 ,本区储层储集空间以粒间孔 ,粒内容蚀孔为主。孔吼组合以中孔隙 ,中细吼道为主。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层内夹层多 ,层间渗透非均质性较弱 ,层间隔层分布较为稳定 ,在油田开发生产中反映以层内矛盾为主 ,所以研究层内非均质特征及剩余油分布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影响意义,本文结合测井、录井、分析测试等资料,采用压汞分析、铸体薄片图像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长61、长62段储层非均质性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目的层段处于曲流河沉积环境,储层砂体分布不均且隔夹层相对较为发育以致砂体连通性受到影响。主要储集空间为残余原生粒间孔,且为中-小细孔;其最大孔喉半径介于0.108 9~2.475 7μm之间,属于中等-差储层;孔喉的连通性对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5.
根据岩心和测井解释求取的渗透率参数,对高尚堡油田沙一下~沙三1亚段储层层内非均质性进行了详细描述。研究区储层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沉积砂体厚度和展布范围小,结合渗透率参数、韵律模式以及各种物性参数等对主要沉积砂体的储集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建立了该区的非均质模式,发现油气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的控制,分布在靠近断层、储集性质最好、层内非均质弱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分流水道和三角洲平原分支水道储层中。  相似文献   

6.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包括储层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的平面分布规律及非均性特征.本文结合沉积相和电性特征对各小层平面及层间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沉积相控制了储层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含油饱和度的平面分布规律.河道发育的地方,往往是有效厚度最大、物性最好、含油饱和度最高的地区.层内非均质性直接影响和控制单砂层层内水淹程度、波及系数的地质因素,也是生产中引起层内矛质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压汞资料、沉积特征分析资料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庄36区长8储层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以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属于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储层砂体的非均质性中等到强,砂体发育的C8-1-1-2和C8-2-2-2非均质性最弱,其它层位非均质性中等。孔隙度、渗透率分布与沉积相分布规律基本一致,物性好的、孔隙度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中。  相似文献   

8.
孙静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16):141-142
本文对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4-7储层的非均质性作了系统研究,本区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层间渗透非均质性较弱,储层储集空间以粒间孔,粒内容蚀孔为主。孔吼组合以中孔隙,中细吼道为主。在开发生产中反映以层内矛盾为主,因此研究层内非均质及剩余油挖潜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徐岗  张录社  温亮 《辽宁化工》2013,42(3):276-279
从储层宏观与微观非均质性入手,对子长油田中庄区长6储层的砂体、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空间分布,以及孔隙结构和孔隙类型的进行研究,并建立了储层的三维地质模型。层内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渗透率以及夹层分布等的影响;平面非均质性特征受砂体及沉积微相展布影响较大,沿河道延伸方向非均质性较好。研究区内主要发育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研究认为主力油层长61在层内、层间、平面上和微观孔隙上,都存在较强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0.
《辽宁化工》2021,50(4)
以镇北油田Z303井区延101油层组为例,选取砂体厚度、砂层密度、隔层密度、变异系数、突进系数、渗透率级差、均质系数7项储层参数建立储层非均质性评价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法确定各口探井储层参数的相关度,计算储层非均质性综合评价指数。结果表明:储层非均质性分布特征与沉积相展布基本吻合。该方法原理简单易懂,且能够对储层非均质性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以子洲气田山2段储层的测井资料及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沉积相资料,从层内、层间及平面的非均质性三个方面,研究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研究认为,山2段储层内普遍存在隔、夹层,通过对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的研究,认为该储层的主力层山23段层内非均质较强,山2段储层具有较大的分层系数,存在层间隔层,主要为泥质隔层,分布不稳定,具有层间差异性;山2段储层的各小层砂体连通性受沉积微相控制,山23段砂体连续性较好,物性分布稳定,平面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以子洲气田山2段储层的测井资料及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沉积相资料,从层内、层间及平面的非均质性三个方面,研究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研究认为,山2段储层内普遍存在隔、夹层,通过对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的研究,认为该储层的主力层山2^3段层内非均质较强,山2段储层具有较大的分层系数,存在层间隔层,主要为泥质隔层,分布不稳定,具有层间差异性;山2^3段储层的各小层砂体连通性受沉积微相控制,山23段砂体连续性较好,物性分布稳定,平面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依据录井资料和岩心实验分析报告描述储层特征,如岩石薄片粒度图像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油层物性分析报告、压汞报告等。同时通过非均质性影响因素、层间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及平面非均质性研究油层的非均质性特征。研究表明姜家川长8储层为长石砂岩,具有典型的延长组东北物源特征长8储层填隙物主要为方解石和绿泥石,其次为水云母,浊沸石和硅质。储层物性较差,属于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中等。长8油层组各亚组在纵向上有一定的非均质性,长821小层层间非均质性最强。  相似文献   

14.
徐集油田沙三段储层物性参数模型研究是在系统取芯井岩芯分析的基础上,在油藏、岩石物理、测井等理论的指导下,选取标准层,运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得出回归分析公式,对徐集油田的测并曲线进行校正,并依据选层标准,建立该区储层参数解释模型,进而建立了该区的储层物性参数模型,得出该区沙三段的储层为中、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并且平面、层间、层内非均质严重。徐集油田储层物性参数模型,为油田的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八面河油田沙三段为例.从测井解释储层参数、储层砂体韵律性、沉积相分析和非均质类型研究入手,探讨了层内非均质性类型及其特征。研究表明该区层内非均质类型共有箱型、钟型、漏斗型、中间突变型和复合型等五种。沙三沉积期不同微相非均质程度不同。席状砂、远砂坝、水下分流河道等微相属强非均质体,河口砂坝非均质程度弱,属最好储集层。  相似文献   

16.
卢俊辉 《辽宁化工》2020,49(2):163-165
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张台区长6油层储层砂岩主要是泥质粉砂岩和灰色细粒长石砂岩,矿物成熟低,结构成熟度高,属于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储层。对研究区是在总体低渗背景下寻找相对高渗储集砂体的分布规律,主要是研究长6~2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分析发现,目的层长6~2各小层非均质性都十分严重,其中长6~(2-2)的砂体最为发育,连通性最好,但在纵向上的层内非均质性和层间非均质性都比平面非均质性强。  相似文献   

17.
以岩心、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物性等资料为基础,对沈84—安12块沉积特点、储层非均性及其对开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在层间、平面及层内都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在微观上表现为孔隙间连通程度差、配位数较低、孔喉比高的特点。研究内容对指导该区的下一步勘探以及同类储层的含油气评价都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储层岩石学、物性以及储层非均质性等方面对南区油田L区长4+5油层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储集层进行了最终的分类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长4+5油层组为深灰-灰黑色泥岩与浅灰色、灰色细纹层状粉砂岩互层,夹灰色钙质粉砂岩、细砂岩,岩石类型相对单一,主要为中、细粒长石砂岩或岩屑质长石砂岩;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属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类型包括原生粒间孔和溶蚀孔隙;具有较强宏观非均质性;孔隙类型多样且孔喉分布不均的特点也反映了一定的微观非均质性;对储层评价并划分出四类储层,Ⅰ类为研究区的较好储层,Ⅱ、Ⅲ类为差储层,Ⅳ类为致密层。  相似文献   

19.
根据砂地比值、隔层分布及厚度、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等资料,对旦八油田延长组长4+5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长4+5总体具有向上储层规模变小、非均质性变强的特点;隔层分布呈北东南西向,与沉积相带一致,表明主要受沉积环境影响;受沉积相的影响,长4+51和长4+52的储层差别较大,长4+51非均质性较强,属于典型的泥包砂,长4+52砂体厚度大,平面展布较广,储层物性好,非均质性相对较弱,是该区的主力油层。  相似文献   

20.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对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很大影响。通过利用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的孔隙度、渗透率等资料,对杨19区延9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定性或半定量的研究,分析认为该区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层间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都表现为较强。综合分析认为,引起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是沉积环境的变化。本次研究为改进研究区注采单元分布图提供了方向,更为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及调整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