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VO属性交会图解释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AVO属性交会图解释技术是通过正演模型提取AV0属性,再根据模型和实际地震数据在AVO属性交会图上的分布关系,建立储层岩性参数、含流体特征与AVO属性间的对应关系。该法以模型正演分析为基础,以地震数据AVO属性为外推控制条件,将地震、地质和测井信息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识别储层的目的。本文以川东LJZ地区飞仙关鲕滩储层为例,通过对已知钻、测井资料分析和模型正演,确定鲕滩储层的地震属性响应模式及其交会图上的分布特征,识别储层岩性和含流体性质,进而确定储层的气水界面。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交会图成了一个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被世界各地的岩石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广泛应用的,寻找油气的有效的技术手段。这项有效的技术手段之所以能被广泛地接受,是因为它能以最少量的岩石物理资料对井段较长的 ,特别是探 ,进行快速评价。  相似文献   

3.
K—L变换在AVO交会图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VO属性交会图分析是进行AVO解释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是由于AVO属性参数之间具有统计相关性,因此利用AVO属性交会得到的解释结果有不确定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对原交会图的属性空间进行K-L变换,再利用新空间的交会图来辅助识别交会异常。文中简要地介绍了离散K-L变换基本原理及实现步骤,并应用该方法对实际资料进行了AVO属性交会图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AVO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VO技术出现于1984年。它是在叠前道集上分析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规律,以估求岩石的弹性参数,分辨岩性及孔隙填充物,直接寻找有用矿藏(如气藏、油藏等)的一种方法。其预测油气和岩性的独特效果已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随着认识的深化和技术的发展,今天的AVO已拥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处理、解释模式,对储层及其含油性预测逐渐从定性过渡到定量阶段。近几届SEG年会上,AVO技术都作为一个专题来讨论。本文介绍了AVO交会图、AVO岩性分析、P波方位AVO等几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与偏称距有关的属性-振幅-偏移距(AVO)和频率-偏移距,是用多信号分类技术从二维地震数据中提取的。这些属性检测位于委内瑞接西南部Barinas盆地Maporal油田的碳酸盐岩油藏之裂缝方位。在裂缝的垂直方向,根据振幅随偏移距(大的正AVO梯度值)的增大而明显增大的频率随偏移距(频率与偏移距大的负梯度值)的增大而明显减小来表征纵波的反射性。在裂隙的走向方向,纵波反射性显示出AVO的散射变化和频率随偏移距有少量的变化。我们的结论表明在检测裂隙方位时,储层的非均质性可能导致AVO特性曲线有较大的变化和用与方位偏移距有关的频率属性有助于减小非单值性。  相似文献   

6.
以AVO技术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在Sheuy的Zoeppritz简化方程以及Castagna对含气砂岩AVO异常特征的分类的理论指导下,采用了AVO正反演对比和AVO属性剖面叠合显示的方法,确定了四川石柱北地区长兴组含气碳酸盐岩的AVO异常类型,从而可以直观地、准确地找出有利的含气区,证明了AVO异常在利用地震资料确定天然气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AVO属性作为地震属性的一种特殊形式,反映的是地下反射界面的弹性参数的差异,这种差异既可能缘于岩性的变化,也可能是缘于孔隙所充填流体的不同。从众多的AVO属性中找到最有利于含油砂体识别的属性,作为预测储层和描述油藏特征的重要依据。在新疆中部1区块含油砂体解释的基础上,利用AVO正演技术对AVO属性进行含油敏感性判识,拟泊松比属性与含油砂岩具有较高的相关度,从而建立了测井成果与地震AVO数据的关联,实现了AVO属性更严谨的解释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重点讨论了使用抛物线方程时关于梯度计算的问题,剖析了AVO交会图分析中各种矢量距离的定义。认为先对抛物线方程求导,将其在一定角度范围的积分作为梯度较为合理;提出了背景偏转距离、背景偏离距离和聚类距离等概念,并对其物理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背景偏转距离更能反映油气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弹性参数的PP波AVO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Aki&Richards等给出的PP波反射系数近似公式,利用纵横波速度、密度与拉梅常数和剪切模量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一个物理意义明确、形式简单、涉及弹性参量少的PP波反射系数近似公式。分析该近似公式中两个弹性参量之间的关系及25个不同模型的AVO交会图,得出的结论是:两弹性参量之间满足线性关系,直线的斜率为纵横波速比平方倒数的2倍;直线的截距为界面两侧泊松比之差的2.25倍。因此,利用这两个参量的AVO交会图可以直接提取纵横波速比和泊松比差等参量,并可以定性区分和判别反射界面两侧岩性的变化。图3参13  相似文献   

10.
交会图技术在火山岩岩性与裂缝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范宜仁  黄隆基  代诗华 《测井技术》1999,23(1):53-56,64
选用一些对火山岩岩性反应敏感的物理量进行交会识别岩性。讨论了3种识别方法:(1)常规测井交会图技术识别法;(2)利用岩石强度参数识别法;(3)利用横波信息交会识别法。介绍了用各种交会图定性识别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火山岩岩及裂缝情况的成功的实例。  相似文献   

11.
碳酸盐岩储层裂缝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于碳酸盐岩储层,裂缝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储集空间类型,因此,裂缝以及裂缝类型的识别显得尤其重要。通常认为,识别裂缝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成像测井进行直观解释,不足之处就是测井成本较高,尤其对于已开发油气田来说。因此如何利用低测井成本方法识别裂缝,是能否提高碳酸盐岩油田开发能力的重要途径。以中东某油气田大量的常规以及成像资料为基础,以成像测井刻度常规测井,运用交会图技术建立了以常规测井为基础的裂缝以及裂缝类型识别方法,并在TAB油田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碳酸盐岩地层裂缝非常发育,使得地层具有强烈的各向异性。地震波传播时,其振幅、走时、速度、频率、吸收等具有明显方位特性。它们的变化是和裂缝的方向和强度密切相关的,因此可利用纵波方向特性来进行裂缝预测。研究了利用方位层间旅行时来预测裂缝的方法,并预测了塔北—轮古东区碳酸盐岩的裂缝发育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Majo.  RP 《海上油气译丛》1998,(4):58-64,76
根据浅海多旋回碳酸盐岩潮坪相的分析结果,得克萨斯州温克勒县Keystone油男的二叠系San Andress组信集层可分成3个大的地层单元和12个流动单元。这些岩层在已完全被白云化和被硬石膏和石膏所胶结。原始原油地质储量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分布已绘制成图。大多数油气资源分布在上部5个流动单元,这5个上部流动单元的原始原油地质储量分布图表明油气最富集区位于研究区中心。  相似文献   

14.
15.
16.
裂缝性储层AVO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预测储层中的有利裂缝发育带及裂缝发育的主方位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储层中存在裂缝时,流体与致密岩石的巨大物理性质差异形成一定规模的物理界面,引起储层地震波反射特征的改变,成为地震剖面上反映裂缝存在的重要信息。AVO分析方法所表现的方向性,可从三维道集的地震资料中分析出不同方向上的地震属性参数变化,这些参数与地层的各向异性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当储层存在一定方位的裂缝时,其弹性参数会表现出方向性差异,这种差异能被AVO方法有效地检测。通过对不同方位角裂缝储层AVO模型研究得出:当地震波传播方向与裂缝走向的夹角逐渐增大时,反射系数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含水平裂缝地层的曲线斜率逐渐减小,地层的AVO截距逐渐减小,斜率逐渐增大;垂直裂缝地层的曲线斜率逐渐增大,地层的AVO截距逐渐增大,斜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7.
AVO技术在裂缝性储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裂缝性油气藏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裂缝性地层表现出很强的各向异性,勘探难度很大.而AVO技术从早先所认识到的一种现象已发展成一种完善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油气勘探领域.当地层出现一定方位的裂缝时,地层的弹性参数会表现出方向性差异,这种差异能被AVO方法有效地检测.理论上讲,裂缝对地震属性参数的影响在垂直裂缝走向的方向上表现为最强,在水平裂缝走向的方向上表现为最弱,对AVO属性参数的影响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19.
应用地震属性交会技术是流体识别的重要内容,对地层中流体的识别主要通过区分地震属性参数敏感性来实现。为了寻找垦71地区高灵敏度的流体识别因子,首先利用地区模型正演出多属性地震参数,针对多属性参数采用了一种定量交会图技术[1~3],计算平均拟合度和重叠率2个定量参数,再对其进行优化选取,及储层类别进行定量描述,最后应用基于椭圆拟合的流体属性敏感性分析方法,利用垦71地区真实模型进行流体属性可识别行分析。比较优选出高灵敏度的流体识别因子,用自开发软件实现交会作图。  相似文献   

20.
在碳酸盐岩储层中裂缝不仅起渗流作用还可以作为存储空间,因此研究裂缝的物性参数也就有着很大的意义。裂缝物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储层的好坏,文章利用静态资料结合一定的经验公式对裂缝的孔隙度、渗透率、倾角、密度、延伸度等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利用动态资料(如产能大小、井间连通等的资料)对裂缝的发育情况进行了分析,这些方法在今后的科研与生产过程中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通过静态资料和动态资料的结合能够对裂缝的发育的程度有更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