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超空泡反鱼雷鱼雷前篇讲了,在反鱼雷作战中,用鱼雷拦截鱼雷的难度极高,这使德国研发的反鱼雷鱼雷系统盯上了一种特殊的技术——超空泡技术。超空泡鱼雷技术可以在鱼雷表面和海水之间产生一个气体空腔,鱼雷在气体空腔中前进,从而极大地降低了鱼雷的水下航行阻力,使鱼雷能够在水中"飞行"。德国人利用这种技  相似文献   

2.
反鱼雷鱼雷拦截概率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大德  徐德民 《鱼雷技术》2010,18(4):312-315
为研究影响反鱼雷鱼雷拦截概率的主要因素,根据想定的反鱼雷鱼雷拦截态势建立了鱼雷弹道模型以及舰艇规避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定量分析了探测误差、自导作用距离和自导扇面角对反鱼雷鱼雷拦截概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提高对来袭鱼雷的定位精度,增大反鱼雷鱼雷自导作用距离和自导扇面角,可以有效提高反鱼雷鱼雷拦截概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鱼雷越来越智能化,能有效地对付软杀伤反鱼雷措施。直接摧毁来袭鱼雷的硬杀伤措施是舰艇防御的有效手段,其中反鱼雷鱼雷作为导弹反导概念在水下作战空间中的自然延伸,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介绍了反鱼雷鱼雷的发展历程及现状,阐述了反鱼雷鱼雷的作战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曹震卿  贾跃 《鱼雷技术》2011,19(4):260-262
针对双速制反潜鱼雷在潜艇鱼雷报警声纳作用下的作战使用问题,由辐射噪声经验公式分析了鱼雷航速的变化对其辐射噪声强度的影响。根据被动声纳方程,在鱼雷航速变化情况下,研究了潜艇鱼雷报警声纳对双速制鱼雷报警距离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鱼雷报警距离随鱼雷航速增加而增加,提出了双速制鱼雷作战使用中应注意航速设置,以低速航行来降低潜艇的鱼雷报警距离,从而增强鱼雷的隐蔽性以及攻击的成功率,为鱼雷攻潜战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反鱼雷鱼雷作战模式及拦截弹道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舰艇发射反鱼雷鱼雷直接拦截鱼雷弹道的问题,在典型理想工况条件下,建立了反鱼雷鱼雷武器的发射角与舰艇观测方位角的函数关系式,探讨了在某些限制条件下对于给定鱼雷的攻击能否被拦截的问题,同时给出了反鱼雷鱼雷所需的最小速度,为舰艇发射反鱼雷对抗鱼雷攻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反鱼雷鱼雷拦截弹道及拦截概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反鱼雷鱼雷的2种不同拦截弹道,建立了迎面逆弹道拦截和直接直线拦截方案的数学模型,讨论了来袭鱼雷方位角和反鱼雷鱼雷发射角之间的关系,采用蒙特卡罗法,仿真计算了本舰对来袭鱼雷的测距和测向误差对反鱼雷鱼雷拦截目标概率的影响,同时讨论了拦截弹道与反鱼雷鱼雷性能的关系。结论表明,迎面逆弹道拦截方式具有更高的拦截概率;对来袭目标实现准确定位能有效的提高反鱼雷鱼雷对来袭目标的拦截概率;增加反鱼雷鱼雷的自导探测距离和搜索扇面角能有效提高对来袭鱼雷的拦截概率。  相似文献   

7.
线导鱼雷靶场散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线导鱼雷实施导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鱼雷靶场散布范围的大小,以确保鱼雷能进入对目标实施有效自导的区域内。基于平台作战仿真、装备作战效能评估和武器作战使用方法研究等应用的需要,考虑到鱼雷制导方式的差异,分析了线导鱼雷导引过程中造成鱼雷散布的原因。鱼雷位置散布可分为鱼雷靶场散布和舰艇散布,其中前者是引起鱼雷位置散布的主要因素。该文给出了鱼雷靶场散布的数学模型,计算了鱼雷航程误差、鱼雷横向误差和鱼雷深度误差的范围,并以鱼雷的平均位置为中心,以深度误差为厚度,以航程误差和横向误差为长短半轴,得到了线导鱼雷导引过程中鱼雷位置散布范围为一扁平椭圆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轻型舰载鱼雷发射装置鱼雷出管运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轻型舰载鱼雷发射装置鱼雷出管运动直接影响鱼雷的入水参数,它与鱼雷、舰艇和发射管结构参数有关。本文首次分析了舰艇摇摆状态下,相对发射管的鱼雷出管运动规律,从理论上推导了动态鱼雷出管运动方程。  相似文献   

9.
反鱼雷武器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鱼雷技术的发展,反鱼雷逐渐成为现代海战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世界各国在提交鱼雷探测设备的同时,相继开发了一系列鱼雷对抗器材。本文介绍了世界反鱼雷武器的种类以及主要海军国家反鱼雷武器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反鱼雷武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反鱼雷武器需解决的部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乔嘉 《兵工科技》2008,(1):47-48
随着鱼雷技术的不断发展,鱼雷对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威胁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各国海军研制的鱼雷防御技术也在不断向前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反鱼雷系统。可以说鱼雷防御技术与鱼雷技术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