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索热休克诱导NIH小鼠心脏表达HO-1的方法及其对延迟性异种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取暖器加热NIH小鼠,使其温度维持在42℃20 min,分别于加热后1、6、12、24、48、72 h切取心脏,应用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O-1 mRNA、HO-1蛋白以及HO-1酶活性检测.借助NIH小鼠-Wistar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对热休克处理供体并结合CoPP(cobalt protoporphyrin,CoPP)、ZnPP(zinc protoporphyrin,ZnPP)了解热休克诱导HO-1对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热休克预处理6 h后心脏组织HO-1 mRNA、蛋白表达及酶活性开始增多,以24~48 h为高峰,24 h组和48 h组与其余任意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3.507,P<0.05),72 h后开始下降.热休克组心脏存活时间明显长于空白对照组(t=5.703,P<0.01)和ZnPP 热休克组(t=4.913,P<0.001).而热休克 CoPP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6.250±1.512)d]明显长于热休克组[(4.750±1.363)d](t=2.084,P<0.01).当热休克与ZnPP和CoPP同时使用时,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略短于热休克组,但其差异无显著性(t=0.816,P>0.05).结论取暖器加热NIH小鼠可诱导心脏HO-1的产生,能延长NIH小鼠-Wister大鼠心脏移植存活时间,推迟DX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O-1对延迟性异种心脏移植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应用NIH小鼠-Wistar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用CoPP(cobalt protoporphyrin,CoPP)诱导HO-1并结合免疫抑制剂Cyclosporine A(CSA)及Cyclophosphamid(CYP)处理受体.比较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并分别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杂交等检测移植心脏HO-1、IL-1β、INF-γ、TNF-α和STAT-3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并计数分析CD68细胞,比较不同处理因素之间的差异.结果:单用CoPP诱导HO-1后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较CSA组及空白对照组长(t=2.6936,P<0.05),CSA+CoPP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和CYP+CoPP组均长于单用CSA组和CYP组(t=2.8511,P<0.05),CoPP+CSA+CYP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优于其余任何组(t=3.8644,P<0.001).CoPP组TNF-α、IL-1β低于在空白对照组的表达(t=2.6364,P<0.05),但INF-γ除外.三者在CoPP+CSA+CYP组表达均低于其余各组.CoPP及CSA、CYP组间STAT-3表达无差异(t=1.0854,P>0.5),但均高于空白对照组(t=10.1254,P<0.001).CoPP与CSA及CYP联合应用时STAT-3表达高于单用CoPP组(t=2.8164,P<0.05),三者联合使用时高于任何组(t=2.5605,P<0.05).CoPP组移植心肌组织中CD68阳性细胞数低于空白对照组(t=3.1837,P<0.01),CoPP+CSA+CYP组最低(t=2.5099,P<0.05).结论:HO-1并联合免疫抑制剂CSA、CYP可能通过上调STAT-3蛋白表达,减少CD68细胞对移植心脏的浸润,降低心脏移植后炎症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FN-γ的产生,并可能由此推迟了DX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异种心脏移植急性血管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豚鼠到SD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选用血红素分别诱导供体和受体,上调HO-1基因表达;眼睛毒蛇因子(CVF)、环孢素A抑制超急性排斥反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脏组织中HO-1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钡4受体血清异种抗体IgM的变化;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异种抗体IgM在血管内膜的沉积情况;TUNEL方法检测心脏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HO-1表达上调后,能明显延长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抑制异种抗体表达,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结论HO-1在异种心脏移植中具有抗急性血管排斥反应的作用,对移植器官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小鼠→大鼠异种心脏移植延迟性异种移植排斥反应(delayed xenograft rejection, DXR)动物模型,动态观察移植心脏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变化,探讨DXR发生机制.方法 袖套法建立小鼠→大鼠颈部异位异种心脏移植模型,设立未移植小鼠心脏为对照组(n=4),余组分别在移植术后3、8、16、24 h(每时相点n=4)供心仍跳动时取心,另一组(n=16)在供心停跳时取心并以此决定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各组标本作HE染色和SABC法检测补体C3、IgM、IgG、E-selectin和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表达,结果行半定量评价.结果 移植心脏HE染色表现为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心肌实质损伤、间质出血、炎症细胞浸润等排斥反应随移植术后时间逐渐加重趋势,完全排斥时部分心肌凝固性坏死及溶解、广泛间质出血、血管结构崩解及血管内血栓形成、严重炎症细胞浸润.移植术后供心平均存活时间(49.3±16.2) h.移植心脏免疫组化检测示:移植后任何时段均无C3沉积;从移植后3 h开始即有显著IgM沉积,且IgG沉积也逐渐增加;移植后3 h即有E-selectin表达,且表达逐渐增强,排斥时达高峰;从移植后3 h 开始在浸润的炎症细胞中有逐渐增加的CD68阳性细胞.结论 小鼠→大鼠异种心脏移植可作为DXR研究动物模型.内皮细胞激活、IgM和IgG抗体、巨噬细胞浸润参与DXR发生,但其发生不依赖于补体参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化酶-1(hemeoxygenage-1,HO-1)在DA到Lewis大鼠肝移植中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DA到Lewis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实验分3组,各12对.A组供体术前24 h阴茎背静脉注射5ml/kg生理盐水作为对照;B组供体术前24 h阴茎背经脉注射HO-1诱导剂钴原卟啉(CoPP),C组供体给予HO-1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移植后持续予相同处理直至受体死亡.术后7天,各组处死6只,取外周血及肝脏标本,测定血清ALT,DBIL水平,组织病理观察排斥反应程度,RT-PCR及Western blot法测定移植物内HO-1 mRNA,Foxp3 mRNA及其蛋白表达情况,余观察生存期.结果:术后7天,B组血ALT,TBIL水平与A组,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示B组移植肝排斥反应程度轻于A,C组;B组HO-1和Foxp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强于A,C组;B组受体存活时间(29.83±1.40)天较A组(13.00±0.52)天与C组(11.67±0.42)天显著延长(P<0.01),而A,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移植肝HO-1持续高表达,可通过促进移植物内Foxp3表达增强,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减轻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鼠→大鼠异种心脏移植后延迟性排斥反应(DXR)的病理特征,研究E-selectin在异种移植心脏的表达变化,探讨DXR发生机制。方法:袖套法建立小鼠→大鼠颈部异位异种心脏移植模型,将接受异种心脏移植的大鼠随机分为5组,1组(n=16)在供心停跳时取心,余4组(每组n=4)分别在移植术后3、8、16、24 h供心仍跳动时取心,另取未移植小鼠心脏作为对照组(n=4)。各组标本作HE染色、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E-selectin表达变化。结果:移植心脏HE染色表现为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心肌实质损伤、间质出血、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特征随移植术后时间逐渐加重,完全排斥时部分心肌凝固性坏死及溶解、广泛间质出血、血管结构崩解及血管内血栓形成、严重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心脏无E-selectin表达,移植组心脏在移植后3 h即有E-selectin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且随时间推移表达逐渐增强,排斥时达到高峰。结论: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参与DXR发生,E-selectin表达与DXR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E-selectin表达可早期提示DXR发生。  相似文献   

7.
观察了中华眼镜蛇蛇毒(CCV)粗提品对大鼠补体溶血活性及豚鼠到大鼠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结果:一次性给予小剂量(0.25~0.5mg/kg)CCV腹腔注射后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清补体溶血活性,4~24h后渐降至给药前1/2以下水平(均为P<0.05),但均未能完全消除补体活性。CCV可明显延长异种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达2.5~36h,对照组仅为25min;CCV与脾切除、前列腺素E1联用可进一步延长移植心的存活时间,最长1例达40h。病理结果提示,单核细胞可能参与延迟性异种移植排斥反应。证实补体系统在豚鼠对大鼠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中起主要介质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大鼠腹部心脏异位移植模型,分对照组及环孢菌素(CSA)组,每组32只。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及CsA干预,每组8只用于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术后1,3,5,7d各6只动态切取标本,常规组织切片监测排斥反应,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RT-PCR检测移植心肌组织HO-1 mRNA的表达。结果:CSA组移植心存活时间(15.4±5.1)d长于对照组(7.6±1.5)d,P<0.01;CSA组各采样时段的心肌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O-1表达强度均强于对照组。结论:移植心脏中HO-1表达水平的高低与心脏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轻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SA干预增强HO-1表达,减轻免疫排斥反应及降低凋亡指数。提示HO-1在心脏移植术后应激及急性免疫排斥反应抑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组织因子mRNA在异种心脏移植急性血管排斥反应期的动态表达与排异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组织因子在该反应期的意义。方法 建立豚鼠-大鼠异种异位心脏移植动物模型,使用CVF抑制超急性排异反应,FK506抑制细胞免疫排斥反应,分别在移植术后4、8、12、16、24h切取移植心脏,通过病理切片观察排异反应和凝血强度,同时通过RT—PCR方法检测组织因子mRNA表达强度,未移植豚鼠心脏作对照。结果 在移植后,移植心脏的排异反应和凝血逐渐加重,豚鼠组织因子mRNA表达强度逐渐减弱,大鼠组织因子mRNA表达强度逐渐增强。结论 组织因子在异种心脏移植急性血管排斥反应期中起重要作用,其中供体的组织因子可能与凝血的激发有关,受体的组织因子可能与凝血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王博  吕毅  张晓刚  李晖  仵正  潘承恩 《医学争鸣》2007,28(15):1408-1410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化酶-1在协调性异种心脏移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金黄地鼠对大鼠异种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对照组、环孢素组、脾切除组、脾切除 环孢素组.观察异种移植物的生存时间.HE染色观察各组移植物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实验组不同时间移植物组织中NF-κB, P-selectin, HO-1的表达情况.结果:脾切除组移植物生存时间较对照组和环孢素组延长.脾切除联用环孢素较其它组移植物生存时间延长.移植心脏发生排斥反应时,移植物组织中NF-κB, P-selectin表达呈阳性.长期存活的移植心脏组织中HO-1表达阳性,未见到NF-κB, P-selectin表达.结论:异种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HO-1表达上调对移植物长期存活有一定意义,对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