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肺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有效手段。尽管外科手术技术、围手术期处理不断的提高,但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仍是肺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就再灌注损伤在肺移植中的机制综述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张皓  齐海 《现代保健》2014,(6):132-134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器官移植研究的重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的发生与白细胞活化分泌促炎因子、活性氧增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等有关,因此研究LIRI主要侧重这几个方面。现在各种动物模型(如鼠、兔、犬等)的建立能够很好地模拟这些发生,解决了临床直接研究的难题。文章就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上肢缺血预适应(IPC)对肺缺血再灌注(I/R)后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6个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需行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随机分为预适应组及对照组。预适应组(13人):在术前用止血带绑住右上臂阻断血运5min,后松开10min,行3次循环后行MVR术。对照组(13人):术前不行右上肢缺血预适应,正常行MVR术。观察两组病人术前术后肺静态顺应性、氧合指数、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预适应组术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肿瘤坏死因子表达降低,肺静态顺应性、氧合指数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缺血预适应能减轻随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杜晓军 《中国校医》2006,20(5):458-460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gastric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GI—RI)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丙酚组(P组)。以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min、松开动脉夹恢复血流灌注1h制备GI—RI模型。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检测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m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静脉注入异丙酚后,胃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胃黏膜损伤减轻,胃黏膜损伤指数明显减少,异丙酚组(P组)与缺血一再灌注组(I—R组)比较,胃黏膜中MDA含量下降,SOD活性升高。结论异丙酚对GI—RI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异丙酚的抗氧化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酒精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机制.方法 制备胃缺血再灌注及慢性饮酒大鼠模型,实验分为6组:假手术、饮酒假手术、胃缺血再灌注1、2 h组、饮酒胃缺血再灌注1、2 h组,每组6只;记录各组胃黏膜损伤指数并检测胃黏膜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胃黏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缺血再灌注1、2h后胃黏膜损伤指数分别为(106.0±12.0)和(74.4±11.0),黏膜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3.2±6.5)%和(54.0±7.4)%,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1h后胃黏膜MDA含量(7.98±2.1)nmol/mgprot]明显增加,SOD活性[(141±16.1)U/mgprot]明显降低;饮酒可引起胃黏膜轻微损伤(损伤指数为9.2±0.7),但饮酒并未加剧缺血再灌注带来的胃黏膜损伤,仅使机体自身修复能力降低.结论 饮酒可导致SOD活性下降,加剧机体内氧化和抗氧化平衡失调,使胃黏膜自身修复损伤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在移植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2 4例Wistar大鼠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 (n =6)和实验组 (n =18)。对照组移植心脏缺血 60min无再灌注。实验组移植心脏缺血 60min后分别再灌注 3h、6h、2 4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生化法检测心肌ICAM -1的表达及髓过氧化物酶 (MPO)水平。结果 实验组移植心脏再灌注后心肌ICAM -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再灌注 6h实验组心肌MP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I CAM -1在移植心脏的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吸入NO对在体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入NO对在体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作用及机理。材料与方法将32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其中对照组仅作剖胸手术,无肺缺血再灌注;缺血再灌注组则在剖胸后结扎左肺动脉造成左肺缺血、停通气2h,继之开放左肺动脉、正常通气观察2h;吸入NO组分为2组,分别在再灌注第11min开始吸入20ppm或60ppmNO,连续30min。在术前及再灌注后监测PaO2、cGMP、slCAM-1、XOD和MDA,并在再灌注2h测左肺含水量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再灌注后PaO2、cGMP降低,slCAM-1、XOD、MDA及肺含水量增加,肺泡内明显渗出,肺泡11型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受损;而吸入20或60PPMNO能使cGMP含量恢复,肺形态和功能受损明显减轻。结论肺在体缺血2h,再灌注2h可形成明显的肺损伤,吸入NO能通过升高cGMP而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刺五加注射液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刺五加注射液组(100mg/kg)。检测血清中转氨酶(AST、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水平、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钙一三磷酸腺苷酶(Ca2+ -ATPase)含量,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lym-phoma/leukemia-2,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刺五加注射液组有效降低血清中ALT、AST及MPO的含量(P〈0.01);明显提高血清及肝组织中SOD的活性(P〈0.01),降低MDA的含量(P〈0.01);明显提高肝组织中ca2+ -ATPase的活力(P〈0.01);增加肝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P〈0.01),减少肝组织中Bax蛋白的表达(P〈0.01);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可通过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中性粒细胞聚集、细胞内钙超载及细胞凋亡来有效减轻肝损伤,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甙(PNS)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保护作用。方法改良Kamada法建立同种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模型,将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三七总皂甙预处理组(P组)和假手术组(S组)。3组分别于供肝再灌注后2、6、24h时相点,用免疫组化检测NF—κB及ICAM—1的表达;用髓过氧化酶法(MPO)定量测定肝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抽血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结果N组供肝再灌注后2h NF—κB的活性显著升高,之后逐渐下降;肝组织ICAM—1的表达在再灌注后2h开始增高,6h达到高峰,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增加和肝损伤有相关性。但P组明显低于N组(P〈0.05)。结论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时刺激NF—κB的活化,启动ICAM—1的表达参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过程,三七总皂甙能显著降低再灌注时供肝组织中炎症介质的转录表达,并有效改善供肝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n=36),异甘草酸镁治疗组(T+RI组,n=36只)。T+RI组在门静脉阻断5min前应用异甘草酸镁(0.2mg/kg)预处理。2组分别于术后第6、12、24h各处死12只大鼠,经下腔静脉采血5mL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检查血清TNF-α、IL-1β、IL-6等指标。结果:T+RI组各个时间点血清的TNF-α、IL-1β、IL-6水平均明显低于IR组,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异甘草酸镁能够降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减轻肝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具有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术前术中持续输注谷氨酰胺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1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8只,2组均行右侧颈外静脉插管,实验组输入3%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AlaGln),对照组输入生理盐水,连续输注3天,直到缺血再灌注结束。Pringle's法行肝缺血40分钟,再灌注1小时后检测门静脉血中内毒素(ET)、主动脉血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肝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实验组ET水平(0.3229±0.0756)EU/ml显著高于对照组(0.2021±0.0495)EU/ml(P<0.01);实验组ALT水平(407.29±84.27)U/L显著高于对照组(312.67±66.48)U/L,(P<0.05);AST、LDH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肝组织ICAM-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结论术前术中持续输注谷氨酰胺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探讨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现状。方法通过对体外循环的概念。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原因及其条件等各方面作一阐述。结果及结论通过对体外循环各方面的总结分析,为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值得临床继续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远程预处理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氧化应激反应。方法随机将18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3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组)、远程预处理组(R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制备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结束将动物处死,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肺湿/干重比值(W/D)值、丙二醛(MDA)含量、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S组相比,I/R组肺组织W/D值、MPO和MD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而R组上述指标高于S组但低于I/R组(p<0.05);与S组相比,I/R组肺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R组上述指标低于S组但高于I/R组(p<0.05)。结论远程预处理在肺缺血再灌注时的抗氧化性,可能与其清除氧自由基及增加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高压氧(HBO)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其干预方法.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缺血再灌注组(IR)、高压氧治疗1次组(HBO1)、高压氧治疗2次组(HBO2).观察动物苏醒时间;术后5日再次开腹对比肝脏大体观;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取活体肝脏组织行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HBO治疗组术后清醒快,出舱后均清醒;HBO治疗组的肝脏瘀血、水肿程度较轻;HBO治疗1次组的ALT、AST均值分别为395.52、431.75 U/L,与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HBO治疗组的肝细胞水肿程度最轻,IR组最重.结论 HBO治疗肝脏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HBO每日治疗1次与2次比较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IPC)对小肠缺血再灌注(I/R)的影响,探讨IPC对I/R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30),I/R损伤组(n=30)和重组人IPC+l/R损伤组(n=30)。构建大鼠肠系膜I/R损伤模型和肠系膜IPC模型。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方法来测定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大鼠肠组织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Park/Chiu对肠组织损伤程度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 IPC+l/R损伤组大鼠肠黏膜损伤较轻,显微镜下没有观察到绒毛剥脱,固有层崩解,溃疡,出血,大片上皮下间隙等表现。IR损伤组大鼠血清MDA、MPO水平及Chiu评分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12,24.376,19.553,P﹤0.05);经IPC处理后,IPC+l/R损伤组大鼠血清MDA、MPO水平及Chiu评分显著降低,与IR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3,6.010,4.302,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可以减轻大鼠肠系膜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减轻肠组织中性粒细胞积聚,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徐标  杨敏  曾昆 《现代预防医学》2016,(14):2617-2620
目的 研究盐酸纳美芬保护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高、低剂量纳美芬组、地塞米松组、假手术组共5组,每组10只。模型组采用阻断左肺门45 min后解除阻断成功建立肺缺血-再灌注模型。高、低剂量纳美芬组、地塞米松组分别于阻断左肺门前10 min尾静脉注射纳美芬(20 μg/kg、10 μg/kg)、地塞米松(5 mg/kg)。假手术组不予处理。于再灌注60 min后处死各组大鼠,留取左肺上叶组织待检。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高、低剂量纳美芬组、地塞米松组肺组织损伤程度、湿/干重比值、MDA含量、β-内啡肽、μ受体、κ受体表达均显著降低(P <0.05或P <0.01),SOD活性显著升高(P <0.05或P <0.01)。与地塞米松组比较,低剂量纳美芬组肺组织损伤程度、湿/干重比值、MDA含量、β-内啡肽、μ受体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κ受体表达无明显变化(P >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 <0.05)。与低剂量纳美芬组比较,高剂量组肺组织损伤程度、湿/干重比值、MDA含量、β-内啡肽、μ受体、κ受体表达均显著降低(P <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 <0.05)。结论 盐酸纳美芬可通过减少肺组织内β-内啡肽生成、抑制μ受体、κ受体的表达,减轻氧化应激反应而发挥预防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路璐  王林洪  邓淑娟 《现代保健》2013,(24):156-158
缺血的组织器官在恢复血液灌注后,部分组织器官的原有功能并没得到改善,并且结构破坏的更加严重,甚至出现不可逆的损伤,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于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的心脏和大脑的研究开展的较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视网膜作为大脑的延伸部分,结构精细复杂,新陈代谢旺盛,对缺血更敏感。缺血再灌注后可以引发多种眼科疾病,引起了眼科医生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许多因子参与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脏外科和肝脏移植的重要研究内容,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了解有助于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肝脏手术的预后。因其是许多不同的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防护也就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本文主要阐述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及药物预处理对其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氯胺酮预处理对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微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Sekido法制备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ung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LIRI)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氯胺酮预处理(KET组)。观察氯胺酮对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刚及其机制。结果KET组与IR组相应时间点相比核因子-kappaβ(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β)蛋白表达降低显著;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ector-α TNF—α)、湿千重比(W/D)和肺泡损伤指数(the index of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histologie lung injury IQA)有不同程度降低。光镜观察到KET组较IR组肺间质水肿程度轻,红细胞渗出不明显。电镜下KET组偶见线粒体空泡化,细胞核完整清晰。NF-κβ蛋白表达与血浆TNF-α含量成显著正相关。结论氯胺酮可能通过下调核转录因子活性进而抑制TNF-α等炎症介质的表达,保护VEC,介导了对缺血再灌注肺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