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稠油热采过程中,热流体由隔热油管组成的管柱注入油层。隔热油管是减少热流体在注入过程中散热损失并保护套管的关键部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隔热油管热损失的研究,多集中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研究方面。隔热油管由内管、隔热层和外管组成,其绝热效果取决于隔热层的视热导率。通过设计和研制的隔热油管地面模拟实验装置,测定了隔热油管的表面温度与热流分布;根据实测数据分别计算了较新隔热油管与较旧隔热油管的视热导率。实验分析发现,接箍与隔热油管外壁之间存在热桥,受影响的隔热油管长度约为0.5m;接箍处的热通量高于正常隔热油管的3倍以上;较旧隔热油管视热流、表面温度和视热导率明显高于较新隔热油管,隔热性能下降。根据目前隔热油管的生产工艺和结构特点等提出了改进隔热性能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井筒注汽过程隔热油管传热性能实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稠油热采过程中,热流体由隔热油管组成的管柱注入油层。隔热油管是减少热流体在注入过程中散热损失并保护套管的关键部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隔热油管热损失的研究,多集中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研究方面。隔热油管由内管、隔热层和外管组成,其绝热效果取决于隔热层的视热导率。通过设计和研制的隔热油管地面模拟实验装置,测定了隔热油管的表面温度与热流分布;根据实测数据分别计算了较新隔热油管与较旧隔热油管的视热导率。实验分析发现,接箍与隔热油管外壁之间存在热桥,受影响的隔热油管长度约为0.5 m;接箍处的热通量高于正常隔热油管的3倍以上;较旧隔热油管视热流、表面温度和视热导率明显高于较新隔热油管,隔热性能下降。根据目前隔热油管的生产工艺和结构特点等提出了改进隔热性能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邵令东  贾冯睿  王雷  姚尧  秦威  李海林  吴明 《当代化工》2012,(10):1117-1119
针对稠油热采过程中注入大量高温蒸汽而造成井筒部分热损失难以控制的问题,建立了井筒及周围地层部分的二维、非稳态传热数学模型,根据所求得的温度场以及定量热损失经验公式,探讨了隔热油管视导热系数和蒸汽温度对单位长度井筒热损失的影响。研究表明,井简单位长度热损失随着隔热油管视导热系数和蒸汽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且隔热油管视导热系数对井简单位长度热损失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多元热流体热采技术应用于海上稠油油田增产效果显著,但多元热流体注入过程中的井筒热损失是不可忽视的,为了尽可能减小热损失提高热量利用率,结合现场实际,利用井筒热力参数计算模型,在引入正交数值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对稠油油藏注入多元热流体后井筒沿程热损失的工艺参数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因素的敏感性依次为油管类型、注入速度、注热时间、油套环空介质、注N2速度、注CO2速度、注热温度、油管尺寸。其中,影响显著因素为油管类型、注入速度和注热时间。该研究成果对多元热流体热采注入参数优化和采取隔热措施具有指导意义,可为多元热流体热采工艺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海26块是稠油热采区块,油田转热采吞吐试验初期,受井深、完井技术和井筒隔热工艺的影响,油井注汽过程中表现注汽压力高、蒸汽干度低、套管上涨等现象,造成蒸汽吞吐效果差。通过开展油藏参数和井身结构研究,分析油藏热采适用条件和井筒受热状况对非预应力套管完井产生的影响,优化注汽管柱和井筒隔热工艺,经过6年162井次的现场实践证明,深层稠油热采井筒隔技术在海26块应用是成功的,达到了保证注汽质量和提高热采吞吐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河南油田热采注汽管道、井口热损失大的问题,为了提高河南油田稠油热采开发水平,降低热采开发中地面系统传输的热损失,开展了管道保温材料优选、井口保温箱和管线隔热管托的研制改进,并现场应用井口保温箱1套、隔热管托5套,分别降低了稠油热采注汽管道集输与井口的散热损失76%和89%。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井楼油田实施过热蒸汽注汽,以往采用的光油管注采工艺可能导致套管损坏,因此需采取井筒隔热保护措施。优化并配套应用过热蒸汽吞吐井注采工艺管柱,采取合适的井筒隔热工艺措施,一方面降低井筒热损失,提高热效率,另一方面保护套管和水泥环安全。  相似文献   

8.
我国稠油主要采用蒸汽吞吐和蒸汽驱的热采方式,蒸汽驱效果主要取决于注汽系统隔热效果。为降低热量损失,提高热效率,对蒸汽驱高温长效隔热注汽技术进行了攻关研究,经过室内研究与现场试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江37稠油试验区采用注蒸汽热采技术开采稠油,截至目前已开采10年时间,投产井数22口,完成注汽79井次,累积注汽7.6万吨。在注汽过程中,为有效提高注汽隔热管柱的隔热效果,降低井筒热损失和生产成本,减少大修井影响因素和井次,通过不断改进注汽隔热管柱组配工艺和现场摸索,对不同的管柱工艺进行评价,确定最合适的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稠油热采中井筒注汽优化模型,并用穷举法进行了求解。对蒸汽吞吐和蒸汽驱井筒注汽两种情况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提高隔热管隔热性能,可以降低综合成本;降低注汽速率将会增加热损失,从而导致综合成本增大;随着隔热管管径的增加,隔热管造价将增加。运用优化设计方法,可以节省大量的初始投资并降低运行成本,有利于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阐述了注采一次管柱及配套技术在稠油注蒸汽井中的应用,该技术使用杆式泵配合一次管柱生产,并开创性地使用普通油管代替隔热管,应用氮气隔热注汽,从而实现不动管柱进行注汽、采油、检泵、冲砂等作业。减少了因频繁注汽造成生产成本的增高,经济效益变差的状况。该技术的应用节约了作业费用,缩短了作业时间,节省了隔热管费用,有效降低稠油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针对稠油热采水平井水平段水平段吸汽不均、局部突进,造成水平井段动用不均匀,动用差的问题,进行了水平井两点动态调整注汽技术研究,改变传统笼统注汽方式,在内径为76ram的4 1/2"真空隔热管内下入1.9"无接箍油管,实现小环空和1.9"油管分别对水平井的A点(脚跟)和B点(脚尖)注汽,井口可以实现配汽量的动态调整.有效的改善水平段吸气状况,提高了水平段的动用程度,提高了周期产量.  相似文献   

13.
注蒸汽热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注蒸汽采油的机理,概述了稠油注蒸汽热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着重探讨了稀油注蒸汽热采的应用前景、研究现状以及稀油注蒸汽热采还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研究认为:稠油注蒸汽热采已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在稠油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发展趋势为利用天然气、溶剂、高温泡沫、聚合物等来改善注蒸汽热采效果;稀油油藏水驱、聚驱后转注蒸汽热采具有可行性,今后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包括采用煤或核能生产蒸汽、采用水汽交注、蒸汽泡沫等方法提高稀油油藏注蒸汽热采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4.
稠油油藏大多采用热力降粘的方式开采,主要是采用蒸汽热采的方法。注蒸汽热采一般为蒸汽吞吐,后期转为蒸汽驱,因此热采稠油井的固井必须适合和满足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开采方式。后期注蒸汽开采时,由于地层的保温效果很差,高温蒸汽在注入过程中能量通过水泥环很快耗散到地层中,导致稠油油藏达不到注蒸汽热采的效果,严重影响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在注蒸汽开采过程中,水泥石在高温蒸汽环境中强度衰减严重,导致水泥环破裂损坏,使原本封固好的环空失效,引发油气水窜,严重缩短油井寿命。针对稠油油藏固井存在的问题,须研究开发一种适用于封固稠油热采井的长效固井技术,使该固井技术具有水泥浆热容高、保温效果好,可延缓蒸汽注入过程中能量损失;水泥浆具有良好的强胶结性能,大大改善固井第二界面胶结强度,有效防止油气水窜的发生,提高浅层水泥封固段长期封固效果;水泥石强度高,抗高温性能好,其强度在高温下衰减缓慢,可经受稠油热采高温蒸汽的侵蚀的优点。有效解决稠油热采井在高温驱替环境下固井质量差、油井寿命短的问题,为稠油油藏勘探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利用热能,而蒸汽干度是影响蒸汽热能利用效率的首要因素,是衡量蒸汽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河南油田稠油注蒸汽开采在制汽系统、输汽系统、注入系统以及监测系统各个环节存在问题,进行提干提效技术研究,配套了地面高干注汽工艺、井筒全程保干技术、高效注汽工艺、以及热采井动态监测技术,通过加强地面和井筒一体化配套,从而保障热需求、控制热损失,从而提高蒸汽干度、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对改善稠油开发效果,提高稠油热采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河口油田稠油油藏主要分布在陈庄油区,对于稠油热采工艺应用比较广泛。而针对稠油油藏的开采,主要应用稠油热采工艺,采用蒸汽吞吐开采,随着稠油油藏多轮次的注气,隔热管注气逐渐显露疲态。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低成本、高效率的工艺被广泛应用,氮气隔热油管注气技术有效解决了作业中遇到的难题,大大较少了占井周期、降低了作业成本,为河口采油厂稠油油藏的开发开采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稠油蒸汽吞吐开采过程中,普遍存在热利用率低、采收率不高等问题,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在注蒸汽开采稠油过程中,稠油与水蒸气之间可以发生开环、脱硫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即水热裂解反应,在催化剂的化学辅助作用下,可以加大稠油的水热裂解反应的程度,从而大大降低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后的粘度,改善稠油的品质,可以解决稠油常规注蒸汽热采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K361封隔器主要用于稠油井注蒸汽采油。在蒸汽吞吐或蒸汽驱井中下入隔热管,将封隔器座封在油层射孔井段顶部,防止高温高压蒸汽窜入套管,减少套管压力和热损失。目前井下使用的封隔器,当伸缩管柱受热伸长或降温缩短时,密封器随管柱一同伸缩,产生摩擦而容易损坏。笔者根据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在原361封隔器上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带伸缩补偿器的注蒸汽密封器。  相似文献   

19.
稠油热采对完井设计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结合渤海某稠油油田的实践经验,指出了稠油热采完井设计的技术热点,建立了热采井井筒温度剖面分析模型和生产管柱热载荷伸长量的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注热温度和油管保温措施对注热效果的影响,对注热造成的油管、筛管伸长进行了评估,为完井管柱设计采取相关的技术措施提供定量参考。通过算例表明采用保温措施能大大改善注热效果,尤其是在注热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保温措施能显著降低沿程热量损失;采用具有低传热保温效果的管柱,可以缓解伸长量增加对井口预留空间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注蒸汽热采是稠油开发的主体工艺。为评价注汽系统对油田稠油地面热采系统进行了测试分析,为提高油田稠油油汽比,提出整改意见和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