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后,其电源特性改变了传统配电网的负荷特性,使潮流具有双向流动的特性。制定有源配电网配电变压器的建设与配置方案,必须开展分布式光伏并网对配电变压器运行特性的影响评估工作。从机理上分析了分布式光伏接入对配电变压器的影响,为量化其对配电变压器的影响,提出一套基于概率的评估指标。基于该评估指标,研究在不同光伏渗透率下,配变低压侧电压、负载率与损耗的变化情况。分析分布式光伏并网对配电变压器运行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量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入电网,对传统单电源辐射状配电网继电保护配置带来诸多挑战。现介绍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方式,详细分析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后对配电网潮流分布、节点电压、继电保护整定配置等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方向元件的配电网保护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3.
韩紫烨  骆宁  朱珈葳  李强  方谦 《机电信息》2020,(24):26-27,29
随着现代化社会对能源需求的急剧提升,分布式能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传统电网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为充分研究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对其电压产生的影响,利用MATLAB软件的SIMULINK功能模块,对分布式电源和典型负荷两个部分分别搭建了典型的配电网模型,并从分布式能源接入与否与接入位置两个方面分析了其对传统电网产生的影响。经MATLAB/SIMULINK仿真运行得到配电网模型中各节点的电压,并进行数据处理,找到分布式电源接入传统电网中对其影响较小的位置,即配电网系统的中部以及靠近配电网母线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随着分布式光伏越来越多地接入配电网,配电网对其消纳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介绍了分布式光伏的发电原理和出力模型,建立了分布式光伏最大准入容量计算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IEEE 33节点的算例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会对电网电能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对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容量及位置进行了研究。在以配电电能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采用一种结合人工蜂群算法的分布式电源准入功率最大化配置方法对分布式电源准入功率进行了计算。针对多种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情况,首先分析了不同接入位置和不同容量的分布式电源对电网的影响;然后考虑了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电压偏差和谐波的影响;最后利用算例对优化配置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测试,确定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优化配置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案能够达到优化目标,满足电压调整和谐波畸变限制的约束条件,最大化地提高分布式电源准入功率,同时为分布式电源最佳接入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分布式光伏出力特性的基础上,从配电网潮流方程出发,分析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对网损的影响,推导出分布式光伏并网的最优容量计算公式,并提出分布式光伏并网的容量匹配策略。实际仿真算例结果证明该策略具有有效性,对分布式光伏并网的规划及运行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海量分布式光伏接入主动配电网台区,将引起含分布式光伏接入的配电网台区功率因数异常,台区用户电能质量问题日益突出,而用户侧功率因数较低将引起电网考核。鉴于此,利用分布式光伏逆变器无功输出能力,提升逆变器通信交互能力,将主动配电网台区测量技术、逆变器数据解析算法、逆变器无功控制策略相结合,实现了主动配电网台区无功功率自动控制,为解决分布式光伏接入主动配电网带来的台区功率因数低等问题提供了技术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逆变器控制的主动配电网台区功率因数异常治理技术具有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后会对系统网络损耗产生重要影响。分布式电源对网损的影响与分布式电源的并网位置、并网容量以及运行方式等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10节点和33节点配电系统仿真及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了分布式电源以不同的容量、接入位置和功率因数接入电网后对配电网网损的影响。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为降低网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量分布式光伏的接入,改变了配电网络的结构及潮流分布,同时由于光伏发电的特性有别于常规发电方式,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对传统配网产生影响。现介绍了分布式光伏接入方式及运行特点,并从电压分布、继电保护、配网运行监控、配网规划和配网运行经济性等方面分析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对配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结合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原则,以实际光伏系统并网方案为例,对系统电网发展规划、电网并网方案选择、电网二次配置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光伏渗透率的逐年增加,其接入对电能质量的影响日益显现。本文通过建立光伏电池、MPPT、DC/DC和逆变器等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数学模型,并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了含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仿真模型,分析了光伏接入对电能质量的影响,并提出采用多功能在线监测装置改善电能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分布式电源出力时序特性与负荷时序特性,研究了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在不同的渗透率组合情况下对系统网损的影响及网损最小时的电压变化规律。运用前推回代法潮流计算程序对其接入辐射状配电网前后有功损耗和电压进行精确计算,并采用系统总网损、电压改善程度来评价分布式电源对系统网损和电压的影响程度。通过IEEE13节点系统的仿真试验,总结了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在不同的渗透率组合情况下对配电网功率损耗的影响,并找出了使网损最小的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最优安装容量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容量的不断提高,电网公司面临的运行管理需求日益迫切,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运行管理已经成为电网公司重要的研究方向。鉴于此,研究了济南市分布式光伏并网接入管理技术方案,并为济南供电公司营销部建设了一套"分布式光伏并网管理系统",实现了分布式光伏逆变器数据、分布式光伏并网点发电功率、运行状态、电能质量、发电量等数据的采集、监视和统计分析,可有效支撑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管理,为济南供电公司掌握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情况、运行情况,以及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性和潜在影响提供技术手段,并为进一步的调度运行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从而提高供电公司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的科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分布式电源(DG,Distributed Generation)接入对配电网电压所造成的影响,研究了DG接入配电网的数量、容量、位置分别改变时对系统电压影响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不同类型分布式电源的节点模型进行分析处理,采用改进牛顿法配电网潮流算法对其接入辐射状配电网的各种情况进行精确计算,结合IEEE34节点系统的仿真试验,全面总结了DG在配电网中的接入数量、容量、位置分别改变时系统电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光伏的规模化接入给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极大的冲击。首先建立光伏集群接入的配电网安全运行评估模型,从理论机理层面分析光伏接入对配电网的运行影响;结合光伏集群接入模式,从光伏接入容量和接入位置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分析不同光伏渗透率和接入位置情景下配电网电压和网损的变化规律;最后基于10 kV典型馈线模型开展光伏集群接入的配电网安全运行评估仿真,评估不同光伏集群接入容量和位置对配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为配电网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结合分布式光伏电源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分布式光伏并网后对配电网产生的几个不利影响,包括电网运行控制不佳、电能质量受损、产生孤岛效应等,对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从分布式光伏电站出发,分析其关键特征及对低压配电网的影响,确定分布式光伏电站与低压配电网同规划的注意事项。从电压质量、潮流计算、并网谐波、继电保护、孤岛检测出发,全面提升分布式光伏电站与低压配电网同规划的效果,保证分布式光伏电站安全、高效并网。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夏季正午由大量光伏功率注入配电网所带来的节点电压、线路潮流越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实时计算和削减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功率输出的主动控制方法来限制配电网中光伏功率注入量,从而避免配电网中越限事故的发生。首先给出光伏出力削减的数学优化模型,该模型以实时气象条件为基础计算光伏发电系统潜在的最大输出功率,并通过最优潮流模型结合配电网各个节点的负荷水平计算得到该时刻连接于各个节点的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允许出力上限值。在此基础上,又设计了一种DC/DC变换器的电流控制策略。通过该控制策略,可以使光伏发电系统的出力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均不超过计算所得的最大允许出力上限。最后通过IEEE33节点模型进行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光伏功率主动削减策略可以避免配电网中越限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光伏并网发电对电网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特别是配电网0.4kV分布式光伏,其发电电量与实时发电功率对台区以及线路的稳定性将产生极大挑战。现对影响光伏发电的关键因素以及光伏实时发电功率预测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基于区域配电网的0.4kV分布式光伏实时发电功率预测算法,以实时预测区域0.4kV光伏发电功率,为管控0.4kV分布式光伏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0.4 kV光伏发电报装项目因其方便、易于实施,由一开始极少有用户尝试到目前大部分居民用户均有报装的意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技术对电网的可靠运行存在影响,因此,针对0.4 kV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从并网接入方式、并网计量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探寻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