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作中使用了三口水位观测井及五个水氡观测泉点的观测资料。三口观测井均位于南北地震带北段的六盘山地震带上,大地构造位置属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的马蹄型盾地也(图1)。  相似文献   

2.
地震弱短临前兆信息的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存绪  史正中 《地震研究》1996,19(2):146-153
地震短临预报是地震预报的重大难题,它有赖于好的前兆手段和数据算是方法,本提出“弱前兆信息”的观点,并研究了提取弱短临前兆信息的方法和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地震短临前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昭栋  陈学忠 《地震学报》1997,19(2):174-180
从岩石的应变与应力的非线性响应分析了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物理机理,分析了承压井含水层对固体潮体应变的响应,给出了计算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两种方法,并以距菏泽5.9级地震震中较近的豫01井为例,计算了该井水位对固体潮体应变的响应率和两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震前响应率和响应比都有增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准静电场异常与地震--一种可靠短临地震前兆信息探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编者按本专辑通过对白家疃及部分华北地区大气电场观测网点资料与近场地震关系研究,系统地介绍一种可靠地震短临前兆信息的探索研究过程及初步结果,全文共分为10个专题.首先简要介绍了地震灾害、地震测量和地震烈度.同时简述了国内外有关地震预测研究的看法和争论.并阐述了作者的认识和看法:经验性的统计预测不应成为地震预测研究的主流和方向,确定性地震预测研究才是解决地震预报问题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大维  田竹君 《地震地质》1994,16(2):179-187
对塔院井3年水位、气压、固体的逐时值进行一系列数据处理,并用三角多项式拟合以消除年周期影响,把水位日气压系数和水位残差日均方差的余差作为塔院井短临预报指标,改进了水位前兆异常的提取方法。同时用熵的概念对这两个参数做出较客观的评价,计算出它们的前兆效益水平分别达到0.65和0.59,说明其较好的反映了地震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6.
一种地震短临前兆信息——震前大气电场异常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建国 《地震学报》1998,20(1):101-108
长期的地震预报观测研究现实表明,可靠地震短临前兆信息的探索是非常困难的,但对于实际有效的地震预报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在分析研究震前准静大气电场异常有可能成为可靠地震短临前兆信息的基础上,利用白家疃地震台20年连续可靠的大气电场及地震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唐山地震后北京200 km范围内多地震期及地震相对平静期异常与近场地震发生间的相关关系;同时,通过对近几年来预先书面上报的观测结果与该段时间内近场实际发生的地震的对比分析,结合近10年来对近场地震书面预报意见的实效检验结果分析,论述了震前准静大气电场异常确有可能成为近场地震短临预报可靠标志的光明前景,并给出了利用震前大气电场观测资料进行地震预测的初步判定指标;最后指出,只要布有相对合理的台网(每万平方公里2~4个台)并通过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就有可能在较大地震(MS>5)前给出近场地震三要素预测的较为可信的判定标志.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地电短临震兆机理,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引潮力触发地电短临前兆模式。据此从理论上分析了地电临震震兆特征,并以唐山7.8级大震为例,从实际观测中检出具有此模式特征的震兆(具有起潮力特征),从而验证了所提模式理论的客观存在的可能性。最后给出与此有关的地电短临预报方法。即,根据脆性岩石失稳的相对刚度比较准则,定义部分岩体刚度λ=0的状态为临震阶段,分析λ=0时起潮力引起位移的特征和规律,得出原地监测岩体刚度是否为零(进入临震阶段)的方法。因为在弹性阶段,λ为较大正值,微小的起潮力只引起微小的位移,此时的电响应甚小,通常检测不到;但随着构造力的积累,介质进入临震阶段,此时同样微小的起潮力却可引起甚大的位移(λ=0时,位移为无穷大),从而产生可检测的电响应。由于这种电响应具有与起潮力相同的周期,故可把临震电响应同各种干扰区分开,判定为临震前兆,从而建立了地电临震前兆起潮力触发模式,并可给出相应的短临预报方法。对1976年唐山7.8级强震前后震中周围地电阻率及大地电场实测资料进行谱分析,发现仅在主震前二个月至半月内,两种不同物理本质的电响应分别出现与起潮力MS波与MSf波周期相同的异常变化。这是对所提临震前兆模式和预报  相似文献   

8.
昌黎井水位、水氡趋势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昌黎井2004年洗井前后水位、水氡的趋势动态特征,认为洗井是造成水位和水氡两者趋势变化不同步的主要原因之一.经过观测环境调查,判定2009年以来水位趋势下降并打破年变规律与附近温泉井抽水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华北震例资料的基础上,从系统整体演变的观点对M>5级地震前半年内的13个指标进行了追踪分析研究,计算了综合信息量参数P,在P随时间演变的过程中提取出异常变化优势时段,并在优势段中找出P加速的时刻组成离散的时间序列建立灰色预测模型,进而预测出发震时间。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气体动力学的微波和膨胀波理论,研究水氡在含水孔隙介质中的运动规律,并对大震前水氡表现为短期的负异常及大幅度的临震突跳的机制给予定量分析,同时给出气体动力学方程。指出造成水氡异常的原因是由于其密度的变化所致,最后结合唐山地震资料较深入地探讨了水氡短期负异常及临震突跳产生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塔院井1984年7月—1985年6月水位微动态资料的系统处理,捕捉到88个微动态异常。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异常和同期大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塔院井水位微动态在多数M_L≥4级地震前有异常反映,尤其在山西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前反映较明显。因此,塔院井水位微动态分析有可能作为监测该带地震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地震前兆与短临预报探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丁鉴海  余素荣  肖武军 《地震》2003,23(3):43-50
针对地震短临预报面临的科学问题,分析研究了地震前兆(近场前兆、远场前兆和大尺度动态前兆)预报地震的物理基础;总结了地震短临前兆时空演化特征和同步耦合现象。高空技术在地震前兆观测中的应用将有利于短临预报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前兆性地旋与短临地震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测震学方法讨论了大震前可能的前兆性地旋问题。得到以下初步结果 1.大地震前人们感到的地旋运,有可能是大震前预位移区内不同位置的小震源准同时发波时存在一定相差的P,SV,与SH波在震中区某点叠加形成旋转运动所致。这种旋转运动在震中区比较明显,由此现象可进行大震位置的预报。 2.未来大震震源断层面上小震源准同时发波表明震源断层面已处于发震的临界状态,因之,如观测到地旋运现象,其大震的发生时间已十分临近,地震震级较大。 3.震源断层面本身的单旋或双旋运动对于减少断层面及其底部的约束是有利的。这可能加速大地震的发生。因此由震源单旋或双旋激发的旋转波到达地表预示着大地震的到来。 如上所述,大震前震中区及其附近出现的地面旋转现象可以作为短临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4.
云南地震前兆与短临预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云南地区近30年前兆观测及其地震预测预报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从映震效能的角度对云南地区的前兆观测进行了一次系统研究,从64个前兆台站168个观测 ,优选出了20个具有较好映震效能的前兆台项。它们初步构成对云南地区地震进行”时、空、强“预测的骨干前兆指标群。  相似文献   

15.
起伏加剧是相态突变前的一种临界现象,本文应用这一观点探讨了强地震前小震活动频次和地下流体、气体、地应力等前兆变化的起伏加剧现象,并得到以下初步结果: 1.临近强地震前较大范围内超过平均日活动水平的小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具有有序性,即出现穿过未来大震区的小地震活动条带,条带的交汇区为未来大震区。2.强地震前的小震高频次活动日大多与外因出现时间同步,目前发现的外因有塑望、节气、中强以上磁暴以及大气压力下降等。这种小震的高频次活动一般出现在震前当天至一个月时间内。3.前兆的起伏时间和小震频次的起伏时间大致同步。它们在成因上有联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模糊逻辑理论,提出一种对多种地震前兆信息的综合处理方法,並用于短临地震预报,方法简便易行,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可作为地震短临前兆的一种地电阻率加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心恒  周郧生 《地震学报》1991,13(2):243-247
在地震预报研究中,中长期预报的研究固然需要,但更有实际意义的应是短临预报的探索.以往人们对地电强度与方向变化的研究已较多,但对短临预报问题的解决取得进展甚少. 一、资料处理的物理依据与方法 从地球物理角度来看,要研究一个地下介质物理量的变化,首先要研究的应是它的幅度、方向与变化速率.对地电中最主要的地电阻率ρs变化的研究,前两者已研究较多,下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了甘肃礼县盐关井水位20多年来的异常变化与邻近地区发生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基础上,着重就18年来井水位出现两次较大幅度的负异常与相距1000 km多的云南禄劝1985年6.1级地震和云南大姚2003年6.2级地震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该井很可能是滇北两个震区强震的“穴位”和灵敏点。  相似文献   

19.
20.
邢台地震后,经过现场调查研究,发现了一些前兆异常现象,开展了地震监测台网和群众业余骨干测报点的建设.海城和唐山地震后,提出了专群结合、土洋结合的预报方针,进一步推动了地震前兆观测的发展.后来发展到在有发生地震危险的地方进行短临跟踪,即临时布设一些台网进行前兆学科的短期观测,以期能预测忖可能会发生的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