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邱跳文  张焱  李吉成  杨卫平 《红外》2014,35(5):13-18
基于长波红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在目标检测识别领域的优势,本文搭建了长波红外偏振成像探测系统,采集了室内外典型目标的长波红外偏振图像,提取了三类典型目标的斯托克斯矢量、偏振度、偏振角以及两个组合特征δ与ρ等图像信息,并对其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基于对图像偏振信息的解算,提出了一种目标背景对比度增强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2.
红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物体不同状态存在明显的红外偏振差异,可以构成目标探测信息。简述了利用红外偏振成像技术进行目标探测的物理本质,重点阐述了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原理,列举了红外偏振成像探测模型,介绍了红外偏振成像技术的应用优势,归纳总结了偏振成像系统结构分类及其特点,叙述了红外偏振成像技术在目标探测与识别领域的进展,详细叙述了红外偏振成像技术的理论、实验基础研究和在目标探测中的应用。最后,总结分析了中/长波红外偏振成像技术特点,并对发展国内红外偏振成像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红外成像制导导弹自动目标识别应用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动目标识别是武器系统智能化、自主化的关键技术。在红外成像制导武器中采用自动目标识别技术,可以使武器具备发射后载机脱离、发射后不管、识别目标、诱饵和干扰的能力,提升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的作战效能和武器载机的生存能力。目前,国外已经将红外图像自动目标识别技术应用在大型地面固定目标以及飞机类目标的红外成像制导武器中。介绍了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自动目标识别应用现状,分析了制约自动目标识别在红外成像制导导弹中广泛应用的因素,并提出了推动该技术在红外成像制导导弹中应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红外偏振成像在伪装目标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秋菊 《红外》2016,37(1):18-22
红外偏振成像技术可以提高探测伪装或隐身目标的能力。作为对抗红外隐身的侦察手段,它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红外偏振成像的进展,提出将红外偏振成像技术应用于目标检测。为了研究伪装目标的偏振散射特征,利用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对覆盖和未覆盖军用三色迷彩伪装网的目标场景进行了探测研究。研究发现,红外偏振成像可以作为探测伪装或隐身目标的新途径,其成像效果较好。此外还证明偏振探测技术对复杂背景中低反射率伪装目标的独特识别优势在中红外波段同样成立,而且偏振角成像对伪装网的外形特征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5.
利用热红外偏振成像技术识别伪装目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热红外偏振测量的原理,采用利用偏振信息在红外图像中识别伪装遮障的方法研制了一台热红外偏振成像仪,编写了偏振信息分析软件。利用该系统对地物背景(土壤)中的不同种类金属目标板及红外伪装遮障进行了热红外偏振成像探测实验。结果表明:在利用热红外偏振探测系统获得的Stokes矢量图中, 地物背景、金属目标板及红外伪装遮障的热红外偏振特性各不相同,并且和其红外辐射强度无关,相对红外强度探测更容易从地物背景中识别出金属目标板及红外伪装遮障。  相似文献   

6.
因红外成像制导武器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国越来越重视对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的干扰技术的研究.根据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现状,分析了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的工作原理,并针对红外成像制导武器弱点,重点探讨了干扰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7.
宋闯  姜鹏  段磊  孙剑峰  范之国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0,49(6):20201015-1-20201015-10
精确制导武器是现代战争中的主战武器,采用光电制导的精导武器具有分辨能力强、命中精度高的优势,在对地对海、防空反导、空间攻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光电制导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其相应的对抗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使其面临的作战环境日趋复杂,光电制导系统需不断增强对复杂作战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对红外、可见光、激光半主动等光电探测技术在制导武器中的应用现状总结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技术对抗恶劣自然天气、复杂背景、人为干扰等作战环境能力的不足。针对当前发展的多光谱探测、偏振成像、激光三维成像、量子探测等新型技术,介绍目前研究进展和成果,主要包括多光谱/多谱段成像对抗真假目标和识别伪装、偏振成像对抗雨雾等恶劣自然天气、激光三维成像在对抗复杂背景和穿透遮蔽等方面的应用优势和研究进展。最后,系统分析了当前新型探测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和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并建议从基础器件研发、信息处理和目标特性研究等方面着力,通过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的联合攻关,推进新型探测技术的制导应用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8.
红外偏振成像技术是一种结合红外成像和偏振成像两个维度的新型探测技术。红外偏振成像仿真技术能够产生大量数据对红外偏振成像系统进行训练,能够有效地提升系统平台性能,缩短研发时间,降低投入成本。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红外偏振成像仿真、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以及目标材料红外偏振特性的研究工作。文中主要介绍了目标场景红外偏振成像仿真技术的研究背景、基本原理以及国内外发展历程,并展望了此项关键技术的应用价值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红外成像制导技术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精确制导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红外成像制导技术的 开发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而随着作战使命和作战环境的日趋复杂,精确制导武器对红外 成像制导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着眼于未来的军事发展需求,结合红外成像制导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 红外成像制导将向多波段高光谱、激光主动成像、多模复合成像以及低成本红外精确制导的技术方向 发展。提出了红外成像制导发展中所需掌握的关键技术,包括高性能红外探测器技术、成像自适应抗 干扰技术、多维信息融合处理技术以及系统结构优化技术等。  相似文献   

10.
陈玉茹  胡以华  芮健 《红外技术》2006,28(8):481-484
简要介绍红外成像探测技术在军事应用领域的技术优势及其目标探测特性,分析了雷达与红外成像探测器融合的综合探测系统的目标探测原理,给出了实际计算该雷达/红外综合探测系统的目标探测概率的方法和步骤,并举例计算分析了压制性干扰情况下综合探测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张宁  汤心溢 《红外》2016,37(5):10-16
红外动态场景仿真技术在红外成像、跟踪和制导武器等系统的性能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数字微镜器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DMD)的红外场景产生方案是红外场景仿真技术中最具研究价值的一种方案。介绍了DMD的灰度调制原理和工作方式,在此技术基础上设计了基于TI公司的0.7XGA开发平台的DMD驱动程序。通过放大原图像,提高了仿真红外图像的对比度。最后根据探测器输出的积分时间信号和帧同步信号,提出了一种提高DMD投影频率的方案。该方案投影出的灰度图像的对比度有所提高,红外成像仪可以采集到清晰的灰度图像,且每一帧灰度图像的显示时间缩短至1.12 ms,相比于常规方式的7.87 ms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红外成像传感器系统效应建模与仿真进行研究,不仅可以较真实地对红外成像武器系统进行分析、测试和评估,而且还可为红外传感器性能分析和设计提供依据,因此具有重要的军事和经济意义。分析了红外成像传感器效应建模与仿真方法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红外传感器模型,并对红外传感器效应建模与仿真技术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烟幕干扰下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作战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玉栋  吴涛 《红外》2013,34(5):39-41
介绍了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了烟幕干扰下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机理,给出了一种综合评估红外成像制导导弹在烟幕干扰下作战效能的方法。该方法以数字仿真为基础,结合靶场试验,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得到导弹在烟幕干扰下的毁伤概率。该方法对红外成像制导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彦杰 《红外》2009,30(9):30-34
激光武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光电对抗武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作为红外波段的干扰武器,目前研究甚少.本文以红外成像制导武器跟踪系统及其核心部件硅CCD为研究对象,对制导原理进行了概括,提出了激光干扰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的三种途径.实验室以发射波长为10.6μm激光器作为干扰源对红外成像探测器及跟踪系统进行了干扰试验,给出了干扰效果图,并对影响干扰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动态变形伪装技术对抗红外成像制导武器打击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精度高、抗干扰和全天候工作能力强、打击距离远,在复杂背景条件下具有捕获、识别、锁定和跟踪目标的自动决策能力,尤其适合攻击纵深的地面固定目标。在高技术兵器迅速发展的今天,已成为各国重点研究和发展项目之一,对国防工程生存构成严重威胁。文中对红外成像制导过程中的目标跟踪机理作了分析,提出了利用动态变形方法对抗红外成像制导武器攻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屈长虹  伊炜伟  李芬  冯加凯  王坤 《激光与红外》2022,52(12):1827-1834
红外成像在国防、消防、公共安全、化工、电力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采用计算机建模仿真相比于实物测量方法来研究红外成像探测效能具有更高的效率。本文在建立目标辐射 大气传输 光学系统 红外探测器 信号采集完整仿真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软件仿真深入研究光学窗口透过光谱对特征目标红外成像探测效能影响规律,进而指导红外系统的设计优化。  相似文献   

17.
吴恒泽  王大成  金伟其  裘溯  薛富铎  杨洁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0,49(6):20190547-1-20190547-10
潜艇探测技术是海疆国防急需的关键技术,潜艇的“直接”和“间接”成像探测往往都涉及到水面波纹的检测问题。基于偏振成像的探测方法能有效地探测水面的三维波纹面形,其中对水面偏振特性的检测与计算是面形重建的重要一环。建立了水面光电偏振模型,对不同气象条件、水温下昼夜可见光与红外波段水面偏振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水面可见光和短波红外波段偏振主要是s偏振,中波/长波红外波段偏振是p偏振;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偏振度先增大后减小,且水面红外偏振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搭建了基于Stokes矢量的偏振成像检测系统,对可见光波段、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波段的水面偏振度进行了实验测量,仿真结果与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光电偏振探测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常见波段偏振成像探测的特点,可为水面偏振特性的分析及计算提供理论仿真和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烟雾干扰光学制导武器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光学制导武器的作用距离方程,分别给出了烟雾干扰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红外点源制导导弹和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有效性条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在典型战术条件下,烟雾材料的使用量.计算结果表明为有效干扰先进的光学制导武器,烟雾材料的使用量比较大.最后以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为例,研究了将隐身技术与烟雾干扰综合使用时的干扰效果.研究表明,隐身技术的使用可有效地降低烟雾材料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