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脉高压症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及其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脾活检、^99m锝核素扫描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古量和血清Tuftsin水平检测,对30例脾大部切除后病人残脾及其免疫功能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脾大部切除后残脾组织结构逆转,残脾形态及吞噬功能正常.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和血清Tuftsi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表明门脉高压症巨脾的保留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体脾移植联合食管横断吻合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膜后自体脾移植联合食管横断吻合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自体脾移植组(n=18)和脾切除组(n=18),自体脾移植组接受脾切除、食管横断吻合及自体脾移植术,脾切除组接受脾切除、食管横断吻合术.于术前及术后2~6个月定期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行脾脏放射性核素扫描,同时检测肝功能、血清促吞噬素(Tuftsin)及IgM水平,并行组间及手术前后比较分析.结果 自体脾移植组患者术后2个月血清Tuftsin和IgM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脾切除组患者术后2个月血清Tuftsin和IgM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自体脾移植术对患者肝功能无明显影响;术后2个月放射性核素扫描证实移植脾于腹膜后存活.结论 自体脾移植对保留机体脾脏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价值,腹膜后自体脾移植联合食管横断吻合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脾动脉缩窄对大鼠肝硬化进程的影响.方法 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3组,对照组仅行开腹术;切脾组开腹行脾脏切除术;脾动脉缩窄组开腹行脾动脉缩窄术,然后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诱导肝硬化模型.定期处死一定数量的大鼠,动态观察大鼠血常规、肝功能、肝组织病理改变及血清Tuftsin水平变化.结果 术后对照组大鼠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逐渐下降(P<0.05),而切脾组和脾动脉缩窄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切脾组与脾动脉缩窄组的肝功能损伤和肝硬化程度较同期对照组相比轻(P<0.05);脾动脉缩窄组血清Tuftsi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切脾组Tuftsin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脾动脉缩窄术和切脾术均能有效地防止脾功能亢进的发生,从而延缓肝硬化的进展,而脾动脉缩窄术则保留了脾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用自体脾移植联合食管下段横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肝功能ChildA、B级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自体脾移植组和切脾组,脾移植组采用自体带蒂脾组织腹膜后移植联合改良的食管下段横断术,切脾组则采用脾切除联合改良的食管下段横断术;以患者术前的情况为对照,在术后2~8个月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脾扫描、肝功能、血清Tuftsin、IgM水平.结果术后第六天切脾组死亡1例,脾移植组出现再出血1例;两组血清Tuftsin、IgM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对肝功能的影响上无明显差异.结论脾自体移植后能够长期存活,并能够维持脾脏的基本免疫功能,是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用自体脾移植联合食管下段横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肝功能ChildA、B级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自体脾移植组和切脾组 ,脾移植组采用自体带蒂脾组织腹膜后移植联合改良的食管下段横断术 ,切脾组则采用脾切除联合改良的食管下段横断术 ;以患者术前的情况为对照 ,在术后 2~ 8个月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脾扫描、肝功能、血清Tuftsin、IgM水平。结果 术后第六天切脾组死亡 1例 ,脾移植组出现再出血 1例 ;两组血清Tuftsin、IgM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对肝功能的影响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脾自体移植后能够长期存活 ,并能够维持脾脏的基本免疫功能 ,是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  相似文献   

6.
脾大部切除脾肺固定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凤瑞 《腹部外科》2001,14(4):201-203
目的 探讨脾大部切除脾肺固定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效果 ,寻找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新方法。方法 自 1985~ 2 0 0 0年间应用脾大部切除将残脾与肺底固定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 2 80例 ,通过X线、B型超声、锝扫描、血清Tuftsin检测、残脾病理检查 ,观察胸腔残脾形态及功能变化 ,采用血管造影、DSA等检测方法 ,了解脾肺间分流情况。结果 胸腔残脾均存活 ,功能正常。部分病人血清Tuftsin水平术前 (6 0 2± 16 4) μg/L ,术后为 (6 6 5± 144 ) μg/L。血管造影显示门肺形成分流通路。食管钡餐透视证实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改善或消失 ,术后随访再出血率为 3% ,肝功能改善 ,腹水消失。无肝性脑病及OPSI发生。结论 保留脾极性脾大部切除术是门脉高压症巨脾保脾术最理想的术式。脾大部切除脾肺固定术可作为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一种术式 ,认为门脉高压症的保脾术比外伤性保脾术更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脾损伤采用保脾技术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通过系列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达到在脾损伤时采用多种方法保留脾功能。方法 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应用保脾术于临床,近20年我们收治脾损伤263例,其中全脾切除83例(31.56%);采用多种保脾技术180例(68.44%)。后者行切脾后自体脾移植90例,脾修补和部分切除45例.脾动脉单纯结扎或保留副脾10例,非手术疗法保脾35例;脾修补的方法是用4号丝线作褥式或间断缝合;脾移植是取脾的25%切成1cm×1cm×0.5cm块状.植入网膜袋中。结果 保脾组死亡6例,占手术保脾组的4.14%,死因与保脾技术无关。存活的保脾病例随访最长15年.B超和核素锝扫描显示术后3个月脾修补裂伤愈合,脾移植的脾块显像良好;脾移植与全脾切除比较,血清Tuftsin显著上升,痘痕红细胞计数明显下降。结论 临床上采用的多种保脾技术.包括自体脾移植均能恢复脾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Tuftsin与肝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可能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A组)、全脾切除后给予生理盐水组(B组)、全脾切除后给予Tuftsin组(C组),比较这三组小鼠移植性肝癌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对三组肝癌组织中总的T淋巴细胞(即CD3^ T细胞)和凋亡细胞进行原位观察和比较。结果B组移植性肝癌重量大于A、C组的重量;B组肝癌细胞凋亡指数低于A、C组;肝癌细胞凋亡指数与CD3 T细胞数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全脾切除能减少肝癌细胞凋亡,促进移植性肝癌生长。Tuftsin能通过CD3^ T细胞数的增加,促进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中药丹参、生脉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丹参、生脉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建立大鼠SIRS动物模型。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生理盐水(5ml/kg) 脂多糖(LPS,1mg/kg);丹参组:复方丹参注射液(5ml/kg) LPS(1mg/kg);生脉组:生脉注射液(5ml/kg) LPS(1mg/kg);联合用药组:复方丹参注射液(2,5ml/kg) 生脉注射液(2.5ml/kg) LPS(1mg/kg)。行血常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检测,并行肝、肺及肾脏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丹参注射液及生脉注射液均能明显降低LPS腹腔注射后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下调过高的炎症反应,并减轻肝、肺、肾等器官的损害.使SIRS大鼠48h存活率明显提高。结论本实验为丹参、生脉的抗SIRS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选择性睥动脉栓塞术与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6年我院进行的23例选择性脾动脉栓塞和32例非手术治疗睥破裂的患者。结果: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组无输血,非手术组1例输血。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组2例并发左侧胸腔积液,1例并发左下肺感染;非手术组1例出现并发脾周脓肿(P=0.298)。非手术组保脾成功率为81.3%(26/32)。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组成功率为100%(23/23,P=0.035)。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组平均住院(7.9±2.1)d,非手术组平均住院(11.9±4.6)d,P=0.045。结论:脾Ⅰ、Ⅱ级损伤适宜保脾治疗,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比非手术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脾切除对大鼠血浆及肝肺组织中内毒素廓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g Y  Lu J  Yao Y  Jiao H  Yu Y  Fu J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0):787-789
目的 观察脾切除对血浆中内毒素清除的影响及内毒素在主要脏器的分布特征,探索脾切除后上反应与组织损害的发生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12只,随机分为有脾组(n=56,行大网膜切除术,保留脾脏)、脾切除组(n=56,行脾切除术)。术后1周静脉注射内毒素0.1mg/kg,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10min、0.5、1.5、4、12、24h活杀动物,测定血浆和肝、肺组织内毒素水平,同时检测肝、肺脏器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气管内硬膜外联合麻醉下,硬膜外给药时间不同、全麻诱导药物不同对术后镇痛产生的影响。方法 开腹行切除肝癌、胃癌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30例。A组:在T8-9经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混合液6~8ml,再经硬膜外注入含吗啡2mg、氟哌利多2.5mg的生理盐水10ml;全身麻醉诱导药物为芬太尼3μg/kg,异丙酚1~1.5mg/kg,琥珀胆碱2mg/kg。B组:诱导药物中不使用芬太尼,用利多卡因1~1.5mg/kg代替,术中也不使用芬太尼,其余条件同A组。C组:在T8-9行硬膜外穿刺,之后行全身麻醉诱导,诱导药物为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2.5mg/kg,琥珀胆碱2mg/kg,必要时可加芬太尼2~3μg/kg。切皮后90min,经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6~8ml,再经硬膜外注入含吗啡2mg、氟哌利多2.5mg的生理盐水10ml。D组:诱导药物中不使用芬太尼,用利多卡因1~1.5mg/kg代替,术中也不使用芬太尼,其余条件同C组。分别于术毕后4、8、24、48h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药消耗量、恶心、呕吐、瘙痒等指标。结果 A组的药物消耗量最少、镇痛效果最好;B组和C组次之;D组的药物消耗量最大,镇痛效果最差。结论 硬膜外复合气管内麻醉时,硬膜外麻醉与芬太尼同时使用,术后镇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eytpertic purpura,ITP)手术以及围手术期处理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ITP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围手术期治疗等,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手术前10例患者行腹部CT检查,8例发现副脾,1例发现右侧肾肿瘤,1例发现腹膜后血肿,25例行腹部B超检查,5例发现副脾。29例均行脾切除术,手术中切除副脾8例。手术后1例颅内出血死亡,其余存活,死亡率3.45%。手术后胰尾小动脉出血1例,二次手术予以止血,1例并发左侧膈下脓肿。29例患者脾切除术后第一天有效率100%,手术后1周有效率93%(27/29)。随访15例,随访2~87个月,其中有效73.7%(11/15),部分有效13.3%(2/15),无效6.67%(1/15)。结论完善检查、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得当是ITP外科手术治疗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近年来,随着现代交通及工农业的飞速发展,外伤性脾破裂亦随之增加。脾切除术后对人体的影响也逐渐引起注意。促使人们对脾脏进行深入研究,命名保脾疗法成为当前治疗脾外伤的重要举措。我们1989年1月~1997年l月采用保牌方法治疗牌外伤49例,现总结如下。IIB床资料在1各种保牌方法血小板及免疫球蛋白的改变注:①脾部分切除术十自体脾片移植:脾切除量>2/3者,同时行自体脾片移植②血小板BPC轻度升高指300X10’/LMBPC<500X10‘/L;中度升高:500X10‘/L<BPC<1000X10’/LI重度升高:BPC>1000X10’/L③IgG,IgA在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改良Sugiura手术加自体脾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应用改良Sugiura手术力暗体脾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45例(研究组).与同时期45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术后无死亡病例,近期止血效果确切,随访时间0.5~4年,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4%(2/45),再出血率为2.2%(1,45);术后所有患者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好转;术后再出血率及静脉消失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o研究组术后2个月血清Tuftsin和IgM水平下降不显著,术后随访移植睥块同位素显像呈阳性,而对照组无阳性显像。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加部分自体脾移植手术操作较简单、再出血率低、并发症少且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是一种值得摊广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痱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脾切除对肺内细胞清除和移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脾切除对肺内细菌清除及移位的影响,同时观察自体脾组织移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脾切除级玫半脾移植组,采用肺炎球菌悬雾化吸入方法攻埚动物,观察肺组织学病变,肺内细菌清除和移位状况。结果:脾切除组动物肺组织严重充血肿胀,炎性细胞浸润少,肺内细菌清除功能降低,细菌向肺门淋巴结移位和侵入血流加快,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半脾移植组动物能基本恢复对肺炎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体脾泥移植在创伤性脾破裂全脾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对11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行全脾切除及自体脾泥组织大网膜内移植术,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例因合并严重肺损伤术后死于呼吸衰竭,1例继发腹腔感染失败,9例治愈;术后3个月复查B超或CT有移植脾存活,血清IgM,IgG恢复正常范围,无脾切除后暴发性感染(OPSI)发生。结论:对创伤性脾破裂行全脾切除患者,自体脾泥大网膜移植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保脾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膜后自体脾移植在严重脾外伤保脾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将66例严重脾外伤病人分为腹膜后自体脾移植组例、大网膜自体脾移植组,其中腹膜后自体脾移植组32例,大网膜自体脾移植组34例。观察术后一般情况,术后1天~ 12个月血常规,血IgA、IgM、IgG、C3、Tuftsin水平变化。结果 腹膜后自体脾移植组手术时间短于大网膜自体脾移植组(P<0.05),术后其它一般情况变化、术后1天~ 12个月血IgA、IgM、IgG、C3、Tuftsin水平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腹膜后自体带蒂脾移植术能够保留脾脏的部分免疫功能,且手术操作简便,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肿瘤和脾转移癌(metastatic carcinoma of the spleen, MCS)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5例经外科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脾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增强CT检查对术前良恶性肿瘤鉴别准确率为85.7%,B超误诊率达20%。34例行手术探查,33例行脾切除或部分脾切除。术后病理显示,21例属原发性恶性肿瘤,其中以恶性淋巴瘤最常见,占80.9%;恶性淋巴瘤术后化疗,1年存活率为90.5%(19/21),3年存活率52.4%(11/21),1例术后9年仍存活。原发性血管内皮肉瘤和脾纤维肉瘤合并肝转移者各1例,手术介入治疗术后分别存活13个月和18个月。11例原发性良性肿瘤以血管瘤和淋巴管瘤为多见,分别占45.5%和27.3%,本组脾转移癌3例占8.5%(3/35),分别为胃癌脾转移、结肠癌脾转移和卵巢癌脾转移;2例于术后半年内死亡,1例术后14个月死亡。结论:原发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恶性淋巴瘤常需辅助性化疗。良性肿瘤术后无须特殊处理,瘤体小者行部分脾切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才能提高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肿瘤的生存率,对于MCS采取加强临床探查、结合影像学和病理检查可望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同期行肝癌切除和脾切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至2012年4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2例肝细胞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同期施行肝癌切除和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19例,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3例。手术时间(249.63±40.90)min(182~340min),术中出血量(580.77±260.31)mL(200~1700)mL。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11例,肺内感染3例,肝断面感染3例,胆汁漏1例,切口感染2例,高胆红素血症3例,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2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第14天,患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由术前的(3.19±1.59)×10^9/L和(53.96±18.94)×109/L升至(8.86±5.06)×10^9/L和(464.90±189.27)×10^9/L(|P〈0.05);术后红细胞计数变化不明显,甚至有轻度下降。结论对于肝细胞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选择合适的病例同期行肝癌切除和脾切除是安全可行的,而且脾切除有助于缓解脾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