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症恶性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处理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梗阻性黄疸的影响对肝门部胆管癌的确定性处理极为重要,与手术疗效密切相关,尤其制约围手术期的死亡率。1.理论依据:(1)并发于肝门部胆管癌的黄疸以单纯梗黄为主,除非介入性影像诊断(PTC、ERCP)诱发,甚少发生急性胆管炎,其肝功损害主要表现以TB/DB升高,ALT/γGT升高,不同程度的ALT升高与低蛋白血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主要以维生素K1为原料凝血因子Ⅱ、Ⅲ、Ⅴ、Ⅶ、Ⅸ、Ⅹ等的缺乏,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而呈进行性加重,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及凋亡。(2)肠道中缺乏胆盐,导致肠道细菌孳生与易位,诱…  相似文献   

2.
总结6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围手术期资料,死亡14例均与术后发生多器官衰竭有关。导致多器官衰竭涉及以下因素:①术前体质状况优劣;②术后胃肠道反应;③术后肝、肾功能损害;④术后减黄效果;⑤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3.
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由于胆胰系统恶性肿瘤引起胆管梗阻,形成的以高直接胆红素为主的黄疸。临床上以肝外胆道和胰腺肿瘤多见,约占外科性梗阻性黄疸的75.3%,包括各种原发性胆管癌、胰头癌、壶腹部癌,亦可由肝癌、胆囊癌、胃癌、结肠癌、胰体尾部癌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引起。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并发糖尿病较为多见,往往表现为糖耐量降低和术后高血糖等,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本文重点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糖尿病的病因及围手术期治疗方法。1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是外科手术的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的恶性梗黄病人手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分析了我院肝胆科自1995年12月~1997年2月收治的梗阻性黄疸88例。根据梗阻性黄疸对机体的影响,讨论了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处理。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时、准确的术中术后处理。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宁 《腹部外科》2007,20(3):134-136
营养支持是近代外科领域的重大进展之一.由于肝脏、胆道在机体营养吸收和代谢中的重要性,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很高.良好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病人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6.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处理9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由于肿瘤及梗阻性黄疸对机体的双重损害,加上手术创伤较大,如何提高此类患者的手术承受力,减少并发症,围手术期处理,特别是营养支持极为重要。现就我院1990年1月至1997年5月92例的围手术期处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昆明医学院...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PTCD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回顾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5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护理全过程,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发生术后并发症10例(17.5%)。术前加强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迎接手术;术中熟练配合医生、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术后密切关注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引流液、腹部症状体征、各项生化指标及患者主诉,积极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通过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积极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尽早出院。  相似文献   

8.
梗阻性黄疸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1 概述1.1 梗阻性黄疸的原因根据大量临床资料统计 ,引发梗阻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是胆总管结石、胰头癌、肝门恶性淋巴结长大 ;其次是壶腹部癌、胰腺炎、肝继发性病变 ;少见的原因有良性狭窄 (医源性、创伤 )、复发性胆管炎、Mirizzi’s综合征、硬化性胆管炎、胆管癌、胆道闭锁和胆总管囊肿。1.2 诊断与鉴别诊断①实验室检查 :对鉴别梗阻性黄疸较有价值的血化验是结合胆红素 >3 5mmol/L ;转氨酶增高ALP/GGT >AST/ALT ;白蛋白可能降低 ;PTT延长。尿化验为结合胆红素增高。②超声诊断 :是诊断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方法 ,胆管扩张是梗阻…  相似文献   

9.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引流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切除的恶性肿瘤所致的胆管梗阻和梗阻性黄疸,常需行胆道引汉手术,以解除梗阻性黄疸所致的肝损害和造成的全身性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姑息性手术治疗的主要着重点是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创造一个使病人能得以接受其他的辅助性治疗的机会;因而,在这前提之下,有些患者适合于做姑息性治疗手术,而另外一些患者则可能已丧失手术的条件,因手术所带来的合并症、创伤等有时反而在不能延长生命,增加病人的痛苦,也失去了姑息性手术的意义。同样,这原则亦时适用于内境和介入性治疗,此等治疗虽然是属于“微创”性的,但有时其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根治性切除术围手术期肾功能的保护及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预防。方法为降低ARF的发生率,从2004年起本治疗小组在ARF的预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预防内毒素血症,术前减黄,充分扩容,营养支持,甘露醇、速尿的使用,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分2个阶段回顾性分析从2000~2007年8年间(第1阶段: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第2阶段: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治疗小组行根治性切除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206例围手术期ARF的发生率,并引入了最新的ARF分级标准(RIFLE标准)对ARF进行分级。结果第2阶段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根治性切除率从第1阶段的44.8%提高到57.1%(P〈0.05),围手术期ARF的发生率从15.1%下降至6.7%(P〈0.05),其中ARF危险及损害阶段的发生率在第1阶段与第2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RF衰竭阶段发生率则由10.5%降至2.5%(P〈0.05),因此ARF发生率的降低主要是通过将急性肾功能损害控制在早期阶段而避免其向衰竭阶段发展,从而使围手术期的死亡率从16.3%降至5.8%(P〈0.05)。结论通过最新的RIFLE标准对ARF进行分级统计,说明我们在围手术期所采取的预防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ARF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死亡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处理和死亡原因。方法 对 1991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间的 12 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 1995年以前的 5 8例患者作为 A组 ,1995年之后的 6 2例做为 B组进行比较研究。并对围手术期处理和死亡原因的探讨进行总结。结果  (1)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内毒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及肝功、肾功受损和术后死亡有密切关系。(2 ) B组并发症和术后死亡率分别为 4 0 .3% (2 5 /6 2 ) ;6 5 % (4/6 2 ) ,较 A组并发症 81% (47/5 8)和术后死亡率 2 0 .7% (12 /5 8)有显著降低 (P<0 .0 0 1)。(3)血清胆红素 >342 μmol/L 患者的病死率 (45 .8% )明显高于血清胆红素≤ 342 μm ol/l(8.6 % )患者 (P<0 .0 0 5 )。恶性病例的病死率 (38.1% )也显著高于良性病例 (4.8% ) (P<0 .0 0 5 )。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减少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手术、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术期凝血变化规律。方法 以2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A组),于术前、术后1、7、14d晨取全血进行Sonoclot凝血—血小板分析仪凝血检测,另选1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B组)。结果 A组ACT和达峰时间较B组缩短,而凝血速率和血小板功能较B组明显升高,最高凝血信号显著高于B组,提示该类患者围术期存在以高凝倾向为主的紊乱状态。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术期需重点观察患者是否有血栓形成倾向和隐匿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继发性出血并发症的发生,观察期需持续至术后2周左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的处理对手术疗效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4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未行减黄治疗,在围手术期采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肝功能和营养不良等措施,进行肠道准备;患者一般情况改善后再行手术治疗.结果 47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黄疸消退、临床治愈31例;黄疸减轻、临床好转13例;黄疸无减轻、临床无好转3例.术后因肝性脑病死亡1例、MODS死亡1例、肿瘤晚期衰竭死亡1例.结论 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对2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进行了观察。通过梗阻性黄疸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形成实验,发现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促进率(RFER)明显低于非黄疸患者,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实验(ICRT),红细胞C3b受体花环抑制率(RFIR)的活性明显高于无黄疸组患者。提示梗阻性黄疸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其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梗阻性黄疸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吕新生 《普外临床》1991,6(1):35-37
  相似文献   

16.
本院于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胆胰系统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性黄疸25例,施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单纯内/外引流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侯静  李彤 《普外临床》1996,11(6):358-360
作者总结了1989的-1994年4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或单纯内=/外引流手术的经验。术后发生肾功能衰竭,胃肠道出血,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且肾衰及胃肠道出血与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此外。部分患者合并有营养不良,血糖升高及脂代谢异常,直接影响着伤口愈合率。  相似文献   

18.
总结320例脾切除术的资料,围手术期内死亡20例均与发生多器官衰竭有关。肝肾综合征是肝硬化切脾术后多器官衰竭的主要类型,多因肝功能状况恶劣所致;外伤性脾破裂切脾术后发生多器官衰竭与外伤后失血性休克、多脏器损伤有关。对切脾术后围手术期内多器官衰竭的预防,应着重于强调和保证在良好的肝功能状况下进行手术;积极地纠正外伤性休克,有效地治疗多发伤。  相似文献   

19.
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病人围手术期肾功能的保护及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预防.方法观察组术前行短期肠外营养,术中、术后小剂量多巴胺持续静脉滴注,并定时快速滴注20%甘露醇.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方法.动态观察术后尿素氮(BUN)和肌酐清除率(Cr)的变化及ARF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相BUN和C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5例中无1例发生ARF;对照组17例中5例(29.4%)发生ARF且有3例(17.6%)死亡(P<0.05).结论术前行短期肠外营养,术中及术后充足的组织灌流及充分利尿是预防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并发ARF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胆汁经口回输在中、重度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224例中、重度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行PTCD减黄:70例行胆汁回输(PTCD+胆汁回输组),80例胆汁不回输(PTCD组);其余74例术前未行PTCD减黄(直接手术组)。结果 PTCD+胆汁回输组较PTCD组和直接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17.2±5.7)d vs (21.5±8.3)d vs (22.8±9.8)d]、排气时间[(47.5±11.6)h vs (54.9±17.0)h vs (56.5±15.9)h]及中心静脉拔管时间[(9.9±2.8)d vs (12.0±3.6)d vs (14.3±6.4)d]短(P<0.05),且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PTCD组和直接手术组[4.28%(3/70) vs 12.50%(10/80) vs 12.16%(9/74),P<0.05]。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第10天,PTCD+胆汁回输组C反应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