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指征。方法:对1985年以来手术治疗ANP119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将发病2周以内手术者定为早期手术,2周以后手术者为晚期手术。发现早期手术病例中病理所见多为局灶性坏死(占75.6%),术后并发症以循环及胰外脏器功能紊乱为主,术后死亡率达28.2%;而晚期手术者系全胰坏死型(占53.7%),术后并发症以胰周局部脏器病变为主,死亡率降至12.3%。结论:对ANP应尽可能采用晚期手术。  相似文献   

2.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指征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5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指征仍存争议。作者对该院1985年以来手术治疗的119例ANP患者进行分析。将发病2周以内手术者定为早期手术,2周以后手术者为晚期手术。发现早期手术病例术中病理所见多为局灶性坏死(占75.6%),术后并发症以循环及胰外脏器功能紊乱为主,术后死亡率达28.2%;而晚期手术者多系全胰坏死型(占53.7%),术后并发症以胰周局部脏器病变为主,死亡率降至12.3%。因此作者认为ANP应尽可能采用晚期手术,并对早期及晚期手术的指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指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律南  张肇达 《外科》1997,2(3):154-156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NAP)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指征。方法:对1985年以来手术治疗ANP119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将发病2周的以内手术者定为早期手术,2周以后手术者为晚期手术。发现早期手术病例中病理所见多为忆灶性坏死(占75.6%),术后并发症以循环及胰外脏器功能紊乱为主,术后死亡率达28.2%;而晚期手术者系全胰坏死型(占53.7%),术后并发症以胰周局部脏器病变为主,死亡率降至1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早期手术时机及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8例SAP进行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SAPI级6例均治愈;II级12例,治愈8例,死亡4例,其中II级单一脏器受损者8例,治愈6例,死亡2例;2个或2个以上脏器受损者4例,治愈2例,死亡2例,总病死率为22.2%。死亡原因为休克,ARDS及MOF。结论:SAP早期应有选择地采取手术治疗,宜在严重感染或MOF前进行。手术以清除胰腺坏死组织,胰周置管冲洗引流为宜。  相似文献   

5.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作者报道了7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及体会。本组患者的治疗依“具体化”原则,对有胰腺感染和脏器功能衰竭者行手术治疗。对年龄大于60岁者,因更易出现MOF,适当放宽手术指征,其余的患者则行积极的保守治疗。此方案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对单一脏器功能衰竭者应早期手术,以防序贯性MOF发生。手术采取胰腺包膜切开、坏死灶清除、胰床松解、多管引流及术后充分胰腺冲洗。作者认为,此术式既清除了坏死灶,又利于防止坏死进一步发展,且引流通畅,疗效满意,可使再次手术机会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手术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手术方式仍存争论。作者对该院1985年以来手术治疗ANP72例所采用的三种术式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72例ANP总死亡率为25%,其中行坏死组织清除并胰床引流术(胰床引流)28例,网膜囊碟形开放术(碟形引流)11例,经后上腰腹膜后引流术(后腰引流)33例,三种术式死亡率分别为25.0%、36.4%及21.2%。作者认为ANP的手术方式应根据临床病理类型及腹膜后受累与否进行选择:对局灶性坏死不伴腹膜后受累者,可采用较为简单的胰床引流;对全胰广泛坏死及胰周脓肿,若不伴腹膜后受累可采用碟形引流;凡伴有腹膜后受累者宜选择后腰引流。对胰周脓肿病例应根据腹膜后受累与否选择后腰引流或联合碟形引流。  相似文献   

7.
腰椎后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腰椎后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原因,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1998~2002年收治的腰椎后路手术患者903例临床资料,男587例,女316例,平均年龄36.7岁(18~78岁),术前诊断均依据患者术前主要症状、体征及相应的影像学结果确定,根据不同诊断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治疗,对其中发生的早期并发症(术后2周内)进行统计及临床分析。结果:903例中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者76例78例次(8.6%),其中2例女性患者同时出现两种并发症。主要包括神经根刺激症状(占早期并发症的64.1%),多数患者症状经对症处理,于4~30d(平均10.1d)得到缓解;消化道症状(11.5%),除2例给予灌肠外,其他均对症处理3~10d(平均6.8d)后缓解;切口深(浅)部血肿(5.1%)、脑脊液漏(5.1%)、尿潴留(3.9%)、切口深部感染(2.6%)、下肢深静脉血栓(2.6%)、肺栓塞(2.6%)、泌尿系感染(1-3%)及皮下脂肪液化(1.3%)等,所有并发症均获得良性转归。结论:腰椎后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影响手术疗效,除了注重术中操作外,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重视围手术期临床观察及处理和早期功能锻炼,将有利于腰椎后路早期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多因素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233例行PD手术患者,平均年龄56岁;恶性病变210例,良性病变23例;胰头恶性肿瘤72例,壶腹周围恶性肿瘤138例。有重要器官系统合并症59例。根据病变部位分为胰腺组(81例)和壶腹周围组(152例)。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63例(27.0%),早期并发症58例(24.9%),感染并发症28例(12.0%),多器官功能障碍15例(6.4%),出血并发症14例(6.0%),胰瘘12例(5.2%),再手术15例(6.4%),住院死亡16例(6.9%)。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重要脏器合并症、手术方式、主胰管直径及手术者经验。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术前血Cr水平、重要脏器合并症及手术者经验。再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术前CA19—9水平、手术者经验、病灶直径及淋巴结转移。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有Whipple术式、主胰管直径及手术者经验。结论 重要脏器合并症及手术者经验是PD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方式、主胰管直径及手术者经验是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PD适应证及术式选择和技术的完善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死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治疗(RAI)重症急性胰腺炎需要联合手术的指征.方法 对采用早期RAI联合早期手术、中转手术、以及病情控制后延期手术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联合早期手术共4例:其中1例属暴发性胰腺炎,1例属腹腔室间隔综合征(ACS),1例需终止妊娠者联合胰周引流术,术后加行RAI,1例在外院早期手术后病情加重转入我院后加行RAI.(2)治疗过程中中转手术共4例:其中1例出现胆道梗阻而中转胆道减压术,1例出现液化坏死范围扩大,1例出现局限性感染坏死灶行二次手术而死亡,1例出现ACS行二次手术而死亡.(3)病情控制后行延期手术共5例:其中1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胰头包块不能消退,另3例合并胆囊结石者在同一次住院期间手术.结论 (1) ACS是RAI联合早期手术的指征.(2)存在胆道梗阻的胆源性胰腺炎一般仅需早期手术即可,但在RAI治疗过程中出现胆道梗阻需中转手术.(3)RAI过程中出现局限化感染坏死灶或液化坏死灶扩大者应中转手术.(4)不能稳定的“暴发性胰腺炎”可试用联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郑英键  王文龙 《外科》1997,2(1):41-42
我院自1970~1994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3例,无手术死亡率,5~年生存率达29.7%。其经验是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1)胰癌的确诊除靠一般病史、现代影象学定位外,采用术中细针穿刺,多方位反复取材,其确诊率达98%。(2)肿瘤若侵犯胰后血管,用血管外科技术,常温下阻断血流.切除病灶,并修补重建.可以增加切除机会。(3)淋巴是胰癌转移的重要途径,对胰周区域淋巴行廓清术,本组45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54.1%.但5年生存率达29.7%.说明淋巴廓清能降低复发,对提高生存期有积极作用,(4)防止胰痿出血,对1975年后的53例用显微外科技术直接吻合胰肠粘膜,无胰瘘发生。术中常温阻断胰后血管,修补或切除有侵犯的血管并进行重建者26例,均无并发症。此外,围手术期处理包括TPN、ICU监护及专业手术组等措施,均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早期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 为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手术的效果,对6年间收治的20例SAP患者,在非手术治疗24~48h仍无好转的情况下因符合手术指征而行早期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吸净腹腔积液;如胰腺坏死较轻不剪开胰腺被膜,如胰腺坏死较重则剪开胰腺被膜充分松动胰床,但不作过多的胰腺及腹膜后坏死组织清除。胆源性胰腺炎加行胆囊切除加T管引流。术后保持引流通畅。结果示,本组早期手术治愈率85.0%(17/20),死亡3例,病死率15.0%,均死于术后多脏器衰竭。手术至死亡时间分别为21,31,36d。提示积极早期手术治疗可提高SAP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重症胰腺炎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症胰腺炎手术后的并发症 ,如胰周感染、出血、消化道瘘等依然是影响病人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 ,提高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水平是降低重症胰腺炎总病死率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拟就相关手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做一讨论。一、术后胰腺、胰周坏死组织继发感染由于治疗观念的转变 ,早期手术率明显降低 ,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后期胰腺、胰周坏死组织感染和疾病的并发症。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 ,早期手术仍然被作为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手段 ,如暴发性胰腺炎和严重腹腔渗液、肠麻痹导致的腹腔高压等。针对这些需要早期手术的病例 ,术式多采用胰周引流术 ,原因是早…  相似文献   

13.
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时机与术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最佳手术时机及术式,方法 对收治的56例患者并经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96.4%)在发病后48h内手术,均治愈;2例(3.6%)在发病后5~6d手术者,均于术后24h死于多器官衰竭。结论 SAP无论发病时间长短,只要病情在某一时期发展到具备特定的手术指征时即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4.
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无明确急诊手术指征的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否需要急诊手术治疗,将符合SAP临床诊断标准的85例早期SAP患者随机分为非手术治疗组(43例)和手术治疗组(42例)。非手术组予以ICU病房行器官功能监测,TPN支持,大量联合应用广谱抗菌素,早期、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抑素、H2受体阻滞剂,适时使用利尿剂,适时恢复胃肠功能和胃肠内营养;手术组确诊后立即急诊手术,方法为广泛切除胰包膜、松解胰床,胰周置多管引流,术后常规小网膜囊灌洗,余处理与非手术治疗组完全相同。结果:非手术组36例治愈,2例病死,5例病程迁延,治愈率83.7%;手术组27例治愈,6例病死,8例病程迁延,治愈率64.3%;两组治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认为: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以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15.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约占所有急性胰腺炎(AP)的15%~20%左右,是指具有明显腹膜炎体征和(或)伴有器官功能障碍者.胰腺及胰周多有坏死,病死率为20%~60%。近年来,SAP的治疗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重点是脏器功能维护、液体复苏、纠正内稳态失调、抑制胰腺外分泌和预防胰腺坏死合并感染。只有在胰腺坏死合并感染时,才考虑手术  相似文献   

16.
作者总结4年来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70例的经验。胆源性39例,非胆源性39例。早期简化手术治疗14例,非手术治疗56例,其中中转手术11例,手术距发病时间9~90天,中转手术原因:坏死组织感染5例,无菌性坏死性包块引起胆道及胃肠道梗阻2例,大量胰性腹水1例,巨大假性囊肿1例,假性囊肿破裂出血2例。11例中行坏死组织清除及外引流7例(其中3例采用多个小切口),囊肿内引流1例,囊肿外引流2例,单纯腹腔置管引流腹水1例;术后腹腔感染9例,消化道瘘1例,胰瘘6例。全组死亡3例,死亡率为4.3%。早期手术指征为诊断不明及伴有严重胆管炎;中转手术指征为:(1)坏死组织继发不可控性感染;(2)无菌性坏死性包块出现并发症;(3)胰腺假性囊肿及其并发症;(4)大量腹水经保守治疗不能控制;(5)胆源性坏死性胰腺炎治愈后应择期行胆道手术;(6)坏死性胰腺炎原因不明。  相似文献   

17.
胰腺的规则性切除术是指全胰切除术、胰右侧切除术和胰左侧切除术,切除包括胰颈体尾的左侧切除术为亚全切除术。胰实质坏死或其周围脂肪组织坏死、出血和液化灶局部清除称为坏死清除术。全胰切除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约占急性胰腺炎的5~20%病例,其中少数为重症 ANP,胰实质大部  相似文献   

18.
根治性切除治疗胰头癌的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提高胰头癌手术根治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3月期间的55例胰头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5例胰头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中男31例,女24例,均为胰腺导管癌。2002年前、后根治率分别为25.9%(29/112)和34.7%(26/7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3%(14/29)和19.2%(5/26)。提高根治性手术技巧包括胰周淋巴结及神经丛清扫、联合血管切除、综合无血术野技术等。结论 提高胰头癌手术根治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赖于对胰头癌病理生理特点的深入了解和手术技巧的成熟。  相似文献   

19.
外科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4年经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术后死亡的原因,探讨ANP的手术指征和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将手术治疗ANP112例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有关预后的指标进行对比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和起病时间比较接近,早期休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发热、血象和高血糖的发生率在两组间没有明是差异(P均>0.05)。与死亡有关的主要因素有①胰腺的坏死程度;②手术方式不正确;③手术指征不妥。结论轻、中度ANP应该首先试行非手术治疗48~72h。术前早期休克和ARDS应该及时纠正。术中应该充分游离肿胀的胰腺,有利于术后充分引流。建议行十二指肠造口术。  相似文献   

20.
肘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附5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肘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对1997年9月--2002年2月收治的肘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总结分析。大部分病例都行手术治疗。术后石膏托固定,早期功能锻炼。自定肘关节功能恢复标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4个月--2年,优31例,良19例,差8例,总优良率86.2%。结论:肘关节骨折应尽早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者应尽早手术,2周以内手术效果较好,术后2周即开始加强功能锻炼。可吸收螺钉、医用粘合胶、钢针钢丝张力带及螺钉、螺栓,根据骨折情况具体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