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内镜鼻窦手术(ESS)将传统根治性、破坏性手术,变为根据病变的程度,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正常粘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促使鼻腔、鼻窦粘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恢复的微创手术。2001年4月-2006年2月我院应用鼻内镜为117例患者进行鼻内镜手术,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鼻窦炎及鼻息肉是鼻科的常见病,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是通过不同角度的鼻内镜,直视下彻底清除窦口窦道复合体部位及其周围的病变组织,改善通气、引流,同时尽可能不破坏鼻腔及鼻窦的正常解剖结构,最大限度地保留鼻腔和鼻窦的生理功能,并使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很大提高。我院自2003年8月-2005年5月在局麻下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共336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手术是目前治疗鼻腔、鼻窦疾病较好的微创手术方式,对于上颌窦病变的鼻内镜手术,由于存在手术径路弯曲,窦腔病变位置隐蔽,以及部分病变对窦壁的破坏和粘附,单纯经鼻腔进路手术操作比较困难。为此,我科自2003年6月至2006年11月,采取经鼻内镜下鼻腔、尖牙窝联合手术进路治疗上颌窦病变4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鼻窦手术目的是在彻底清除病变组织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粘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以达到其自身功能的恢复。笔者自1998年5月~2004年11月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35例Ⅲ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70年代后期鼻内镜技术日益普及和不断完善,传统的鼻中隔手术有被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取代的趋势。1985年,Kennedy正式发表文章提出了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这个名词(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因手术目的是清除有限的病变组织,建立正常的鼻腔通气引流功能,故称之为功能性手术。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因为其仅清除鼻窦一窦口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 OMC)病变,不触动鼻窦内黏膜,故这一现代鼻科手术是鼻窦炎手术治疗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成为近年鼻科一热点。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开展,为18岁以下患者的鼻内镜手术逐年增加。现将对术式的选择及其临床意义作以下评述。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手术是利用高分辨、可变换视角的Hopkins内镜开展鼻窦手术,使鼻腔、鼻窦,尤其是深部的手术能在直视下进行;且利于一些凹陷和裂隙内的病灶清理。可恢复鼻窦的通气和引流功能。由于慢性副鼻窦炎、鼻息肉病变复杂加之鼻内镜手术技巧以及术后综合治疗等因素的影响,除重视医疗技术外。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之一。我科自2003年3月~2005年11月实施鼻内镜手术148例,其中2例乳头状瘤,1例乳头状腺癌蝶窦、筛窦肿物已侵犯至颅底。由于加强了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无1例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内镜下手术现广泛用于耳鼻咽喉科疾病的治疗,2003年3月2007年3月,我院共收治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280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张光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4,(17):2208-220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13例,采用鼻内镜手术联合Caldwell-Luc手术治疗2例。结果15例随访6个月~24个月,平均18个月,复发1例,复发率6.7%。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应根据病变级别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鼻内镜手术以直观、高效、彻底和创伤小的特点,清除病灶、恢复鼻腔鼻窦功能。其手术方法是通过小型角度的纤维内镜直接观察病变部位并进行手术操作,恢复鼻窦的通气和引流功能。在直视下手术组织损伤少、出血少、术中视野清晰,可以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成为常规鼻、鼻窦手术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马世英  由力 《新疆医学》2004,34(2):75-76
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是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粘膜和结构,以改善鼻腔鼻窦的通气和引流。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鼻窦手术(ESS)将传统根治性、破坏性手术,变为根据病变的程度,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正常粘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促使鼻腔、鼻窦粘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恢复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内镜手术是近10年广泛用于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及鼻息肉的方法,具有组织损伤小、保存鼻腔生理功能、降低并发症、防止复发等优点,是一种符合鼻腔、鼻窦生理的手术方法。我院耳鼻喉科2004年10月~2006年7月对132例鼻腔鼻窦疾病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曾俊喜 《海南医学》2009,20(1):115-117
鼻内镜手术在耳鼻咽喉科领域已经广泛开展,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进行鼻内镜下直视手术,在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黏膜及解剖结构基础上,清除鼻腔、鼻窦病灶,实现良好的通气与引流,促使鼻腔、鼻窦黏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恢复。内镜鼻窦手术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需要护理全面配合与支持,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本文将近年来内镜鼻窦手术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鼻内镜手术是现代耳鼻喉科医师必须掌握的技术。自1995年天津会议肯定其外科基础,1997年海口会议确定其诊治标准,近几年有了长足发展。它利用高分辨、可变换视角的内镜开展鼻腔、鼻窦手术,使鼻腔、鼻窦,尤其是深部的手术能在直视下进行,且利于一些隐蔽深在和裂隙内的病灶清理,可恢复鼻窦的通气和引流功能。在直视下手术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镜联合鼻外径路手术能否降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的复发率。方法:将我科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且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分成两个阶段(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行回顾性分析:前一阶段多采用单纯鼻内镜下手术,后一阶段根据病变范围多采用鼻内镜联合鼻外径路手术,比较相同Krouse分级病例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有无差异。结果:KrouseⅠ、Ⅱ级病例两种手术方式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rouseⅢ级病例鼻内镜联合鼻外径路手术的复发率低于单纯鼻内镜下手术的复发率。结论:对于KrouseⅢ级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外径路手术恰能对目前的鼻内镜手术起到很好的补充,鼻内镜联合鼻外径路手术能更彻底地切除肿瘤,减少残留、复发,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创伤。  相似文献   

16.
鼻腔(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鼻内窦窥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方法:对5例行鼻内窥镜手术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鼻内窥镜下行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鼻腔外侧壁部分或大部分切除,清除窦内病变粘膜。5例患者术后0.5-2年随访,仅1例复发。结论:鼻内窥镜手术可较好地完成鼻腔、鼻窦 内肿瘤切除,创伤轻微,视野清晰、易清除病变,保留正常功能,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7.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5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 对2005-02~2010-02收治的3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变范围及病变分期,采取不同范围的鼻内镜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切除术,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疗效. 结果 35例患者均在鼻内镜直视下切除肿瘤,无眶内及颅内并发症发生,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术后随访12-36个月,4例患者复发,总复发率11.4%. 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有效、安全的方法,具有微创、视野清楚、出血量少等优点,术后定期随访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杨运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2,(30):4076-4076
鼻腔疾患病种多,较为复杂,特别是鼻窦炎、鼻息肉是鼻科常见疾病之一,一旦患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由于鼻腔部位特殊,腔内各窦错综复杂,常规手术易复发。鼻内镜手术是将传统的根治术变成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可通过小范围或局限性手术解除广泛的鼻窦病变,使鼻窦保持持久通畅引流和通气。鼻内镜具有术野清晰、手术彻底、安全、创伤小、痛苦少、手术并发症少、恢复快、治愈率高等优点,手术大多采用局部麻醉,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是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围术期护理配合的有效措施和作用。方法:对2008年12月~2009年9月我院收治的并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病例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根据病变部位和病变范围选择术式、术后护理,并常规使用抗生素7-10 d,及时清理鼻腔凝血块。结果:本组60例患者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护理后恢复良好,未出现严重的护理并发症。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创伤小,治疗彻底,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围术期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恢复、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邵军 《海南医学》2012,23(23):73-74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内镜下鼻窦、鼻腔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4例经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内镜下鼻窦、鼻腔冲洗治疗的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随访12个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33例患者术后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后恢复。结论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内镜下鼻窦、鼻腔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