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巨片《阿凡达》问世以来引起了文学界众多的关注和评论。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自然观、科学观、生态正义观及和谐发展观多角度对这部影片进行深入研究。解构了"人类中心主义"和"二元论"的价值体系,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电影《阿凡达》批判了地球人的自我中心主义,反思了科技理性,讽刺了尚武好战的男性中心主义;歌颂了敬畏与尊重生命、与世间万物和谐相处、信仰自然女神的纳美人;主张摒弃二元对立的等级观念,建构生态自我,实现与异己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影片的3D概念构想及其蕴含的生态女性观使人们看到了在满目创伤的地球之外还有美丽的潘多拉星球,在贪婪、冷酷的地球人之外还有友爱、和睦的纳美人。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成就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主要文本入手,对其生态哲学的思想智慧进行梳理,不仅对于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指导当代人类生态实践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托妮·莫里森在《天堂》中对人类特别是黑人所面临的生态危机深表关注,小说展现了一种黑人群体的精神生态危机和社会生态危机,探索了黑人摆脱生态困境的途径,体现了莫里森的生态思想。莫里森提倡人们回归自然寻找精神依托,同时指出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爱的存在,学会爱自己和爱他人,以此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生态的健康。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  相似文献   

5.
走出传统人才观的生态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中的人才观(包括人才生命观、人才自然观、人才价值观、人才科技观、人才开发观等)大多是在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道德哲学观支配下的人才观,从而不同程度地造成人才与自然、人才与社会、人才与自我关系的生态错位和生态误区。走出传统人才观的生态误区,乃是当今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6.
《紫色》通过消解上帝、白人、男人的形象和人类中心主义,颠覆了基督教传统,主张黑人女性的自尊独立和自然多神教信仰,指出上帝不在教堂而在自然万物之中,在以爱和宽容为基础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中。  相似文献   

7.
现代生态危机使人类的生存陷入了困境之中,这一困境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实践观,在还原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理清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涵义,分析了造成生态危机的不是“人类中心主义”本身,是人在与自然辩证关系中的失衡,进而反驳了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内涵加以分析,在各种不同讨论层面对“人类中心主义”概念使用造成的不便和混乱。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现实中的人才观(包括人才生命观、人才自然观、人才价值观、人才科技观、人才开发观等)大多是在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道德哲学观支配下的人才观,从而不同程度地造成人才与自然、人才与社会、人才与自我关系的生态错位和生态误区.走出传统人才观的生态误区,乃是当今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9.
生态伦理批判导致人与自然对立的人类中心主义,赞扬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整体主义。从生态伦理的角度解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非洲故事》,发现文中存在两类对待自然的方式:猎人朱玛等人追杀大象,只看到了大象的工具价值,而无视它们的内在价值,他们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体现者;而儿童戴维善待大象,认为大象具有和人类平等的权利,反对朱玛和父亲的破坏行为,他是小说中唯一的生态整体主义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10.
生态问题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紧迫问题,是受到全人类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随着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推进,人类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面对这种境遇,我们应该找到引发当代生态危机的成因,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视角,探究化解生态危机的路径,为人类提供美好的外部家园。  相似文献   

11.
康熙与南怀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康熙与南怀仁的关系,揭示作为西方殖民主义扩张工具的传教士在华种种活动仍是为殖民主义服务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课堂文化变革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对课堂文化本质的科学认识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将课堂文化定义为"师生在教学活动的场域中逐渐形成的集体生活方式",并尝试在生态哲学的视域下解读课堂文化的内涵,希望对课堂文化的构建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造成淮河流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不适当地发展了重污染企业,工业废水及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超过了河流的稀释净化能力。从生态经济角度提出水污染控制的对策是:进行综合的水环境规划,对工业与城市污染实施清洁生产,控制人口增长、解决农村集镇污水出路。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当下中国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课题。儒道的哲学思想站在人类社会文明开端的角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历史条件限制,但其中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朴素的“可持续发展”、万物平等的思想内容,赋予了当下生态文明建设更为丰富的历史内涵,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跨时代的文化意义。文章通过传统文化思想的视域,探讨当下存在的生态问题,阐释儒道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外语教学观以生态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吸收了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通过高职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对生态英语教学观的应用和反思,为高职外语课堂教学的研究、剖析和发展展现了新的视野,给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带来了一些观念上的变化,丰富了高职外语课堂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6.
横跨古淮河尾闾南北、南至长江口、北到赣榆县的两淮海盐产区,是我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海盐产区之一,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也是我国产量最高、规模最大的盐区,所以才有"天下盐利淮为大"的说法。从文化线路的视角,分别对文化线路应具备的时间指标、空间指标和文化功能指标这三个要素进行分析,阐述淮盐文化遗产满足文化线路遗产判别的基本要求,其具备较高的资源价值、遗产价值和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道法自然”本体论的深层生态含蕴、“人与天一”自然观的深层生态底蕴、“物无贵贱”、“我亦物也”价值观的深层生态内涵,以及“少私寡欲”、“见素抱朴”实践观等几个方面剖析了道家哲学的深层生态意蕴,为完善和发展现代生态哲学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安宁市的楠固,是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老先生按苏州私家园林风格独自设计“小而精”的杰作,不仅体现了陈教授造园之“法”,更是我国园林理论的具体体现。从建筑、山水、花木这三物质性建构要素,结合审美实例,浅谈楠园之美。  相似文献   

19.
《乌拉尼亚》具有丰富的生态思想,可以被纳入生态文学领域。它不仅展示了现代社会的自然生态危机,同时也对精神生态危机表示了深重的忧虑。作家对生态困境的审美解答是:通过向我们描绘一个生态的乌托邦———乌拉尼亚,告诫人们应以生态为中心,与自然和谐相处;批判科学理性,反思西方文化,提倡多种文化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