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人类正急切地寻求新型可再生能源。介绍了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的历史、原理和应用概况。阐明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是所有可再生能源技术中最经济的发电技术,其综合发电成本已接近小型常规能源的发电水平。文章对这种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商业化推广,作了经济性评估和社会效益测评。认为伴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法》的即将出台,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必将成为发展最快的新型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生物质能的特点和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的原理及国外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TPS的整体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和Battelle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指出在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  相似文献   

3.
常杰 《电力建设》2009,30(6):1-5
生物质气化发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之一,其研究、开发及应用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文章分析了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产业化应用中存在的关键技术、经济及政策问题,指出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每年产生10亿多t的生物质废弃物,发展生物质气化发电有巨大的潜力,应根据不同区域生物质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建立合理规模的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同时政府应给予优惠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促进生物质气化发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是生物质能最有效最洁净的利用方法之一,其研究和应用在国内外都已得到较快的发展。通过生物质气化发电的技术经济分析及与直燃发电技术的比较表明,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是非常适合我国国情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建立合理规模的生物质气化发电项目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指出了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的巨大发展潜力及其产业化关键在于优惠政策的扶持。  相似文献   

5.
《电力建设》2009,(2):78-78
[本刊讯]从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获悉,由该所承担的国家科技部“九五”、“十五”攻关和“863”等重点计划——“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已取得多方面突破,其研发的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已全部实现国产化。  相似文献   

6.
记者从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获悉,由这个所承担的科技部“九五”“十五”攻关和“863”等重点计划——“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已取得多方而突破,其研发的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已全部实现国产化。  相似文献   

7.
《江苏电机工程》2009,(4):29-29
从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获悉,由这个所承担的科技部“九五”“十五”攻关和“863”等重点计划——“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已取得多方面突破,其研发的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已全部实现国产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发展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发展生物质发电的必要性和客观必然性及其各方面优势条件,提出焚烧发电是生物发电发展的主流,给出了生物质发电的主要技术及其特点,阐述了生物质发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当前能源和环境紧张的局势下生物质气化及发电技术发展的概况,重点分析了其现存的问题,介绍了当前问题背景下迸发出的一系列技术革新,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明晰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电器工厂设计》2004,32(4):48-49
预计到2020年,我国新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量(不含传统生物质)达3亿吨标准煤,约占一次能源供应的10%。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2%左右,届时对总发电量的贡献能达到6%。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吴创之向记者介绍了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发展前景,他说:“虽然这个数字与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是一个小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黄雅罗 《热力发电》2002,31(2):2-7,38
以日本川越火电厂及丹麦NV电厂为例,介绍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技术,其中包括锅炉、汽轮机、烟气净化、金属材料、工程实施与运行方面的情况,指出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力市场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2,自引:12,他引:40  
中国的电力工业正在进行“网厂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在回顾了中国电力市场的发展历程后,总结了已投入试运行的3个发电侧电力市场的运行特点:发电侧电力市场、单一购买模式、部分电量竞价上网、双轨制竞价体系、调度与市场交易一体化。介绍了电力市场中的长期合同交易、现货交易、实时交易、辅助服务等交易形式。展望了中国电力市场的发展前景:电力市场对用户开放,双边交易成为主要交易形式,实时交易的份额增加,可以买卖长期合同即出现期货交易,用户价格体系更加完善。同时,将会形成跨大区电力市场,从而更加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风力发电的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风能利用的现状和前景,尤其是在风力发电方面的开发与利用。文中简要地介绍了中国风能资源,华北,西北及沿海地区风能潜力十分丰富,但是常规能源的供应仍较紧缺,许多地区常规电力网尚覆盖不到,因此利用风力发电就更加迫切需要。本文对风力发电设备的研究,制造与试验情况作了阐述。中国政府更为注重在近期内要积极发展12个风力发电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网的发展与改革展望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吴敬儒 《电网技术》2001,25(11):6-9
对今后20年中国电力工业及电网发展、电网管理体制改革、“十五”电网建设资金来源、加强电网规划建设、扩大750(800)kV电压使用范围及提高电网经济效益等问题作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网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周孝信 《电网技术》1995,19(2):1-4,10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五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和电网得到了迅速发展,电网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步。本文概述了我国在电网技术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等方面所取得的技术进步,指出了三峡电站和三峡电力系统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全国电网的互联,是对电网技术的巨大挑战。文中还提出了为适应我国电网的进一步发展,当前应重点研究开发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电网技术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基于CC-2000平台的自动发电控制(AGC)的特点和华北、东北联网后华北电网AGC所采用的控制方式和控制策略。互联电网和跨大区电网的AGC采用联络线频率偏差控制方式和按北美可靠性委员会(NERC)CPS标准控制与考核是必然趋势。建议对互联电网和跨大区电网的AGC采用CPS标准控制与考核问题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分布式发电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08,自引:34,他引:108  
梁有伟  胡志坚  陈允平 《电网技术》2003,27(12):71-75,88
分布式发电以其投资省、发电方式灵活、与环境兼容等特点与大电网日益联合运行,给现代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带来巨大的变化。它既可以满足电力系统和用户的特定要求,如削峰;又可以提供传统的电力系统无可比拟的可靠性和和经济性。因此,研究分布式发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应用价值。文章简要介绍了新型分布式发电技术,综述了分布式发电在电力系统的应用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分布式发电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发电现状及液化天然气在广东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吕建 《热力发电》2002,31(5):13-15
分析了世界天然气资源及其消费状况尤其是利用天然气发电的现状,简要论述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的独特优势,并介绍了广东LNG项目及LNG联合循环电厂项目概况。  相似文献   

19.
科学计算可视化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韩祯祥  吕捷 《电网技术》1996,20(7):22-27
科学计算可视化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它融合了图形学、图象处理、数据管理、计算机网络和其它相关领域技术,目的在于解决巨量数据的处理和信息的综合表示问题,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应用科学计算可视化将有助于电力系统的研空发和发展。本介绍了科学计算可视化的技术和应用状况,并结合电力系统中信片 数据的特点,提出了可视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研究中应用的方式和设想。  相似文献   

20.
自动发电控制在贵州电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贵州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的应用情况、主要设计方案和AGC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分别对贵州电网的东风水电厂、乌江水电厂、清镇火电厂采用的不同控制方式(微机调速器、计算机监控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中所采和的技术和控制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了AGC可能会给电网运行带来的问题,特别是水电厂的多机组态方式对AGC可调容量的影响和机组调节的安全性问题。介绍了防止省调侧AGC控制软件对发电机组的误调、过调而采取的措施。对省调侧的两种控制子模式即定联络线偏差控制模式(TLB)和定系统频率控制模式(CFR)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最后对贵州电网AGC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