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震 《山西建筑》2007,33(27):52-53
以北京四合院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对间-房-院-巷-街等空间的研究,对居住空间中所含有的教育功能属性进行分析,希望以教育为基点对居住环境的精神价值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
谈谈北京四合院的复建设计北京市第二房屋修建工程公司建筑研究咨询部马炳坚北京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发展古城格局和独特风貌,是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受到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如北京东城区南罗鼓巷、国子监街、东四1~12条,西城...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郑孝燮先生对《北京四合院建筑》一书的一篇书面评价。文中提出了关于保护北京古都风貌、保护四合院的重要意见;抒发了作者对传统民居建筑及其建筑艺术、环境艺术的深厚情感;表达了一位老学者对中国传统建筑及其保护状况的深切关注和对中青年学者从事的传统建筑研究工作的热情支持,这一切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现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李先逵 《建筑》1996,(10):25-26
  相似文献   

5.
冯雨乔 《山西建筑》2011,37(23):25-26
结合北京四合院改造、保护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概述了北京四合院保护中的问题,总结了保护取得的进展,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四合院的保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为保持老北京的建筑风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情在词外日隐,状溢目前日秀。”这是中国文学讲究的含蓄。同样,在中国画论中也提出了“藏”和“露”的理论,如郭熙所云:“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二者如出一辙,都追求看不尽、思无穷的含蓄魅力。“锁其腰”、“断其脉“手法也是“隐“与“秀”的辩证思想体现。这种半”藏”半”露”的艺术处理方式有其含蓄性,这一共同点把文学与艺术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传统四合院中大家庭居住模式和共享庭院空间的分析与借鉴,提出了在多层集合住宅中建立"空中四合院"的创新设计构思,并对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建筑与预算》2011,(1):F0003-F0003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正规北京四合院房屋的朝向是坐北朝南的,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使建筑形成一个“口”字形。按其规模的大小,有最简单的一进院、二进院或沿着纵轴加多三进院、四进院、五进院等等。  相似文献   

9.
杨赟 《山西建筑》2009,35(30):16-17
在对神木地区四合院民居建筑的深入调查和典型案例实测的基础上,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四合院的平面布局、空间利用、使用功能等建筑特征,并就其与民俗文化的结合进行探析,以促进四合院民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四合院是我国传统的居住建筑形式,它的独特建筑风格和内部空间组织方式、内部装饰部件和材料运用等,完整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渊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建筑瑰宝的一部份、如何完善保留旧的四合院并赋与其新的生命力,是我国建筑师、室内建筑师肩负的重任。这是我国城市建筑发展中充分体现建筑历史文脉精神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北京传统四合院空间设计改造为题,以实际工程为依据,论述四合院建筑在保留和使用以及适应现代生活方面的意义,值得我们在建筑空间设计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王小莉  于洪强 《华中建筑》2007,25(2):170-171,174
结合史料和考古遗址,对榆林四合院民居形成的历史原因及其演变进行分析,认为榆林四合院在明以前受汉文化影响,明清时期又受北京四合院和山西四合院影响后基本定型.该文旨在为榆林四合院的深入研究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及开发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结构和装饰具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文章以明清时期北京四合院和闽南传统民居为例,通过分析地域特色、建筑元素和装饰细部等,探讨地理条件、气候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建筑的影响,为地域建筑传承和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四合院的文化精神李先逵在中国院落式民居中北京四合院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尽管一组四合院民居包含着若干房舍和院子,但用一个“院”字即可概括一切,它成了整个建筑群的总名词,是一个独立的建筑名词称谓。诸如“张家大院”、“李家大院”,都不是指称某一个具体的院落...  相似文献   

15.
传统居住空间——“院落空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  张丽璐 《中州建设》2004,(5):75-75,76
围合是中国建筑最基本的特征,作为实体性边界的墙是中国人生存环境中最具特色和最重要的实体元素。中国的墙体现出了强烈的边界实体性,而边界实体的突出构成了空间的内外分隔性。  相似文献   

16.
楚天舒 《建筑》2008,(16):77-78
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是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在中国,除了传统的老北京的地上四合院以外,在陕西境内的张庄村,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地下的四合院形式—地坑院。  相似文献   

17.
对人类需要何种居住环境进行分析,从四合院的发展及特点进行论述,对传统四合院如何适应当前城市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创建良好人居环境的前提下传统四合院改造的新路径,最后对创造宜居四合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金门(主要由大、小金门二岛组成),旧称浯州,与泉州仅一水之隔。两晋期间,有避中原战乱入泉州后渡海而来的移民。传说有“六姓入浯”,但史料有确载的,是中唐后期的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金门被辟为牧马区,其“牧马监”陈渊率“十二姓”入岛。唐末五代的王审知权闽时,金门始明确划归泉州。宋代以后,陆续有较大规模的大陆移民进入。宋熙宁、元丰年间(公元1068~1085年)始有“翔风里”的最早的建制记载,隶属泉州同安县绥德乡。明初设“千户所”,建“金门城”,仍属泉州府永宁卫,直至清末,无甚大变。其发展大体与泉州同步。则中唐至清末应是金门…  相似文献   

19.
北京传统的居住建筑——四合院住宅不仅布局严紧,建筑工艺考究,而且十分注重装饰,在砖、石、木构件上面进行雕刻和彩绘是主要的装饰手段。自元代在京城创建大片胡同、四合院之后,雕刻在民间住宅中便有了广泛的应用领域,而明、清时期,又是中国资本主义由萌芽到产生、发展的时期,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居》2011,(1):72-73
四合院是老北京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这种民居由正房、倒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住宅大门多设在东南角上,象征风水八卦上的"巽门"方位,附会"紫气东来"的吉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