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冠状动脉心肌桥致心绞痛2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 ,冠状动脉心肌桥压迫致心绞痛发生的病例在国内时有报道 ,为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我们对1998年3月~1999年12月期间586例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 ,经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24例 ,对其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冠状动脉、左心室造影特点 ,以及硝酸甘油与 β-受体阻滞剂的疗效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24例中男性19例 ,女性5例。年龄36~62岁 ,平均49岁。其中16例心电图有ST-T改变 ,呈ST段压低 ,T波倒置或低平。V1~V5 导联呈QS型1例 ,活动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院 1997年以来以心电图异常为依据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的资料进行分析 ,探讨心电图异常对冠心病诊断的有关问题。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共 10 0例 ,男 5 2例 ,女 4 8例 ,年龄 35~ 80岁 ,平均 5 3岁 ,其中 5 0例有胸闷和不典型胸疼 ;4 5例有冠心病易患因素 1~ 3种。其中以ST段压低 38例 ,T波低平或倒置 2 0例 ,ST段抬高 12例 ,R波幅度降低 10例 ,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 2 0例。有典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未包括在内1 2 方法 :采用常规冠状动脉造影 ,采用Judkins法 ,血管内径狭窄≥ 5 0 %时…  相似文献   

3.
朱建敏 《中外医疗》2012,31(13):43-44
目的本文通过对比糖尿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和同时进行的冠状动脉造影,考察动态心电图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型糖尿病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3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冠状动脉进行造影成像。对比2种诊断手法获得心电信息的异同。结果健康组动态心电图阳性14例,阴性286例,阳性率4.6%;糖尿病组动态心电图阳性211例,阴性89例,阳性率70.3%。糖尿病组,动态心电图阳性结果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168例,阳性率56%,阴性8例。糖尿病组S-T段夜间和活动时出现变化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动态心电图阴性结果中出现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结果有43例,阳性31例,阳性率10.3%。动态心电图的敏感度为86.5%,特异性为86.4%。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诊断糖尿病心脏性疾病能获得满意的诊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心血管疾病介入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已经成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发作性痉挛所引起的变异型心绞痛仍是常规冠脉造影的“盲点”。笔者采用静脉注射麦角新碱激发冠状动脉痉挛的方法诊断变异型心绞痛,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 主诉为发作性胸痛,临床疑诊为变异型心绞痛的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48~69岁,全部病例均未捕捉到发作时ST段抬高的心电图,平时心电图亦无明显ST段上抬或下移。激发试验前选择性冠脉造影示无明显冠状动脉固定狭窄者9例,冠状动脉狭窄25%者3例(左前降支2例,右侧冠状动脉1例)(附表)。1.2 方法 麦角新碱激  相似文献   

5.
于玲范  赵焱 《海南医学》2002,13(11):77-7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病人静息心电图有ST -T改变时 ,是否能判定合并有冠心病 ,即高血压病人静息心电图的ST段和T波改变在合并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第二附属医院 1998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均行 12导联静息心电图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高血压病人共2 18例。年龄 3 3 -74岁 ,平均年龄 5 6.5± 10 .5岁。其中男 14 9例 ,女 69例。高血压病程 0 -4 0年 ,平均 8.2± 9.6年。其中高血压 1级 3 5例 ,高血压 2级 72例 ,高血压 3级 111例 ,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心电图ST -T改变者。将所有高血压病人的心电图和有关临床资料 ,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对照 ,用Logistic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 2 18例高血压病人中 ,心电图ST -T异常 14 2例占 65 .1% ,其中冠脉造影异常 10 5例 ,冠脉造影正常 3 7例。心电图正常 76例占 3 4.9% ,其中冠脉造影异常 40例 ,冠脉造影正常 3 6例。结果显示心电图ST -T异常对于诊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敏感性为 72 .4% ,特异性为 49.3 % ,且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其中ST段下移≥ 0 .10mv的病人 5 6例 ,冠脉造影异常 5 1例 ,ST段下移≥ 0 .10mv这项心电图指标对判断高血压是否合并冠心病其特异性为 93 .2 % ,敏  相似文献   

6.
徐凤霞  田莉 《农垦医学》2001,23(1):47-48
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静脉溶栓后判定冠状动脉再通有直接指征 (冠状动脉造影 )和间接指征 ,其中间接指征中以心电图ST段在溶栓后 2 4小时内 ,在抬高最显著的导联ST段迅速回降≥ 50 %作为冠脉再通的主要指标之一 ,但心电图中T波变化未引起重视。作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进修期间收治AMI病人 36例 ,其中 2 1例给予静脉溶栓治疗 ,目的在于探讨静脉溶栓后T波变化对判断冠脉再通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情况 确诊为AMI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者2 1例 ,其中男 1 5例 ,女 6例。年龄 48~ 71岁 ,平均56岁。下壁梗塞者 1 …  相似文献   

7.
变异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既往认为与冠状动脉痉挛有关,近年来认为是由于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所致。本研究对32例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探讨其冠状动脉病变情况。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1998年3月-2005年3月在我院进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有一过性ST段抬高的患者58 例,对其中32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男29例,女3  相似文献   

8.
单自琴 《医学综述》2015,(2):317-319,32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QTc间期对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和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诊治的有症状或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可疑冠心病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监测12导联动态心电图,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阳性组(56例)和阴性组(32例)。测量比较两组QTc间期等心电图指标的改变。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糖尿病比例高于阴性组(P<0.05)。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和阴性组在ST段严重压低时各心电图指标中QT和QTc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组显著长于阴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时,动态心电图上除ST段发生特征性变化外,QTc也会发生延长等相应的变化,联合ST段和QTc变化进行诊断,能够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9.
许建华 《中原医刊》2004,31(2):50-5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系右冠状动脉病变或左回旋支动脉病变所致 ,对于远离心梗部位导联的心电图改变的研究近来已有报道。通过比较胸前导联ST改变和冠脉造影所示冠状动脉病变结果以了解两者间的关系 ,有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收入我院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共 40例 ,其中男 3 2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5 4 2± 8 8岁。所有病例均有临床症状 ,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及血清心肌酶谱 (CK、CK -MB)符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变化 ,并有冠状动脉造影的资料。1.2 方法 :心电图记录每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12月—2018年4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分别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优势。结果资料统计显示,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00%,动态心电图的灵敏性为72.73%,特异性为65.22%,两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多支病变检出率一致外,动态心电图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的检出符合率均低于冠状动脉造影。结论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冠状动脉造影较之动态心电图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但动态心电图具有操作难度小、无创、重复性强的优势,临床上可作为筛选检查手段或与冠状动脉造影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1.
郭扬  文书银  辜艳  邓小建  巫奇  刘宁 《四川医学》2002,23(11):1146-1146
我们从 2 0 0 1年 5月开始应用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对 5 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 ,了解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情况 ,旨在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心肌缺血性损害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糖尿病组 :5 8例 ,病程 7~ 2 1年 ,均为2型糖尿病 ,其中男 36例 ,女 2 2例。平均年龄 5 2 .3±10 .8岁。糖尿病患者符合 1997年WHO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 。入选前停用一切改善心肌缺血的药物。本组全部病例均无典型心肌损害的临床表现 ,仅 14例心前区不适 ,静息状态心电图无ST段变化及其它心脏病变的心电图改变。正常对照组 :70例 ,其…  相似文献   

12.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182例患者,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有86例患者显示冠状动脉造影狭窄≥50%,96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而在冠状动脉狭窄者中,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有63例示ST段压低,23例无ST段压低;9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中,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有67例示ST段压低,29例无ST段压低.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对诊断冠心病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电图ST段改变与单纯T波改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电图诊断价值。方法按照病人的心电图ST段压低或抬高和单纯T波改变者分为A、B两组,行冠脉造影。结果心电图ST段改变和单纯T波改变病人的冠脉造影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体表心电图缺乏特异性改变。  相似文献   

14.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取我科 1994~ 1998年病历及心电图资料完整者 9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并根据下壁或侧壁有无ST段压低分为 2组。有ST段压低组 39例 ,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9例 ,年龄 36~ 6 8岁 ,平均 5 2 8岁 ,伴高血压 12例 ,糖尿病 9例 ;无ST段压低组 5 7例 ,男性 44例 ,女性 13例 ,年龄 38~ 72岁 ,平均 5 6 4岁 ,伴高血压 19例 ,糖尿病16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上无明显差异 ,均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排除严重肝、肾疾患及严重糖尿病 ,具有可比性。采用统一常规治疗方案 ,给予扩冠、抗凝及对症治疗 ,无溶栓…  相似文献   

15.
随机复习冠脉造影正常的 12 0例患者 ,发现有32例伴有明显的心电图ST T改变 ,为判断这部分病人心肌缺血的确切原因 ,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对象  32例中女 15例 ,男 17例 ,年龄 33~ 6 1岁 (4 0± 3 8岁 )。1.2诊断标准 心肌缺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12导联静息心电图示ST段水平下移≥ 0 0 5mV和/或缺血样T波倒置 ;(2 )平板运动试验阳性 (负荷心电图ST段压低≥ 0 1mV) ;(3)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MV5ST段下移≥ 1mm ,持续 1分钟以上。1 3冠脉造影 Judkins法行多体位选择性。管腔内径光滑 ,无浸润硬化者为…  相似文献   

16.
黄翠娟 《广西医学》2002,24(10):1642-1643
自从冠状动脉造影 (CAG)的开展 ,CAG被认为是目前最直观、准确率最高的诊断冠心病(CAD)的方法。对提高传统心电图 (ECG)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有了更好帮助。本文对有临床症状但心电图正常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分析 ,旨在能早期提高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5 8例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 5 4例 ,女性 4例。年龄 3 3~ 81岁 ,平均 5 7.9岁 ,合并高血压 1 5例 ,高脂血症 2 2例 ,糖尿病或糖耐量减退 6例 ,临床均有胸痛或胸闷等症状 ,拟诊 CAD。1 .2 诊断标准 :高血压按 1 999年 WHO诊断标准 ,高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一过性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15年至2017年两年间我院日常工作中发现的3例动态心电图监测出现一过性ST段抬高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学,影像学,心肌酶学,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测指标的特点。结果 3例病人,2男1女,平均年龄45-58岁,各项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其中1例考虑心肌梗塞,2例考虑变异性心绞痛。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一过性ST段抬高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对临床早诊断,早治疗,评估预后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冠脉病变程度与动态心电图动态性ST段变化的关系.方法:对151例胸闷症状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结果患者在上级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50%为无明显狭窄,冠脉面径减少≥50%者,判定为有狭窄,冠脉狭窄在50%~70%为中度狭窄,狭窄程度≥70%为重度狭窄.结果:151例患者中96例有动态性ST段变化,其中冠脉造影检查示冠状动脉狭窄>50%狭窄者73例,冠脉造影阳性73例,阴性23例.以冠脉造影为对照,动态心电图的敏感性为76.0%,特异性为81.3%.结论:动态心电图上出现动态性ST段变化与冠脉病变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择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ST段呈“墓碑形”改变与冠脉病变、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所有患者均在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按ST段抬高形态特征分为“墓碑形”组15例,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37岁±78岁(57.5±10.1)。通常组36例,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龄28岁~85岁(56.5±9.80)。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按WHO标准。1.2 方法:患者入院行常规12导联或16导联心电图(加做V7、V8、V3R、V4R导联),均住在CCU病房,持续24小时~48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护。1.2.1 “墓碑形”ST段心电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2导动态心电图诊断女性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将70例24 h同步12导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0例女性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阳性38例,阴性32例,12导动态心电图阳性52例,阴性18例,>65岁年龄组的12导动态心电图阳性率与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一致(P>0.05);<45岁及56 ~ 65岁年龄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均低于12导动态心电图阳性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5 ~55岁年龄组,12导动态心电图阳性率与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2导动态心电图对于目前临床诊断女性冠心病较为理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