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强迫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强迫症 (OCD)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和人格特征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分别运用防御方式问卷 (DSQ)和MMPI对 3 1例强迫症患者和 2 6例正常对照进行防御机制评定和人格测定。结果 :强迫症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更多地使用被动攻击、潜意识显现、分裂、幻想、退缩等不成熟防御机制 ,而较少使用升华等成熟防御机制 ;强迫症患者MMPI的抑郁、癔症、心理变态、精神衰弱、外显性焦虑等 9个分量表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强迫症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同心理变态、偏执、精神衰弱、精神分裂、社会内向等存在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成熟防御机制同社会内向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强迫症患者更多地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存在病态的人格特征 ,且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有关结果对于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心理治疗对强迫症患者防御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防御机制的特点及心理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26例住院进行心理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分别于心理治疗前一天及心理治疗10周后进行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Y-BOCS)评定并填写防御机制问卷(DSQ),并和26例正常人DSQ评分进行对照。结果:(1)强迫症患者组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4.5±0.8)显著高于正常组(3.0±0.5,t=7.0,P<0.01);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5.0±0.8)显著低于正常组(5.7±0.7),t=-3.1,P<0.01)。(2)强迫症患者组心理治疗10周后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4.0±0.9)显著低于治疗前(4.5±1.0,t=-2.5,P<0.01);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5.7±0.7)显著高于治疗前(5.0±0.9,t=-3.9,P<0.01)。结论:强迫症患者过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心理治疗可使防御机制向成熟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强迫症患者人格与其父母人格的特征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强迫症患者及其父母的人格特征,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30名符合CC-MD-3强迫症及ICD-10强迫性障碍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及30对强迫症患者父母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进行评定,并与30名正常对照及30对正常对照的父母进行比较,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强迫症组神经质(N)分[(14.97±5.52)vs.(8.77±4.69)]以及精神质(P)分[(6.70±2.61)vs.(4.83±2.30)]高于正常对照组(Ps0.01),内-外向(E)分低于正常对照组[(11.23±4.87)vs.(14.20±3.55),P0.01]。(2)强迫症患者父母的N分高于对照父母组[(12.23±4.43)vs.(8.81±4.00),P0.01],E分低于对照父母组[(10.58±4.06)vs.(12.71±3.50),P0.01]。(3)强迫症患者父亲N分高于正常对照父亲[(12.77±4.73)vs.(7.50±3.45),P0.01],E分低于正常对照父亲[(10.67±3.48)vs.(12.60±3.61),P0.05]。(4)强迫症患者母亲E分低于正常对照母亲[(10.50±4.63)vs.(12.83±3.44),P0.05],P分高于正常对照母亲[(5.23±2.08)vs.(3.73±2.21),P0.01]。(5)相关分析显示,强迫症患者E分与强迫症患者母亲E分呈正相关(r=0.37,P0.05),与强迫症患者母亲P分呈负相关(r=-0.37,P0.05)。强迫症患者N分与强迫症患者母亲P分(r=0.39,P0.05)及强迫症患者父亲N分(r=0.53,P0.01)呈正相关。结论:强迫症患者父母具有某些特质性人格特征,并且与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中学生进行了测查,初步探讨当前中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为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客观依据。以班为单位,分次进行团体测试。对象为364名中学生,其中男生167人,女生197人;初中生209名,高中生155名;来自城镇的学生218名,来自农村的学生146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同于健康人的人格特征以及心理防御机制。方法 选取住院哮喘患者68例,接受16PF问卷测试。结果 男性哮喘患者与一般男性相比,在G因素的得分偏向高分一端,在A、E、L等因素的得分偏向低分一端;女性哮喘患者与一般女性相比,在Q4因素的得分偏向高分一端,在B、Q2得分偏向低分一端。在X3方面,男性哮喘患者得分高于均值,女性哮喘患者在X1方面得分高于均值,男、女患者在X4方面得分均低于均值。结论 帮助患者克服心理上的弱点,进行人格特征的重建.以成熟的防御机制面对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6.
考研复试者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考研复试者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方法使用海斯曼心理CT系统对496名医学硕士研究生复试者和48名健康体验者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问卷(MMPI)的测试,采用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女性考研复试者的退缩和转移分数低于男性(42.1±8.3分vs44.1±9.0分,P0.05;42.8±8.3分vs44.8±9.4分,P0.05);本科者的退缩和转移分数低于大专者(42.9±8.6分vs49.2±8.1分,P0.05;43.6±8.9分vs50.1±4.6分,P0.01);未婚者的退缩分数高于已婚者(43.4±8.6分vs41.1±8.5分,P0.05);2经协方差分析控制性别、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后,考研复试者的否认分数低于健康体验组(55.3±10.4分;59.2±9.0分,P0.05),而转移分数高于健康体验者(44.1±8.9分;40.5±7.0分,P0.05)。结论考研复试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存在性别差异,受到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具有倾向于使用转移而较少使用否认的防御风格。  相似文献   

7.
心理专业学生防御机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心理专业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方法 采用整体分层抽样方法时484名在校医学本科生进行防御方式问卷(DSQ)调查.结果 心理专业学生多采用成熟的防御机制(5.61±0.83),升华(6.26±1.27)、压抑(6.02±1.49)、渴望(5.99±1.63)是其应用最多的3种防御机制;女生比男生应用了更多的成...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住院麻风病患者心理防御机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河北省住院麻风病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特点。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调查河北望都皮肤病防治院确诊的住院麻风病患者41例,并与43例正常样本对照。结果研究组不成熟防御机制及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6.06,P0.01;t=2.16,P0.05),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63,P0.01),两组掩饰因子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81,P0.05)。结论在麻风病患者中应提供适当的心理治疗,对患者的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方式进行干预,使患者更多的运用成熟的防御机制来缓解心理压力和内心冲突,保持稳定的心态,更好地缓解心理痛苦,适应社会,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心理防御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不少研究表明 ,防御机制的动用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1- 3] 。在过去数年中 ,国外对心理防御机制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4 ] ,早在 90年代初 ,即有研究表明 ,在青少年精神病患者这类人群中 ,防御机制的成熟度是与心理功能紧密相连的[5] 。近年来 ,国内也有了一些在正常青少年中的拓展性研究 ,如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发现不成熟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6 ] ,对初三学生的相关分析显示 ,初中生对成熟型防御机制运用较好[7] 。那么 ,对于处于人生花季雨季的高中生 ,他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又有什么特点 ?为此 ,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 ,为高中…  相似文献   

10.
失眠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失眠症患者心理防御特征。方法 采用心理防御方式问卷 ( DSQ)对失眠症患者和正常健康者各 5 0例进行评定。结果 患者组不成熟型、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掩饰因子等的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P≤ 0 .0 1 ) ,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低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失眠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1.
强迫症病人的心理防御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 :对强迫症 (OCD)病人的心理防御特征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OCD病人组和正常对照组各6 0例 ,入组时按要求填写防御方式问卷 (DSQ)、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结果 :病人组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分 (分别为 4 .6 4± 0 .72和 4 .6 9± 1.0 7)显著高于正常组 (分别为 4 .34± 0 .5 8和3.86± 0 .98) ,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 (5 .32± 1.4 4 )显著低于正常组 (5 .80± 0 .81)。病人组EMBU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正常组 ;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组。OCD患者神经质标准分 (N)显著高于对照组 ,外向标准分 (E)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病人组EMBU的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因子分与中间型和或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分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与EPQ的E分以及父亲过度保护因子分与N分均显著正相关。结论 :OCD患者过度应用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 ,并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和患者个性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12.
焦虑症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研究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焦虑症患者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特点及关系,从而针对其防御方式及人格特征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以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焦虑症患者和正常人均31名,对他们以防御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测试.结果 ①焦虑症患者的艾森克人格问卷中N分高于正常人(P<0.01);②焦虑症患者的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高于正常人(P<0.01),而升华和幽默等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低于正常人(P<0.01);③焦虑症患者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的N分与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焦虑症患者情绪不稳定,多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少采用成熟防御机制,且情绪不稳定与不成熟防御机制呈正相关.因此,应依据其人格特征和防御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以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以下简称持续疼痛障碍)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方法:持续疼痛障碍组(70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入组时填写防御方式问卷(DS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LE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结果:①病人组在“不成熟防御机制”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其中以抱怨、幻想、退缩、躯体化4个因子得分突出;在“成熟防御机制”的维度上,病人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②病人组神经质评分(N)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内-外倾评分低于对照组。③患者LES的总分及频次显著高于对照组,但社会支持分比对照组低。结论: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缺乏、个性缺陷和不适当的防御机制在持续疼痛障碍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强迫症合病现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强迫症的合病现象,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SCID-P定式检查提纲收集临床资料,获得符合DSM-Ⅲ-R和CCMD-2-R的强迫症诊断标准者120例,对其整个病程中的临床症状和合病现象进行分析。结果:120例强迫症患者在其病程中合并其他精神障碍者87例,合病率72.5%。其中,合并1种精神障碍者40例(33.3%),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精神障碍者47例(39.2%)。常见合病有抑郁性障碍(47.7%)、焦虑性障碍(27.5%)、人格障碍(26.7%)、抽动障碍(17.5%)和一过性精神障碍(13.3%)。强迫症的不同亚型合并其他精神障碍的类型也有所不同。结论:强迫症合并其他精神障碍相当常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森田疗法对性强迫相关联想障碍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患者为2005年10月~2009年10月为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科门诊的32例性强迫相关联想障碍患者。所有患者接受为期8个月的连续性治疗。疗前和治疗终点进行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自评焦虑量表(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的评估。结果 29例完成了全部治疗,3例患者因不能坚持而中断治疗(男1例,女2例)。29例患者在治疗前后Y-BOCS,SAS和SD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6.3±8.4)vs.(12.1±5.6),(58.7±10.8)vs.(32.5±6.1),(45.3±9.6)vs.(38.6±7.4),P0.05]。其中8例患者痊愈,14例好转,7例无明显变化。结论森田疗法对神经质症的性强迫观念的辅助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There is paucity of inform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of quality of life (QOL) in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OCD) and dysthymic disorder (DD) with disability grade in India.

Aim:

To assess the relation of QOL with disability level in OCD and DD.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s hospital based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 medical institution in Davanagere, Karnataka, India. Data was collected by using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IV Text Revision (DSM IV TR) criteria, WHO QOL BREF and IDEAS.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ability grade and QOL was assessed by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Results:

Mild disabled OCD patients had a significantly better QOL in the Q1 domain i.e. perception on quality of life as compared to moderately disabled patients (P < 0.05), while in other domains of QOL,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But, QOL score in physical domain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cross disability grades (56.00, SD = 6.89; 48.50, SD = 12.28) in DD, but not in other domains.

Conclusion:

Perception of QOL is better in those with mild disability in OCD, but in DD, physical domain of QOL score is more in mild disability compared to moderate disability.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强迫症和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状不同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80例强迫症患者作为强迫症组,选取80例伴强迫症患者作为分裂症组。结果分裂症组的强迫行为比率(63.8%)明显高于强迫症组(53.8%)(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承受的痛苦及功能障碍比伴强迫症者明显,但强迫行为没有伴强迫症者明显,临床在进行治疗时,要注意区分,做好鉴别,以便于采取对症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利培酮合用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利培酮舍用西酞普兰及单用西酞普兰治疗,疗程8周;以强迫症量表(Y-BOC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利培酮合用西酞普兰组显效率高于单用组,8周末Y-BOCS评分低于单周组。结论利培酮合用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使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清单调查我国强迫症的症状类型。方法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清单调查78例强迫症患者的症状及出现的频率,分析症状类型与人口学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78例强迫症患者,强迫思维的症状数量(9.6±6.8)个,强迫行为的症状数量(4.7±4.2)个;排在前3位的强迫思维依次为怕污染的强迫思维(42.3%)、怕冲动的强迫思维(35.9%)、要求对称或精确的强迫思维(17.9%)。强迫行为前3位依次为强迫洗涤行为(39.8%)、强迫检查行为(38.4%)、强迫重复行为(28.2%)。男性患者20.9%存在有关性的强迫思维高于女性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8,P=0.0172)。无职业者50.0%存在强迫洗涤行为高于有职业者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2,P=0.0265)。结论耶鲁-布朗强迫症状清单能够有效涵盖所有强迫症状,初步应用成功。强迫症状类型与人口学资料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