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医院药房作为一个重要窗口单位,对药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其职能可分为非临床药学服务和临床药学服务两部分。非临床药学服务内容包括:采购药品、管理药品和帐务、推荐药品处方集、负责门诊及住院病人的内服、外用药品的调配工作、制剂部门的药师主要负责配制部分外用软膏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药师在医院药房服务中的价值提供参考.方法:结合工作实际具体阐述药师在药品调剂工作中各环节药学服务的价值.结果:药品调剂工作中药师所提供的药学服务包括审方、配药、发药、用药指导、用药咨询等各个环节,可促进整个治疗过程中用药的合理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结论:药师在药品调剂过程中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知识技能与经验,亦应进一步提升药学服务水平,以更充分地体现其工作在医院药房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药剂科风采     
<正>盛京医院药学部药学部承担着全院医疗、预防用药的采购供应和管理,医院制剂的配制,临床药学以及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工作,由药品调剂、医院制剂和临床药学三个部分组成,下设药房、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等20多个部门以及《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编辑部。现有职工190名,其中副教授以上8名,全日制本科以上人员21名。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药  相似文献   

4.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药剂科成立于1959年,是一个集药品供应、调剂、制剂、检验、药学服务、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下设门急诊药房、中心药房、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临床药学室、制剂室、药检室、药库等7个部门,现有职工80人。其中主任药师2名,副主任药师6名,主管药师11名,药师30名,药士29名,其他人员2名。博士研究生2人(含1人在读),硕士研究生8人,本科38人,专科30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5,(13):1729-1735
目的:为我国医院药学教育与实践者提供参考。方法:以美国内布拉斯加医学中心为例,从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医院药房管理、临床药学教育和医院药学人员工作职责四个方面介绍美国医院药学教育与实践。结果: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职责为制订与执行与药品使用、管理相关的政策,监测药品的使用等,其下设有处方集、用药管理两个分会和一支由医学、护理与药学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医院药房管理主要涉及药品配制、医嘱审核、药品调剂和自动化技术四个方面;临床药学教育分为专业药学学位教育和毕业后继续教育两种;医院药学服务团队由药师和药学技术人员组成,药师主要负责查房及患者监护、药物重整、用药咨询与药品管理,药学技术人员主要负责药品采购、配制、运输、养护等传统药学服务工作。结论:美国临床药学实践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其医院药学教育与实践的经验值得借鉴与学习。  相似文献   

6.
李义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214-2216
目的:探讨急诊药学服务的特点,总结急诊药师工作面临的挑战及急诊药房处方调剂风险的防范.方法:分析急诊药房夜间调剂的风险,应用临床药理学和文献资料思考怎样防范调剂风险.药师应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做好审方、调剂、发药和药物咨询工作.结果:急诊药房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几个方面:合理设置急诊药房格局,保障急救药品供给;严把药品质量关,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提升药师综合业务素质,树立良好服务理念,加强药师与病人的和谐沟通.结论:高质量的药学服务、合理的处方调配,能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为急诊病人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门诊药房信息化药品调剂差错防范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有效降低药品调剂差错率,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用药。方法:从药品调剂前、中、后3个维度分别展开,运用信息化技术,设计并建立“医师-药师-患者”三位一体的药品调剂差错防范体系,并对该体系运行前后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门诊药房信息化药品调剂差错防范体系建立运行后,药品调剂工作的各环节差错均显著减少,调剂前医师开方错误率从0.724 4%下降为0.340 3%;调剂中药师总调配差错率从0.078 8%下降为0.042 4%,其中各调配差错类别的占比也均有所下降;调剂后出门差错率从0.000 68%下降为0.000 26%。结论:门诊药房信息化药品调剂差错防范体系的建立,为减少药品调剂差错提供了有效的新方法,使药师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信息化药学服务,保障患者安全用药,是未来医院药房降低药品调剂差错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门诊药房药学服务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弘 《中国医药指南》2009,7(2):147-148
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也不断提高。他们不仅要求能从医院药房拿到安全有效的药品,而且希望能从药师那里获取与用药有关的知识、与疾病有关的保健知识等[1]。这就要求门诊药房的工作不仅是药品供应、药品调剂,还应包括药物咨询服务、提供与药物有关的情报信息等等;同时要求门诊药房药师不仅要调配好药品,而且要做好与促进合理用药有关的相关工作。探讨如何充分发挥门诊药房药学服务的作用,是门诊药房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9.
宿凌 《医药导报》2005,24(11):1085-1086
我国台湾地区药学人员的管理仿效欧美发达国家的模式,是将发达国家先进经验与本土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台湾地区药学人员的管理法律有《药事法》《药师法》《药师法实施细则》和《药剂生资格与管理办法》。药学人员的行业组织为药师公会,包括县(市)公会、省(市)公会和药师公会联合会,药师公会的任务包括会务运作及管理、推动医药分业、继续教育、参与民众用药安全、反毒、防止药物滥用、参与药学会议、鼓励药师会员参与基层选举等。台湾地区药学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较高,药学人员的业务包括药品销售或管理、药品调剂、药品鉴定、药品制造之监制、药品储藏供应与分装之监督、含药化妆品制造之监督与中药制剂之制造供应及调剂等。目前制约台湾地区药学人员发展的因素包括业务不具有完全自主性,发展和工作机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等。与台湾地区药学管理工作相比较,大陆应加快立法,成立药学人员组织,加快人才培养,明确药学人员的权力和责任,提高药师的社会地位,以加快我国大陆药学和药学人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改深入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零差价是大势所趋,医院药学工作者感到困惑,此时,更应重视药房的发药交代工作,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工作制度,药学服务药房调剂工作不仅仅是调配发放药品,保证药品调剂过程的准确,还应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药品的方法,解决他们的用药疑问,预防潜在的药品误用,据统计药源性疾病发生率高达20%,故发药交代尤为重要。交代内容包括药品的名称、服用方法、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保存的方法和条件、有效期等。患者对于这些问题单纯靠阅读说明书,很难得到满意的解释。作为一线药师,在日常工作中,只是调配发药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也不能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即使窗口时间有限也需要对患者进行简明扼要的交代,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以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药学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罗新根  李健 《中国药房》2014,(17):1558-1561
目的:探讨我国医院药学的未来发展路径。方法:从我国医院药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全面分析国家卫生事业、医院运营发展、医院学科建设、临床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对于医院药学的潜在需求,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可能的发展路径。结果:目前我国的医院药学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专业定位模糊,职能不明;药师的服务项目缺失,价值未能完全体现;药品调剂任务繁重,缺乏专业认同;治疗药物监测业务流失,不良反应报告流于形式;临床药学服务步履维艰,人员配备不足等。通过需求分析发现,推动我国的医院药学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明确医院药学部门的定位,理清相应职能;建立现代物流管理制度,提高药品管理水平;创新服务理念,减少医疗纠纷;强化医院药学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药学服务水平;把握医药科技发展新趋势,拓展药学服务范畴。结论:医院药学部门和药学工作者应着眼国家、医院、学科、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需求,准确把握医院药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拓展医院药学未来的发展路径,寻找医院药学事业新的价值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高晨  田德蔷 《中国药房》2014,(41):3924-3927
目的:为医院药师技能培训考核提供参考。方法:结合医院药师技能培训的实际情况,按照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及评分方法,对医院药师培训6个月后的调剂服务实践技能进行考核评价。结果:Mini-CEX是对医院药师调剂服务实践中药品调剂过程面谈能力、药学知识运用能力、专业态度、临床判断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完成效果、整体临床胜任能力进行考评,既考核了医院药师的专业能力,又体现了药师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和人文关怀,还培养了药师为患者提供优良药学服务的意识。结论:Mini-CEX用于医院药师技能培训考核有良好的可行性,适应药学服务技能考核的特点,体现了药学服务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琼  张灵  董一曼  吴国翠  吴华 《中国药房》2014,(29):2717-2720
目的:提升药房药学技术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从提升药学人员综合素质、加强药品调剂差错管理、药品质量管理及多项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等方面介绍我院药房的精细化管理。结果与结论:通过人员操作规范化、加强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开展五常法和品管圈活动、加强药师人文素质培训,提升了药师综合素质;通过加强高危药品、易混淆药品管理,对内部差错进行登记与分享,对已发生差错进行深层次分析,减少了发药差错(内部差错件数由134件下降到64件);通过加强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等,强化了药品管理质量;通过落实处方审核、充分运用药品定位系统、设置用药咨询专窗、制作用药交代标签等方式,提高了用药合理性、工作效率(患者候药平均时间从5 min降为3 min)和患者满意度(从80%上升至94.9%),保障了用药的安全、合理。我院实施的精细化管理显著提升了药房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单人调剂处方的风险,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根据我院单人调剂处方引起纠纷的实例,分析其产生调剂风险的原因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药师服务观念、处方调剂错误、药学知识缺乏、不良工作习惯等均可引发调剂风险。药师转变服务观念、采用"双容器"取药法调剂药品、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培养良好调剂与卫生习惯及配备适当的硬件、加强"医、护"审核等可有效防范或降低单人调剂处方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全自动口服药品摆药机在我院药房的应用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医院药房应用全自动口服药品摆药机摆药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我院全自动口服药品摆药(TR-200FDS)系统的主要结构,简述摆药机的工作流程及使用情况,并讨论其优势及不足。结果:应用摆药机摆口服药具有方便、卫生、快捷、准确等优势,但相关费用较高。结论:药房应用全自动口服药品摆药机提高了医院药学服务水平,是医院药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药学服务状况。方法:采用信函式问卷调查,以我国三级甲、乙等,二级甲、乙等医院为总体,对通过分层、定距抽样选取的600家样本医院、42家临床药师制试点医院进行我国医院药学服务状况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回收281份样本医院调查问卷(46.8%),29份试点医院调查问卷(69.0%),其中37.1%的医院开展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业务,61.7%的医院设置了药学信息咨询部门,32.9%的医院安装了合理用药监测软件或系统,表明我国目前医院药学服务状况有了较大发展,但不同等级、属性的医院其药学服务状况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我院门诊药房药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减少药患纠纷,改善药患关系提供借鉴。方法:抽取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在"药患纠纷登记本"登记的药患纠纷共126例,将其归纳、分类,分析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与结论:药患纠纷的发生与药房及药师因素(服务态度不佳、用药指导不力、调剂差错等)、医师因素(处方不规范、开错处方等)、退药因素、药品价格因素、收费处因素、患者因素等有关。为预防药患纠纷的发生,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改变服务观念,加强与患者沟通,建立处方质量控制小组监督合理用药,开设药物咨询窗口,建立严格管理制度,同时在诊疗过程中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目标"的宗旨提供全方位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8.
杨厚赐  徐翔 《中国药房》2014,(9):814-816
目的:促进医院药房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方法:介绍我院药房药品管理信息化、调配自动化的情况及基于此进行的药学服务。结果与结论:我院通过实施"零库存"药品管理及采用全自动发药系统、药品智能存取系统、自动分包机等方式实现了药房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并借助其创建了药师以药学服务单元形式为患者进行药学服务的新模式,减少了药师的机械劳动时间,增强了患者与药师的有效交流,促进了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谢明华  葛敏  彭佳蓓  王鼎盛 《中国药房》2014,(41):3889-3891
目的:为医院实施门诊药房自动化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我院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工作流程,对自动发药机、智能传送系统、自动补药系统等设备在我院门诊药房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自动化建设给我院门诊药房带来的改变。结果与结论:经统计,我院应用自动化发药系统后降低了药师工作强度(68%)、提高了工作效率(37.5%)、降低了内部调剂差错(84.88%)、优化了发药模式、提升了服务理念、改善了药房环境、提高了药品管理水平,但同时应注意做好自动化系统停用时的应急预案、核算控制系统的运行成本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门诊药房调配和发药速度,寻找患者排队等候的解决方法。方法 2013年1月至12月每月随机抽取300例门诊取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0名门诊药房药师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7月开始实施旨在提高门诊药房调配发药速度的管理措施,管理措施包括:制定有效的药房工作制度,保证药品的充足供应,合理摆放药品,对常用的拆零药品进行预分装,设立退药窗口与咨询窗口,有效处理纠纷,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统计每个患者的取药等候时间和药师的调配发药时间。结果实施管理措施后,7月12月患者取药等候时间、药师调配发药时间分别为(1.96±0.90)min、(0.97±0.23)min,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5、4.202,P均<0.05)。结论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可提高门诊药房调配和发药速度,有利于提高医院的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