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在制造工艺日趋精致的今天,护士手中的安瓿很多不需要用沙锯划痕即可掰开.但也有个别安瓿划痕不清晰,很难折断,尤其在急救时为了节省时间,护士会用随手触及的物品如启瓶器、剪刀、止血钳等硬物敲击安瓿的颈部.这样很容易把安瓿敲碎,造成药液浪费,且碎裂的玻璃渣会掉入安瓿瓶中污染药液,甚至会飞出,导致对人员的伤害.笔者在无意中发现1种非常简便的方法:即用另1支安瓿的底部代替沙锯划难折断安瓿的颈部,形成划痕后常规消毒处理即可.此法省时省力,划痕清晰,可以防止上述不良情况发生,也可防止护士在急救时硬掰安瓿将瓶体捏碎划伤手指.……  相似文献   

2.
解决难掰安瓿小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品的安瓿包装在临床输液中占有很大比例,护士在配制安瓿药液时,往往遇到即使用沙锯瓶颈却怎么也掰不开的情况。这是因为大多数安瓿颈部都有商家指示掰安瓿的标记,如果护士就只是一味地拿着沙锯在指示点划来划去,可能最终还是难以掰开或因用力过猛捏碎安瓿划伤护士的手指。笔者抽取50支相同的安瓿,质地相同的沙锯50个,以减少因安瓿、沙锯不同而造成的误差。随机分为2组,一组用沙锯在安瓿指示点处出划痕,而另一组用沙锯沿着安瓿颈部划1/2圈左右,2组比较,第2组很容易就将安瓿掰开。经过工作中半年的不断实践,我们发现这是一种非常简便且省时…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实际操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难折的安瓿 ,令人棘手。有的护士曾用手中的笔或者比笔更硬的物体 ,如启瓶器、剪刀等去敲安瓿的颈部 ,这样不仅会把整支的安瓿敲碎 ,浪费药物 ,而且也潜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 ,如安瓿的碎渣会掉进瓶中污染药液 ,甚至会溅落到人的眼睛里。  笔者经过长时间的实践 ,发现了一个解决难折安瓿既简单又实用的方法 :用一支安瓿的底部边缘划另一支安瓿的颈部 ,留下划痕后用消毒液消毒后就可以轻松地把安瓿折断了。而且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划痕清晰 ,且不违反无菌操作的原则 ,请同仁不妨一试。解决难折安瓿的小技巧@…  相似文献   

4.
药品的安瓿包装在临床输液中占有很大比例,护士在配制安瓿药液时,往往遇到即使用沙锯瓶颈却怎么也掰不开的情况.这是因为大多数安瓿颈部都有商家指示掰安瓿的标记,如果护士就只是一味地拿着沙锯在指示点划来划去,可能最终还是难以掰开或因用力过猛捏碎安瓿划伤护士的手指.……  相似文献   

5.
正临床操作中经常需要掰玻璃安瓿来配制药液,以达到治疗目的。目前厂家提供的安瓿,其颈、体之间多有一环形凹痕,应用时仅需以双手手指分别持住安瓿体部和颈部末段,而后将安瓿轻轻折断。如安瓿无凹痕,则用砂轮在安瓿颈部划一道环形锯痕,用70%乙醇棉签擦拭锯痕后,以纱布包裹用手指折断安  相似文献   

6.
张娜 《护理研究》2007,21(33):3097-3097
临床操作中经常需要掰取玻璃安瓿来配置药液,使病人达到治疗目的。目前的安瓿,其颈体之间多有一环行凹痕,应用时仅需以双手手指分别住安瓿体部和颈部末端,然后将安瓿轻轻曲折,便使安瓿折断,如安瓿无上述凹痕,则可用砂轮在安瓿颈部划一道环行锯痕,用75%乙醇棉球擦拭锯痕后用手指曲折安瓿。使其折断,随后按照无菌原则取药液。但在临床操作中发现,操作者的食指远端指间关节常常因在掰取安瓿时,被脱落的细小玻璃渣划伤从而引起出血。造成血液污染及院内感染,对此进行反复探索,总结1种小经验,现介绍如下。1方法在掰安瓿前取宽1cm,长5cm,白胶布(医…  相似文献   

7.
正安瓿是用于盛装药液的小型玻璃容器,容量一般为1mL~25mL,常用于注射用药液,也用于口服液的包装。护士在配制药物时需要先用砂轮在瓶颈处切出划痕,消毒瓶颈,将乳头向上,使药液全部流入瓶体内,然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安瓿瓶颈折断后抽吸出药液进行配制,整个过程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药液的污染。临床上大多数药液均盛装在玻璃瓶中,工作量繁重,护士在开启安瓿的同时增加了手被玻璃碴划伤的风险,轻者造成皮肤破损流血,重者可造成肌腱断裂,  相似文献   

8.
临床中掰安瓿的小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美光  张玮陈冰 《现代护理》2006,12(13):1213-1213
张美光张玮陈冰临床操作中经常需要掰取玻璃安瓿来配制药液,从而使病人达到治疗目的。目前厂家提供的安瓿,其颈、体之间多有一环形凹痕,应用时仅需以双手手指分别持住安瓿体部和颈部末段,而后将安瓿轻轻屈折,便可使安瓿折段。如安瓿无上述凹痕,则可使砂轮在安瓿颈部划一道环形锯痕,用70%乙醇棉签擦拭锯痕后用手指屈折安瓿,使其折断[1],随后按照无菌原则抽取药液。但在临床操作过程中笔者发现,医护操作者的食指远端指间关节常常因在掰取安瓿时,被脱落的玻璃的细小碎碴划伤,从而引起出血,造成血液污染及医院内感染。笔者对此进行反复探索,总结…  相似文献   

9.
临床操作中经常需要掰取玻璃安瓿来配制药液,从而使病人达到治疗目的.目前厂家提供的安瓿,其颈、体之间多有一环形凹痕,应用时仅需以双手手指分别持住安瓿体部和颈部末段,而后将安瓿轻轻屈折,便可使安瓿折段.如安瓿无上述凹痕,则可使砂轮在安瓿颈部划一道环形锯痕,用70%乙醇棉签擦拭锯痕后用手指屈折安瓿,使其折断[1],随后按照无菌原则抽取药液.但在临床操作过程中笔者发现,医护操作者的食指远端指间关节常常因在掰取安瓿时,被脱落的玻璃的细小碎碴划伤,从而引起出血,造成血液污染及医院内感染.笔者对此进行反复探索,总结出一小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实际操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难折的安瓿,令人棘手。有的护士曾用手中的笔或者比笔更硬的物体,如启瓶器、剪刀等去敲安瓿的颈部,这样不仅会把整支的安瓿敲碎,浪费药物,而且也潜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如安瓿的碎渣会掉进瓶中污染药液,甚至会溅落到人的眼睛里。  相似文献   

11.
我们采用用过的输液瓶掰安瓿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一、物品:用过的空液体瓶(250ml的最好,因体积小好拿放),用清水冲掉药液后,用包布包好消毒备用。砂锯一个,消毒用具一套。二、具体操作方法:将安瓿用砂锯在安瓿颈部划痕后,用75%的酒精消毒,一手拿高压灭菌后的输液空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临床工作中许多药液是封存于用玻璃管烧制的安瓿瓶内,安瓿的顶部用明火封装以隔绝空气,从而保证药液的质量。瓶颈部标有记号,开启前先用砂轮在瓶颈处切出划痕,消毒瓶颈,将安瓿瓶向上,使药液全部流入瓶体内,然后将瓶颈折断即可。易折型安瓿是在乳头处标示出厂家预先切割的部位,按照这个方向将乳头直接折断再吸取药液。然而当使用砂轮配合折断或敲断安瓿瓶时,易产生较多玻璃碎屑甚至碎屑和砂粒落入安瓿瓶内造成药液的污染。当徒手折断安瓿瓶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折断安瓿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素娟 《护理研究》2003,17(16):963
临床中大部分药液是用安瓿盛装的。由于安瓿的大小不一、致密度不一、折断时稍用力不当 ,极易划破皮肤。在配药过程中 ,常规用 75 %乙醇浸湿的无菌纱布垫好折断。但在操作中 ,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浪费时间。经过临床摸索 ,发现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的外包装套 ,既简便又实惠 ,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较理想。一次性注射器是经过环氧乙烷灭菌 ,所以外包装套内面亦是无菌的。使用时按启封口打开 ,取出注射器 ,用外包装套套住安瓿颈部折断即可。折断安瓿的新方法!57115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七医院@黄素娟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盒式安瓿助断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杰华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88-788
盒式安瓿助断器一次完成玻璃安瓿锯痕、消毒、去微粒及掰断。省时、省材料且安全 ,是护士的得力助手。1 结 构 (图 1)1.10ml安瓿孔  2 .1~ 2ml安瓿孔  3.切割块  4.棉签槽  5 .抽屉图 1 盒式安瓿助断器结构示意图2 使用方法将 75 %乙醇棉签放入槽内 ;安瓿视大小置入安瓿孔 ,自切割块 (砂轮或人造金刚石 )至棉签的方向旋转 1/ 4周 ,顺势往下一按 ,一支安瓿即可折断。安瓿顶端落入盒内 ,待一定数量打开尾部抽屉倾倒即可。3 优 点临床护士每天大量割锯安瓿用于治疗。但在临床上徒手掰开安瓿非常容易伤及护士手指 ,伤手后不仅造…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临床工作中许多药液是封存于用玻璃管烧制的安瓿瓶内,安瓿的顶部用明火封装以隔绝空气,从而保证药液的质量。瓶颈部标有记号,开启前先用砂轮在瓶颈处切出划痕,消毒瓶颈,将安瓿瓶向上,使药液全部流入瓶体内,然后将瓶颈折断即可。易折型安瓿是在乳头处标示出厂家预先切割的部位,按照这个方向将乳头直接折断再吸取药液。然而当使用砂轮配合折断或敲断安瓿瓶时,易产生较多玻璃碎屑甚至碎屑和砂粒落入安瓿瓶内造成药液的污染。当徒手折断安瓿瓶的时候又容易造成操作者损伤。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本研究对玻璃安瓿瓶进行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工作中为病人输液或肌内注射时所抽吸的药液大多是安瓿针剂,按照传统方法,先用砂轮划一锯痕,再用镊子从纱布罐中取出酒精纱布包裹拭去细屑后自安瓿颈部轻轻折断。此方法用酒精纱布拿取不方便,也增加了纱布罐的坏损。由于安瓿针剂使用频率高,笔者发现使用一次性输液包装袋  相似文献   

17.
姜永卿  郭俊湘  隋秀芬 《护理研究》2003,17(11):655-655
在临床实际操作中护士将大安瓿掰开时 ,经常遇到药液自安瓿内溅出及割破手指情况。为此 ,我们采用工具打开法和手掰开法打开 1 0 0 0支大安瓿 ,观察其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2年 6月─ 2 0 0 2年 1 1月需使用的大安瓿药液 1 0 0 0支 ,其中 1 0ml安瓿 50 0支 , 2 0ml安瓿 50 0支 ,按打开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工具打开法 (A组 ) 50 0支 ,用手掰开法 (B组 ) 50 0支 ,由 3名技术水平相当的护士进行操作。1 . 2 方法 A组 :洗手后戴口罩→查对药液→弹安瓿颈部→锯痕→消毒→用工具打开安瓿 (2 0ml注…  相似文献   

18.
曾亮  龚素敏  廖嘉 《当代护士》2003,(11):81-81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为病人输液或肌肉注射时所抽取的药液大多是安瓿针剂,按照传统的折断安瓿法操作,一费时,二易割伤护士的手。为此,我们自制了一种简易、安全、快捷的,集锯痕、消毒、掰瓶为一体的三为一体掰瓶器,经使用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折断安瓿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 1月至今 ,笔者采用了已经废弃的盛抗生素玻璃小瓶 ,用于在临床中折断安瓿的方法 ,不仅简便易行 ,且收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材料与制作 取用过的盛抗生素带盖玻璃小瓶数个 ,玻璃小瓶内容积为 13ml或 2 5ml均可 ,去盖 ,用生理盐水将其内残留药液反复冲洗干净后 ,倒置晾干 ,用治疗巾包好 ,送供应室消毒 ,以备用。操作方法 操作者将一安瓿尖端药液弹至体部 ,用乙醇棉球消毒颈部及砂轮后 ,打开治疗巾 ,在安瓿颈部划一圆周锯痕 ,重新消毒 ,拭去细屑 ,取出消毒玻璃小瓶 1个 ,右手拿玻璃小瓶 ,右手的拇指和食指镊于玻璃…  相似文献   

20.
砂轮的消毒与安瓿药液微粒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割锯安瓿的砂轮用不同方法消毒,对引入安瓿药液中微粒数差异有显著性。经实验研究的结果是:将砂轮浸泡在盛有75%酒精玻璃皿中,既减少护士操作程序,又可减少对砂轮不适当的消毒方法引入安瓿药液中的微粒量。此种方法可取。棉签蘸75%酒精消毒砂轮的方法引入安瓿药液中微粒量最多,此法需改进或不可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