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凸轮轴磨削加工是一种特殊的非圆磨削加工,很多实验已证明采用恒速磨削加工的凸轮轴、凸轮轮廓存在很多缺陷,而采用恒磨除率变速磨削加工方式可以提高凸轮轴磨削加工表面质量.从凸轮轴磨削过程中各磨削点的磨削弧长随凸轮转动角度产生的变化出发,介绍了实现恒磨除率变速磨削时凸轮轴的变速规律,并进行了实际的变速加工磨削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磨削残余应力产生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现行磨削残余应力产生机理的假说进行了归纳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磨削过程和法向磨削力对磨削残余应力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详细探讨了磨削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提出了磨削过程中的约束越多加工残余应力越大及砂轮材料扩散到工件表面层可以提高加工残余压应力的新观点,并对残余应力的平衡机理给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金刚石砂轮磨削加工聚晶金刚石的磨削力和磨削温度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利用扫描电镜对工件加工表面进行了微观分析研究。认为磨削过程主要是通过冲击、滑擦、氧化、石墨化和破碎等完成。并弄清了工件材料的磨除机理,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磨削机理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工程陶瓷材料具有引人注目的特性:高硬度、高耐热性、化学惰性、热传导率低、断裂韧度低等。然而,这些特性使得陶瓷材料的机械加工,不论是磨削加工或非磨削加工都非常困难,在磨削过程中,工件表面将产生缺陷或裂纹,进而影响工件的强度及可靠性。本文讨论了在SiC夹具制造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加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传统铲齿磨削通常为干式磨削,在其铲磨过程中由于磨削深度的加大,导致刀具表面产生微裂纹,影响刀具的使用性能.通过在铲齿磨削加工中应用低温冷风技术,对成型铣刀进行了铲磨加工,观察研究了其磨削烧伤和表面残余应力的情况.利用X射线衍射法对其磨削表面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发现,在铲磨过程中加入低温冷风能有效地减轻刀具表面烧伤,减小刀具的热塑性变形,改善刀具表层的残余应力,提高刀具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6.
磨削颤振会加剧砂轮的磨损并对磨削加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对磨床本身造成破坏。为了避免磨削颤振的发生,提高磨削加工效率,通过对磨削过程振动信号进行分析,提取固有频率频带能量百分比R作为磨削颤振的特征量,提出一种基于自回归积分移动平均( autoregression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模型的磨削颤振预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磨削过程中,固有频率频带能量会随着磨削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利用稳定磨削状态下的固有频率频带能量百分比建立 ARIMA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真实值十分接近,能够准确预测磨削颤振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ELID磨削主要采用铸铁结合剂砂轮,但是该砂轮在使用过程中有明显的弊端,如砂轮难以 制造,价格也比较高,且无法保证加工表面的清洁度.将新型环保型竹炭结合剂砂轮(BCB砂轮)与 ELID磨削技术相结合,可开发一种使用简便、制作简易、并且可以达到优良的加工表面质量的新 型超精密加工方法与技术.通过BCB砂轮进行单晶硅ELID磨削工艺实验,研究磨削参数对单晶 硅ELID磨削表面质量,切向磨削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BCB砂轮进行单晶硅ELID磨削加工 过程中磨削性能良好,可获得高效率、高质量表面加工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数控凸轮磨床的磨削过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适应控制方法,并采用MATLAB进行了控制器的设计和磨削加工的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凸轮磨削过程中的磨削力的波动问题,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实现了凸轮磨削过程中恒磨削力控制,进而提高凸轮磨削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砂带磨削是提高自由曲面工件型面精度和表面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目前自由曲面砂带磨削加工在效率和精度方面存在不足,基于砂带磨削加工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加工精度控制的自由曲面砂带磨削加工的轨迹规划方法。首先,对实现无曲率干涉的接触轮半径及满足加工允差的接触轮宽度进行了公式推导,结合轮与曲面上加工点主曲率关系,通过双倍体的遗传算法优选出满足自由曲面要求的加工允差,并获取无曲率干涉加工需求的接触轮尺寸参数。然后,基于加工点的主曲率方向实现加工轨迹的自适应宽行距规划,同时采用柔顺处理算法对其点导动规划过程中当曲面存在扭曲时的磨头潜在的大幅往复摆动运动进行了柔顺处理,获得了行距稳定且满足加工时接触轮在磨削点处始终与自由曲面达到最佳贴合效果的磨削轨迹。最后,应用该方法对某航空发动机叶片型面进行轨迹规划,并在数控砂带磨床上进行了加工验证。结果表明:规划的磨削加工轨迹能够使得叶片轮廓截面精度较好地满足加工要求,提高了叶片型面的表面质量和精度,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提出的轨迹规划方法可科学合理地控制曲面预期加工允差,解决了在自由曲面砂带磨削过程中因接触轮尺寸参数选择不当而引起的局部干涉的计算难题,能够有效提高砂带磨削加工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10.
残余应力分布状态及表面租糙度是评定加工表面层质量的两个重要参数。本文在适应控力磨削系统中恒速磨削条件下,砂轮磨损对磨削残余应力分布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砂轮磨损过程对磨削加工表面层质量,尤其是对磨削残余应力的性质、大小、分布状态影响很大。并提出了由σx/σ_t之比值判定砂轮磨钝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逆铣和磨削等多刃回转刀具的切削过程,是一种包含材料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切离三个阶段的过渡切削过程。本文对过渡切削过程的机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一种以切削厚度为基本参数的过渡切削模型,并指出塑性滑动率是影响已加工表面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用钢轮滚压修整砂轮的成形磨齿法对加工硬齿面双圆弧齿轮齿形的影响 .形成磨钢精度靠砂轮的修整精度保证 ,解决了加工双圆弧齿轮经过渡曲面部分切除量不足 ,简化了砂轮截面廓形计算和截面修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砂轮传感器拾取的振动信号是包含有大量噪声和其它周期成分的宽频信号,要实现精确平衡必须从中提取出与砂轮转速同频的不平衡振动信号,传统方法是采用模拟带通滤波器,其主要缺点是检波精度不高,另外对不同的磨床转速需要重新设计滤波器参数,通用性差。利用小波包对砂轮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可以获得信号的时———频分布特性,对于分析以非稳态振动为特征的砂轮不平衡信号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文中给出了利用小波包进行砂轮不平衡信号提取的应用实例,并与其它信号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显著提高了检波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 2 5台国产数控 (ComputerizedNumericalControl,CNC)轴承磨床的故障数据两年多的跟踪记录 ,获得了较为丰富准确的CNC轴承磨床可靠性数据 ,并基于大型关系型数据库技术建立了CNC轴承磨床可靠性数据库 ,对国产数控轴承磨床的故障部位、故障模式及故障原因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 ,指出了数控轴承磨床的薄弱环节及其潜在弱点 ,为CNC轴承磨床进行可靠性分析和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重视和发展文科是工科院校实施综合化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分析了工科院校在向综合 性大学转变进程中发展文科的重要意义、影响文科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文科发展的 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组合回转体过渡段缠绕运动规律,推导出用回转单叶双曲面作为过渡段时纤维缠绕角和中心角一般公式,为解决纤维缠绕负高斯曲率曲面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的磨矿粒度测量仪表检测周期长,难以满足实时检测的问题,结合典型两段式磨矿回路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高斯过程(Gaussian process,GP)的磨矿粒度软测量建模方法,将自适应自然梯度(adaptive natural gradient,ANG)法应用到对高斯过程超参数优化过程中,构建基于ANG-GP磨矿粒度软测量模型,并分别与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软测量模型进行仿真试验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基于ANG-GP的磨矿粒度软测量方法优于其他2种方法,且具有较高预测精度,能有效地对磨矿粒度进行在线检测,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组合回转体纤维缠绕负高斯曲面过渡段缠绕运动规律.导出以单叶双曲面作为过渡段时纤维缠绕角和中心角一般公式,并根据边界条件确定单叶双曲回转曲面的各参数,为实现纤维缠绕负高斯曲率曲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钢球磨耗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原理,并用该项模拟技术研究了钢球的磨耗规律,提出了钢球磨耗过程中的过渡期不稳定性问题及装球优化方法。为选矿厂实现合理装球,降低钢球消耗,提高磨矿作业效率等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直观、快速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被两岸三地、海外华人誉为“歌坛教父”的罗大佑,其歌词创作源自生活、针贬时弊、抒发真情,对处于十字路口的台湾政治和社会转型期的大陆文化,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罗大佑的歌———在作词、作曲、编配及演唱等总体水平上,当代中国还无人能望其项背。他对当代华语文学及大众文化所作的贡献,使其在大陆和台湾文学史上,获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