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论 如图1,△ABC中,B、C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是h,过点A作铅直直线交BC于D,则S△ABC=1/2AD·h. 证明 过点B、C分别作AD的垂线BE、CF,垂足分别是E、F,  相似文献   

2.
题目 (2005年哈尔滨市)如图,点⊙2是⊙O1上一点,⊙O2与⊙O1相交于A、D两点,BC⊥AD,垂足为D,分别交⊙O1、⊙O2于B、C两点.延长DO2交⊙O2于E,交BA的延长线于F,BO2交AD于G,连结AC。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2014,(4):46-48
906.在△ABC中,∠BCA=90°,AD⊥BC于点D,点F1、F2是AC上的两点,且∠ABF1=∠CBF2,BF1、BF2分别交AD于点E1、  相似文献   

4.
万喜人 《中学教研》2006,(12):39-42
命题1 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过P作一条直线分别交AB,CD于E、F,BF交AC于T,DE交AC于R,BR交AD于M,DT交BC于N,则M,P,N三点共线.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2010,(6):46-48
791.在Rt△ABC中,AD是斜边BC上的高,E是AD的中点,射线CE交AB于点F,过B作BG⊥BC交CF的延长线于点G,EH∥CB交BG于点H.求证:∠EHC=∠EHF.  相似文献   

6.
陈文 《湖南教育》2007,(1):46-46
73.在直角△ABC中,AD为斜边BC上的高,∠C的平分线分别交AB、AD于E、F,点H在AC上.求证:A、E、D、H四点共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HF//BC.  相似文献   

7.
定理如图1,点P在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BD上,一直线过点P分别交BA、BC的延长线于点Q、S,交AD、CD于点R、T.则PQ·PR=PS·PT.  相似文献   

8.
本期问题 初187 如图1,过⊙O外一点P引该圆的两条割线PAB和PCD分别交⊙D于点A、B、C、D,弦AD和BC交于点G,过点G作割线PEF交⊙O于点E、F,交弦BD于点Q.求证:  相似文献   

9.
我市初三统考中,有一题目是如图1,AD是AABC的中线,CF交AD于E,交AB于F求证:AE·FB=2DE·AF.  相似文献   

10.
我市初三统考中,有一题目是如图1,AD是△ABC的中线,CF交AD于E,交AB于F,求证:AE·FB=2DE·AF.  相似文献   

11.
题1 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分别以两腰AB、CD为边向两边作正方形ABGE和正方形DCHF,设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l交线段EF于点M.求证:M为EF的中点.  相似文献   

12.
题目:(“时代杯”2010年江苏省中学数学应用与创新邀请赛试卷第14题)如图1,锐角△ABC中,AD是边BC上的高,H是线段AD上一点,BH和CH的延长线分别交AC、AB于点E和F.  相似文献   

13.
题目(2013南京)如图1,AD是⊙0的切线,切点为A,AB是⊙O的弦,过点B作BC∥AD,交⊙O于点C,连结AC,过点C作CD∥AB,交AD于点D.连结AO并延长交BC于点M,交过点C的直线于点P,且〈BCP=〈ACD。  相似文献   

14.
初213 如图1,在△ABC中,AB=AC,AD⊥BC,垂足为D,E为AD的中点,DF⊥BE,垂足为F,CF交AD于点G.求证:EG〈EF.  相似文献   

15.
题目 如图1,在Rt△ABC中,∠BAC=90°,AD⊥BC于点D,点O是AC边上一点,连接BO交AD于点F,OE⊥OB交BC边于点E.  相似文献   

16.
题 已知:如图1,BC为半圆O的直径,AD⊥BC,垂足为D,过点B作弦交AD于点E,交半圆O于点F.弦AC与BF交于点H,且AE=BE.  相似文献   

17.
题目如图1,在△ABC中,AB=AC,M是BC的中点,D、E、F分别是BC、CA、AB上的点,且AE=AF,△AEF的外接圆交线段AD于点P.若点P满足PD~2=PE·PF,证明:  相似文献   

18.
题目:如图1,AB∥CD、AD∥CE,F、G分别是AC和FD的中点,过G的直线依次交AB、AD、CD、CE于点M、N、P、Q,求证:MN+PQ=2PN.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2006,(10):46-49
681.如图1,四边形ABCD的两对角线交于点O,两组对边分别相交于E、F,过O作EF的平行线交BC、AD于I、J,求证:OI=OJ.  相似文献   

20.
引理已知AD∥BC,AB交CD于点N,AC交BD于点M,过点M的直线PQ∥AD,点P、Q分别在直线AB、CD上.则有2NP=1NA 1NB.其中NP、NA、NB规定为有向线段的长.证明:如图1.图1由MPDA=BPBA=CQCD=QMDA,有MP=QM.即M为PQ的中点.设直线MN分别交AD、BC于G、F.则AGPM=NGNM=GDMQ.故G为AD的中点.同理,F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