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食源性普罗威登斯菌在肉类食品中的的分布,以及其耐药表型与I型整合子的携带状况。本文采集了市售猪肉、鸡肉和牛肉等肉类食品,对普罗威登斯菌进行分离与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已分离鉴定的普罗威登斯菌进行药敏实验;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筛选携带I型整合子的菌株。结果表明,85份样品中,有38份样品检出普罗威登斯菌,检出率达44.70%。38株普罗威登斯菌中,有44.74%的分离株是多重耐药菌株,最多耐6种抗生素。有两株普罗威登斯菌携带I型整合酶,一株拉氏普罗威登斯菌携带耐药基因盒。这是在国内肉类食品分离的普罗威登斯菌中首次发现I型整合子阳性菌株,表明食品中这种携带有多重耐药的菌株有可能通过食物链向人类传播,是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从食品及临床样本中分离的沙门菌整合子以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分布,以及不同耐药基因与多重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K-B法进行产ESBL菌表型确证试验;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沙门菌相关耐药基因(blaTEM、blaSHV、blaCTX)以及可移动元件—整合子基因进行扩增,对整合子可变区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分析携带耐药基因盒。结果 共分离309株沙门菌,138株来自食品(禽类96株,生猪肉19株,水产品23株),171株来自临床样本。309株沙门菌耐药率达78.3%,多重耐药率达41.1%,其中禽类耐药率占比最高。共检出56株产ESBL菌,其中35株携带产ESBL菌相关耐药基因(bla TEM基因型15株,blaCTX基因型10株,bla TEM与bla CTX双基因型10株),未检出bla SHV基因。检出98株Ⅰ类整合子阳性菌,阳性率为31.7%。其中54株携带...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采用纸片扩散法对生鲜食品源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耐药表型检测,玻片凝集法测定血清型,MLST方法分析其序列型。用PCR检测结合序列比对,对多重耐药沙门氏菌携带的Ⅰ类整合子及其基因盒、ISCR1及其基因盒进行分析。共筛选出32株多重耐药菌株,多重耐药率为48.48%。多重耐药株中分为11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S. Thompson(21.88%)和S. Agona(18.75%),MLST的序列分型将多重耐药株分为15种ST型,优势序列型为ST26(21.88%)和ST13(12.50%)。多重耐药菌株中,Ⅰ类整合子的检出率为43.75%(14/32),其中有5株扩出耐药基因盒,检出率为35.71%(5/14);11株检出ISCR1序列,检出率为34.38%(11/32),其中4株扩增出耐药基因盒,检出率为36.36%(4/11);同时含有这两种遗传元件(Ⅰ型复合整合子)的菌株共检测出9株,检出率为28.13%(9/32),检出的基因盒大多包含1~2种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通过blast比对,发现28号菌株中的Ⅰ型复合整合子耐药基因盒与沙门氏菌Nsa217质粒和肺炎克雷伯菌的KP15-2-53质粒具有同源性。生鲜制品中沙门氏菌耐药性相对严重,且沙门氏菌多重耐药性与携带的Ⅰ型复合整合子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技术检测2007-2008年分离于陕西省的443份零售肉中63株沙门氏菌和29株奇异变形杆菌Ⅰ类整合子,得到其在菌株中的流行情况;使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序列分析技术确定Ⅰ类整合子所携带的耐药基因盒;采用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推荐的琼脂稀释法测定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14种抗生素的药敏性。结果表明:10株(16%)沙门氏菌含有Ⅰ类整合子,其大小主要为1281bp和1842bp两种类型,携带的耐药基因分别为IntI1-blaPSE-1和dhfrXII-orf-aadA2;7株(24%)变形杆菌含有Ⅰ类整合子,主要为1123、1526、1590bp 3种类型,携带的耐药基因分别有IntI1-blaPSE-1、aadB-aadA2和dfr17-aadA5。分离自陕西省零售肉中携带有多种Ⅰ类整合子的沙门氏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均为多重耐药株,耐药基因分别介导对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和甲氧苄氨嘧啶类抗生素的抗性。奇异变形杆菌中Ⅰ类整合子检出率比沙门氏菌高,且种类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5.
梁思思  李珺峤  石磊  吴希阳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3):202-205,210
了解在鱼塘生态系统中,大肠杆菌耐药基因、整合酶基因的携带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为控制细菌耐药基因传播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对来自鱼塘生态系统的165株大肠杆菌进行了检测,发现大肠杆菌中普遍带有耐药基因,携带有耐药基因的比率为91.51%。携带有2种耐药基因以上菌株的比率为86.06%,大肠杆菌耐药基因的携带以多重耐药基因为主。进而对带有4种以上耐药基因的菌株检测,I整合子酶基因阳性检出率为87.84%,携带有7种耐药基因的菌株全部为I整合酶基因阳性;11型整合酶基因阳性菌株检出率10.81%;1株为阴性;检测中没发现有携带Ⅲ型整合酶基因菌株。可见I整合子介导的耐药机制占主导位置,并且通过整合子的整合作用向周围环境扩散。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肉鸡屠宰和市售环节中弯曲菌的污染状况及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谱和耐药特征。方法采集屠宰前肉鸡肛拭子、鸡酮体涂抹拭子标本和市售鸡肉、鸡肝脏样品,参照GB 4789.9—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空肠弯曲菌检验》和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进行弯曲菌的分离和鉴定,用K-B纸片法对分离弯曲菌进行6类12种抗生素药敏测定。结果在439份标本/样品中共有17份检出弯曲菌,总检出率为3.9%(17/439)。空肠弯曲菌对萘啶酸、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均为85.7%(6/7),对庆大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阿奇霉素、氟苯尼考全部敏感。结肠弯曲菌除对阿奇霉素、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的耐药率小于50.0%外,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萘啶酸、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四环素、链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80.0%。17株弯曲菌多重耐药率为70.6%(12/17),呈11种耐药谱型,市售环节分离株耐药谱型多于屠宰环节分离株,并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势耐药谱型。结论石家庄市肉鸡屠宰和市售环节均有一定程度的弯曲菌污染,分离株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呈多种耐药谱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20—2021年济南市零售鸡肉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并探究可移动黏菌素耐药基因(mcr)的携带情况。方法 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在济南市采集零售鸡肉样品260份,依据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对样品中的沙门菌进行分离鉴定,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和mcr基因筛选,使用微量肉汤法对mcr基因阳性株开展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 260份零售鸡肉样品中共检出阳性样品61份,污染率为23.46%(61/260),秋季污染率最高可达53.33%(32/60);共分离出沙门菌103株,56株为肠炎沙门菌,占比54.37%(56/103)。2株不同产地鸡翅样品来源的印第安纳沙门菌分离株检测出mcr-1基因,阳性率为1.94%(2/103)。2株mcr-1基因阳性印第安纳沙门菌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株,其中1株可对碳青霉烯类和多黏菌素类在内的全部12类测试抗生素同时耐药。结论 2020—2021年济南市零售鸡肉中的沙门菌污染较为严重,秋季采集样品的污染率较高,肠炎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检出携带mcr-1基因;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南通地区沙门菌的耐药性,初步阐明定位于质粒上的整合子介导的耐药性传播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2008-2011年间南通地区的食源性沙门菌67 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确定其耐药谱;筛选出多重耐药性菌株,并以大肠杆菌为受体菌进行接合试验。 PCR分析受体菌整合子特异序列,并进行分型检测;结果:南通地区沙门菌74.6%的沙门菌株(50/67)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其中31.3%(50/67)对超过一种抗生素有耐药性,发展成为多重耐药性沙门菌。Ⅰ类整合子在沙门菌检出率较高,为20.9%(14/67)。Ⅰ类整合子可以介导在耐药性向大肠杆菌的传播。结论: 本地区不同来源的沙门菌检出比率较高,本地区分离的株沙门菌Ⅰ类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可引起耐药性在种间和种内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肉鸡屠宰场多重耐药沙门氏菌Ⅰ类整合子及磺胺类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肉鸡屠宰场84 株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10 种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多重耐药沙门氏菌sul1、sul2、sul3和int1基因。结果:84 株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和萘啶酸耐药率高达100%,对环丙沙星、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大观霉素、氟苯尼考、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为39.29%、35.71%、35.71%、35.71%、22.62%、14.29%。38 株沙门氏菌对3 种及以上抗生素耐药,属于多重耐药菌株。38 株多重耐药菌株中,有20 株携带Ⅰ类整合子。30 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耐药的菌株中,均能检测到sul1或sul2或sul3基因,与表型耐药100%符合,其检出率分别为40%、100%、63.3%。结论:肉鸡屠宰场中沙门氏菌耐药现象已不容乐观,沙门氏菌多重耐药性与Ⅰ类整合子的携带之间关系密切,且Ⅰ类整合子在磺胺类耐药菌株的产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市售鸡肉及内脏中磺胺耐药菌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姝  邵毅  周昌艳  王华  邢增涛  赵志辉 《食品科学》2017,38(21):170-174
为评价抗生素耐药基因通过市售鸡肉产品进行迁移的风险,从上海5个大型超市和综合市场采集的9个鸡肉样品和4个内脏样品中分离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不敏感的细菌(Sul/Trir),研究其耐药特征,并用Southern杂交对耐药基因进行定位。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分离到了Sul/Trir菌,菌落数为2.0×102~1.0×107 CFU/g,占总可培养菌的1.42%~82.00%。297株Sul/Trir菌的多重耐药现象普遍,耐药基因sul1、sul2、tetA、tetB、tetC、tetE、tetG、tetL、tetM和intI的检出率分别为11.33%、32.81%、6.64%、12.89%、2.73%、6.25%、9.38%、18.75%、39.84%和28.52%。耐药基因的寄主菌包括Escherichia sp.、Pedobacter sp.、Staphylococcus sp.、Enterococcus sp.、Sphingobacterium sp.和Acinetobacter sp.等,大多数的磺胺最小抑菌浓度大于512 μg/mL,其中一株葡萄球菌的质粒上有sul2基因。综上,耐药菌和耐药基因可能通过市售鸡肉及内脏产品进行迁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含内标的多重实时荧光PCR法同时检测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方法针对空肠弯曲菌特有hipO基因和结肠弯曲菌特有ceuE基因设计引物探针,设计并优化内标DNA添加量。测试了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以及在鸡肉中的检出限。结果内标的最适添加量为10~4copies/PCR。所建立方法对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的灵敏度分别达到4.7copies/PCR和5.23copies/PCR;对115株空肠弯曲菌、49株结肠弯曲菌和42株非目标菌株在3种不同类型的实时荧光PCR仪上的特异性均达到100%;对鸡肉中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的检出限达到10CFU/25g,与传统检测方法一致。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对50份市售生鲜鸡肉进行检测发现,空肠弯曲菌阳性率为12%(6/50),结肠弯曲菌阳性率为4%(2/50);传统国标检测方法除了1份空肠弯曲菌阳性样品未得到分离确认,其余PCR阳性样品均在平板上分离确认。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开放性好、含有内标可防止"假阴性",可应用于食品中2种重要致病性弯曲菌的快速同步检测。  相似文献   

12.
市售鸡肉中四环素耐药菌污染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描述鸡肉产品中四环素耐药菌的污染状况,初步评价四环素耐药基因通过市售鸡肉产品进行迁移的潜在风险。在上海13个区采集55个冷冻鸡肉样品、50个冷鲜鸡肉样品和3个现宰鸡样品,分离对四环素或强力霉素不敏感的细菌(Tet~(is)或Dox~(is)),研究其耐药特征,并筛查7种四环素耐药基因和一类整合酶基因int I。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分离出Tet~(is)菌,菌落数为1.00×103~1.51×108CFU/g;从96.19%的样品中分离出Dox~(is)菌,菌落数为5.01×10~7.76×106CFU/g;两类抗生素不敏感菌的数量在现宰样中最高,冷鲜样次之,冷冻样最低。738株Tet~(is)和Dox~(is)菌普遍对多种抗生素不敏感,其中165株菌中耐药基因tet A,tet B,tet C,tet E,tet G,tet L,tet M和int I的检出率分别为9.70%,20.00%,4.24%,9.70%,15.80%,29.70%,61.80%和46.10%。耐药基因的寄主菌包括埃希氏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不动杆菌、鞘氨醇杆菌和土地杆菌等,大多数菌的四环素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大于64μg/m L。综上,市售鸡肉产品中四环素耐药菌污染较为严重,可能包含巨大的耐药基因池,存在潜在的迁移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食源性沙门氏菌的耐药性、Ⅰ类整合子分布及其耐药基因盒的结构序列,为Ⅰ类整合子的分子进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K-B纸片法检测食源性沙门氏菌对1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整合酶基因intI1检测食源性沙门氏菌中Ⅰ类整合子携带率及可变区耐药基因盒。结果:食源性沙门氏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的最高耐药率分别为18.75%、12.5%、6.25%和25%。59.4%(19/32)的食源性沙门氏菌检测出第Ⅰ类整合子。PCR扩增Ⅰ类整合子耐药基因盒,扩增产物大小为1009和1664bp,携带aadA5、dfr17和aadA2耐药基因,可分别介导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壮观霉素、链霉素和磺胺类药物甲氧苄氨嘧啶的耐药。结论:食源性沙门氏菌中也检测到较高的耐药率及整合子携带率,提示我们应该从基因水平上对食源性致病菌耐药及其传播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宁波市人工河水环境中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预防、控制相应食源性疾病发生提供科学根据。方法对河水样品进行离心浓缩、蛋白胨水增菌液增菌、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选择性增菌和沙门菌显色平板分离沙门菌,对分离菌株采用系统生化和血清凝集进行鉴定,并采用纸片法检测菌株对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对多重耐药菌株和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菌株扩增主要相关耐药基因。结果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采集48份河水样品,分离沙门菌株105株,主要血清型为鼠伤寒(26株)、德尔卑(14株)、里森(8株)、肠炎(4株)、阿贡纳(4株)、斯坦利(4株)、阿格玛(4株),其他及未分型沙门菌41株。70株(66.7%)耐至少一种抗生素,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氨苄西林53.3%、四环素42.9%、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32.4%、庆大霉素11.4%、环丙沙星4.8%、头孢噻肟4.8%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4.8%。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关耐药基因为TEM型(n=52)、OXA型(n=6)和CTX-M型(n=3),58.1%的菌株1类整合子基因阳性。结论人工河水环境中沙门菌检出率较高,且部分血清型为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菌也有较高的耐药性,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提示食源性疾病防控中需关注环境细菌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了解成都市零售环节鸡肉中的弯曲菌定量污染水平以及其随季节变化的趋势,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成都市及周边的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作为采样点,采取未分割的新鲜鸡冷藏鸡胴体。用涂布平板法计数,用多重PCR进行鉴定。结果 采集255份样品,阳性数202份,检出率为79.22%;弯曲菌污染量>500 cfu/g的样品占32.55%(83/255);农贸市场样品的阳性率高于超市样品;夏季阳性率高于其他季节;共分离到空肠弯曲菌300株、结肠弯曲菌393株和胎儿弯曲菌11株。结论 四川省零售环节鸡肉中弯曲菌的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北京市批发市场零售鸡肉中沙门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性特征。方法 针对2014—2015年北京市丰台区3个大型批发市场零售鸡肉中分离的135株沙门菌,使用Luminex血清分型试剂盒和传统血清凝集方法进行血清学鉴定,按照Enterobase数据库推荐条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采用药敏鉴定板测定菌株对12类2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使用PCR方法检测10种可移动黏菌素耐药基因(mcr)和3种NDM型碳青霉烯酶基因(blaNDM)的携带情况。结果135株沙门菌共检出6种血清群,D1和B为主要血清群;20种血清型,Enteritidis、Indiana和Thompson为优势血清型,占比分别为50.4%、15.6%和8.1%;21种ST型,血清型与ST型具有较好对应。91.9%的菌株为耐药株,菌株对萘啶酸、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四环素4种药物耐药率最高,多重耐药菌株占全部菌株的71.1%,最高可对10类18种抗菌药物耐药;对8类及以上药物耐药的17株菌株中,16株为Indiana血清型;不同包装方式、不同季节和不同批发市场来源菌株,高重耐药菌株占比具有一定差别。所有菌株均为mc...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水产源大肠杆菌耐药可移动遗传元件II型整合子的结构特征及适应性代价,采集了浙江省市售南美白对虾、牡蛎和大黄鱼样品各200份,分离鉴定大肠杆菌,分析其耐药特征和II型整合子携带情况。利用竞争试验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比较携带II型整合子的大肠杆菌在无抗环境和抗生素亚抑制浓度下适应性代价的差异。结果表明,分离到的278株大肠杆菌中,有28株多重耐药菌携带II型整合子,其结构均含功能缺陷型整合酶,其中27个含典型耐药基因盒dfrA1-sat2-aadA1,1个含非典型基因盒dfrA1-catB2-sat2-aadA1。在无抗LB培养条件下,上述两类II型整合子的选择系数S依次为-0.068和-0.117,均小于0,表明携带II型整合子的大肠杆菌在无抗环境下存在适应性代价。在抗生素亚抑制浓度(40%MIC和20%MIC)下,两类II型整合子的选择系数S均大于0,适应性良好。综上,II型整合子在水产源大肠杆菌中已有一定比例,且低浓度抗生素有利于其维持和富集,从而促进其有效应对外界抗生素压力,以及在细菌间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南通地区沙门菌的耐药性,初步阐明定位于质粒上的整合子介导的耐药性传播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2008-2011年南通地区食品中分离的沙门菌67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确定其耐药谱;筛选出多重耐药性菌株,并以大肠杆菌为受体菌进行接合试验.PCR分析受体菌整合子特异序列,并进行分型检测.结果 南通地区检测出的沙门菌中有74.6%的沙门菌株(50/67)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其中31.3% (21/67)对超过1种抗生素有耐药性,发展成为多重耐药性沙门菌;沙门菌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20.9%(14/67).结合实验还发现沙门菌Ⅰ类整合子可以介导耐药性向大肠杆菌的传播.结论 南通地区食品分离的沙门菌Ⅰ类整合子检出率较高.沙门菌携带的Ⅰ类整合子是引起耐药性在种间和种内传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对食品安全和人们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研究介导细菌对林可胺类、截短侧耳素类及链阳菌素A类耐药的lsa(E)基因及其基因簇在猪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流行情况,对厦门三个猪场分离得到的2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lsa(E)基因检测,用overlapping PCR对lsa(E)基因阳性菌株进行耐药基因簇的扩增,并用药敏纸片法检测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9株金葡菌全部携带lsa(E)基因,且aad E-spc-lsa(E)-lnu(B)-tnp基因簇检出率为96.6%(28/29)。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显示,29株lsa(E)基因阳性的金葡菌对克林霉素、克拉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100.0%、72.4%,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96.6%。未发现有对苯唑西林、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细菌多重耐药率为100.0%,且耐药谱主要为PEN-GEN-TET-CLA-SXT-CLI-CIP-MXF。研究旨在为临床治疗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和控制多重耐药菌随食品链的传播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北京市腹泻患者弯曲菌(Campylobacter spp.)分离株的抗生素敏感性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特征。方法2016—2018年,对北京市19家医院肠道门诊分离的弯曲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按照PulseNet的方法进行PFGE实验和聚类分析。结果所有空肠弯曲菌至少对一种抗生素有耐药性。空肠弯曲菌对环丙沙星(95.30%)的耐药率最高,其次为四环素(94.02%)和萘啶酸(92.31%),结肠弯曲菌对环丙沙星(95.00%)、四环素(95.00%)的耐药率最高,其次为萘啶酸(90.00%)。空肠弯曲菌菌株和结肠弯曲菌菌株的多耐药率分别是55.56%和75.00%。228株空肠弯曲菌共产生135种PFGE带型,40株结肠弯曲菌共产生34种PFGE带型,带型分布较为分散。结论2016—2018年北京市腹泻患者弯曲菌分离株的耐药率较为严重,耐药模式复杂,PFGE带型呈多态性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