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从络病学说论治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古籍中并无关于糖尿病肾病(DN)独立病名记载,多在消渴病中依据其病机、症状描述为“肾消”、“消肾”、“下消”、“水肿”、“尿浊”、“关格”等。古人在描述该病的同时亦指出其为消渴病延日久,五脏所伤,穷必及肾的结果,故明代楼英在《医学纲目》中谓:“下消者,经谓之‘肾消’,肾消者,饮一溲二,其溲如膏油,即膈消、消中之传变。”中医学认为“久病入络”,肾脏作为络脉聚集之所,其病变往往表现为肾络的结构及功能的异常,故DN属肾络病变。1肾络及其功能西医学认为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中的毛…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的特异性损害,具有消渴病脉损、络损的特点,其所涉及的大血管、微血管病变可归属于络病范畴。认为络脉病变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基本病机,需要运用中医络病学说理论,紧扣络脉瘀阻的病机,积极运用化瘀通络的药物对糖尿病进行干预治疗;提出根据络脉瘀阻程度的不同,分为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络脉瘀塞3阶段,分阶段使用程度不同的化瘀通络药物,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从络病学说论治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骨代谢病,以络病学说为基础探讨骨质疏松症的病理与治疗,对其病因病机从络虚不荣、络脉瘀阻、络气郁滞方面分析,并将与之对应的虚、瘀、郁作为症候类型进行辨证论治,运用补肾健脾,通络荣骨;活血化瘀,搜剔通络;疏肝理气,开郁通络论治。为骨质疏松症的辨证论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叶天士络病学说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散见于《临证指南医案》一书中有关“络病”的论述,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强调了叶氏关于新病、久病皆可入络的观点,总结了络病当分气血,脏腑的辨证原则,概述了络病当以通络为主的治疗原则,介绍了络病通络的具体方法和有关病案。  相似文献   

5.
曹式丽从络论治糖尿病肾病皮肤瘙痒经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式丽教授师从天津市名医柴彭年老先生,在慢性肾脏病从肾络治疗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曹式丽教授以肾络受损为病理基础,从临床辨证施治角度分析本病,认为瘙痒可分为风盛则痒、湿遏则痒、虚久则痒、瘀滞则痒四大类型。围绕肾络受损展开治疗,立疏风通络、祛湿通络、养血通络、消瘀通络之治法。  相似文献   

6.
络病理论蕴藏着深刻的理论内涵,久病入络,久瘀入络,运用通肾络法、养肾络法、通补兼施法辨证论治肾脏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脂代谢紊乱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影响。根据中医理论特点,脂毒可以归为"毒"邪概念。该文试着从脂毒及毒损肾络角度出发,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旨在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HAVD)是法定职业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也无特效疗法。本文在络病理论指导下对HAVD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认为HAVD是劳伤损害脉络、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所致,寒邪入侵是加重HAVD主要因素。治疗当以通络为宜,治法以辛温通络和活血通络为主。根据络病学说结合西医治疗HAVD的经验制定出的中西医结合HAVD综合性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取到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络病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价值.从络病学角度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发脑梗死的病机演变,其病变是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演变过程.络脉气血功能异常、脑络瘀阻梗塞是T2DM并发脑梗死发生、加重的根本原因,临证时以治疗T2DM及络脉受损为基础,以通脑络为治疗重...  相似文献   

10.
从湿热论治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热实邪是肾病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病理因素,也是肾病发展变化的重要原因,起到肾病发动机的作用。本文以中医湿热理论为坐标,通过分析湿热在肾病中的临床表现、形成机理、治法特色,说明中医对肾病湿热证的认识和治疗自有体系,但研究方法单一、疾病病位难以确定、疗效不能突破等难题有待进一步努力。最后提出肾病湿热证属于络病供各同道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国栋 《中医学报》2021,36(3):522-525
糖尿病肾病病机为气络失和后,络气不充或络气郁滞,导致津血运行不畅,化为痰瘀;痰瘀搏结成毒,毒、瘀、痰、滞相互为患,胶结于肾之络脉中,损伤络脉,耗伤络之气血津液,导致络虚不荣.络虚愈重,痰瘀毒滞愈重,如此反复,循环无端.糖尿病肾病以气络失和为本,痰瘀互结为标,郁而化毒为转折,毒损血络为要.临证中应抓住糖尿病肾病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伟  潘庆敏 《河北医学》2012,18(3):371-373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79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25例、B组27例,C组27例.在达到血糖和血压控制目标且稳定 1 周后,A 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B 组给予替米沙坦,C组联合用药,进行4周临床观察治疗,分别比较三组24h尿微量白蛋白(UAE)、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肌酐(UCr)、空腹血糖(FBG)、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差,MAP)等指标变化;并观察治疗期间的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24h 尿微量白蛋白和MAP等指标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P<0.05);另外联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前列地尔组和替米沙坦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前列地尔能够有效治疗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加军 《河北医学》2011,17(6):757-759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前列地尔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静滴治疗;缬沙坦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口服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静滴加缬沙坦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24h...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百令胶囊、缬沙坦以及两药联用进行治疗,观察其尿素氮、血肌酐、C-反应蛋白以及尿白蛋白清除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缬沙坦治疗显著改善尿蛋白(P<0.05),百令胶囊治疗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P<0.05),两药联用可以起到显著的协同作用(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杨桢华  陆晓华  廖蕴华 《医学综述》2012,(22):3730-373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患病人数逐年上升。高血糖被认为是DN发病的始动因素,微循环障碍是DN典型的微血管病理改变。肾小球系膜细胞是肾小球内非常活跃的固有细胞,在其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若对其与DN微血管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必将为DN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其新药的研制与开发提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回顾络脉理论由《内经》时代到现代不断发展完善,深入认识络脉结构与功能特点的基础上,将络病理论与冠心病的诊治巧妙结合,从络脉空虚、络脉绌急、络脉痹阻等方面辨证分型,从补养心络、温养心络、通络止痛等方面论治,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般来讲,肺间质纤维化所对应的发病原因从主要可以划分成为特发性以及继发性等两类,但是从总体的发病原理上讲都是作为一种以慢性肺泡类以及相应层面上的肺泡结构紊乱为典型症状的疾病,在发生了上述症状之后最终导致了肺间表现出质纤维化等主要特征的疾病类型。所以在该文的写作过程当中笔者重点运用络病理论来作为疾病治疗的指导方针,深入地分析探讨其病因病机,同时并通过针对长期临床试验的观察最终总结出可以将肺纤维化的疾病划归为中医络病的范畴当中,更重要的是还从另外一个角度总结出肺气虚弱以及络气不足的现象很容易会导致肺络瘀阻以及绌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相关中医病名考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古今文献,结合临床实际,对糖尿病肾病相关中医病名进行了辨析。指出糖尿病肾病与“肾消”关系密切,临床期以水肿为主证者,可诊断为“消渴病.水肿”,而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者,则相当于中医“消渴病.肾劳”,糖尿病肾病晚期肾衰尿毒症者,则为“消渴病.关格”,总属“消渴病肾病”范畴。   相似文献   

19.
痰瘀相关理论在络病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瘀相关理论,即津血同源,痰瘀相关,痰浊与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络病学说认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凡久病、久痛之疾病,皆可由于络脉瘀滞引起。痰瘀相关理论对于阐述络病的病因病机,指导络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前提。  相似文献   

20.
脂代谢紊乱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影响。根据中医理论特点,脂毒可以归为"毒"邪概念。该文试着从脂毒及毒损肾络角度出发,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旨在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