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伍元  阳武  郑民 《水利水电技术》2004,35(10):53-55
通过对飞来峡大坝的水平位移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统计模型,并通过统计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比较,建立相应的预报模型,为飞来峡大坝的安全监测提供依据.通过分析比较得到结论:飞来峡大坝目前变形性态正常,水平位移年变幅主要受温度荷载的影响,BP神经网络模型虽然拟合精度较统计模型高,但是其预测能力并不优于统计模型,而且统计模型能对监测数据作分解和成因解释,所以采用统计模型对飞来峡大坝建立了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
大坝参流基流是反映大坝渗流性态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结合南水大坝渗流实测资料,采用多种模型和方法对大坝的渗流基流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模型分离结果推求了坝体、坝基和两岸绕坝渗漏基流下包线的表达式,进而分析和评价南水大坝的渗流状态。  相似文献   

3.
戈顿大坝位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西南部戈顿河狭窄的峡谷中。大坝为双曲拱坝,坝高140m。该坝已投入运行25年,其水库是水电公司两大水库中之一。戈顿水库初次蓄水期间,在基础接触面下游面混凝土表面上发现了若干条垂直于基础的裂缝。主要裂缝位于右坝肩的坝段J中,长度约为20m,与基础垂直并距离大坝底部约20m。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该裂缝的范围和扩展速度,对其进行了测绘和监测。早在八十年代,曾运用有限元模型模拟该裂缝,但由于该模型有限元网格粗大,收效甚微。现在,借助现代有限元程序和强大的计算机功能,设计人员能够建立更加精确的有限元模型。借助这些现代化工具能够更准确地模拟戈顿大坝和大坝裂缝。曾为戈顿大坝及其基础建立了一个详细精确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实测变形值和应力值比较,证明该模型是正确的。利用该模型可更加准确地对裂缝产生原因进行研究。该模型还可用于评价如果此裂缝继续扩展对大坝安全造成的影响(实际上将使大坝底部与大坝其余部分分开)。最终发现应力重新分布,尤其在水平拱圈方向,应力数值很小。虽然出现了裂缝,但戈顿大坝的破坏机理与没有裂缝之前相似。因此,戈顿大坝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伊泰普大坝自1982年开始运行。监测仪器在大坝施工时就已安装,因此有三十多年的观测记录。观测结果表明必须对许多仪器的控制值重新评估,因为这些值是根据初设阶段的规范、性质、条件计算所得。为了确定这些值,考虑大坝“已建成”的特征精心制作二维和三维数值模型。在相同荷载和温度情况下为使大坝挠度和岩石变形的计算值与测量值一致,进行了模型制作。本文介绍模型的特征、确定的标准和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前馈人工神经网络法在大坝安全监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预测模型来监控大坝复杂的工作性态是一条有效途径。但因大坝的工作条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给应用精确的数学模型监控大坝工作性态带来了困难。为此,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隐式的数学表达形式,提出并建立了基于交替学习迭代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结合清江隔河岩水电站的实际,研究了这种模型在大坝基础渗流量及进水闸顶位移预测中的实际应用,其误差收敛快,预报精度较高。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后,这种模型可望为大坝安全性态的实时在线监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土耳其阿塔图尔克坝位于幼发拉底河上,是具有发电与供水效益的多目标工程的关键性建筑物。大坝为堆石坝,高170m,于1990年竣工。为了对该坝进行安全监测,假定主坝材料为弹塑性材料,建立了一个具有代表性断面的详细有限元模型。考虑了2种主要荷载,即自重与水荷载。采用2个随时间变化的系数表示徐变变形,将这2种荷载产生的非弹性变形进行线性叠加。用现有的大地测量成果结合实验室试验与现场试验结果对这2个系数进行校准。采用这种半经验模型可以较准确地(相关系数超过95%)预测可见的大坝表面的变形。这种经过校准的模型有助于了解坝体内的变形过程,大坝表面的实测变形是由坝体内变形引起的。借助于该校准模型,可以预测水库水位抬高对大坝变形的影响,而其他方法,例如统计模型是做不到这一点的。用这种模型预测的变形对大坝安全监测很有用。介绍了阿塔图尔克坝的实测变形以及利用大坝校准模型进行安全监测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大坝安全管理数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有关大坝事故的问题,对大变形骨架结构进行了分析。针对拱形大坝建立安全管理数理模型的基础研究,介绍大坝安全管理数理模型、最新研究成果和阐述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刘家峡大坝地形结构特点,采用三维有限单元法,对混凝土主坝及其一定范围的围岩进行了单元划分,应用SAP5结构分析软件,对大坝在不同水位荷载上的变位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此模型的理论计算位移值和大坝的实测位移相当吻合,说明该模型的基本假设符合大坝的实际情况,对今后刘家峡大坝水位荷载计算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将混沌时间序列预测理论应用到大坝变形预测中,根据非线性大坝变形时间序列,运用相空间重构理论,建立了加权一阶局域法、基于最大Lyapunov指数法大坝预测模型,对混沌的大坝变形数据短期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并结合实例完成了对大坝变形的预测。计算分析表明,该模型预测误差较小,与传统的自回归模型预测结果相比,基于混沌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在大坝变形的短期预测中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王磊 《吉林水利》2023,(8):36-41
本文旨在通过小尺度模型(1:150)的实验室方法,研究混凝土重力坝-水库系统的非线性响应。为了保持相似性,采用适当的水泥、砂、膨润土和水的配比确定模型坝的特征,大坝-水库模型能够传递水库水的水动力,且无水渗透。研究分别对空水和满水情况下的大坝-水库系统进行试验,以观察大坝的基本行为、裂缝形成、裂缝张开、裂缝平面滑动和裂缝稳定性模型,采用损伤塑性模型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忽略了刚性坝基础的影响,计算了大坝模型的特征频率和由拉伸损伤引起的裂缝扩展,并与试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大坝-水库系统实验模型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11.
对江西省玉山县七一水库自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的大坝渗流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用来预报、检验测点水位和能反映大坝实际渗流性态的多因子统计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观测资料采用有限元法反演了大坝各填筑区的渗透系数,并预测了未来高水位时大坝的渗流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大坝渗流基流是反映大坝渗流性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文章结合南水大坝渗流实测资料 ,采用多种模型和方法对大坝的渗流基流进行了分析 ,并根据模型分离结果推求了坝体、坝基和两岸绕坝渗漏基流下包线的表达式 ,进而分析和评价南水大坝的渗流状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鲁布革心墙堆石坝运行期竖直变形观测资料的分析,建立大坝观测变形量与环境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分离出坝体变形的蠕变分量。对邓肯-张E-B模型中的参数k,k_b,n,m,R_f,■_0进行不同的组合,运用有限单元法将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扣除蠕变分量后)拟合,从而反演出坝料在不同时期的参数,认识到坝体在长期运行中由于坝料变得不断密实而使其长期强度随时间增长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某水电站坝址区三维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某水电站坝区地形地质条件,利用21个测点的实测资料对坝区的地应力场进行三维有限元回归分析,揭示了该地区域内岩体初始地应力场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并研究了地质构造和左右岸各类结构面对坝址区初始地应力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简述高店水库工程双曲拱坝观测仪器的布置、选型及埋设施工情况,并对大坝在蓄水前所取得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为掌握大坝施工期的运行性态及工程的后期运行管理提供了依据,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大坝安全监测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大坝安全,合理的自动化监测设计是监测系统正常运用的前提,实施自动化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万家寨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全面规划,分项目、分阶段实施,采用技术先进、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分布式网络系统;监测项目目的明确,以工程结构安全为主,将流域管理对系统的要求作为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7.
应用岩土力学、数理统计等理论 ,对鲁布革风化料心墙堆石坝变形观测资料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建立了数学模型 ,并将变形合理分解为填筑分量、水压分量和时效分量。通过对材料各参数与变形之间的关系分析和大量的有限元计算 ,按照交集域优选法的思想、辨识鲁布革堆石坝各区材料的非线性参数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对长诏混凝土浆砌块石重力坝1979年~1991年的变形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坝变形规律总体上是正常的,多数坝段和测点的时效变形已基本稳定或趋于稳定。文章认为左岸无滑移的迹象,左岸坝段工作状态正常;齿墙与坝体处于共同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9.
对大坝变形进行预测时,观测序列中的粗差不可避免地影响预测精度,同时,监测序列较短也会影响预测的精度,针对这些情况,将未确知滤波法和灰色模型应用到大坝变形预测中。首先利用未确知滤波法对大坝变形监测序列进行粗差识别,并修正粗差,再采用灰色模型预测大坝的变形。实例分析表明,通过 2 种方法有机地结合,可以显著地提高大坝变形预测的精度,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上游水库大坝渗流原型观测资料的分析,并结合渗流有限元法计算结果,反演拟合分析当前大坝的实际渗流状态,以判断大坝的渗流安危程度,进而提出未来高水位情况下大坝渗流性态预报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