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沙寺里紫砂陶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陈松年随着对外开放,海外同胞的雅爱及茶文化的兴起,宜兴的紫砂茶具自然而然的成为热门话题。茶文化的热朝,也给紫砂之乡;宜兴丁蜀镇增添了许多"生意",如每年举办"陶艺节",并新建了"陶瓷古作坊"以飨游客。关放紫砂茶具的记...  相似文献   

2.
名人与茶     
徐青藤"紫砂新罐买宜兴" 央视第十四届青歌赛民族唱法的综合素质考核,试题"青藤",被一选手抽到,一时选手茫然不知所措,可能不知"青藤"是人,还是植物?余秋雨评委说,这个题,知道选手可能回答不出来,不过我们正是要通过这个题,让我们国家的更多的人知道"青藤"这个艺术大师(大意)。然后,讲到青藤名徐渭,字文清,后改字文长,  相似文献   

3.
莫小康 《农家致富》2014,(15):62-62
从江苏省宜兴市区前往南部山区,丁张公路这一段上,路边大片的盆景园总会吸引一部分游客驻足,这片遍布盆景林木的地方是张阳村的"花木盆景街"。2003年前后,宜南山区赖以生存的矿山宕口开始相继关闭。"周边的竹海村、洑西村都在起步发展农家乐,我们怎么办?"张阳村党总支书记李上彬说。村里曾有10多个矿山宕口,  相似文献   

4.
精巧绝伦的陈鸣远文物出版社姚敏苏紫砂发展到清代初年,出了一位制壶大家陈鸣远。陈鸣远名叫陈远,字鸣远,号壶隐、鹤峰、鹤,宜兴人。关于他的家世,吴骞《阳羡名陶录》等几部记载紫砂源流的文献里只提过一个"陈子畦","或云即鸣远父",除此未见其他记述。我们也就...  相似文献   

5.
邵生余 《当代农业》2014,(18):61-61
"欧盟这个规定,对我的影响太大了。"江苏省宜兴项珍茶叶合作社社长王小明正忙着和同事商量应对之策。让他头疼的,就是欧盟新出台、于8月25日正式实施的EU87/2014指令。原标准控制已属不易"新指令主要涉及4项农药残留指标,包括异丙隆、啶氧菌酯、嘧霉胺和啶虫脒,标准都比原来提高了1倍,此外还对我国茶叶增加了唑虫酰胺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长兴,晋时置"长城"县,五代吴越时改名"长兴",是我国古代著名茶叶产地。据现存有关茶史资料推测,长兴最早栽培茶树或茶业兴起的时间,大抵和其北邻的今江苏宜兴相差不多,不会迟于西汉末年。长兴自汉以后,经六朝的缓慢发展,至隋唐特别是到唐朝中期,在结束分裂割据的动乱局面后,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制茶技术中心的贡焙所在之地。  相似文献   

7.
紫砂壶杂谭     
在中国茶文化中,对饮具也十分讲究,而为众人熟知的茶壶,则为必备之物。茶壶种类甚多,当推宜兴紫砂壶为上品,朱郁华先生撰写了“典雅的紫砂壶”一文,对宜兴紫砂壶的方方面面作了简述、谈来颇多雅兴,故摘之。 宜兴紫砂茶具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如今不少内外有识之士对宜兴紫砂壶进行了研究,古老的紫砂壶工艺的勃兴,导致沉寂已久的中国茶具文化的复苏。 据考证,紫砂壶制作工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如明代周高起《阳羡名壶录》载:宜兴(古称“阳羡”)陶茶壶“能发真茶之色、香味”。茶色澄洁,茶味清醇,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宜兴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近年来的建设现状,就宜兴农业园区的生态旅游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宜兴红”茶生产历史悠久、制茶技艺成熟,已成为宜南丘陵山区强村富民的特色产业之一。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宜兴红”茶产业,现对“宜兴红”茶品牌发展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工作成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文化铸魂、以产业筑基、以科技塑形的品牌发展计划,旨在推动“宜兴红”茶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0.
魏传斌  张萍  覃芸  张凤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393-3394,3411
[目的]探索宜兴百合耐旱性评价的有效方法,为宜兴百合抗旱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环境,研究宜兴百合在土壤不同含水量的条件下,叶片和鳞茎脯氨酸、丙二醛、还原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宜兴百合的叶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性比鳞茎好,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性比还原性糖含量好。[结论]宜兴百合的叶片为较好的用于耐旱性评价分析的材料,能较好地反映百合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是较好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1.
李扬 《当代农业》2014,(21):11-11
钱广华毕业于扬州大学园艺系,毕业后,他先到连云港工作,之后回到老家江苏宜兴徐舍镇,在当地一个农业园从事种植管理工作。几年中,他先后到山东、安徽、浙江考察学习大棚栽培技术,将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中掌握的本领用到承包的30亩作物栽培中,依靠务农也获得了较好的收益。他的父亲钱顺法,从事农业30多年,有着丰富的种植技术经验,一直有扩大生产的想法,用他的话说:"搞农业,不会没饭吃!"在父亲的支持鼓励下,钱广华决定专心投身大棚种植。利用设施大棚增温保温原理,结合北方日光温室栽培技术以及宜兴地区的气候条件,他率先示范设施大棚油桃、樱桃栽培模式,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2.
潘理云  张海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748-5750
[目的]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对宜兴百合(Lilium lancifoium Thumb)进行扩大繁殖研究。[方法]以宜兴百合鳞茎为外植体,在其不同的组织培养阶段采用不同的激素配比,观察培养效果,以建立宜兴百合的组培快繁体系。[结果]宜兴百合鳞茎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3.0 mg/L 6-BA+0.5 mg/L NAA,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3.0 mg/L 6-BA+0.1 mg/L NAA,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5 mg/L IBA。[结论]为提高宜兴百合的繁殖系数和加快其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159-161
研究宜兴苦竹在不同经营密度状态下发笋量、发笋数、新竹平均胸径、平均竹高、产笋量、产材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宜兴苦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竹两用经济竹种,经营密度以12 000株/hm2左右较为适宜,选择适宜的经营密度可促进生长,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陈松年 《农业考古》2004,(2):220-220
“竹符调水”这一“茗社故突”,在宜兴流传甚广。来源于宋代苏轼买田阳羡。东坡嗜茶,众所周之。东坡信禅宗佛教,喜于和尚交游。他在阳羡(今宜兴)旅居时,经常到金沙寺游玩,特爱用金沙泉煮阳羡茶。他的“买田处”离金沙寺有十数里(金沙寺在宜兴湖Fu镇,买田处在蜀山  相似文献   

15.
“东坡提梁壶”以苏东坡的名字命名,它与苏东坡的一些轶事趣闻有关。传说苏东坡曾四次到过宜兴,深深地被宜兴的山山水水所吸引,他曾在《乞常州宜兴居住得准》中表达了他的“归老湖山曲,躬耕二顷田,自种十年水”的愿望。在宜兴期间,他在游览、讲学、作诗之余,常常邀请二三知好,煮茶品茗。他依据品茗时的情况,别出心裁地构思了一种“提梁壶”,请当地紫砂艺人精心制作,烧制而成。这种茶壶可用三根杆子支撑,悬挂空中,燃薪煮茶。当茶香四溢时,踞座品之,倍添情趣。“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佳句,便是苏东坡登山抒怀  相似文献   

16.
昔日拾荒人,今日陶艺家许四海,一个胖墩墩、福笃笃,脸盘红亮的中年男人,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紫砂陶艺家。八十年代初,他扔掉上海公用事业学校总务科长的铁饭碗,留职停薪去了陶都宜兴,一团紫泥捏捏弄弄,硬是偷学到了名师的绝活,接着又参与创建宜兴紫砂二厂,以上海人特有的机灵劲与经济头脑帮助一直处于半封闭状态的宜兴紫砂艺人在商海畅游。也是皇天不负苦心人,适逢改革开放的好机遇,中国传统茗具的身价突然飙升,许四海随手制做的紫砂壶卖到好几万元。即使在紫砂壶商品的价值回归的1997年,他为庆贺香港回归而特制的巨型掇只壶在…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5年宜兴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概况和特点,分析了该病在宜兴大流行的原因,并从品种抗性、栽培管理和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8.
废弃矿山植被恢复技术方案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江苏宜兴林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的调查,分析了其生态环境破坏现状,初步探讨了该矿山环境治理设计方案,主要包括设计原则、设计方案及植被恢复后期的管理,以期对宜兴废弃矿山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宜兴是银杏栽培适宜区,汇集了丰富的银杏种质资源.据调查,宜兴现有百年以上的古银杏121株,千年以上的有5株.为摸清宜兴银杏种质资源状况和发掘利用优良品种,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银杏基地,我们进行了4年的详细调查和对果实、种核的鉴评,为开发利用本地银杏种质资源提供了丰富、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对太湖流域宜兴区域工业结构现状、工业结构与水生态健康相关关系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全面、系统、深入地提出了基于水生态健康的太湖流域(宜兴)工业结构优化调整建议及各行业负面清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