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制定长途旅客列车乘务员劳动组织制度提供卫生学依据,保障乘务员身心健康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对实行连续两班制轮班的长途旅客列车乘务员生理和劳动能力变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国内曾对长途列车乘务员生理和劳动能力进行过调查[1]。为了解全列空调客车乘务员生理和劳动能力情况进行了本次研究,以更好地保护空调列车乘务员的身体健康和提高作业能力。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观察组为某铁路局所属的以25G型空调客车编组的全列空调客车乘务员111人(男68,女43),年龄23~39岁,平均27.1岁,空调列车乘务工龄1~3年,平均1.5年。对照组为该局所属的以23型普通客车编组的全列普通客车乘务员101人(男58,女43)。两组年龄、工龄、文化程度构成均衡,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基本一致。1.2内容和方法1.2.1工作环境劳动…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铁路现代化的发展,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对铁路运输行车安全的影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对1994—2009年有关铁路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研究进行综合阐述。围绕铁路机车乘务员工作性质、心理健康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在机车乘务员心理、生理健康控制措施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列车乘务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列车乘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提供资料。方法采用精神卫生自评表中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调查问卷对947名列车乘务员进行调查。结果9项因子中除了躯体化因子分高于常模外,其余各因子分均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环境较吵闹组的男性列车乘务员躯体化、强迫、焦虑因子分高于睡眠环境安静和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环境较吵闹组的女性列车乘务员躯体化、强迫、忧郁、敌对、偏执因子分高于睡眠环境安静和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规律组的女性列车乘务员躯体化、强迫、恐怖因子分低于月经不规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作条件、睡眠环境及生理规律的变动对列车乘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影响,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以及加强健康教育是提高列车乘务员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列车乘务员和站台客运人员的家庭功能、社会支持、生存质量以及健康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了解列车乘务员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为改善列车乘务员生活质量提出科学合理化的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分别对列车乘务员和站台客运人员各200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l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相对数进行统计描述;健康影响因素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推断。结果 (1)列车乘务员家庭功能与生存质量低于站台客运员,而社会支持高于站台乘务员。(2)列车乘务员的抑郁、焦虑总得分比站台客运人员总得分高。(3)健康的影响因素为:家庭功能方面列车乘务员为收入,站台客运人员为收入、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方面列车乘务员、站台客运员均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利用度;生存质量方面列车乘务员为族别、主观支持、社会支持,站台客运人员为族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结论列车乘务员综合健康状况低于站台客运人员,管理者应对列车乘务员合理安排劳动组织形式,制定人性化的乘务作业管理制度,针对作业特点大力开展职业心理健康教育,将有利于减少列车乘务员因高标准、快节奏的乘务作业而造成的体力、脑力及心理消耗,从而提升综合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罗艳  李洪  周梅  王慧岚  李健  惠兆斌  沈若威 《职业与健康》2011,27(11):1201-1203
目的了解机车乘务员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并为相关部门制定缓解机车乘务员职业倦怠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机车乘务员生命质量和工作效率。方法引用相关已校验量表自制问卷,对某铁路局机车乘务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同时收集其基本情况,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的统计方法,研究其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 2 205名机车乘务员平均职业倦怠得分70.83±41.67;其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心理健康状况、生理健康状况、外在付出、睡眠障碍、年龄、安全生产、工作家庭冲突、工龄、内在投入、每周工作时间、工种、轮班制。结论由研究结果可得机车乘务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的现象,且影响因素繁多,建议乘务员自身积极调整心态、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和做好职工的心理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改善高速铁路机车劳动条件提出科学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州机务段全体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170名男性为研究对象,以普通列车男性机车乘务员284人为对照组,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评定与比较.结果 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170人中有78人(45.88%) SCL-90总分>160,其中精神病性和强迫症状的因子的阳性检出率最高;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SCL-90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均高于普通列车机车乘务员(均有P<0.05);随着高铁工龄的增加各因子得分均增加;对影响得分的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年龄、文化、饮酒、吸烟、机车驾驶工龄、高铁驾驶工龄均对SCL-90得分有影响.结论 与普通列车机车乘务员相比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8.
机车乘务员身心健康状态评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机车乘务员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机车乘务员的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量表对阜阳机务段375名机车乘务员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机车乘务员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心电异常检查中,不同工龄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484,P〈0.01)。SCL-90评定中,机车乘务员除人际紧张、恐怖外的7项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全国常模水平,以躯体化、强迫症状2项因子分最高;单值乘司机组的因子分最高;30~39岁年龄组机车乘务员各项因子分高于其他年龄组,与全国常模的差异性最为显著;15~25岁年龄组机车乘务员因子分、总分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性显著,并高于其他工龄组。多元回归分析提示,机车乘务工作属性是影响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阜阳机务段机车乘务员生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评定结果低于全国常模。  相似文献   

9.
列车乘务员作为特殊的职业人群 ,对其心理研究在我国是一个新的领域。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 ,铁路运营的激烈竞争和挑战 ,工作压力的增大 ,不良的职业环境 (劳动空间封闭、拥挤 ,劳动时间长 ,无昼夜、季节节律 ,地理位置多变 ,服务对象复杂 ,饮食不规律 ,振动、噪声大 ,微小气候差等 )对列车乘务员的心理健康都有影响 ;另一方面提高铁路服务质量环节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人的因素 ,列车乘务员的情绪问题管理者最不容易控制、但接触最多、表现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如何因人而异进行有效管理 ,还缺少心理学依据。因此 ,如能对列车乘务员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求铁路机车乘务员在有害作业环境的生理因素。方法运用营养学理论和方法减轻疲劳,提高作业能力。结果铁路机车乘务员对维生素B1、维生素A和无机盐钙的生理需要量高于其他人群,且随乘务工龄的增加,其缺乏程度加重。结论采取营养措施能够提高乘务员营养水平,改善生理功能,提高作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旅客列车车箱内噪声和振动对女列车乘务员月经的影响雷曙光,李光复成都铁路局中心卫生防疫站610081目前有关旅客列车车箱内噪声和振动情况及其对女列车乘务员月经影响的报道尚不多见。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改善女乘务员在乘务中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对女乘务员...  相似文献   

12.
测定通过对列车车箱内环境状况的测定和对旅客、乘务员旅途中的生理心理变化的调查、确定安装空调机明显有利于夏季车内的防暑,列车噪声基本能符合卫生要主。旅客乘车后有下肢浮肿和遗忘明显增多现象;乘务员出乘后体重明显下降,听觉运动反应时延长。提示应采取卫生学措施,以改善乘务员劳动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兰州铁路局机车乘务员视力和听力功能状况,分析不同特征的机车乘务员各项视力和听力指标的水平,探讨影响机车乘务员视力和听力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兰州铁路局某机务段机车乘务员953人(均为男性)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职业健康检查获得机车乘务员视力和听力功能状况;用Excel、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乘务员裸眼视力异常率较高(左、右裸眼视力分别为7.7%、6.8%)。随着年龄的增长,乘务员的裸眼视力、立体视力、听力等方面的能力在降低;本职工龄的增加,立体视力和听力的分辨能力有所下降;文化程度越高,乘务员的立体视力和听力方面的职业能力越好;电力车乘务员立体视力和听力指标优于内燃车乘务员;无饮酒史者的立体视力、听力的职业能力相对较好。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工龄、工种、饮酒史的机车乘务员视力和听力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州铁路局机车乘务员的视力和听力指标整体状况较好;但裸眼视力异常率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负重481kg板车工人的生理变动刘尊永金淑香陈泓秦汝莉李彦琴李天麟斯迪曼彼得对板车工人劳动时的生理变动,国内外报道甚少。为了解板车工人劳动时生理功能的变动和从事的体力劳动负荷,1992年我们与美国Bufalo大学协作,模拟北京市板车工人平常的行驶速度...  相似文献   

15.
<正>列车乘务员作为特殊的职业人群,在出乘中由于噪声、振动及职业紧张因素等的影响,生活不规律,休息条件差,且面临着铁路运营的激烈竞争和挑战,工作压力增大,其机体可能出现一系列生理机能的改变,对乘务员健康产生影响,应高度重视,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6.
我国铁路机车乘务员职业应激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职业应激又称职业紧张,指个体特征与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导致工作需求超过了个体的应对能力而发生的紧张。职业应激已经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中最严重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之一。目前全球铁路已经由蒸汽机车牵引转化为主要由内燃机车或电力机车牵引,因此,机车乘务员的劳动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体力劳动为主转化为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复杂劳动作业。机车乘务员的职业紧张研究领域可概括为职业应激源研究、职业应激损伤研究和职业应激控制措施研究等3部分。现对我国铁路机车乘务员职业应激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2441名铁路机车乘务员和502名非乘务员的中心视力(远、中)、双眼立体视觉、明暗适应及色觉功能的研究,明确指出年龄是影响乘务员视觉功能的主要因素,各项视觉功能明显衰退的年龄阈值为35岁~45岁,并对年龄阈值前后两组的正常值进行了探讨,结合乘务员视作业环境和行车事故的调查,提出了我国铁路机车乘务员视觉功能职业体检标准。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铁路部门面临的市场挑战也日益加剧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铁路运营部门为提高运能 ,增加经济效益 ,对运行 12 h左右的短途旅客列车实行不挂宿营车一班值乘到终点后再更换乘务员的轮乘制。本文就轮乘制对列车乘务员劳动能力的影响进行探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在旅客快车上实行一班值乘担任白天和夜间乘务工作 12 h的乘务员各 10 7名 (男 40名、女 6 7名 )为观察对象。同时选择实行“连续两班制倒班”的长途车乘务员 70名 (男30名、女 40名 )为对照 ;各组年龄、工龄、文化程度、构成均衡。经济状况、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列车乘务员寿命水平、疾病特征及主要死因对寿命的损耗,为进一步探讨影响列车乘务员健康状况的因素,控制和预防其职业多发病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职业寿命表的方法研究其寿命水平,对哈尔滨,齐齐哈尔铁路分局客运段的男、女性乘务员(共39553人年)进行了调查,以同期,同地居民为对照。结果 乘务员的职业人群寿命及其职业因素有关。其群体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当地居民,前3种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20.
旅客列车乘务员是铁路部门的重要工种之一,它具有劳动时间长、生活不规律、工作环境复杂、工间休息不能完全脱离劳动环境等特点。为了解其个性情况并探讨空调环境对乘务员个性情况的影响,本文用艾森克成人问卷(EPQ)对某铁路局部分空调客车乘务员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在空调客车上工作的列车乘务员100名为观察组,其中男性40人,女性60人,年龄在25~45岁之间,连续乘务工龄5年以上,空调车乘务工龄2年以上。选择在普通客车上工作的列车乘务员100名为对照组,其性别构成、年龄、工龄分布、经济收入与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