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在众声言说郭沫若早期诗 学的氛围里,伍世昭的新著《郭 沫若早期心灵诗学》(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2.
中华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诗学批评史》,最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诗学专家陈良运教授继《中国诗学体系论》之后又一力作。自本世纪初日本学者铃木虎雄著《支那诗论史》出版,一直没有中国学者写出本国的诗论史,现在终于弥补了这一空白。这部比《支那诗论史》更系统、更全面、更准确、更有理论深度的学术专著出版,意义甚为重大。  相似文献   

3.
唐宋“以禅入诗”、“以禅喻诗”之风蔚为大观,且几乎波及绘画、音乐、雕塑等所有艺术门类,在中国诗歌史、文学史、艺术史产生了深远而深刻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禅宗对中国诗学、文学、艺术的影响不亚于其宗教价值,探究禅与唐宋诗学之间的因缘也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学术意义。近些年来,论及这方面的专著和文章为数不少,然而,张晶先生的新作《禅与唐宋诗学》,却为  相似文献   

4.
王志清的《中国诗学的德本精神研究》(以下简称《德本诗学》)是一部对中国诗学溯源探本,为诗立则的锐意创新之作,体现了传统精神与现代意识的高度结合。我国是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作品丰赡。随着诗作的发展与提高,也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中国诗学作为一门崭新的学科,其学术渊源并不是单一的,它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汇、碰撞中逐渐形成的,可以说它是两学东渐之后的新国学之一。刘怀荣先生的新著《中国诗学论稿》(以下简称《论稿》把“重新认识传统和阐释传统的理论术语”作为研究重点,“同时也直面两方乃至其他民族的文论”,不拒绝借鉴“外来思路”。这种以“综合创新”的态度对中国诗学的研究,体现了对近代  相似文献   

6.
我读《心理诗学》谢冕在中国当代的诗歌理论领域,有一些寂寞中的耕耘者,吴思敬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已先后推出了《诗歌基本原理》、《诗歌鉴赏心理》等诗歌理论方面的专著,最近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诗学》则是他对中国当代诗学建设做出的又一扎扎实实的...  相似文献   

7.
钱澄之《田间诗学》一书在诠释《诗经》时,常体会诗中之情,进而探讨诗义,往往得出不同旧说的解释。同时又能借诗情抒发自己的感悟和历史省思,他重视《诗经》的历史鉴戒功能,在诠解《诗》中史事时常关照他所处的时代。钱澄之还在《田问诗学》中征引了大量师友言论,并将《诗》中史实与钱氏所经历之历史相呼应。透过情与史的诠释,钱氏力求更好地发挥《诗》在教化、治世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书共分七卷出版发行。前六卷按历史时期分编,起自先秦,迄于清末,分别为《先秦两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金元卷》、《明代卷》、《清代卷》,以求完整地显示中国诗学萌生、演进以至转型、蜕变的基本历程;另设《词  相似文献   

9.
自铃木虎雄《中国诗论史》(京都弘文堂书房,1925年)出版以来,中国诗歌及其理论著作,层出迭见。从诸作研究内容看,大致分六方面:诠释诗学资料,评述诗人诗作,勾勒诗歌发展,梳理诗学历史,专论诗学命题,抽绎诗学原理。这些论著,尽管学术水平互有参差,但显示了20世纪中国诗学研究的实绩。  相似文献   

10.
只背诗而不知诗,只读诗而不读诗话,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恐怕与我们对于诗话传统的遗忘有很大的关系。《诗词小札》并不仅仅是一种诗学传统的简单回归,它以其全新的视域对诗话这一诗学传统进行了当代的阐释,使之展现出全新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佛教既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要研究中国文学史、中国美学史都绕不过佛教这座桥梁。近年来,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引起国内学者的热情关注,佛教对中国文学和中国美学的影响已成为时下研究的热点。在这种背景下,一批研究成果纷纷面世,张伯伟的《禅与诗学》便是其中之一。 该书由相对独立的八篇论文组成。前四篇为理论篇,后四篇为创作篇。理论篇对禅学与诗格、诗话、论诗以及意象批评之关系作了相当精细的历史考察与分析,论证了佛典的形式与内容对诗学的形式与内容的影响。创作篇主要论述了佛学与玄言诗、山水诗、宫体诗和僧人寒山诗之间的关系。作者无心作宏观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中国比较诗学(文艺理论)的文化转型,是一个巨大的世界性课题,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刘介民的《中国比较诗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在文学观念转变的历史洪流中,提出重建中国比较文学,并假设了一个理论体系,在中西诗学对话中发现他们深层的诗学内涵。正如曹顺庆教授指出的:“总观全书,体系周密,框架宏大,中间却又多有细致入微的诗学对话分析,确实是一部关于比较诗学的难得之作。”(序7页)  相似文献   

13.
黄震云教授新著《经学与诗学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从中国诗学原典《诗经》、“楚辞”与儒家经典《论语》入手,切入历代诗歌的代表文体与作品,充分利用出土文献与现代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阐释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学精神与本质特征,观点新颖,文笔俊逸,有新意。  相似文献   

14.
读罢陈良运先生所著《中国诗学批评史》(该书为季羡林主编“东方文化丛书”之一,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心中感慨万千:泱泱诗歌大邦的中国,终于有了一本与之相适应的中国诗论史,弥合了中国学术界之缺憾;一举改变了让日本著名汉学家铃木虎雄在此领域着鞭先行的局面。激动之余,感觉很有必要将此书介绍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5.
自陈文忠的《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和尚学锋等人的《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问世以来,国内从事中西接受理论比较研究的学者一直翘首期待一部与之相对应的本土接受文论史的产生。邓新华教授的《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以下简称《接受诗学史》)出版,标志着本土接受诗学体系建构取得了崭新的进展。邓新华自始至终以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前的判断力坚信,在文学接受论域,中西理论都有许多共同的思考结晶和相通的话语命题。在我看来,邓新华教授的这种学术努力,并没有陷入有人担忧的“以西套中”或“以西代中”的陷阱,恰恰相反,它为解决当下文论界颇感焦虑的“失语症”打开了一个有效的理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重绘中国儿童文学地图》不是从口号出发的发号施令式的理论走秀,而是切实地站在儿童文学诗学的战略高度,审视十多年来儿童文学创作与批评的精心之作,它的出版有利于推动中国儿童文学创作走向文化诗学,与世界儿童文学接轨。  相似文献   

17.
宋陟刚 《新闻知识》2006,(11):64-65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者们第一次喊出了“打倒‘解说词加画面’,走出纪录片创作误区”的口号。因为“以词为主,音乐铺底”的制片方式再也不能真实地反映我们这个时代,再也不能真实地表现人们的现实生活了。于是,“以画面语言为主体,代之以同期声”的一大批纪录片问世了,《望长城》《中华之门》《毛泽东》等也因此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应该说,时至今日,对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纪录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诗学之辨依然有现实的意义和价值。在这里,为了便于说清这个问题,我们试图借鉴艾伯拉姆斯“艺术四要素理论”的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18.
吴嵩粱是清嘉庆、道光时期诗坛名家,时有“诗佛”之誉。吴氏的诗学观集中体现在他所作的《石溪舫诗话》与一些论诗诗中。吴氏的诗学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本体论——注重诗家人品才气和创作论——注重学诗门径与诗歌之正,对清代诗歌与清代诗学研究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奎英教授的著作《中西语言诗学基本问题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从统观中西语言哲学的高度,对中西诗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比较分析,内容宏富、体系完备,并且针对语言诗学中的盲区和难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诸多学术难题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提出了诸如广义的"语言诗学";  相似文献   

20.
魏庆之《诗人玉屑》杂录宋代诸家诗话,诗学旨趣复杂难辨。从现存文献黄昇《诗人玉屑·原序》可以析出魏氏诗学观体现出诗法、诗道、诗史的动态互动模式,其编选旨趣也反映出作者诗学总结的清醒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