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在转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中的安全性与效能。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单盲的临床试验,共纳入100名满足入选标准的患者,根据随机化原则分别静脉给予伊布利特(组A)或胺碘酮(组B)。给药方法如下:对于组A患者,10 min内给予伊布利特1 mg,若成功转复则不再给药,若未能转复则10 min后重复给药一次,无论转复与否,均不再给药。对于组B患者,首先在30 min内,按5 mg/kg的剂量给予负荷量,在接下来的24 h内以1 200 mg维持给药,无论转复与否,24 h后均不再给药。试验的第一终点是房颤的即时转复率和转复时间效应,第二终点是术后30 d的房颤复发率。结果试验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组A的房颤即时转复率高于组B(82% vs 58%, P<0.01),而转复时间短于组B(66 min vs 660 min, P<0.01)。两组之间术后30 d的房颤复发率没有统计学差异(7.3% vs 6.9%,P>0.05)。结论伊布利特和胺碘酮均可安全应用于转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新发房颤,相比较而言,伊布利特效果更好,速度更快,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患者合并心房纤颤的转复及窦率维持的作用。方法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心房纤颤患者20例,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给予胺碘酮150mg加入NS50ml,iv,15min,st,然后静脉泵入给至负荷量600ml加入NS50ml,10-15h,1-3d,继而改用口服0.2Q8h,Bid-Qd剂量维持1mo。结果20例患者中有18例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2例虽未及时转复,但心室率均控制在85bpm左右,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继续改为口服维持治疗1-3mo,也转复为窦性心律;全组除1例在应用后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外,其余患者未见严重副作用。结论胺碘酮对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早期心房纤颤有较高的转复率,并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胺碘酮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纤颤的预防效果、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4~2005年9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未后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对照组30例予常规药物.试验组90例合用小剂量胺碘酮。结果:小剂量胺碘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和毒副作用发生率均很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预防应用小剂量胺碘酮能明显降低术后心室率,减少心房纤颤发生率.延迟发作,缩短持续时间,促进心房纤颤转复,同时改善心功能。尤其适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肌梗死及左心功能不今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 (atrialfibrillation)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为探索其药物复律方法 ,本资料采用静滴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房颤动 ,观察其疗效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1年 11月因快速型心房颤动而收住院的病人 3 2例 ,其中冠心病房颤 14例 ;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行经皮球囊扩张术后 3个月 ) ,心房颤动 9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房颤 5例 ;特发性房颤 4例。房颤的病史均在 1年以内 ,其中男性 2 1例 ,女性 11例 ;年龄 3 9岁至 72岁 ;入院前有 3例病人已在院外应用西地兰治疗。1.2 用药方…  相似文献   

5.
胺碘酮在预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房颤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胺碘酮在预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房颤(AF)中的作用.方法:184例行常规体外循环(CPB)下CABG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内部又分成60岁以下组和60岁及以上组,实验组术后给予常规药物 胺碘酮,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药物 安慰剂.结果:对照组术后AF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32.2%vs6.4%,P<0.01,OR=7.0).对于60岁以下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术后AF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而对于60岁及以上组则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0.01).实验组内部60岁以下组和60岁及以上组之间的AF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内部60岁以下组和60岁及以上组之间的AF发生率则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胺碘酮可以有效预防CABG术后房颤的发生,尤其对于60岁及以上的患者效果更加明显.我们推荐对于60岁及以上的患者,CABG术后应积极应用胺碘酮预防AF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房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 ,成人房颤发病率为 0 3 %~ 0 4% ,60岁以上发病率为 2 0 %~ 4 0 % ,75岁以上发病率高达 8 0 %~ 11 0 % ,男性为女性的 2倍。患者死亡之危险较无房颤者高 1 5~ 1 9倍[1 ] ,所以积极转复房颤很为必要。本文旨在观察口服胺碘酮转复房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1 对象及方法1 1 对象所有病例均经心电图证实为房颤 ,共 3 5例 ,男 3 1例 ,女 4例 ,年龄 64~ 78( 67± 3 2 )岁 (因我院患者多数为复退军人 ,以老年男性为主 )。房颤病程 1~ 6个月 ,左房直径 2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2例房颤持续时间2~48小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静脉注射胺碘酮150~300mg,对照组30例静脉注射西地兰0.4~0.8mg。记录从用药到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结果治疗组转复率4小时内为56.3%(18/32),8小时内为62.5%(20/32),12小时内为71.9%(23/32);对照组转复率则分别为16.7%(5/30),40.0%(12/30)及46.7%(14/340)。各时间段治疗组PAF转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小时内平均转复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中未转复成功的9例患者房颤持续时间明显长于转复成功者(P〈0.01)。结论 对于不伴有心功能不全,缓慢心律失常及急性心肌缺血的非瓣膜病PAF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能有效和迅速地使PAF转复,缩短PAF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由于有较高的形成左心房血栓的发生率,故主张尽早,尽可能的复律。临床上对心房颤动的复律分电复律和药物复律两种方法,但非紧急情况下仍以药物复律为主。本实验旨在研究胺碘酮对急性心房颤动复律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经心电证实为心房颤动,症状发作时间小于3d,共63例,其中男34例,女29例,年龄35~78岁。入选患者无急性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2例)和普罗帕酮组(30例),胺碘酮组予胺碘酮150mg静注,继以1mg/min的速度静脉输入,维持6h。再以0.5mg/min的速度维持18h;普罗帕酮组予普罗帕酮70mg静注。未复律1h后追加70mg。结果转律率:胺碘酮组81.25%(26/32),普罗帕酮组70%(21/30)。两组转律率相近。不良反应发生率:胺碘酮组15.6%(5/32),普罗帕酮组23.3%(7/3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但胺碘酮转复时间短,无房室传导阻滞出现。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的心房颤动安全有效,且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胺碘酮转复阵发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阵发心房颤动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25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 mg静注后,继以0.6~1.0 mg/min维持点滴,依心室率情况调整胺碘酮剂量。心律平组20例,静脉给予心律平1.4~2.0 mg/kg,5 min内注射,继以0.28 mg/min维持静点,无效者改用胺碘酮治疗。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成功率为84.0%(21/25),心律平组转复成功率60.0%(12/20),且心律平组转复心律失败的部分病例使用胺碘酮仍有效;胺碘酮组平均复律时间(103±65)min短于心律平组(160±78)min。结论:胺碘酮在转复阵发心房颤动比心律平更加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戴志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8):939-940,943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并发快速心房颤动(A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8例ACS伴新近发生快速AF的患者,先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随后以0.5~1.0 mg/min静脉滴注维持0.5~24 h,观察治疗后30 min、2 h、24 h时AF转复、心室率控制、血压变化、心功能与复律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36例AF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率75.0%;用药后心室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收缩压变化不明显(P>0.05),但用药后不同时间的舒张压均低于用药前(P<0.01).心功能Ⅰ、Ⅱ级的ACS患者复律率(82.9%)高于心功能Ⅲ、Ⅳ级组复律率(46.2%)(P<0.05).出现窦性心动过缓5例(10.4%),减量或停药后恢复正常;血压偏低4例(8.3%),予多巴胺升压后恢复正常.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对ACS并发快速AF转复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2.
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急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嫦  杨淑莲 《华夏医学》2006,19(2):227-228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急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8例发生于48h以内的急性心房颤动患者予胺碘酮150m g稀释后在10~15m in内静脉注射,继而以1m g/m in速度经微量泵静脉输入维持6h,再以0.5m g/m in速度维持18h,转复窦性心律后停用。结果:25例患者均在静脉用胺碘酮后24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率为89.2%。2例合并低血压,经同时静脉滴注多巴胺后血压恢复正常。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停药后恢复正常心率。结论:静脉内使用胺碘酮可安全有效地转复新近发生的快速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4年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病例共221例,术后早期积极补充钾和镁,心率增快时积极应用西地兰、胺碘酮等综合处理,出现心房颤动时联合使用胺碘酮、西地兰。结果术后住院期间发生心房颤动(Af)12例,发生率5.43%,经西地兰和胺碘酮联合治疗,心率均降至正常范围,其中恢复正常窦性心律10例,复律时间为15min至15h(2.66±3.21h)。结论术后早期积极防治电解质紊乱,积极应用西地兰、胺碘酮等综合处理,可减少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西地兰和胺碘酮联合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作用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探讨静脉胺碘酮和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②方法 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胺碘酮组采用胺碘酮静脉推注 ,复律成功即停止 ;普罗帕酮组一次顿服负荷量 450mg。③结果 胺碘酮组2 5例中 ,1 7例复律成功 (68.0 % ) ,平均复律时间 (6 .2± 1 .1 )h。普罗帕酮组 2 6例中 ,1 9例复律成功 (73 % ) ,平均复律时间 (2 .5± 1 .6)h。复律后胺碘酮组心率为 (90 .4± 1 7.6)次 /min ,QT间期为 (41 7.6± 49.8)ms;普罗帕酮组心率 (89.3± 1 3 .8)次 /min ,QT间期为(41 4 .1± 50 .2 )ms;两组复律成功率 ,复律后心率和QT间期均无显著性差异。④结论 静脉胺碘酮和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都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前及术后预防性使用低剂量胺碘酮,对术后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随机分成2组,各30例。胺碘酮组术前3天服用胺碘酮0.2,每天3次,术后前3天服用胺碘酮0.2,每天2次,之后减为0.2,每天1次,服1周后停药;常规组不服用胺碘酮。比较两组的房颤发生率,房颤时心室率,房颤持续时间等指标。结果:胺碘酮组术后房颤发生率13.33%,转复率100%;常规组术后房颤发生率40%,1例出院时仍为持续房颤。胺碘酮组在房颤发生率、房颤时心室率、房颤总持续时间均较常规组低(P<0.01)。结论:术前及术后服用低剂量胺碘酮对预防OPCABG术后早期房颤的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转复胸部手术后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胸部手术后2天内发作的心房颤动患者42例,分为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各21例,分别静脉予普罗帕酮70~140m g与胺碘酮150~300m g,效果不佳者静滴维持,观察8小时内的转复率及安全性。结果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2小时内的转复率分别为76.2和19.0%,8小时内的转复率分别为95.5和71.4%,两组2、8小时转复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普罗帕酮转复胸部手术后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成功率较胺碘酮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阵发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阵发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64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首次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15min后无效时重复应用,然后用微泵静脉维持1mg/min,6h后改为0.5mg/min维持18h。结果负荷量为150~300(198+46)mg,转复成功率为78.1%,副作用发生率9.4%。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并发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是有效、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房颤)为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特别是阵发性房颤,在急性发作时常伴有快速的心室率,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易加重原发病或引起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临床此类患者急需静脉给药减慢心室率或转复房颤。减慢心室率或转复房颤的药物有许多种.我们选用静脉胺碘酮制剂,旨在观察其治疗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快室率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陈永东 《华夏医学》2010,23(1):73-74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而且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1],房颤的药物处理策略为:将房颤转复并维持窦节律(节律控制);不转复房颤,控制心室率(室率控制).  相似文献   

20.
胺碘酮防治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湛生  刘苏陵 《广东医学》2004,25(3):329-330
目的 观察胺碘酮防治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72例 ,给予口服胺碘酮 1 0 0~ 6 0 0mg/d ,随访 3~ 2 4个月。结果 胺碘酮治疗 1~ 3个月的有效率为 84 % ,4~ 6个月的有效率为 77% ,7~ 1 2个月的有效率为 6 9% ,1 3~ 2 4个月的有效率为 6 3%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1 4 %。结论 胺碘酮是疗效好、比较安全的防治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的药物 ,且副作用少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