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航强国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任务策略下的全民航共同奋斗的战略目标.在分析建设民航强国和创新型民航所面临的科技挑战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民航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了增强民航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民航科技跨越式发展和实现民航强国的科技支撑引领的措施与策略.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启了我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文章从科技指标研究的视角,梳理我国面向科技强国建设还存在的短板和发展潜力,指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近期需要着力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特别是企业研发投入的强度,提高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加强国际专利申请水平。中长期看,要面向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强化科技人力投入和科研产出质量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能源产出率,从而实现从科技强到国家强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科技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核心要义,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从战略体系视角,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全局中系统推进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具体包含:(1)界定科技强国战略内涵,建立“战略环境-战略目标-战略能力-战略行动”战略体系分析框架;(2)分析科技强国建设战略环境,准确研判长远发展大势,牢牢把握科技战略机遇;(3)丰富科技强国建设战略目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前列,建成世界科技强国;(4)提升科技强国建设战略能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战略人才力量;(5)深入推进科技强国建设战略行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4.
世界格局变迁和工业革命发展是后发国家实现科技赶超,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历史机遇。德国因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而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机遇,赶超欧洲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并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日本抓住第二三次工业革命交汇的机遇,成功加入世界科技强国之列。从经济崛起到科技赶超,从技术引进到原始创新,从教育改革到科学发展,从自发创新到体系建设,德美日三国经过赶超,均形成了内生技术能力,持续性建设人才队伍,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并注重发挥国立科研机构的引领作用。据此,提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科教融合、科技开放合作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建设等方面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青年科技人才勇做创新先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号召,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文章深入分析了青年科技人才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科技人才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同时,文章指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也为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青年科技人才应该勇做创新先锋。此外,文章从三方面论述了青年科技人才如何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要主动担当起国家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正>研究背景民航是战略性产业,在国家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建设民航强国,既是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需求,也是深化民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支撑交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经过几代中国民航人的接续奋斗,我国已具备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跨越的发展基础,同时也面临基础保障能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增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突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研究通过探讨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的内涵构成和使命任务,分析我国强化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面临的挑战,以及世界农业科技强国建设农业战略科技力量的经验等,提出了强化我国农业科技战略力量的战略路径。研究认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是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中坚力量”作用和引领作用的机构和组织,在承担任务、成果产出、人才培养、创新水平、事业发展等方面具有战略性、引领性、原创性、颠覆性、长远性、基础性、系统性、开放性等鲜明特征;由涉农国家实验室和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科研机构和涉农高水平科研机构,研究型农业大学和涉农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及农业和涉农科技领军企业构成;以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抢占世界农业科技制高点、提高农业科技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使命担当。同时,研究提出从四个方面强化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包括坚持“四个面向”科学布局国家农业战略科技任务,培育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四大主体”,推进“改革攻坚”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及建设农业战略人才力量“四支队伍”。  相似文献   

8.
科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而科技创新能力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经济增长和竞争的基本驱动力量。当前,我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科技发展还处于"大而不强"的局面。文章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为目标导向,明确了科技强国的内涵;在借鉴国内外科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经验基础上,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在内的科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与美国的科技创新指标横向对比进行了初步分析,为我国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我国民航发展的形势出发,论述了民航科技工作现状,提出应从科技规划、人才培养、资金投入、资源整合、重大项目研究以及科技交流合作等几个方面着手加强民航科技管理工作,为建设民航强国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0.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选择,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抓手,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国家需求、优化创新布局是国立科研机构在新时代担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的现实要求。文章重点讨论4个问题,即:什么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达国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举措和镜鉴;以国家实验室为抓手强化战略科技力量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国立科研机构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任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民航业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民航空中管制作通过对民航飞机在空中飞行情况的监视和管理,在确保飞行安全和飞行效率、维护空中飞机飞行秩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民航空中管制中,人为因素常常会给安全带来隐患,本文对民航空中管制中认为因素对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带给民航业带来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民航"十一五"科教振兴行动计划》以及建设民航强国的需求,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民航的需要,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优势,推动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结合,吸引全国范围内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资源投入到以我国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航强国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飞行技术人才素质的提高,民航高校是培养民用航空初始飞行人才的重要基地。本文试就民航高校飞行学员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素养、信息素质与教育理念培育、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养成、身体与心理素养、民航英语教学以及专业教师地位与素质提高等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促进未来民航飞行学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智库对于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快科技强国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信息生态理论,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梳理了影响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主要因素,并应用Grey-DEMATEL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因果关系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内在机理。结果表明:高层管理者的文化水平与科技创新意识是影响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根本性动力因素,智库产品产出量是影响科技创新智库建设重要结果性因素,而资金支持和智库产品实践转化效率作为重要的关键性因素,对科技创新智库作用显著。因此,可从高层管理者培养、智库宣传推广、资金渠道拓宽、专家团队激励和培训等方面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智库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5.
采用SWOT分析法深刻揭示当前中国建设科技强国面临的内部条件(优势和劣势)和外部环境(机遇和挑战),旨在为正确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道路提供坚实有力的决策支撑。研究结果表明:从内部条件来看,中国在人力资本、研发投入、知识产出、国内市场、制造业体系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同时也面临人力资本"大而不强"、基础科学研究短板突出、科技创新力量布局不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体制机制障碍等劣势。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创新全球化和网络化发展、中国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等是中国建设科技强国面临的机遇,而国际科技力量竞争加剧、发达国家遏制、全球科技治理缺乏强大话语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等则是中国需要应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学会》2018,(9)
正两院院士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科技力量,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重大责  相似文献   

17.
白强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10):1447-1458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中国的发展战略目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深入剖析英国、德国、美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驱动逻辑、关键路径,并从中获得镜鉴,对于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考察发现:世界科技强国的生成是国家政策创新、教育改革创新、人才队伍创新、企业应用创新、自主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创新六重创新驱动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关键路径在于政产学研协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联动,科技与经济融合,自由创新与有组织创新互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互促。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中国突破之径在于抢历史机遇节点,谋科技前沿胜点,建协同创新支点,强基础研究基点,治受制于人痛点,通评价应用堵点,如此才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科技强国。  相似文献   

18.
科学谋划和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系统分析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战略意义,提出要在深刻认识科技强国格局的新变化以及准确判断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潜力和问题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和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制定分阶段实施的目标任务和路线图,进一步明确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任务和发展路径,顶层设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改革发展举措,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重大创新产出导向,打牢基础、补齐短板、紧抓尖端,加快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创新队伍。  相似文献   

19.
海洋是国家战略必争领域,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海洋观测探测技术是认识海洋的基本手段,是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权益维护的重要基础。文章回顾了全球和我国海洋观测探测计划和观测网络取得的重要进展,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观测探测技术体系构建的实践,并对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展望。构建自立自强的海洋科学观测探测技术体系,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问题“双引擎”;强化科技攻关,瞄准最紧急、最紧迫的关键问题持续发力;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到21世纪中叶实现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文章分析了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国际化是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履行国家使命的重要支撑,高水平国际化人才队伍则是科研机构国际化发展的核心要素。回顾了中科院实施国际化推进战略五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目前的差距与挑战,并提出以高水平国际化推进中科院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发展思路与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